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六章 心态问题

第一节 态度的重要

谈到成功的时候,许多人坚信态度是一切。实际上,态度确实很重要,但是它的确不是一切。不过,请记住一点,态度虽然不是惟一对成功有益的东西,但它却是成功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你想不想赚更多的钱、活得更潇洒、减少疲惫、增加效率、对社会更有贡献、身体更健康、与家人相处得更加和睦呢?只要你有正确的心态,这些事都绝对可以实现。

美国目前有三万多所学校教人做各种事,从修指甲到操作重机械、烫头发……等无所不包。但是除非你有正确的心态,否则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教你如何出类拔萃。每个人都同意,一件事能否成功,要看主事者的态度如何。简单地说,态度比天资更重要。

虽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正确的心态十分重要,但是从幼儿园到学校的整个教育制度,都无视于它的存在。百分之九十的教育,都把重点放在学习知识及数字,只有百分之十着重“感觉”或态度,而且其中大多是针对体育及相关活动(乐队、啦啦队等)。

这种比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大脑中“思考”的部分只有“感觉”部分的百分之十。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百分之八十五成功的原因,是由于态度正确,只有百分之十五才是因为技术卓越。也就是说,当前的教育以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及经费,发展百分之十五导致成功的因素;却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及经费,发展占成功因素百分之八十五的态度。难怪学生及老师都十分渴望有人能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态度。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当代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一生。”换句话说,目前的态度并不一定能决定你的未来,你仍然可以改变它。本书所要教你的,就是如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态度这个主题有许多层面,其中之一与“乐观”有关。乐观的人穿破了鞋子,会很高兴自己又可以脚踏实地了。罗勃·舒勒比喻得好,悲观的人说:“我看见了才相信。”乐观的人却说:“只要我相信,就会看见。”乐观的人采取行动,悲观的人却只会守株待兔。乐观的人看见半杯水,会说杯子是半满的;悲观的人看见半杯水,会说杯子是半空的。理由很简单,前者会再加水进去,后者却会把水倒出来。对社会没有贡献,只知一味取之于社会的人,必然很悲观,而且通常都是宿命论者,因为他始终担心得到的不够多。尽一己之力奉献社会的人,是乐观的、自信的,因为他遇到问题总是自己设法解决。在人生的征途中,成败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例如,闻名世界的赛马纳修,在赛马场上出赛不到一小时,就可以赢得百万元奖金,这是经过几百小时训练的结果。纳修的身价的确值一百万元,是稀有的好马。一百万元也可以买一百匹价值一万元的马,百万元的马跑得是否比一万元的马快一百倍呢?当然不可能。

那么,百万元的马到底比一万元的马速度快多少呢?阿灵顿杯马赛的赛程共长一又八分之一里,冠、亚军的奖金相差十万元。几年前的一次比赛中,冠、亚军仅仅相差了一寸,而这一寸之隔就相差了十万元。

1974年肯塔基达比杯马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骑师得到二万七千元奖金,不到二秒钟后,第四名的骑师也抵达终点,但是他只得到三十元奖金。人生的所有比赛都是如此,无法改变规则。我们学会规则,全力以赴。

事实证明,胜负之分、成败之别往往就在一些小节。例如手表慢了四小时绝对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就知道时间不对。但是如果只慢四分钟,问题可就大了。例如要搭十点钟的飞机,你却十点四分才赶到,那就绝对搭不上了。

人生的各种竞赛,成败之间往往只有极小的差距,但所得到的报酬却有天壤之别。

“几乎”谈成的买卖拿不到佣金,“几乎”要成行的旅游根本没有趣味,“几乎”可以升级也没办法加薪。而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心态”。

为成绩读书的学生,固然可以得到好成绩,但是为求知而读书的学生,必然会得到更好的成绩和更丰富的知识。如果你只为薪水工作,虽然可以得到薪水,但是数目可能不大。如果你为了公司的前途而工作,不仅会获得高薪,也会得到个人的成就感及同事的敬重。

一谈到“态度”,多数人都会想到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我们先看看大家最熟悉的积极态度。

说到“积极思想”,金克拉的小女儿苏珊十岁时的一句话,可说是这个语词的最佳定义了。当时,他刚从佛罗里达州主持海军的座谈会回来,家人到机场接他回家。他兴奋地谈着途中的细节,无意中听到苏珊的朋友问她爸爸是做什么的。苏珊告诉她金克拉专门卖“积极思想那种东西”。小女孩问她什么叫“积极思想那种东西”?苏珊解释道:“噢!就是心里很难过的时候,能让你非常高兴的东西。”这句话说得真是妙极了。一个人的思想确实左右他的未来。

你一定听说过有些夫妇结婚多年却没有子女,于是领养了孩子。不到一、两年,他们自己也生育了,这表示什么呢?的的确确有许多人因为生理因素无法生育,但是却有更多人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

许多夫妇久婚不育,担心后继无人,于是领养了孩子。这时候,就有许多亲友告诉他们:“我的表姊(妹妹、朋友、邻居……)本来听医生说不能生育,就领养了孩子。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就怀孕了,如果你们也一样,岂不是太妙了?”

头脑对我们最忠了,人发出的指令,它总是惟命是从。这些夫妇原本一直告诉自己的头脑。“我们不能生育。”身体就执行脑的命令没有生育。后来,朋友把相同状况下的积极例子告诉他们,夫妇俩不免彼此勉励:“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岂不是太妙了?”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可想而知了吧!

几年前,金克拉到密西根州的一个餐会为房地产经纪人演讲,那是一次令他永生难忘的经历。演讲之前,金克拉愉快地和左边的绅士寒暄,这是他当天所犯的最大错误。金克拉问他最近生意如何,原以为他会谈得口沫横飞,没想到他却大吐口水。他告诉金克拉通用汽车正在罢工,所以根本没有人买鞋子、衣服、车子,当然更没有人买房子,他消极的态度深具传染性,我想只有他离开,房里的气氛才会开朗起来。

幸好后来有人问他问题,金克拉赶快跟右边的女士交谈。问她:“最近好吗?”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结果你猜她说什么?“金克拉先生,你知道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罢工……”他想:“天哪!又来了!”接着,她绽放动人的笑面说:“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大家现在都有空仔细选购理想的家园。他们对美国经济有信心,知道罢工迟早会结束。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现在是买便宜房子最好的时机,所以生意真是应接不暇。如果再继续罢工六个礼拜,我今年就可以开始休假了。”

同样一场罢工,可以使一个人面临破产,也可以使另外一个人致富,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他们的态度。我相信你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思想消极,工作必定暮气沉沉,毫无起色;如果你的思想积极,工作也必定得心应手。

积极的态度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因为态度具有传染性。热忱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好牧师和伟大的牧师、好母亲和伟大的母亲、好推销员和了不起的推销员之间的差别通常就在于是否具有热忱。

弄虚作假的热忱不会随着情况起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内在感情的表露,而不是来讨好他人的工具。热忱的人无需大声喧哗,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对生命的爱,以及生命对他们的意义。有些热忱的人的确嗓门很大,但嗓门大并非是热忱的必要条件;反之,嗓门大也并不一定代表热忱。

爱伦·贝勒密为人非常热忱,他发现大多数人都让环境控制自己的态度,而不能用态度来控制环境。情况顺利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就好;情况不顺利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跟着变坏了。受伦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人应该建立坚固的态度模式,无论情况好坏,都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

爱伦从韩战退伍之后,母亲就邀他共同经营她的杂货店,店很小,但是生意鼎盛。爱伦的母亲相当能干,把孩子教养得非常好。

从小母亲就灌输他们一个观念:有一天你们一定会出人头地。于是爱伦向银行贷了一笔不小的款项——九万五千元——经营超级市场。由于经营得当,声名远播,大家都认为这里是经营超市的地点,闻风而来,六个月之内,当地新开了一家连锁超市。爱伦和四名员工参加了一连串强调正确的研讨会,其中有一场谈到热忱的重要性。研讨会结束的当晚,爱伦决定从今后要求自己和员工以五倍的热忱对待顾客,顾客从一进门到离开店里,处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生意当然急起直追。短短四周内,营业额由每周一万五千元窜升到三万元——以后也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准之上。

