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相互帮助,相互快乐,相互关怀,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施予者将自己的爱心交与被施予者,与他们共享人间的幸福。
“我施与——我快乐”,常怀一颗阳光的心,把光和热散发出去,不仅自己快乐,别人更快乐。施予对你获得好运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帮助别人而不图任何回报,得到好运的几率就提高很多。因为当你慷慨赠予,会感到幸福,使自己更乐观向上,更有可能接近好运。其次,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帮助你。慷慨能感染别人。
1.当你施予,你就拥有
施予对你获得好运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帮助别人而不图任何回报,得到好运的几率就提高很多。因为当你慷慨赠予,会感到幸福,使自己更乐观向上,更有可能接近好运。其次,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帮助你。慷慨能感染别人。
施予不是付出,而是拥有
李芳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去年夏天女儿考上大学,去了遥远的南方,丈夫也与她签订了离婚协议,离她而去。她一个人孤寂寥落,人如浮萍,心若苦雨。每天工作之余她去唱歌、去跳舞、去美容、去休假、去旅游,但寂寞孤独始终如影随形,不肯离她远去。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自愿加入了老年人互助中心。工作之余常去照顾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洗衣做饭,解闷聊天,讲解保健知识,老人生病了就主动细致地进行护理,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为孤寡老人排除困难,解除病痛,还为自己赢得了自信、欢乐和赞誉。通过帮助他人,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看着她阳光灿烂的脸,她的朋友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间还想到去帮助别人呢?她告诉朋友,她最痛苦的日子里,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得不到爱和关心,如果你失去了盼望,那么应该向别人施予爱和关心,尝试给别人盼望。虽然你那样贫穷,但当你施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好像拥有了爱和关心,有了新的盼望。”她试着去做并且成功了。
原来施予不是付出,而是拥有!
一条偏僻漆黑的小巷,有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有人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盲人缓缓说道:“提个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也能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的搀扶我,帮助我,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
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当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恰巧就有一个帮助你的人出现,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幸福!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如果在对方处于危难境地的时候帮助他,就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激。
李大同的家境非常艰苦,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孩子上学,就靠他一个人蹬三轮车来维持生计。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见了比他还困难的人总要帮一把。比如,对那些年事高、身体弱的老头儿、老太太他总是免收拉脚钱,院子里有谁病了,他的三轮车常常就是救护车,就算是三更半夜,他也要从床上爬起来,送病人去医院……他经常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爱心能感染人。”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报。两个孩子争气,同时考上了大学,他却为孩子的学费愁白了头,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这时,众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邻居,孩子的老师,同学家长,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纷纷解囊相助,不仅凑足了学费,而且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棉被、蚊帐、开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让两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呀!
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是与照顾和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80%以上的牧师和消防队员都表示自己的工作相当快乐,因为能时刻向人伸出援手。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施予是一种能力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奖励,而且能够避免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惩罚。这会促使你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还会使你获得或巩固友谊。此外,帮助别人还有提升心境的作用,当受助者的痛苦消除并开始快乐起来的时候,助人者同样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使自己也变得更加愉快。施予是一种能力!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当然,大多数人都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比如,有的同学生活困难,同学们会毫不犹豫慷慨相助;公共汽车上,青少年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过马路时,总不忘记帮助年迈的人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给人家热心的指点……在他们眼中,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就此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幸福呢?这些爱帮助别人的人也时时处处被别人喜欢着,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
请记住,当你给朋友一份快乐时,你就拥有了两份快乐!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快乐,相互关怀,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施予爱心,体现生命价值
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而这也是追求成功者所需要的心态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拥有施予的心态。施予的心不仅可以巩固和完善我们的优良品格,而且拥有施予之心的人往往能抓住通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则,能够认识到世间事物的优良真实性,并过上一种真实的生活。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学会敞开心扉爱他人,让施予心就像玫瑰花儿散发芬芳。因为关爱的思想能治愈疾病,能为创伤止痛的时候,那些与此相反的心态总会带来痛苦、郁闷和孤独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领悟到了博爱的真谛。
敞开心扉爱他人
也许,我们的内心很难估量施予的心态对我们生命的价值大小。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去直面生命,用健康的、快乐的、乐观的思想去直面生命,都应该满怀希望,坚信生命中充满了阳光雨露。一个人只有真心地去爱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自己才能真正地感到幸福、快乐。
2005年初,李军无意中在某杂志的爱心栏目中看到300元钱就可帮助1名失学女童完成小学学业,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时,李军很震惊,当时就决定要资助一个孩子。李军拨通了他们所提供的县妇联的电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第二天就带钱去了县妇联,当李军在资料中看到有姐妹俩无父无母,由年过古稀的爷爷抚养时,就一次资助了俩姐妹,怎忍心让小姐妹分开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的繁忙,家事的繁重李军已将此事慢慢淡忘。一天,李军正上班,门卫通知说有一个老人找他,当李军看见一个提着满满一篮子苹果的老人时,李军又纳闷了,“我不认识这个老爷爷呀!”当老人提到两个小女孩的名字,李军才知道他是女孩的爷爷。他告诉李军他早上摘下苹果赶了十几里山路到县城,从县妇联打听到李军的地址就一路赶过来了,看着老人汗流满面的脸,看着鲜红的苹果,李军感动万分,泪水湿润了眼眶。“我做了什么呀?付出了什么呀?让古稀之人为我如此劳筋动骨。”李军从心里一个劲地说着谢谢,口已不能言。李军知道这是自己此生中最香最甜的苹果。
2005年底,县妇联在表彰先进时特意为李军设立了“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奖”,在领奖台上,泪水再次打湿李军的眼眶。李军再次问自己,“我做了什么呢?付出了什么呢?我只不过放弃了一两件新衣,一两顿饭局而已,不应该受到如此礼遇,不应该得到如此之多呀!”
