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5章 中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出席这次全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321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以及地方、中央各有关方面的主要负责同志共297人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主持。叶剑英因病未出席会议。

经过6天预备会的研究和讨论,20日全会一致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但是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决定认为: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吸收当代最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因此,改革的需要更为迫切。

决定强调指出:

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上,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所有制不同,在于剥削阶级是否存在,在于劳动人民是否当家做主,在于为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服务,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还在于商品关系的范围不同。

决定同时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是相当大的突破了。

十二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引起国际舆论高度重视。各国通讯社和报纸迅速加以报道,并纷纷发表评论。

各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全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份“全面改革现行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是“建国以来最大胆的一次改革”,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又改变了“过分僵化的计划体制造成的限制”,这次改革将“建立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日本各家通讯社20日晚迅速报道了这个重要决议,共同社还为此发了号外。共同社说,中国的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确定基本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在20日晚上的新闻报道中说,中国“这次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最大胆的一次改革”。

时事社的述评说,这个决定宣告了中国“经济现代化政策——富国富民政策最后定型的纲领。重点放在运用‘经济杠杆’上”。述评认为,“中国社会长时期满足于平均主义的做法,摆脱这种老思想的束缚并不容易。解决这个课题,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就会为现代化开辟广阔前途,中国经济就会顺利向前发展”。

21日,日本各大报也纷纷报道和评述我党三中全会和决定。《读卖新闻》说,中国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继1978年中央全会上决定的对农业进行改革之后的“第二步”,中国对经济体制将进行大改革。决定明确地提出要改变历来的统制经济体制,朝着中国式开放经济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该报驻北京记者在报道中认为,这次改革“着眼于权力下放”,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将超过以往的多次变革。

《每日新闻》说,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对外开放和进行农村改革,具有历史性意义。第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放宽对外开放政策,对城市经济进行改革,这“两个三中全会”是决定中国式社会主义的重要会议。

《日本经济新闻》说,这项决定给中国经济增加活力,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可以说,这个文件是现领导机构推行的经济政策的集大成,它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的运营指针。

西方通讯社和报纸对三中全会的决定也迅速作了报道并加以评论。

路透社认为,这次全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的改革决定是农村改革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决定,是一份“从根本上改革其经济的蓝图”。这一决定抛弃了平均主义,扭转了左倾错误。“文件将为政府进行改革提供必要的思想指导”。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蓝图“最终将会影响到10亿中国人的生活”,它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最大胆的一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