爱伦所住的小镇,人口并没有暴增,竞争的连锁超市也没有歇业,它改变是因为爱伦注入的热忱。他始终本着这种精神做生意,因此扩展了二十六家非常成功的分店。1974年经济不景气时,爱伦的公司却赚到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利润。公司里上上下下都充满热忱,因此几乎没有人离职。爱伦和大多数成功的生意人一样,相信只要多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员工自然会为公司着想。

常听人谈到“积极进取”的人,却少有人谈“积极付出”的人。不要误会,本人百分之百赞成积极进取。有一名船夫每载送一个客人,就可以收入一角钱,有人问他每天来回多少次,他答道:“我尽可能多来回几趟,次数越多,赚的钱也越多;如果不渡河,就一点收入也没有了。”

积极进取和积极付出是不可分的。以色列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它从1948年建国以来,在贫瘠的沙漠中创造了繁荣的景象。虽然资源匮乏,却能善用现有的资源。以色列人在世界各地受尽了屈辱、歧视,等待了二千年才回到自己的家园,因此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着无限的热忱及决心,愿意为国家奉献一份心力。结果,以色列人成为本世纪最大的奇迹。他们在沙漠中开创出丰硕的葡葡园,勤奋工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生意人及观光客。人口不足几百万,但是人人都对国家赤胆忠心,积极付出。

凡是以血汗建立起的东西,自己绝不可能狠心予以摧毁。建立者不会是破坏者——破坏者也不会是建立者。

大脑所吸收的资讯,能够决定你的成就及想法。改变你所吸收的资讯,就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及成就。

1979年,金克拉投资一大笔钱买了一部电脑,这部神奇的机器可以处理存货、薪资、顾客名单、标签……,甚至煮咖啡、打扫厨房,他非常喜爱!但是六个月后,他却恨不得以低价卖掉它。

但现在即使给他十倍的价钱,他也不愿意出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最初雇用的程序设计师把电脑弄得一塌糊涂。直到有一天,玛丽莲和大卫走进他的办公室,保证可以让那部电脑恢复神奇的功能,金克拉立刻满怀期望地请他们动手。不久,电脑真能做到有求必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电脑的确很神奇,但是它“输出”的东西决定于“输入”的东西。电脑绝对不比设计它程序的人聪明或愚笨,你也一样。你的思想、行为、表现,都决定于你所“输入的程序”。

你和电脑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你可以选择程序设计师。如果你的成就不如自己的期望,也许是你选错了程序。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你“输入”好的程序,帮助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态度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下面这个发生在几千年前的故事,可以证明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身高九尺、体重四百磅的巨人向以色列的子民挑战,并且玷污上帝。十七岁的大卫来探望几个哥哥时,问他们为何不接受巨人的挑战,他们认为巨人太高大了,不可能打倒。大卫却认为巨人的身子这么庞大,一定能够命中。他决定和巨人较量,哥哥都以为他疯了。显然哥哥是拿自己的身材和巨人九尺的身材相比,大卫则是把巨人和上帝相比,巨人当然微不足道。(顺便一提,结果是大卫和上帝赢了。)

第二节 你认为能你就能

进入未知领域,产生畏惧心理是很正常的,应该如何克服这种怯懦和畏惧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克里蒙特·斯通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

斯通小时候,非常胆小。家里来了客人他就躲到另一间房间去,打雷的时候他会躲到床底下。有一天,斯通突然想:“如果雷真要打下来,我就是躲在床下或屋子里的任何地方也一样危险。”因此,斯通决定征服这种畏惧。机会来了。有一天,风雨雷电交加,他强迫自己走到窗前,观看闪电。奇妙的是,他开始喜欢观赏雷电从天空打下来的美丽景象。从那以后,没有一个人比斯通更喜欢观赏雷电交加的奇景。

人遇到新的事情,处在新的环境中时,都会感到某种程度的畏惧。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以下是斯通的经验:

〈一〉相信就是能力,我们怎么想,事情就会怎么变。我们要想成为坚强有才干的人,就要永远记住这个成功的准则:“你认为能你就能”,大声地说这样的话,极力加以宣扬,并一再地把它注入我们的意识之中。

恐惧之所以能打败我们,使我们不敢前进,自觉虚弱渺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受到了恐惧的左右。一旦我们无视这种危机,信心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一直隐藏着而没有发挥出来的超级力量,使我们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来。

〈二〉,不要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你必须发现真正的自我。要记住,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可以击败你,只要你不被自己软弱的心理打败。

一只在养鸡场孵化长大的老鹰,一直未感觉自己与小鸡有什么两样。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才感到自己的双翼下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觉火热的胸膛里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在心中:“我和老鹰一样,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山,栖息在山岩上。”最后它飞上了青山,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自己伟大。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危机,只要冷静而正确的思考,就能产生有效的行动,创造奇迹。

〈三〉,你可以取得比任何已取得的成就更伟大的成就。人的本性中有一种潜在的不可征服的本质,不论遭到什么样的失败,你仍能走出困境,登上成功的顶峰。

有些人太容易接受失败,还有一些人虽然一时并不甘心,但是麻烦和挫折消磨了他们的志气,最后也就放弃了奋斗。只有具有坚定信心和勇气的人,才能历经人生坎坷去奋斗,获得最后的胜利。

正视你的畏惧,认清它的真面目,并且坚定地抗拒它。采取坚强的行动,站起来面对畏惧,下定决心,永远不让畏惧左右自己,即使平常的生活中,也不要受畏惧的支配。

下面这个例子就表现了本书最重要的观点。

李先生对自己公司的工作状况不太满意,于是在开会时宣布:“各位,我觉得本公司目前的工作状况不佳,想要重新整顿。我身为公司的首脑,应该以身作则。从今以后,如果我表现得很好,希望大家也能效法;如果我自己不好,即使各位做得不好,我也不会责怪大家。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公司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李先生的立意很好,但是仅仅几天之后,他就在郊区的俱乐部里和朋友聊天忘了时间。等他猛然想起来,立刻夺门而出,飞车赶赴公司,不幸却因为超速接到罚单。

李先生怒不可遏,自言自语道:“太过分了,像我这么循规蹈矩的公民,还要开罚单给我!那些警察不去抓犯人,却来找我的麻烦。难道开快车就一定会发生危险吗?太可笑了!”

他走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力,立即把推销部经理找来,愤怒地质问阿姆斯壮销售计划进行得如何。经理回答:“不知道怎么回事,生意没谈成。”

这下子,李先生更火上加油,斥责道:“你在公司十八年了,眼看着扩展公司的大好机会被你弄吹了,你不觉得对不起公司吗?告诉你,你要是不想办法把生意拉回来,我就炒你鱿鱼。别以为你在公司待了十八年,就吃定了公司!”

推销部经理满肚子火,一边走出去,一边在心里嘀咕:“为什么嘛!十八年来,要不是我,公司会扩展得这么大吗?只不过没有谈成一笔生意,他就威胁要开除我,太过分了!”

他回到办公室,就把秘书叫进来质问:“我今天早日给你的五封信打完没有?”她回答:“没有哇!你不是叫我一定要先把希德公司的帐算出来吗?”推销部经理破口大骂:“不要找借口!告诉你,今天一定要把那五封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我就换个能做到的人。别以为你在公司待了七年,就吃定了公司!”

秘书小姐当然也气得两眼冒火,踩着高跟鞋走出去,一边在心里念道:“神气什么嘛!我为公司效忠三年,做的工作比其他三个人还多。要不是我,公司那会有今天。我又没有两双手,一下子做不了那么多事就想开除我,你以为你是谁呀?”她像一阵风似地走到总机小姐面前说:“我有几封信要你打,虽然平常这不是你的工作,可是你除了偶尔接接电话,什么事都没有,何况这是急事,今天一定要把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就告诉我,我会找个能做到的人。”

她一走,总机小姐就咬牙切齿地说:“莫名其妙!我在公司最辛苦,薪水最低,还要我做额外的工作。他们在后面喝咖啡、聊天,整天做不了一点事,每次忙不过来就找我的麻烦,太过分了!想炒我鱿鱼?门都没有!加上两倍薪水,也没有人肯做这份工作!”