原来这世界不仅不贪婪,而且很慷慨。只要我们在不经意间撒下一点点爱,它就会像上面例子中的一样,心中充满爱,充满感动。传播成功思想、快乐思想和鼓舞人心思想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敞开心扉真诚的爱他人。这些人是世界的救助者,是负担的减轻者,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泄气的人。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要使自己变得更可爱的秘诀也就是对他人施予爱心,一个有给予心的人死了之后,别人对于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比他曾经做过的那些大事,记得更清楚,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更深。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心,或许会有极少数的不喜欢看你几眼,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喜欢那些冰冷、自私的人的,而绝大多数人对你而言,永远是最重要的。
不要吝啬你的爱心——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一种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愿意提供帮助,并以此为荣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助人为乐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助人为乐,是正直善良的人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去给他人以无私的帮助,并从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助人为乐要有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并要把它贯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为人处世的一种准则。当见人遇风险时,要先人后已。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一辆车用钢缆拖着一辆故障车停在一个交叉路口处的斑马线上等待红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许女士沿着斑马线准备从两车之间走过去,因当时天黑,急着赶路的许女士没有发现两车之间的钢缆,便被钢缆绊了下重重摔在地上,导致两腿膝盖磕破红肿,左肩臂跌伤。摔倒在地的许女士因疼痛不能爬起来,躺在地上哭泣。路上行人纷纷告诉司机钢缆把老人绊倒了,但两司机丝毫没有下车的意思仍坐在车上当看客。此时,两名从此路过的16中学男生看到此幕,一个快速跑到电话亭去打电话,另一个双手将老人托起,从楼梯上抱到马路旁,这时又有3名学生赶来帮忙。不一会120救护车赶来,这几名学生七手八脚地将老人抬上救护车。
如今,很多的青少年缺乏这各种助人为乐的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总量处处宠着孩子,这造成孩子强烈的自我为中心,常常不会为他人着想,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会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别人。再加上社会上骗子越来越多,有时你好心去帮助他,他反而讹诈你,这使得青少年们即使看到别人需要帮助,也不敢再伸出援助之手。比如:一名16岁女孩子在火车站看到一位老太不慎倒在地上,便主动去搀扶。没想到老太抓住女童,硬说是女童撞倒了她,要求送她去医院,女童不从反被重重地扇了一记耳光。最终,在案发现场许多证人证明的情况下,原本一再要求让女孩赔偿医药费,声称身上多处疼痛的老太太,却以要赶车为由偷偷地跑了。
但是,要知道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所以,青少年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认真地去帮助他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孕妇或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当同学或朋友有病时,要主动看望他,进而就会使青少年学会关心他、爱护他人的好习惯。
3.施与并非可怜,而是分享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是与他人共同分享着。分享太阳温暖的光芒,分享星星闪烁的光辉,分享鲜花芬芳的味道,分享四季的变化和秋天的果实,分享音乐的悠扬和山河壮美,分享理想的浪漫和现实的丰富……要分享及能分享的实在是太多了。分享如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能进入快乐城堡;而独享却是痛苦的大门,独享只会让你进入痛苦的泥潭。
与人分享,不仅能点缀你的人生,还是让你向世界打开一道道门一扇扇窗。当你主动把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时,就会让让生活中的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每个人的心灵。
独乐不如众乐
在一个村庄里,一个果农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培植了一种皮薄、肉厚、汁甜而少虫害的新果子,为此吸引了不少果贩子前来购买,这为他增加了不少的收入。村里的人们看到他的新品种卖的很好,就想借他的种子也来种,可被果农拒绝了。果农想: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大家都种这种果子,那定会影响自己的生意,那肯定不合算。到了第二年,果农发现自己果子的质量大不如往年,很多人都不再买他的果子,果农查找了所有的种植环节,但都找不到原因,只好去咨询专家。专家到他的果园调查后对果农说:“你种植的环节都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让果子回到原来的效果,就必须在附近地区都种这种产品。”果农迷惑不解的看着专家,专家又说:“由于附近种的是果子的旧品种,而只有你的是改良品种,在开花授粉时,新品种和旧品种一杂交,你的果子自然就变质了。”果农听了恍然大悟,于是把自己的新品种分发给乡邻,大家都有个好收成,不仅自己获得了财富,也帮助别人获得了财富,个个都喜笑颜开。
人们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早在几千年前,孟子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答:“不若与人。”孟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梁惠王答:“不若与众”。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如果自己有一个好的玩具或是一本好看的小人书,都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来,与周围的小朋友们共同分享,但长大后的人们却忘了“独乐不如众乐”的大道理。
