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10章 取消国债期货上市

人们谈到1995年股市行情,就不能不谈国债期货。这一年,我国的国债期货市场有了重大发展,经过5年的耕耘,终有所成了。

当初,建立国债期货市场,目的很好,也很清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价格发现等,这些都是基本的市场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发展也是基本健康的。

然而,众多问题也来了。有的甚至危及到期货市场本身的生存基础。最后,国债期货成了“欺”货,终于酿成震动全国的“327风波”。

期市监管,拔剑出鞘,红灯闪烁,警笛频吹,最后决定:关闭!

1995年2月23日。这是国债期货市场开市以来,行情变化最大、最激烈、形势最险峻的一天。

327品种异常波动,尾市,空方大笔封杀,令市场目瞪口呆,措手不及。

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23日下午16时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的所有成交无效。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之内。

同时,上交所还做出决定,对国债期货实行涨跌停制度。

紧接着,2月26日、3月30日、5月15日,证监会先后发出了3个紧急通知,分别是:“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控制”;“落实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规定”;“要求各国债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事后给出的定性是,3·27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少数交易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这年9月20日,监察部、证监会等部门经调查,对此事定性并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做出处理。

国债期货市场,终于自己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由此,决策层还引出一个重大的政策性判断:目前从各方面情况看,我国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

这就等于说,国债期货这辆“车”,根本就没有上路的资格,就先让它退下来吧!

证监会对国债期货的监管令,一个比一个急,一个比一个硬。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29日至5月19日,证监会、上交所及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通知、决定等,就有30项之多。

5月12日,上证所宣布,国债期货暂停开设新仓并减仓。这已是严厉而又戳到要害了。

可是,当日公布的6月份保贴率为12.92%,又给期市多头火上浇油。市场更加疯狂,违规者接二连三,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为严肃纪律,到5月15日上证所已先后大开杀戒:对“甘肃农信”等9家会员做出处理决定:停止国债交易资格并处罚款。但是,空头平仓助涨,后市继续上扬。

5月16日,传媒公布证监会的通知,称国债期货交易规矩,谁也不得违犯。档次更高,口气更严厉。

不过,期市又上演“多杀多”剧情,市场已失去理性。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5月1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通知上纲上线,一脸正气,用词严厉,口气坚决。

也许是意犹未尽。5月18日,证监会再次发出紧急通知,以防大量投机资本到处乱窜,在国债期货交易暂停后,转入其他品种炒作。

历史上任何一次炒作狂潮,最后都是以一片狼藉为代价。

18世纪,荷兰炒郁金香。20世纪70年代,长春炒君子兰,90年代沪深炒股票认购证,都造成一部分人暴富,而另一部分人暴贫。

这种“零和游戏”进行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其风险程度,已远远超出社会的承受力。

在5月17日“327事件”出现和关闭市场前后,国际期货界也相继发生了两起重大事件,更令人目瞪口呆:

其一,1995年2月下旬,英国巴林银行业务员里森,在日经期货指数交易中做多失利,浮动亏损达10亿美元之巨。

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在不经意之间,致使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

其二,1996年6月,日本住友商事公司,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中摔了大跟头,亏损了18亿美元。

当然,还有后来2005年12月,中航油炒期货,陈久霖失手。

国内的期货操盘手连番折戟海外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