她满怀怒火,回到家时已经气得七窃生烟了。一进门,她就看见十二岁的儿子躺在地板上看电视,又看到他裤子后面裂了一条大缝,立刻高声质问:“说过几百遍了,叫你一回到家里就换衣服,听不懂吗?妈妈辛辛苦苦赚钱养这个家,你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吗?马上去换衣服,今天晚上罚你不许吃晚饭,还有三个礼拜不准看电视。”

她十二岁的儿子一骨碌爬起来,一边跑出去,一边抱怨:“太不公平了!我替妈妈做事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裤子,可是她根本不听我解释。”这时,家里养的猫咪不声不响地走过他面前,他狠狠地踢猫一脚说:“滚出去!没事挡什么路!”

不用说,在这整个事件中,只有猫咪无法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在此想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李先生直接到总机小姐家踢那只猫一脚,事情不就单纯多了吗?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最近拿谁的猫出气呢?想想看,你对和蔼可亲有什么反应?你对好天气有什么反应?我相信你事实上也能和蔼可亲、温文有礼地回报对方,但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没什么特别值得夸奖。

再想想,如果到餐厅用餐时,碰到一个尖酸刻薄、动作缓慢、粗鲁无礼的侍者,你会有什么反应?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偏偏一路塞车,又碰上阴雨绵绵的冷天,你有何感想?你会因为外物影响你的心情?还是能够了解别人“踢他家的猫”与你无关?后面一辆车的司机不管前面车情况多严重,一个劲儿猛按喇叭,你有什么反应?回头狠狠瞪他一眼,恨不得臭骂他一顿吗?还是置之一笑说:“他踢他的猫,与我无关,我用不着踢我的猫。”

夫人把别处受的气发泄在你身上时、月考只考了七十多分时、错过一次“跳楼大拍卖”时、受到上司数落时……你有什么反应呢?面对这些消极情况时的态度,就是决定你一生是否成功、快乐的最大关键。

街上的流浪汉、社团领导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白手起家的富翁、模范母亲……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曾经面对失败、伤心、挫折,但是因为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不同,因此有不同的结果。流浪汉遇到问题时,只会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其他人则不然,他们遇到同样或甚至更大的问题时,会积极面对问题,设法解决,因此变得更坚强、更成功。

我们不能防止生活中会有那些遭遇,但是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去面对各种状况。这就是控制态度的工夫,在后面会把方法告诉你。下一次别人再用言词侵犯你,你就知道那是他在踢自己的猫,犯不着跟他一般见识。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消极的处境。

下一次有人拿你出气,你就面带微笑请问他:“今天有人踢你的‘猫’了吗?”

有一幅画,画的是魔鬼和一个年轻人在下西洋棋,魔鬼刚刚下了一着棋,眼看就要吃掉年轻人的国王。年轻人脸上写满了沮丧和挫折。有一天,西洋棋大师保罗·麦瑟也来观赏这幅画。他左看右看,忽然目光一亮,对画中年轻人欢呼道:“不要放弃,你还有一步可以走。”你也和画中的年轻人一样,“永远”还有一步可以走。

最后还得说明一点,态度像流行性感一样,具有传染性。如果你想感冒,就多和感冒的人接近;如果你想感染正确的心态,就多和具有正确心态的人接近。如果一时找不到这样的人,就去寻找好书籍或录音带。

究竟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呢?答案就在后面两章。

第三节 医治“腐臭思想”的处方

这一李可能是本书中意义最深远的一章——至少是最能立竿见影的一章。因为要解释头脑运作的方式,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建议某些步骤。接下来,说明每一个步骤,让你“切实建立”起态度,并且树立良好的基础,用态度控制环境,而不让环境控制态度。

头脑就像一座果园,大家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一颗豆子,希望能收成许许多多豆子,头脑运作的方式也是如此。无论你在脑子里种下什么,收成时一定会增加许多倍。

从某些方面而言,头脑也像一座银行,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可能在你的心灵银行存进积极或消极的思想。但一般而言,你是惟一能存钱到自己帐户的人,而存款一定是正数。

只有你能决定让人从银行或心灵帐户提款,从银行帐户提款,会减少存款;但是经由正确的“出纳”,从心灵银行提款反而会增加它的力量。

我们的头脑里有两个出纳,两个都服从你的命令。其中一个处理乐观的存、提款,另一个处理悲观的存、提款。

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当然可以控制“所有”心灵存、提款。存款代表你有的生活经验,提款决定你的成功与快乐。当然,没有存进去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提出来。

你的每一笔交易,都会面临用那一个出纳的选择。选择悲观的出纳,他会说你过去表现得太差,所以这一次也必定失败。选择乐观的出纳,他会热心地告诉你,过去连更困难的问题都不会难倒你,凭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其实这两个出纳都没错,因为成败的关键完全在于你的想法。

你当然知道自己“应该”用乐观的出纳员,但是你做得到吗?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取最近存入的东西,无论是积极、乐观,或是批判、悲观。

想想看,你存入脑子里的东西是诚实的还是不诚实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保守的还是放任的?是出于善意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是浪费的还是节俭的?是大胆的还是谨慎的?是懒惰还是勤奋?是积极还是消极?

要强调的是,虽然你的脑子里已经堆积了许多消极的垃圾,但是也储存了许多干净、有力的思想。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如何用更积极的思想掩埋消极的思想,当你向乐观出纳提款时,他才能永远给你肯定的答复。

如果有人把一袋垃圾倒进你家的客厅,你绝不会放他走,不是揍他一顿,就是报警,或者命令他:“混蛋,你给我把地板弄得干净。”他当然做得到,过后你仍然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甚至几个月之后还念念不忘,真可说是小题大作。

你对那些在你脑子里倒垃圾的人又如何处理呢?对于批评你的产品、你的社区、你的国家、你的家人、你的上司、你的学校的人,你有什么反应呢?也许你会置之一笑说:“无所谓,在我头脑里倒垃圾根本伤害不了我”如果你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倒垃圾在你头脑里,远比倒垃圾在你家地板上的伤害大。

所有进入大脑的思想,对你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例如,尽管医学界对感冒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已经做过彻底的研究,但是事实证明,情绪低潮时特别容易得感冒。“垃圾思想”的确会带来麻烦,不是吗?

反之,积极的思想则会带来积极的效果。1969年,爱奥华州沙克市的查理·瑞特得了癌症,割掉了一个肾脏。三个月后,癌细胞已经侵袭到肺部,查理的体力很差,无法动手术,因此医生问他是否愿意试用一种新药,查理答应了。这种药原本只对六十岁以上的有效,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十,结果竟然对查理发生了作用。他又活了六年,最后死于心脏病。验尸时,他身上竟然毫无患过癌症的迹象。同时,该院的医生发现,因为服用这种药而使病情有了起色的癌症患者有两个共通点: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对药效的充分信心。

大脑所接受的任何资讯,都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心智。无论是学校的正规教育,或是由大众媒体中所得到的讯息,都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言行。

不幸的是,由于整个社会都处在消极的环境下,大多数人遇到状况时,都不抱着乐观的态度,结果也不出他们所料。这就是种“消极”,得“消极”。让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早上上班时,你看到老板在你桌上留了张字条:“到办公室立刻来见我。”你赶紧走到他的办公室,但是秘书说他正在打长途电话,请你稍候。这时候,你心里开始七上八下:“他找我到底有什么事?是不是昨天发现我早退?是不是知道我和乔在同事面前争得面红耳赤?还是……?”结果,因为种消极的种子,往往就得到消极的果食。

德拉瓦州威灵顿市的泰瑞莎得了严重的肾脏病,医院安排她动手术割掉一个肾脏。医师给她服了安眠药之后,再做最后的测试,却发现其实不必动手术,于是就取消了手术。泰瑞莎醒来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唉哟,我的背好痛!我好难过!痛死了!”医护人员告诉她,他们并没有为她动手术时,她羞愧地无地自容。显然她事先一定不断告诉自己,醒来以后一定很痛,所以清醒之后就像真的动过手术一样“觉得”很疼痛。

任何进入头脑的事物,都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有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就只能把现有的生活当成理想”。的确,你的一举一动及每一个想法,迟早都会产生的影响。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每年都有许多人丧命。幸好沙克博士和他的同事研究出沙克疫苗,这种疾病的威力才大为减弱。不过还是会因为父母疏忽,没有带孩子接种疫苗,而有一些偶发性的病例。每次遇到这种病例,许多人都会摇头叹息,为什么父母连这么简单、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都做不到呢?更令人惊愕的是,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二千万左右的小孩没有注射过沙克疫苗。主管卫生的许多官员相信,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使小儿麻痹再度流行。

说实话,这种状况很令人费解,但是现在要谈另一种更可怕千百倍的疾病,它影响所有年龄、肤色、种族、性别的人。它比其他任何疾病结合起来所造成的身心问题更多,使许多人早死、婚姻破裂,许多孩子变成孤儿,造成更多人失业,使更人吸毒、酗酒,造成更高的犯罪率。更可怕的是,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传染性的疾病。

这种可怕的疾病叫做“态度僵化”,起因是“腐臭思想”。幸好,即使你已经染上这种病,仍然有药可治。我们还发展出一种疫苗,可以帮助尚未患病的人免疫。

如果有人每天接触小儿麻痹症病原,却不肯接受免费、无痛、方便的疫苗来保护自己,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很无聊,可能精神有问题。

再问你另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疫苗既不痛又有趣,可以保护及促进身心健康,使个人免于“态度僵化”,增加工作效率及加薪,使它对人生及人际关系充满热忱;但是有人却拒绝接种,你对这种人又有什么看法?