酒的美味再好,一个人独享终将是乏味,只有与人分享,才能让其美味留香于口。与人分享,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会让更多的人成功;分享一项科学的发明,会蓬勃一个行业;分享一种新锐的思想,会解放一代人的智慧;分享爱,分享劳动,分享喜悦乃至分享痛苦,在与人方便时,你的物质财富、你的经验、你的思想,在分享中都得以深化、升华。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应该学会分享,学会简单的快乐,把自己的东西主动拿出来,让别人分享,分享能将温暖和快乐传递他人。疾风骤雨中,与陌生人同享伞下的一片晴空,他的笑脸如雨后的彩虹;自家院中的一泓井水,让左邻右舍在停水时也能遍尝甘甜,你家的院子盈满欢声笑语。与人分享快乐,你的快乐会加倍;与人分享幸福,幸福就会加倍;与人分享成功,你就会加倍成功。分享如同三月的阳光,冬月的碳火,温暖人的心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只有懂得分享给予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
懂得与人分享,才是人生真谛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自己独自把它们吃呢?还是愿意把其中的五个让他人分享呢?如果你独自享用,你也就只能吃这六个苹果而已,如果你与他人分享,看似你现在吃亏,但实际上你却能得到他的友情,当他们有东西时,也自会与你分享,你就可能得到另外五种不同的水果,五种不同的味道,这样还吃亏吗?懂得与人分享是一种大智慧。古人早已懂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与会分享并不意味着自己失去什么,相反会收获友情、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正如培根说的:“一分忧愁与人分享之后你将得到1/2忧愁,一份快乐与人分享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与人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
有一位年轻的编辑,很有才华,他写的杂志很是受读者的喜欢,与同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刚进杂志社的第一年就得了大奖。但他慢慢的发现,社里的同事,不管是上司还是前辈,都总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他,他为此很是苦恼。他找到一位前辈,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原来,这位年轻人获奖的作品,虽然他的贡献最大,但也有很多同事的参与和帮助,在他获奖后,除了上级机关颁发的奖金之外,上司也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在公司里当众表扬了他。但他却没有客套的感谢上司和同事的帮助,而是将所有的功劳归于自己,独享荣誉。人们可能都不会在乎去分你多少的奖金,他们在乎的是你不改贪天下之功为己有,不懂得与人分享。
聪明的人懂得施与并非可怜,而是分享,从而拉近自己与他人间的关系,赢得尊重,为以后更广阔的路打下基础,而愚蠢的人,往往在独享功劳、独享荣誉、独享快乐的时候,已给自己带来了想不到的麻烦。
人们不是常说:“把一个人的幸福给多人分享,就变成了多个幸福”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总是班上的第二名,而第一名总是被一个叫柏济的同学占着。一次,柏济由于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诺贝尔的朋友高兴的对他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但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还将自己做的笔记寄给因病没来上学的柏济。到了期末考试,柏济的成绩还是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诺贝尔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卓越的化学家,因发明了火药而成为巨富。他死后把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并设立了知名的“诺贝尔奖”。也正是由于他懂得把自己的成功与世人分享,不仅使他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也使后人对他永远怀念与追思。
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懂得分享的人必有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和高深的智慧和策略,只有那些虚伪奸诈地人不会分享,因为对利益的索取使他鼠目寸光;谨小慎微的人不懂得分享,对世界的疑虑和恐惧淹没了他的好奇;狂妄自负的人不屑于分享,愚蠢的优越感蒙蔽了他的双眼……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快乐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喜悦和满足。学会与别人分享成长、成功与财富,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最快乐、最幸福、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只有真正懂得与人分享的人,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生可说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每个人都走着不同的人生路,有的曲曲折折,充满是是非非,也有的一路畅通无阻,充满鲜花掌声。但无论是怎么的人生,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人能不去分享,分享自己的,分享他人的。也正是有了分享,后人才能绕过路上的坑坑洼洼,跳过路上的各种陷阱,踩在先驱者的肩膀上,更快的登上成功的巅峰。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的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你可能会获得一份友谊,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的交换就是两种思想,为你的成功加得法码。
4.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每个人都要和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个人所做的事必然会对其他的人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到自己。