你可能会笑着说:“实在笨得不可理喻。”但愿如此,因为现在就要给你一个注射疫苗的机会,让你除掉腐臭的思想,避免态度僵化。这种疫苗无需分文,可以一用再用,而且使用次数越多,获益越大。它是一种个人保险,因为获益的是个人,但它同时用,而且使用次数赵多,获益越大。它是一种个人保险,因为获益的是个人,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团体”保险,因为利益可以分享他人,自己的利益又可以同时增加。

如果你担心“要付出什么代价”,可以保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及金钱都绝对不会影响到你原有的生活,而且还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买”下这份保单,照样实行二十一天之后,你所投入的少量金钱一定可以得到极大的加馈,所花费的精力也一定会使你的生活更有活力、更加热心。

你是否愿意买这份保单,享受利益呢?如果愿意,请在下一页的保单上签名。

终身保险

消除腐臭思想,避免态度僵化

我思想纯洁,胸怀大志,渴望生活过得长久、快乐、又有收获,因此同意接受本保单所提供的所有快乐及权益,并消除所有腐臭思想,避免世上最可怕的疾病——态度硬化。

我成熟、负责,深知必须接纳保单中所陈述的机会及责任,才能享受利益。

我知道喜欢批评别人、不信任别人的人都不受欢迎,缺乏安全感,只有信心才是快乐的基石。所以,我愿意签名保证全力遵循金克拉先生所提出的步骤,以便享受上述权益。

日期:

签名:

我保证只要你完全依照这个的建议去做,不分年龄、性别、种族、肤色,都能享受本保单所提供的权益。

金克拉

要想对一件事热心,必须先收集相关资料,对它有所了解。一般而言,我们对没兴趣的事比较排斥,如何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要积极采取行动,就会对那件事产生兴趣。假设自己具有某种特点,就会逐渐拥有它。你要先抓住它——它才会抓住你。

这份处方不但可以使你立即拥有热忱及正确的心态,而且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你会变得精力充沛、事半功倍。热忱会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并且吸引许多美好物事物及同伴,生活充满了乐趣,并且会获得成功。

不仅你个人会得到实质上的利益,你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都可能受惠。这不是我一个人自吹自擂,有千千万万的人可以为这份保单作证。

彻底改变起床习惯

要想用热忱及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就要首先彻底改变起床的习惯。早上闹钟一响,不要再唉声叹气:“天哪!才刚刚睡下,又要起床了!”很多人早上醒来时,觉得只不过又是另外一个昨天——而他们不喜欢昨天的一切。在这种心态之下,难怪日复一日,没有一天好日子。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种非常好的起床方式,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此以往,自然会把热忱当作永久的生活方式。

不过这样做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你可能会觉得很愚蠢、幼稚,还好只有你的配偶(如果你已经有配偶的话)一个人知道。优点是可以此为自己、上司、同事、家人得到更多生活乐趣。然后你会赚更多钱——即使不是现在,也应该快了。想想看,你一定愿意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伸手关掉,立刻坐起来,拍拍手说:“今天真是日子,我要好好把握所有机会。”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很可笑,睡眼惺忪,满头乱发,像小孩似地欢呼:“今天真是好日子!”但重要的是,你已经起床了,这是你设定闹钟的目的,而且你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态度。

起床之后洗个澡,如果家里没有幼儿在睡觉,不妨高唱一些快乐的歌。不论你是否有唱歌的天赋,不论唱得是否准确都不重要,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不是因为快乐才唱歌,是因为唱歌而感到快乐。”

做丈夫的如果照着下面的方法做,还会有额外的收获。

每天早上走进餐厅,看到桌上的早点,立刻对夫人说:“亲爱的,你做的火腿、煎蛋都是我最想吃的早点。”即使你已经吃了同样早餐两年,也照说不误。这时候,夫人一定很高兴,即使当天早餐并非那么可口,第二天也一定会加倍用心,所以这样做只赢不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采取行动之前必定先经过思考,你会在前一天晚上计划好第二天的行动,因此养成积极计划的习惯,造成深远的影响,“播种行动,收成习惯,播种习惯,收成个性;播种个性,收成命运”。理由很简单,逻辑不会改变情绪,行动却会改变。正如我的好友,德州达拉斯市某体育专科高中校长布鲁斯·诺曼所说的:“你无法用‘感觉’摸索出新的行动方式,但你可以用‘行动’找出新感觉。”

这样的行动可以产生极大的效应——对生活充满热忱,使命运更美好。带着满怀热忱起床、吃早点,为美好的一天拉开序幕。许许多多美好的日子组合在一起,就成为美好的人生。热忱比麻疹更容易传染,所以你的朋友、家人都会受惠,只要你有热忱的态度,就会感染你的家人、朋友。

这些行为还有另外一项效益,能打倒登上生命高峰的最大障碍——凡事拖延。如果你有拖拖拉拉的毛病,那么前面这些简单的步骤就是克服它的起点。等我们谈到习惯时,这一点会更明显。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立即展开行动。你会发现,起床的方式对你一生的成就影响很大。

这种起床方式是好习惯,值得好好培养,持之以恒。持续做二十一天以上,就能看出明显的改变。

相反地,坏习惯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控制住你,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一要讨论习惯问题。

建立正面符号

今天的美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例如我们把所有路口的交通路口称为“红”灯或“停止”灯,就是消极的称呼,因为这些灯实际上是“前进”灯。如果不信,请看某一个信号灯故障时会发生什么状况——接连几条街都会交通阻塞,不是因为“红”灯或“停止”灯坏了,而是因为“前进”灯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称之为“停止”灯呢?很简单,因为人云亦云。

不幸的是,每个美国人每年平均要花二十七小时在这些“前进”灯前面,等待正确的信号前进。他们如何打发这二十七小时呢?不外下面三种情形:第一,抓紧方向盘,免得车子跑掉。第二,噘起嘴,似乎随时准备和“前进”灯说话。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把脚踩在油门上,仿佛只要在引擎上加速,信号灯就会变换得更快,你是否也如此呢?我看是八九不离十,只是你自己没有感觉到罢了。

下一次当你停在这信号灯前等待时,不妨用完全不同的态度面对它。我在此提出两项有建设性的建议:

第一,把灯号当成你个人专用的灯号,看着它说:“那晚的灯号,是专门为我设的,上面有我的名字。设这个灯号的目的,是让我走得更远、更快、更轻松、更安全地到达目的的。看!它根本就是‘前进’灯嘛!”

第二,只要有机会在别人面前提到,就“面不改色”地用“前进”灯这个名词。其实,猜你做不到,只要话一出口,你和你的朋友都忍不住大笑,而且你的态度也会改变。这一个简单的积极思想会带来一连串积极思想,并且导致积极的行动,最后造成积极的结果。

也许你会问,真的需要这么麻烦吗?那倒也不必。重要的是要对人生有强烈的欲望。我提到这些只是希望你了解,成败之分从某些小节就可以看出来,而不是在于大事。

在言谈、生活中加上“前进灯”、“着热”及Strengend之类的正面符号,你的生活就会产生戏剧性的改变,你会过得更快乐、更健康也更长寿。有了这种态度,学习第三步就更容易了。

立定成功的陀螺仪

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就像船上用来固定方位的陀螺仪。离群索居的松鼠,秋末冬初就会收藏干果。同样地,离开雁群的小雁,也知道要飞往南方过冬,这都是它们的天性。

人类也有一种陀螺仪,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在近海中玩帆船的人,各有各的方向,既然风向一致,为什么每条船的方向却不相同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船上有人在操纵方向。你的人生也是一样,要谨慎的决定方向,因为那关系着你一生的成败。

人生难免会遇到许多无法掌握的突发情况,这时候,即使你略微偏离航道,也不必回到原点,只要稍微调整方向,就可以继续向目标迈进。记住,尽力抵达你所能看见的目标,到了目标之后,就可以看得更远。

如果设定目标呢?先问你一个问题:接到一个冗长的电话时,你会不会无聊地在纸上涂鸦?会不会觉得浪费时间非常可惜?建议你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在白纸上一一列出你“会做”的事:“我会……,我会……”,然后在下面写出你的理想和目标:“我要……我要……我要……”。这样一来,你的目标就会深深印在潜意识中了。

许多人完全遵循书中的步骤前进。但是必须提醒你,依照本书推介的步骤去做,可能会碰到一些很有趣的反应,也许有人会批评你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说的没错,你的确会变得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不再消极地等待成功,而是积极拓展生命的宝库,争取你想要的东西。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人为批评家立像,对于喜欢卖弄口舌的人,不必在意。嘲笑你的只是少数生活不如意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在你成功时为你欢呼。何况,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收获,比目标本身更值得珍惜。

第四节 是什么使你运作,又是什么使你停止

前面提到的三个控制态度的步骤相当简单,第四个步骤就比较复杂了,因此得用许多文字讨论。

你昨天吃东西了吗?上星期吃东西了吗?上个月吃东西了吗?你一定觉得很奇怪,我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因为你昨天、上星期、上个月当然都吃了东西。有些人偶尔少吃一、两顿,就仿佛成了牺牲似的。如果再问他:“你最后一次填饱心灵是什么时候?”你猜他的答案会是什么?”“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肚子不吃东西会饿,心灵不加以充实也同样会饿。

人类真有意思,从来没听肚子饿的人说:“我快饿死了,怎么办?你有没有好办法?”这种情况大概永远也不可能发生,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肚子饿吃东西就没事了。

我们身上脖子以下的部分,每星期所需多半不超过一百美金,脖子以上的价值却不可限量。价值一百美金的部分我们一定会喂饱,但对于价值无可限量的头脑却又如何呢?大多数人顶多偶尔补充一下精神食粮——如果不麻烦,又没有其他事可做的话。但是我们常常以没有时间而加以忽视,这真是太可笑了!既然每天都有“时间”喂饱值一百美金的部分,难道不应该“找”时间满足具有无限潜力的部分吗?

有些人消极、沮丧、生活很不快乐,有趣的是,这些人迫切需要灵感、资讯,却始终拒绝参加演讲、座谈会或读好书、听好音乐。别人提到成功人士积极、乐观的态度时,这些失败者往往会说:“他们当然乐观、积极,因为他们一年可以赚五万美金。要是我一年赚五万美金,一定也会积极上进。”他们总认为成功者是因为一年赚五万美金才乐观,事实刚好相反。成功者因为拥有正确心态,所以才能有五万美金的年收入。

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多找机会参加研讨会、看好书、听好的演讲,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出人头地。

成功的人为什么具有积极的态度?或者反过来问,为什么具有积极态度的人都会成功?他们的态度积极,是因为他们经常以积极有力、干净美好的想法充实心灵。他们知道只要填饱大脑,就不必再担心脖子以下的身体。他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也无需挂虑老年后的经济问题。看了下面的实例,你会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学习新事物时,都必须经由意识层次。但是只有等非常熟练,可以不经思考就做出来,才能做好一件事,也就是来自潜意识。

还记得刚学开手排档车的情形吗?踩离合器,加一点点油,小心地把变速杆推进一档,慢慢放离合器,等速度够了再换二档。只要一不小心,车子就会熄火。无论如何小心翼翼,似乎总是做不好这件事。

现在呢?你可以同时踩油门、换档、放离合器、打开一片口香糖、摇下车窗和邻车的驾驶说话。你可以轻轻松松做这件事情,因为你已经把开车的步骤移进潜意识中了。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这样,由“意识”变成“无意识”或“自动”,几乎成了反射动作。

音乐家刚学习一种乐器时,也都经历过缓慢痛苦的有意识学习过程。但是必须等到能不经思考或由潜意识演奏时,才能优美流畅。

刚开始学打字或打电脑键盘时,也必须辛苦地寻每一个键的位置,一分钟大概只能打十个字。用意识(思想)打字时,成绩总是非常差。后来,你不必再思考该敲哪个键,只是用潜意识不停地打,反而打得更快。

学习任何事物都一样,进入潜意识之后,自然就做得好了。我们的态度也一样,把它移进潜意层次之后,即使遇到消极的状况,也能积极的反应。虽然需要决心、努力和练习,但绝对是可以做到的。那时,无论遇到任何状况,我们都会本能地做出积极的反应。

有个叫约翰的人被洪水困在屋顶上,邻居刚好漂流到他屋前,对他说:“这场洪水真可怕,对不对?”约翰回答:“还好嘛!”邻居诧异地反问:“这还不算严重?你看你的鸭舍已经被水冲到下游了。”约翰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好在我的鸭子一只也没少,都在附近游来游去,没问题了!”那人说:“可是,约翰,大水冲毁你的农作物。”约翰仍旧不放在心上:“不,我的作物在洪水来之前就毁了。上星期县政府的人还说我的土地缺水,这下可好了。”他又说:“可是水还在一直涨,眼看就要涨到你的窗户了。”生性乐观的约翰笑得更开心了:“太好了,我的窗子脏得一塌糊涂,正需要清洗。”

这虽然只是笑话,但也包含了不少真理,故事中的主角对任何情况都持乐观的态度。如果你也希望时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就要经常用积极、美好、有启发性的讯息充实自己。

但是,只要一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跟悲观的人交谈,或偶然听到别人谈话,都可能使你干净、乐观的心灵蒙上垃圾。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除了依照前一节所说的三个步骤调整自己的态度之外,还可以依照本节所说的方法,经常充实灵心。

动机有三种,第一种是“恐吓”。“如果你今晚十一点不回家,这个月就不许再出去玩了!”或者“要是你的业绩毫无起色,我们就要另请高明了。”这种方法对某些人有效,但是对大多数人却没有用,只会引起厌恶与反抗。

第二种动机是“奖励”。“如果你能有效地领导全公司,我就让你到夏威夷渡假。”或“如果你能让业绩提高三个百分点,我就给你加薪。”在自由经济制度下,这一套对许多人都相当有效。

第三种动机是“自动自发”,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引导你自动自发。俗语说:“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却没有办法强迫它喝水。”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但是如果你让马一直舔盐块,它口渴了自然想喝水,相信本书就是能够诱导你的“盐块”。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麦克李兰曾经做过精确的科学研究,证明只要我们改变自己和对环境的看法,就能改变动机。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此。以本书提供的资讯及建议的步骤,必定能使你对环境有更好的看法,因而表现得更出色。

学习必须认真,让它有如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自然。不但在意识层次了解它,也要让潜意识中感觉它,才能本能、自动地对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做出积极反应。这就是“态度控制”,将在下面举例证明这个目标是可行的、可以达成的。

多年前,米罗博士写了一本书《心灵的强暴》(The Rape of the Mind),解释为什么有些韩战中被俘虏的美国士兵战后不愿回到美国,还有许多士兵即使回到美国,也对自我价值及自由经济制度很反感深。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美国士兵原先都极力反抗共党灌输给他们的思想,但最后还是受到共产思想的影响。那么,想一想,如果你经常以干净、有力的好讯息充实心灵,是不是也能同样受益无穷呢?