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张大网,把人比作这网上的一只小蜘蛛,不管这张网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接受它,因为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所以,一个人若想在世界上活得开,就必需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光考虑自己而忽略了别人,你爱别人,别人才有可能爱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蕴涵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需要在被赞美、被关怀和被爱中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你对他人送去一份关怀、一份尊重,一份赞美时,必定能收到别人对我们更大的回报,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心情的平静与愉悦。
助人即是助己
当我们拿起鲜花赠送给别人时,最先闻到芬芳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岂图抛向别人时,弄脏的必先是自己的手。所以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就好比为他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能沾上些许香气。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友好的举动,都能深深地温暖别人的心灵。在关键的时候,你伸出了助人之手,那么,当你自己身处险境时,肯定也不会是孤军奋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一个名叫弗莱明的贫穷的苏格兰农夫正在田地里耕作。忽然,他听到了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一阵呼救声,他连忙丢下手中的活儿跑过去。到了那儿,看见一个小男孩陷在了黑色的泥潭里,由于太过于惊恐,男孩不断地尖叫和挣扎,结果身体越陷越深。在这个关键时刻,弗莱明伸出了援助之手,沉着勇敢地将这个男孩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第二天,一个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贵族人士来到了弗莱明的家里,原来他就是那个小男孩的父亲,他带着重金来酬谢弗莱明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但被弗莱明委婉地拒绝了。此时,农夫的儿子从简陋的农舍跑了出来。于是,在贵族的一再坚持下,弗莱明终于同意由贵族资助他的儿子上学,贵族希望农夫的儿子能成为像他的父亲一样勇敢和善良,让所有的人都为之骄傲的人。
农夫的儿子没有让人失望,他进了最好的学校读书,最后毕业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后来因为发明青霉素而享誉世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许多年以后,贵族的儿子在二战期间患上了肺炎,而再一次拯救他的生命的就是青霉素,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巧合,是上帝的安排,难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吗?这个贵族是伦道夫·丘吉尔勋爵,而他的儿子则是人尽皆知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用在这个故事是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农夫的见义勇为让自己的儿子上了最好的学校,贵族的鼎力相助又让自己的儿子再一次躲过死神的光临,看来助人不仅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坯土,还人一座山”,虽然善心只在人的一念之间,但善心所结下的善果,却会永久地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付出才有收获
人生在世,既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要想过得快乐,过得幸福,就必须要有“赠人玫瑰”的爱心,心存善意。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论行为多么渺小,当你毫不吝啬地赠于别人后,就一定能吐露芬芳,绽放美丽,自己也会越发地强大起来,因为我们所收到的回报远远大于我们的付出。
在充满战火和硝烟的战争年代里,有一支部队奉上级的命令去攻占敌人的保垒。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在地上匍匐前进时,惊见一颗手榴弹正好落在一个小战士的身边,而小战士却毫无察觉。在这千钧一发之刻,连长顾不上多想,他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一下子伏在小战士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这个年轻的生命。“轰隆”一声巨响过后,他抬起了头,而这一抬头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就在他起身后的那一瞬间,一颗炮弹落在了他刚刚匍匐过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一个巨大的坑,刚才的那一声巨响,就是那个炮弹响的。而小士兵身边的手榴弹,敌人在扔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拧开盖子。
试想,如果连长顾及自己的生命而不去救小战士,那么他的生命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次,留下的可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生命啊!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会有帮助别人的机会,那么,就不要错过更不能吝啬,用你无私的心灵去帮助别人,用你热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当你的帮助能换回他们的幸福笑脸时,你会发现你手里的玫瑰是那么清香,更是那么的高贵。“赠”不会让我们损失什么,却会为我们赢得灵魂的安泰和心灵的净化。这样,既为受难的人们抚平伤痕,更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涂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真正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篇章!