看了下面这个例子,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山田铃木是一位杰出的日本科学家,他曾经做过一项被世人视为奇迹的实验。他挑选了一些只有几星期大的婴儿,在他们的摇篮边播放优美的音乐录音带,每首曲子重复播三十天,一直继续到孩子两岁左右。再让母亲上三个月音乐课,两岁的孩子则在一旁聆听。接着,他把小型小提琴放在孩子手上,让他们摸索乐器,学习拉弓动作。由刚开始的二、三分钟,慢慢延长到一小时,等孩子长大些,就自然而然学会拉小提琴,而且乐在其中。

后来,铃木教授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大约有一千五百名上述日本儿童参加。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七岁,却能演奏萧邦、贝多芬、维瓦第等人的作品。他特别强调,这些孩子并非音乐神童,他只是依照孩子语言发展的步骤发挥他们的天赋,也就是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及改进。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如此,他们三、四岁时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口语却已经发展得相当流利了。

铃木教授相信,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会。

有位科学家与两支美国印第安部落相处一段时日之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然连一个口吃的人都没有。他很好奇,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印第安人的特性。于是他进一步研究美国所有印第安部落,结果仍然找不到任何口吃的人。他仔细钻研印第安语言,才了解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口吃。原来,我们看、听或想到一个字时,脑子里就会呈现相关的影像。例如,看到或听到“失败”、“骗子”或“笨蛋”时,脑子里就会出现“失败”、“骗子”、“笨蛋”等的影像。如果语汇中没有“口吃”这个词,脑子里无法想像出“口吃”的情景,结果当然不会有任何人口吃。

金克拉认为“改变”个人的词汇就可以改变人生,把“恨”这个字从你的词汇中删掉,不要去看它、想它。随时用“爱”来代替它,多写它、感觉、看它,甚至作梦也梦到它。把“消极”这个词去掉,用“积极”来代替它。依此类推,必定会获益无穷。我们在脑子里想到了什么,就会由行动中表现出来。改变你的精神食粮,删除所有消极观念,你的消极行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第五节 你的精神食粮是什么?

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之后,你可能会问:“我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哪来时间补充精神食粮呢?就算要补充,又要补充什么呢?”听过一个樵夫的故事吗?他明明努力工作。柴却越砍越少,原来他抽不出“时间”磨斧头,所以工作效率越来越差。

一般男士每年要花二百美金修饰头部的“门面”(剪头发、刮胡子),女人的花费更是无法估计。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花同样的时间及金钱充实“内在”呢?

目前最便利、最有教育性、最具启发性的工具就是手提式收录机。它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教材几乎无所不包。

加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洛杉机居民如果利用每天的开车时间听录音带,可以在三年内听完两年大学课程,不需要多花任何额外的时间。

经常听有益录音带的人必定最快乐、最能适应环境。如果再加上正确的读书计划,就能拥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原则是,动的时候听录音带,坐的时候看有益的书。这样做能使生活积极,提供你广泛的知识及正确的人生观。

一般人不看书最常用的借口是没“时间”,其实那只是失败者的借口。只要抽出时间做该做的事(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其他要做的事很快就会减少了。

建议:不要向别人借书,也不要借书给别人。经常买,建立自己的书库,加上标志以便日后参考。下面是几个放好书的地点:(1)床头,(2)厕所,(3)电视机上,(4)常坐的椅子旁,(5)某个可以安静阅读的角落。

美国太空总署太空人亚伦·毕恩,是首先在月球上漫步的太空人之一。毕恩上校常在车上播放有启发性的录音带。

人们都知道,太空人的甄选几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谨的测试。每位太空人一定要有健康、坚定不移的自我形象,要在最艰困的环境下与同行同甘共苦,要有最正确的心态,包括钢铁般的意志、纪律、决心以及极端乐观的心态。

“全球家用品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家庭用品产销中心。他们的总经理曾说,他手下十九名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中,有十七人(包括排名在前的十一个人)每天听推销训练录音带,他们并非是顶尖高手才要听那些录音带,而是因为听了那些录音带,才成为顶尖高手。事实上,在世界上各地所遇到的业务经理及主管都证明,他们业绩最好的员工都经常听好的录音带、看好书,几乎毫不例外。

所以一再鼓励你做这些努力,理由非常简单。只有不断充实、进修的人,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成功者都知道,我们的身体、心灵及精神都同样需要养分,才能不断成长。

许多人以为只有在沮丧、情绪低落的时候,才需要补充精神食粮,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心情不好时,这种“需要”固然特别明显,也可能有实质上的效益,但是就长远利益而言,在情绪好的时候看励志书籍或听录音带,效果会更大。原因是心情不好时往往会饥不择食,也许会因为选择错误而弄巧成拙。沮丧时可能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疏忽了找寻“解决之道”。

情绪好的时候,想像力丰富,很容易接纳好意见,就对这些好的想法采取“行动”。此时,你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而不是“问题”本身。你的态度、热忱、团队精神及在老板心中的价值都大为提高,也就是你加薪升职的时候。

珊蒂·布莱纲是最有活力、最有上进心的人。她在许多大公司指导营业人员提升业绩、提高进取心。她指出,一个人往往会因为看了某一本书、听了某一卷录音带而得到启发,进入较高的层次。这时,如果再看或听一遍同样的内容,往往会有新的认识,又迈向更高的层次。因此,有心成功的人都应建立自己的“成功”藏书,以便随时参考,日益成长。

现在要先建议你一个好习惯:强迫自己和积极、乐观的人为友,强迫自己遵循“拍手起床”、“前进灯”等习惯,强迫自己多听好的录音带,连续做二十一天以上,习惯就会牢牢跟定你了。

第六节 成功的黄金守则

选择了一种习惯,也就选择了一种习惯所造成的结果。好习惯不易培养,却易于相处。坏习惯很容易沾染,却不易相处。坏习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除了抽烟、酗酒、吸毒在初期有些不舒服之外,其他坏习惯都少有痛楚,而且是轻松愉快、慢慢养成的。

拿吸烟来说,心里学家莫瑞·班克斯认为那只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还记得当初是如何开始抽第一支烟的吗?很可能只是要露一手给同事看,表示你是个“大”孩子,可以跟他们一样抽烟。虽然你的身体一直反抗:“不要!不要!”你却强迫身体接下香烟。第一次喷出一个个烟圈时,多么神气啊!一边聊天,一边轻轻松松地吞云吐雾,是多么“成熟”啊!但是如果你能同样轻轻松松地把烟戒掉,不是更好?

据统计,美国人在二十二岁以后染上烟瘾的人,不到百分之五。可见懂得思考、成熟的人无论和有烟瘾的人相处多久,都不会染上抽烟。此外,自从证明抽烟与肺癌有关之后,已经有二千一百万人和十万多位医师戒烟成功。

再回头看你的抽烟史,虽然你的身体勇敢地反对抽烟,你仍然强迫它接受。你的身体只好自我调整道:“好吧!我勉为其难,可是我并不喜欢抽烟。”你回答道:“没关系,反正你非抽不可。”后来,身体又退让几步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从前为什么反对,其实抽也不错嘛!”就这样,身体一再妥协,终于真正开始享受抽烟的乐趣。从这时候起,你告诉朋友,你抽烟是因为乐在其中,人总要有点乐趣嘛!你还告诉他们,你随时都可以戒烟,因为你已经戒过十多次了,其实抽烟也并非你真正的“习惯”。最后,你的身体已经完全屈服,会主动要求你抽烟了。

习惯这个东西很奇妙。奇妙(或者说可悲)的是,坏习惯明明可以避免,却有人明知故犯,不但浪费金钱,还会引起各种问题。以抽烟为例。刚开始是不知不觉染上烟瘾,等烟瘾太大,已经戒不掉了。

道德与不道德也是习惯问题,两者都是受到别人影响染上的,而不是“学校教的”。原本谨守道德标准的人,有可能会受他人影响,渐渐变得没有道德。例如一个“好”孩子,偶然在社交场合中认识一群以试婚、吃禁药、换妻、酗酒等为乐的人,虽然他最初完全不赞同这些举止,但是如果他对这群人中的某一个有兴趣的话,由于多次接触,就会慢慢受到感染,开始接纳他们的价值观。

人脑非常神奇,具有很大的弹性。原先深感厌恶的不道德行为,经过几次接触,就变得能够“容忍”,再慢慢改变成可以“接纳”,进而“赞同”、“投入”。

吃东西没有节制也是一种习惯,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吃了多少食物。小时候,父母或许基于好意,认为爱孩子就要有求必应,像我这个年龄层的人有许多胖子,因为父母当年生活艰苦,认为有食物就安全。他们也认为浪费食物是罪过,要孩子“把碗里的东西吃干净”。一天多吃几口,一年就多了十公斤。

如果你有体重过重的问题,绝对不是只因为昨天暴饮暴食,而是每次多吃一口,日积月累所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口一口的少吃。

还有很多人因为贪图口腹之欲,偏好甜食,再加上不肯运动,一天所增加的体重就更多了。

如果你有过重的问题,请回头翻阅第四章第四节。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就是自欺欺人了。世上最聪明的人所罗门王,娶了膜拜偶像的非利士女子为妻之后,不久也开始膜拜偶像。大力士参孙力大无敌,却因为受不了大利拉不断以性要协,终于说出他神力由来的秘密,而变成瞎眼的奴隶。箴言二十二章二十四到二十七小节,对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有详细的阐述。信徒保罗也曾写道:“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南方的孩子搬到北方,不到几个月,就会变成北方口音。同样地,北方的孩子搬到南方,也很快就学会南方口音。无论什么人,都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不仅会受到交往的人影响,沾染上他们的习性,也会因为习以为常,对身边的环境变得麻木。例如一直住在肥料厂附近的人,就不会感觉到异味的存在。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只要长期处在消极、罪恶或有毁灭性的环境中,就会从反对变成容忍,从容忍变成接纳,再从接纳变成参与,甚至乐在其中了。

吸毒是目前青少年面对的最大威胁。这几年,本人一直在协助青少年抵抗毒品之害。那些有毒瘾的青少年,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一开始就想染上毒瘾。也没有一个人是存心先吸强力胶,再吸大麻,再到海洛因。这些孩子原本都自信十足,相信以自己的“智慧及定力”,绝对不会染上毒瘾。他们都深知毒品的可怕,但是浅尝一口之后,就再也戒不掉了,心里总是想着:只要再吸一口(或再喝一口)就好。

习惯像一张网,每天织一条线,后来就变得牢不可破,无论好习惯或坏习惯都一样。

吸食毒品危害极深,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它会影响判断力、导致胎儿畸型、造成各种幻觉、减低性欲、破坏细胞……

偶尔,好朋友会就大麻的毒害对当事人提出警告,但是因为大麻所造成的改变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当事人往往无法察觉,不知道它的危险性。大麻和海洛因比较起来,固然是小巫见大巫:同样道理,割掉一条腿和割断喉咙比较起来,当然也不算什么。

有些吸毒者会说:命是他们自己的,即使毒品有害,伤害的也只是他一个人。其实不然,吸毒及酗酒的人往往会危害到别人的性命。酒后驾车致人于死的悲剧,不是经常都在上演吗?

在吸大麻的一伙人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人会觉得吸大麻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应该试试更够味的毒品,并且说:“如果你觉得大麻有意思,就应该试试……”很快地,大家都“升级”了。

刚接触毒品的人,原本和黑社会人物没有往来,毒品都是认识、信任的人卖给他们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不法的事之后,往往会拉别人一起下海,好像可以因此减轻他的罪恶。

专家们几乎一致同意,吸食大麻在生理上不会上瘾,但是心理上的瘾比生理上的更难戒除。许多人永远没有办法抗拒“再来一口”的诱惑。

大麻的“高潮”过后,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觉得很轻松、自在,所以抽大麻的人往往认为抽大麻“有什么不可以”?其实大麻所造成的改变是日积月累的,每天见面的人看不出变化;几个星期不见,就很容易看出改变了。

年轻人刚养成这种“习惯”时,所需不多,日常零用钱就足以支付。但是等到毒品的用量增加,需要的开销也会增加。这时候,家里的钱常常会不翼而飞。等到毒瘾日深,对钱的需求更大,就开始拿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甚至到附近的店铺偷东西。最后,不得不靠专门行窃来取得所需要的费用。更有甚者,女孩子经常沦为妓女,男孩子则成了皮条客。当初,这些孩子绝对不相信自己会有这种下场。

我们常常责备年轻人没有道德、不负责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代。这些话或许有几分道理,不幸的是,我们只看到“问题”,却忽略了背后的“原因”。我在写作本书时做过入的研究,发现年轻人的行为往往是遵循大人的模式,或者是陷入上一代所设下的诱惑而无法自拔。

年轻人的观念多半来自电视、电影、收音机、报刊,以及其他人的行为。显然,大部分电视公司、报社、电影院、药品进口公司、酒吧……的老板都并非青少年。受害者是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发横财的却是成年人。因此,我面对问题重重的下一代时,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与他们同样有罪。

我们这一代不仅要为造成年轻人恶习的行为负责,也要为没有立法阻止这些恶习的蔓延负责。一味以为自己的力量有限而束手旁观,才是最大的错误。

喜欢说脏话也是一种坏习惯。常听有人出口成“脏”,旁人还替他解释:“他就是这样子,其实心里并没有那个意思。”问题是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有这个意思,什么时候没有这个意思呢?总不能他每说完一句话就插嘴问清楚,那未免太有失礼貌了吧!

没有人会因为用粗话骂人而造成好的改变,只听说有许多人因为习惯说粗话而失去朋友、商场上的机会或情人。说脏话这种坏习惯,也是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染上。

就连强暴也是日积月累的坏习惯所造成的。桃乐赛·希克斯博士在佛罗里达州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部分强暴犯开始的时候都只是想施加暴力,并非真的有性需求。强暴犯痛恨女人,根本不在乎她的年龄或长相,甚至对当事人一点印象都没有。起初他们多半有偷窥狂,慢慢的会偷溜进别人家看女人的睡姿,然后变成非暴力的强暴者,最后演变成使用暴力的强暴者。

习惯说谎、迟到、听不到闹钟声继续蒙头大睡的人,都是因为对坏习惯一点一点的让步,最后,坏习惯就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

一切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染上的。很多做父母的极力排斥吸毒,却认为自己酗酒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会说:“我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染上这种坏习惯的?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还会吸毒呢?”孩子也可以用同样的问题问你,因为酒也同样会伤身。许多父母一大早起来要吃“提神药”;过一会要吃“镇静剂”消除紧张;为了抑制食欲,要吃“减肥丸”;晚餐前要喝“鸡尾酒”;睡前还要来杯“睡前酒”;他们白天要抽一、两包“烟”;头痛时又要吃两颗“阿斯匹林”。这些情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做父母的还要理直气壮地问:“孩子到底怎么会染上毒瘾?”

酗酒的人都只是从小酌开始,过了一段时间,身体能容忍更多酒精,需求也更增加,日积月累,终于造成可怕的后果。偶尔看到父母给刚学走路的孩子喝一口啤酒,真担心以后世界上是否又多了一个酒鬼。做父母的酗酒已经够多了,还要把子女也引入歧途,真是可悲。

有些父母竟然得意洋洋地说,他们的孩子不吸毒——只喝酒。他们甚至吹嘘教导子女如何饮酒,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再强调一点,酗酒者和吸毒者一样,并非一开始就是酒鬼,而是慢慢养成的习惯。所有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染上的,等到你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很大的伤害。不过值得安慰的是,既然坏习惯是学习错误的榜样而造成的,只要改变周围的环境,就可以改变坏习惯。

第七节 培养良好的习惯

坏习惯绝对不能养成,我们先看看避免恶习的几个原则。

第一步:教导年轻人保持健全身心、正确道德观的好处,不让坏习惯有成形的机会。

德州湾市市立高中的指导老师山姆·麦格立特认为,如果能把本书的道理在五、六年级教给孩子,就无需另外给予他们性教育、毒品教育及职业教育了。这对本书是极大的赞美,但是他的确言之有理,我深感同意。

第二步: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的佛瑞斯特·谭能博士认为,要避免坏习惯,尤其是毒品,就要“严格管教孩子,带他们上教堂”。

许多父母也许会极力反对动手打孩子,但是多数心理学家都同意,当孩子了解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行为就会比较谨慎。

心理学家詹姆斯·道伯森也认为,如果不以爱心管教孩子,任他放纵,对孩子有百害无利。管教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明白,他是可教的孩子,父母管教他是因为爱他,希望他有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步:以身作则。

刚做父亲时,家母经常告诫我:“孩子最容易看到的是父母的一举一动。”的确,父母如果真心希望孩子不要抽烟、喝酒、吸毒,就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像上一章所提到的父母,自己动不动就吃镇静剂、阿斯匹林、喝鸡尾酒、喝睡前酒、每天抽一、两包烟,有朝一日发现孩子吸毒时,却又很惊讶,不知道孩子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坏习惯。

第四步:反抗不实的广告。

烟、酒商向来肯花大成本做出最有创意的广告,烟商以运动明星、购烟赠奖等方式来吸引年轻人。酒商则以高雅的品味及上流社会生活为卖点,强调喝酒的你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因这些烟、酒广告,过去五年,美国青少年饮用烟、酒的比例已大幅提高。依我之见,我们应该用戏剧性的方式来抗争这些不实的广告。例如在广告中出现老妇叼着烟,每过一会就把烟拿开咳个几声。又如“和抽烟的女孩接吻,就像在舔烟灰缸一样”。还可以用科学数据告诉女孩子,抽烟的人容易皮肤干燥、未老先衰。

更令人不解的是,政府花了大把钞票补助烟农,又花大把钞票证明抽烟会致癌及造成许多疾病,最后再大力补助治疗癌症所需要的花费,这一切是何因?