孟子说过:“君子莫大于乎,与人为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就更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那些总是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就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回报。相反,如果你对别人的烦恼和不幸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充满了爱的世界才会洋溢着阳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奉献我们的爱心,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的快乐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其他人,如果我们都能用一颗真挚善良的心为全世界的人类祝福和祈祷。那么,不仅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了,我们自己也能拥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回报,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绚丽和灿烂。
爱心,就像是一颗熠熠夺目的钻石,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焕发耀眼的光芒;爱心又像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滋润着那希冀已久的心田;爱心似一曲能够鼓舞人心的励志歌典,促使在人生道路上徘徊踌躇的人坦然前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赠与,一个小小的拥抱,都能让让寒冷的心变得温暖,让黑夜不再漫长!对人对人多一份理解、宽容、支持和帮助,其实也是善待和帮助自己。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给予和索取,人生不变的经典论证话题,永远达不到平衡的2个端点,人是贪心自私的,注定这个论题永远没结果。对于每个人来说,索取永远要比给予少的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无辜的给予了太多,索取了太少,心理的天平永远达不到平衡点,争吵的根源永远是这个永恒的话题,也许每个人的索取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正当的权利,也许对方的给予永远不及自己给予的多,于是这个话题还再继续。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总是在不断的索取,向自己的父母,向大自然索取。他们已经习惯了索取,他们总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认为别人为你所做的就是理所当然的。从而造就了人自私的性格,总是想让别人给予,从未想过要付出点什么。这种索取与给予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自己一无所有,“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句话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人会说: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但可知如果不付出,就更不大可能有回报。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本零存款的存折,你投入、给予的越多,索取、拥有的将会更多。
布施是实现的空间
当一个人不断地向别人索取时,他的贪欲就会越来越大,他就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禅者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人若拥有很多东西而不愿去布施去给予,便体验不出自我实现的喜悦。一个人之所以感到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是因为他能有所贡献。人若不懂得给予,便体会不到自己的富有,就会穷得捉襟见肘。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十分吝啬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吝啬鬼家里粮满仓、柴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占别人的便宜。一天,吝啬鬼家来了一个他多年前的一个老朋友,他就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好吃的、好喝的都藏了起来,还装着一幅很为难的样子,他到邻居家里借了点米和菜,用稀饭“招待”了他的老朋友。晚上等客人走了以后,他才把自己家里的香喷喷的饭菜端了上来,自己美美的吃了一顿。
吝啬鬼要去祭神,他想让神保佑他更加富裕。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的老酒,终于没舍得拿出来,而是跑到邻居家里借了一碗小米,从当天吃剩的菜中拣了3条小鱼,又将未喝完的半瓶酒带上,就很慷慨地出门了。
到了神住的庙中,他摆上那些不像样子的供品,认真地祈祷说:“神仙爷爷,我拿了酒、鱼、米饭来供奉您老人家,请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财富吧。让我那干旱的高坡地也都长出茂盛的庄稼;让我那水涝的湖洼地也都收获上万石的粮食吧!请将我的这些财富和您的保佑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年年丰收,永远获得多多的财富吧。”但结果呢?他的庄稼一无所获,财富也被他的儿子一天一天的败坏完了,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穷光蛋。
生活中,这种吝啬鬼太多了,他们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神保佑他自己获得许多,还希望保佑他的后代子孙也要得到许多。可是他供奉给神的又有多少呢?索取之前,我们应该想想“给予”。
在佛教中饿鬼的梵语是preta,它指的是一种爬虫类动物,它的食量很大,吃了东西之后肚子会变得更大而食量也会随着大增。于是,它吃得愈多,也就愈感到饥饿,永远吃不饱。佛家用这种动物的名称来表示贪婪,索取不正是一种贪婪的心态,他的心永远是饥渴的,他会不停地向外追求和占有,把生活当作追逐的手段,他只想把一切的东西占为己有,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注定了其心理的贫穷。即使他拥有再多的东西,也是悲哀的!
给予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给予和索取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当你吸入空气,而没有放出废气,你的肺就充满二氧化碳,如果你继续摄入,而从来不将整个胸部的东西都排放出去,就会将二氧化碳逼进体内,然后你的呼吸就变得很浅,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它会损坏我们的健康,更有甚者,它会让我们走上不归路。我们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将它丢出,忘掉摄入,身体将会照顾它自己,身体有它自己的智慧,它比你更聪明,将气呼出,忘掉摄入,不要害怕,你不会死,身体将会摄入,而它将会摄足它所需要的,你呼出多少,它就会摄入多少,平衡将会存在,如果你只是摄入,那么你将会扰乱平衡,因为有那个聚藏的头脑存在,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不正常的人只有取,而从来不给;正常的人给和取是平衡的;而超正常的人是只有给,而从来不取。
一棵苹果树,经过漫长的分枝抽叶,终于在一年的春天它开花了,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被人拿走了9个,它自己只得到一个。苹果树愤愤不平,干脆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了,自己依然得到一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我得到了20%,翻了一翻。”这棵苹果树心里平衡了。
而另一棵树恰恰相反。它在第二年更加努力的吸收阳光雨露,动力生长,结出100个果子,被拿走99个,自己只得到一个,却乐在其中;第三年,依然蓬勃生长,保持勃勃生机;第五年它结出500个果子,成为苹果林中辉煌一景。其实,得到多少果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永远在成长!不是吗?最后,第一棵苹果树死掉了,而第二棵苹果树却还在快乐的生长着,奉献着,被人们赞赏着。
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帮他一个忙。”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你就要付出为得到这样东西的东西。