第五步:带孩子实际去看抽烟、酗酒及吸毒的下场,最好看望因为抽烟而感染肺癌的人,让孩子和他谈一谈,听听他困难的呼吸。这的确是令人感伤的事,但是别忘了提醒孩子,这些都只是从“一根烟”开始的。要让孩子看到香烟广告略过不提的一面,让他知道坏习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问那些抽烟的人,如果早知今日,他们当年会尝试抽烟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强调不会。

决定抽烟、喝酒、吸毒、暴饮暴食,往往是基于感情因素,而不是理智。青少年多半希望借着这些行为或习惯得到接纳。这时,亲子之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与坦诚的沟通。孩子能够接纳、肯定自我,就不会再急于得到他人的接纳及认可了。同时,深入了解本书所提供的讯息,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知道坏习惯是可以克服的。

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立下破除坏习惯的决心,不让任何人或任何事影响你。如果是在别人的劝说之下勉强实行,多半会途劳无功。因此,首先要下定决心,掌握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坏习惯掌握住你。

要去除坏习惯非常困难,但结果会让你的人生充满趣味,得到许多补偿。戒烟成功的人,会重新体会到食物的美味,以及空气、衣服、家具的清新气味。减肥成功的人去掉多余的肥肉后,身心都感到轻松多了。戒除坏习惯之后,能够重新拾回失去的自尊,生活也过得满意多了。

1977年6月1日,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布了一份与英国所有医学院合作的调查报告,显示抽一根烟会减少五分半钟的寿命,三个抽烟的当中,有一个会因为抽烟所造成的疾病而死亡。英国每年大约有五千万人因为抽烟致病而丧命。他们还发现,戒烟之后对身心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戒烟之后十到十五年,就可以完全消除早死的阴影。如果你有心戒烟,应该听听戒烟成功者的经验,必定会得到许多启示。

如果你有体重过重的问题,不妨参加各种减肥班(许多大医院都有附设),团体的力量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听听减肥成功者的经验谈,看看他们如何经过一番挣扎,除掉那多余的二十公斤赘肉,如何享受在服饰店自由自在购买衣服、弯腰系鞋带不必气喘吁吁、轻轻松松爬楼梯……等的乐趣。听听他们减少食量的经验,也可以帮助你改掉饮食过量的习惯。

戒烟成功的人也会谈到戒酒之后交到的新朋友,以及如何重新得到老友的情谊。他们谈到家人如何重回他的怀抱、事业如何重新出发、如何重新得到自尊、恢复社交生活……时,你会经常热泪盈眶。

许多人戒除坏习惯的方法,和当初染上坏习惯的方法完全一样——多“接近”有积极人生目标及乐观态度的人。有许多人千方百计想要改掉坏习惯,始终没有成功,最后却在戒酒中心、戒赌或减肥成功的过来人当中,听到种种成功的经验谈,得到真诚的关切,身边的环境充满积极、热忱、鼓励,成效当然相当可观。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朋友对个人的习惯有绝大的影响力。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在戒酒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第一,酗酒者深知自己无法改掉酗酒的毛病,必须靠外力的帮助。只要肯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就已经踏上了解决问题之道。

第二,酗酒者必须了解,无论当初有什么借口开始酗酒,承受恶果的都只有他一个人。只要他能了解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起所有责任,就已经向戒除坏习惯迈进了一大步。

通常,如果当初染上坏习惯的借口已经不存在,也可以点醒当事人。例如,当初为了缺少安全感或得到同事接纳,才开始抽烟、骂脏话、赌博、吸毒……,但是同事压力已经不复存在。体会到这一点之后,加上已经建立起健康的自我形象,当事人就不再需要依赖这些坏习惯了。

戒除坏习惯的另外一个办法是“替代”。

真正说起来,并没有所谓“戒除”坏习惯,只是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戒酒者用乐观、忠心的朋友和积极、鼓励的环境,取代原先消极的朋友和沉闷的环境。在心理上来说,改掉坏习惯之后,需要有新的活动及习惯来填补空虚。酗酒者看到戒酒成功者在生活上种种令人振奋的改变,自然会立下新目标,也可以“预见”自己达成目标之后的新生活。

坏习惯主要是源于内心的需求,所以要多看书、多听演讲,用健康、养好、有鼓励作用的观念填满心灵。一旦心里充满积极思想,渴望拥有长久的成功及快乐,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坏习惯。换句话说,不要就某项(些)坏习惯钻牛角,要多培养成熟的智慧,让心中充满积极思想。

当然,停止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要开始。只要不抽第一口烟,不喝第一口酒,不说第一个谎言,就永远不必为后来所养成的坏习惯苦恼。

如果你已经染上坏习惯,一定很想知道如何戒除。在个人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热要求助于外力。这时候,信仰往往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戒除中心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你选择第二种方式,就必须谨慎选择,以免事倍功半。

曾经谈到早晨起床的步骤。这是很好的习惯,刚开始并不容易实行,必须勉强自己去做。几天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趣味十足。持之以恒地做二十一天,好习惯就养成了。你会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变得快乐、积极、充满热忱。仔细观察别人的好习惯,设法培养,生活就会增加许多趣味。

也曾仔细探讨设定目标的过程,提到我开始跑步计划时相当困难,我一天天强迫自己跑,跑得非常辛苦。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几个月,我渐渐觉得轻松自如,体验到收获的喜悦。现在,如果因为环境的关系偶尔无法跑步,我反而会感到不快乐。

跑步的习惯和所有好习惯一样不易培养,但是一旦养成,就会感到乐在其中。

储蓄也是好习惯。刚开始,你必须强迫自己付帐单之前先付一些钱给自己。不论你有多少收入,都必须先为自己和将来存一部分钱。户头里的钱日益增加,你也会感到越来越快乐。不久,这个好习惯就会深植在你体内,成为你的一部分了。

不错,储蓄的确是一种好习惯,不过开始时你必须紧紧抓牢它,不要找任何藉口“暂时停止”存钱。多年来,我在密西西比州亚如城的第一位老板告诉我,每星期减少十分之一的开支,绝对可以照常活下去。

他的另外一段话也很有道理:存钱的习惯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如果你目前的收入存不了钱,将来的收入也一样存不了钱。

所有“成功哲学家”都同意,如果不能按时存钱,一辈子都发不了财。时运来临时,事实上要有钱配合才行。能够克制自己,牺牲眼前的享乐,才能达成明日的目标。

微笑也是一种习惯,有人不喜欢虚伪的笑容,但是虚伪的笑容毕竟胜于真实的怒容,不是吗?只要多展现笑容,养成习惯,自然就不再虚伪了。记住,我们不是因为快乐而笑,是因为笑而感到快乐。

此外,你怎么对待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所以你必须对别人微笑,别人才会对你微笑。如果你对别人咆哮,别人就会对你报以咆哮。

对配偶乐观、关心或上教堂也都是好习惯。值得高兴的是,好习惯都有好朋友为伴。养成一个好习惯,就会得到另一种附加的好习惯。例如存钱可以增加你的安全感,使你的自信增加,你就会对人更和气、更友善。

习惯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它可以造就我们,也可以毁灭我们。如果你希望自己快乐、健康、有礼貌、成功,开始选择习惯的时候就要多用心。养成某种习惯之后,就由习惯来塑造我们。有句话说得好:个性是由日积月累的各种习惯组合成的。每一种习惯起初都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滴水穿石的力量却非同小可。

有人认为快乐与成功不是目的,而是整个人生的过程。

生命中充满了各种令人兴奋的事,每迈出一步,就会感受到接受目标的喜悦,从而加快脚步。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成功阶梯的第四步,很高兴你还在继续努力,加油吧!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