在春秋时期,晋国当权贵族智伯倚仗权势向魏桓子强行索要土地。魏桓子的谋士献计,同意给土地,这样智伯就会更加贪婪,再向其他贵族要地,其他贵族就会联合对付他。后来智伯被贵族联合打败,魏桓子得到更多的土地。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追求利益时犯了鼠目寸光的错误。他们看见的只是金钱,而从来没有看到财富;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他们只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见远方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都曾被表面上的利益蒙蔽双眼,在获得真正财富的路上迷失方向,蓦然回首时才懂得学会给予,其实给予是最好的得到的方法。
西方人信奉“施比受更有福”,而中国自古推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精神。《道德经》言:“将与取之必先予之。”西方人相信:“凡你所施予别人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我们想有所“取”,必先得有所“予”,有时给予也会带来收获,而一味保留可能反而会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当我们学着付出所追求的东西时,我们同时也在促成编排一出优雅生动,活力十足的舞蹈,它构成了永恒的生命的律动。所以,请别再吝啬手中的种子,因为如果你将它们播撒,就能让世界上每个角落都绽放出幸福的鲜花。
6.生活中,学会施与微笑
微笑也能施与?仔细想想,很对,微笑也是施与,而且是很普遍、很重要的施与。
消除对方恐惧畏难心理,给予勇气和安慰,微笑应属无畏布施的一种。就拿看病来说,病人的心理不仅希望医生对症下药,而且希望医生和颜悦色地接待,让紧张害怕的情绪得以缓解。如果医生再给予一点微笑,说一些鼓励、安慰的话,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反之负面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情绪是可以感染的
快乐的情绪可以感染,和快乐的人接触,自己就会感到快乐,和负面情绪的人接触,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看到这句话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定要快乐起来,不然我的家人,平时接触的朋友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快乐一点,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她们负责。
一位理发员买东西遭到售货员的冷面,一天的情绪都不好,并且尽出差错,最后给一位顾客修面时还划破了几个口子,争吵之下一看,那个倒霉的顾客正是那位冷面的售货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句争吵,会让自己几天不愉快,甚至迁怒家人和同事;一个微笑,往往会使自己觉得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连周围的人也会感到这种喜悦气氛,工作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这就是微笑的魅力,我们可不能看轻它。
有少数人,严肃得近于冷漠,使人敬而远之。我更以为喜欢不仅要存于心,而且要形于外,一个微笑,一句温语,让众人同沾喜悦,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吗,“愉快是所有觉悟者开启智慧的起源。”有人会说,微笑谁不会?其实,很多人的所谓“微笑”,只是脸部肌肉的运动,并非发自内心,自然没有感人至深的魅力,逐渐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时,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喜悦才会以微笑的方式显露出来,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察觉。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们有幸亲近某位智者时,首先感觉到的是慈祥可亲、平易近人,他们那永恒的、超然的微笑会让我们很久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恰如点燃了我们心灵的一盏明灯。
一个人也许不能拥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拥有这份快乐,并且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那充满喜悦的微笑也能够点燃别人心灵的明灯时,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的。
微笑,能松弛与人的关系,达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因此,与人交往,把微笑时刻带上。
微笑是冬天温暖的阳光,可以化解人们心头的冰雪;微笑是夏季清清的河水,可以洗去人们心头的尘埃。蒙娜丽莎的微笑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因为那恬静的微笑让人浮躁的心变得安静。微笑能够生财。微笑是一剂良药,它能化解仇恨,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友善。
“人无笑脸休开店”,是我国古代经商的经验之谈;微笑服务,是当代中外工商企业经营的诀窍。
微笑可以消除矛盾,缓和冲突。有道是:“恶人不打笑汉,微笑着劝架,幽默地调解,能使怒火中烧的双冷静下来。”面带微笑地批评别人,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微笑地拒绝别人,容易受到别人的谅解。
微笑可以帮你与人交往。微笑可以松弛我们与对方的人际关系,达到心灵沟通,情感交融。多有一个朋友就会多一条路,微笑交友,可以拓展成功的道路。微笑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受到人们欢迎的。
只有源自真诚、才能发挥微笑这一处世利器的作用,才能微笑里砥砺自身真正的“刀”——披荆斩棘,征服艰难险阻的意志和毅力,而不是损人利已的心计和恶意。
发挥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微笑能显示出魅力和涵养。凡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能将别人吸引住,使人感到愉快。人的行为比言语更能切实地表露出一个人的真心,微笑这种行为胜过任何雄辩的语言。
微笑充满关怀,就好像一句温馨的话语,使人感激;微笑充满善意,就好像一杯甘醇的美酒,使人酣畅。微笑能够直接将好感,善意及诚实表现出来,可以打开别人封闭的心扉,让彼此间充满快乐的友情。每当我们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真挚友善的微笑,可以消除这种初次见面的心理状态,撤除陌生人之间心理的障碍,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不需要成本,它就能创造出来很多价值。它可以在家中创造出快乐;在商界建立好感;可以给沮丧者以鼓励,给悲伤者以安慰。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感性的人,可以使自己更富于魅力,也会给他人以更多的美感。这便是微笑的魅力。诚挚的微笑是扣人心弦的最美好的语言,它以诚挚为基础,发自内心,笑得亲切。
一位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飞之前,请求空姐为他倒一杯水服药,空姐告诉他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可是,等到飞机起飞后,空姐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待乘客的服务铃急促响起来时,她才响起送水的事情。于是,空姐小心翼翼地微笑着对那位乘客说:对不起,先生,由于我的疏忽延误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那位乘客严厉地指责了空姐,说什么也不肯原谅她,并声称要投诉她。在接下来的行程中,空姐一次一次地询问那一个乘客是否需要帮助,但是他就是不理不睬的。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来。此时,空姐十分委屈,但她还是很有礼貌地微笑着说:“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歉意,无论您提什么意见,我都欣然接受。”等飞机降落乘客离开之后,空姐不安地打开留言本,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短短2个小时的飞行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歉意,特别是你第8次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成表扬信。谢谢你真诚的微笑,下次旅行有机会我还会乘坐你的这趟航班。微笑魅力如此之大,眼看一场风波就要起了,那位空姐用了她充满真诚歉意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那位将要投诉他的客人,这便是微笑的魅力。”
永远微笑的人是快乐的,永远微笑的面孔永远年轻。
优契克曾说:“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要微笑着面对他人,不论是冒犯还是恭维。微笑会让冒犯者无地自容。正是你的宽容包容了他人的狭隘,你的理智唤醒他人的良知。
用微笑去点缀今天,用歌声去照亮黑夜,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我们要做一条林间小溪,悠然而新鲜地流过树根。穿过草地,欢喜地看小草高高长,花儿默默给,一切都会在微笑中继续。
亲切、温暖、愉快、和蔼、可信的微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是最富有吸引力的表情,表现出人际关系友善、诚信、和蔼、谦恭、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也表明自己欢迎和友善没有敌意。充分发挥微笑的魅力,微笑是自信的象征,礼貌的表示,心理健康的标志。微笑要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流露,不可以故作笑颜。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被物资的奢华,强烈的物欲蒙蔽了双眼,很多人的心中已被污秽的私语充实。在抱怨、痛恨别人带给自己的困扰和痛苦的同时,却狠心地将这种苦楚“一点不剩”地加在了别人的身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由于双方的个性、利益、观念不同,就很难避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在对冲突时,你会怎样解决这些冲突?
用武力,这不失是一种办法。但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这种办法只会引起失败者对成功者的怨恨,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成功者之强大,也是相对而言的,在成功者之外,有许多更为强大的人,他们同样会使用武力、强权来对付成功者,使成功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为他人着想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孔子主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就首先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里。在他们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了一种“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那些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他们认为黑人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正是种族的不同,他们之间缺少交流,最重要的白人看不起黑人。一天,有个拥有黑色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她由于过度疲劳而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极了,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准备就餐。
她推门而入,选了一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那些比自己来的还晚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看到这样的情景,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做人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
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这样真诚才能换真心。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如果我们是一名尽责的推销商,就应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只为自己赚取更多的盈利,而硬将顾客不需要或品质差劣的产品推给他,试想,若你也遭受这种待遇,感受又会是如何呢?
人生在世,不要处处只为自己考虑,这样未免太自私,凡事不妨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诚,生活会更好。
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对方追求幸福的权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规则。
如果你尽力去真正理解他人,对他们有兴趣,并认真倾听,你就能更好地体会他们的感受。当你能体谅并理解他们的感受时,才能真正的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在人际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稗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很难以接受的要求,可以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从而可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环境。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举止是否让能让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可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你也就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
学会善对他人
当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对他们横加指责、大声呵斥,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朋友,就能与他们更好的相处。我们要做到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原谅别人的过错,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你与周围人的友谊才会常青。
学会做事,从表面上看来是个人在追求成功,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实际上,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老师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学生要依靠教师的教育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板要依靠员工的工作才能完成经济活动;作家则要依靠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大作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事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怎么才能得到他人的合作呢?答案是与人为善。只有你真诚地去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与你合作,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战国时代的名将吴起很懂得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史记》中载有一个关于吴起的故事:他爱兵如子,深得士兵们的爱戴。有一次,一个刚刚入伍的小兵在战争中负了伤,因战场上缺医少药,等到打完仗回到后方时,那位小兵的伤口已经化脓生疽。吴起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立刻蹲下来,用嘴为那位士兵吸吮伤口、消炎疗伤。那位小士兵见大将军竟然如此对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其他士兵们看了,也深受感动。正因为吴起如此善待士兵,所以士兵们个个英勇善战。
可见,善对他人是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多为他人着想,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与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而那些处处为别人着想,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都应该遵从这个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人相处时获得更多的好朋友。
罗斯福在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能。”好友急切地回答。“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们交往,因为只有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不能因为和别人的观点不同而打击对方。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心存善意,乐于好施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许多双求助的眼神,此时,请上前问一声“需要帮助吗?”收获一份坦然的同时,你会得到一声真诚的谢谢。心存善意,乐于好施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
心存善意
心存善意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心存善意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严肃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实力地位、利益原则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原则已经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不是这样,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心存善意是一种力量。它能征服人心、征服世界。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觉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宋代的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王旦为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为副相主持枢密院。两人性格相左,一个柔和,一个刚直,所以常有摩擦。一日,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寇准便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没出一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吏很高兴地呈送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王旦却叫人送还枢密院。寇准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
王旦心存善意,宽容对待同僚间的摩擦,不仅消除了彼此隔阂,确保了政坛稳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善”出了政绩卓著的一代名相——寇准。
心存善意相对的是与人为恶。与人为恶者把一生的奋斗目标放在损人、害人之上,或者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或者疑神疑鬼,坐卧不宁;或者厚颜无耻,卑鄙下流;或者贪婪无度,违法乱纪……由于他们担惊受怕,神经高度紧张,必然导致五行失调,阴阳错乱,如入炼狱,如坠火海,最后的结果便是早衰早亡。而与人为善者经常处在和谐之中,人际平和,心态平和,豁达乐观,无忧无虑,其身必健,其寿自长。正如长寿名著《丁福宝训》所言:“胸怀欢乐,则长寿可期……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
心存善意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当善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就会更加幸福,这个社会也会更和谐。不是有这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唱的真好!帮助无处不在,帮助别人,也在帮助自己,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乐于好施
乐于好施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所处环境和心境的影响很大,受个人道德和修养规范的影响很大,受社会整体文明和和谐水平的影响很大。与人为善在脱离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之后,是需要着力培植的。从社会的角度看,对公民公德的要求是对与人为善的规定性培植;从人性的角度看,激发与人为善的情感,是追求心灵美好安宁的有效途径;从人的价值取向看,激励与人为善的追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人的幸福指数来看,乐于好施的普及程度越高,人普通的幸福感越强烈。
乐于好施,理应不怀任何目的、不求任何回报,你所付出与人的,不必念念不忘,而你所收获于人的,应当铭记在心,这就是与人为善的胸怀。
在往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公寓楼里,可以看到每一家住户的邮箱旁都贴着一张布告。上面写着:“为格林夫人做好事:格林夫人住在本单元3B室,她每月要到医院去做两次化疗。愿意在她化疗之后把她从医院接回家的人请签名。我们会真诚地感谢您的善举。”有一个女孩儿看到了,由于不会开车,就没有签名。
三个星期之后的一天晚上,正好那个女孩儿要进行期终考试。可那天,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几个小时,仍旧不停。她只好穿上两件毛线衫,披上一件厚外套,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远处的公共汽车站走去。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她看见最后一班公共汽车的尾灯闪了一闪,就隐没到了漫天的狂风暴雪中去了,任她伸长了脖子拼命叫喊,它还是走了。
你能想象女孩儿当时绝望的心情吗?这次考试她用了整个星期的时间去复习。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公寓的,当她低着头推开公寓楼木门的时候,迎面撞到一位夫人。此刻,她身上穿着一件褐色的外套,手里还拿着一串钥匙,正站在邮箱的旁边。那一瞬间,她的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很显然,她有汽车,而且,正准备出去。绝望中的女孩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您愿意让我搭个便车吗?”女孩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我从来没有请求过别人让我搭便车,可是现在……”说到这儿,女孩儿注意到那位夫人的脸上露出一种奇怪的表情,于是,女孩儿连忙补充道:“噢!我住在4号房,最近刚搬来。”“哦,我知道,”她说,“我从窗户看见过你,当然,我愿意让你搭便车。你稍等片刻,我上楼去拿一下汽车钥匙。”“拿汽车钥匙?”女孩纳闷地问道,“那,您手里拿的难道不是车钥匙?”“哦,不,我只是下楼来取信的,你稍等一下,我很快就下来。”女孩儿简直窘迫极了,连忙向她叫道:“哦!夫人!请您等一下,我并不是想麻烦您出门!”但是,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仍旧向上走着,很快就消失在楼梯的拐弯处。
不大一会儿,她就下来了。一路上,她很热情地向女孩儿问这问那,温和的话语让女孩儿感到非常温暖,先前的那份不安和窘迫也逐渐消失了。“您使我想起了我奶奶。”女孩儿笑着说。她的脸上泛起了笑,“那,你就叫我艾莉丝奶奶吧。我的孙子都是这么叫我的。”
那天考试结束后,当女孩儿回到公寓楼,正往楼上走的时候,正巧碰到刚从邻居家走出来的艾莉丝奶奶。“晚安,格林夫人!明天见!”那位邻居说。
女孩儿不禁惊呆了:格林夫人?那个患癌症的女人!艾莉丝奶奶竟然就是格林夫人!
女孩儿呆呆地站在楼梯上,惊讶地用手捂着嘴。她只感到一种强烈的负疚感在撞击着自己:我竟然要求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冒着狂风暴雪开车送我去学校!
“哦,格林夫人,”女孩儿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您就是格林夫人,请您原谅我!”格林夫人静静地看着小女孩,露出了微笑:“以前我的身体也很好,很强壮。那时候,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可是现在呢,都是大家来帮助我,不仅送东西给我,帮我做饭,而且还接送我去医院看病。对于大家为我所做的一切,如果说我不想感激大家,那不是事实,因为,我一直都心存感激,总想回报大家,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但是,今天晚上你的请求让我能够再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帮助别人,去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
乐于好施,不计回报的帮助别人的人,正像格林太太一样,因为他感觉社会的需要;因为这样能使人看到世界的美好。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会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因为那样可以让人感受社会的接纳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