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自己最大的“财富”
身体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一物质基础,就谈不上从事社会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更谈不上获得个人事业上的成功。身体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首要的,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日常活动。因此,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缺少的。
这里所讲的身体是指生理上的“身体”这一概念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生理学中的身体是指物质人体,而动手能力是这一物质人体所具有的基本能力。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有些人们认为他健康,而有些人体弱多病,人们认为他不健康,健康与不健康有什么差别,健康又有什么特殊的标准呢?一个完整的身体包括强健的体格、健全的精神和完美的身体技能三个方面。
人体从外部来讲,分作头部、躯干和四肢三大部分,从内部来分,又分作器官、系统等等。只要这些生理部分不缺损,我们就认为是一个健全的身体。
人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都是有一定的功能,比如手,是用来参与社会实践的,需要推、拿、弹、提;脚,是用来走路的;眼,是用来观察和摄取自然现象的;而耳朵,则是用来听的……这些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缺乏,那就是具有完整的生理机能。
大脑,是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物质器官,是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协调自身的各项机能和各项活动的中枢,也是人处理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司令部。大脑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活动。
什么样的大脑才算健全的大脑呢?
这个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几点一定要具备才行:
记忆能力:很多现象和情景是再现的,类似的情景再现时,就需要准确的记忆和判断,来帮助人改善自然。
贮存能力:与记忆很相似,许多不同的情景再现后,大脑可以按条理式或按某一规律,让它们一一刻痕在一定的部位进行贮存。
思维能力:这是大脑健全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这个能动作用,就是通过人的大脑对各种现象的比较和归纳、思维,最后总结出某些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运用来指导实践。这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思维。
分辨能力:分辨能力在有些地方又叫判断能力,也是思维的一个范畴。
大脑只要具有上述这四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人也就具有了一个健全的大脑。
良好的身体,不仅包含强健的体格,还包含有健康的精神。只有精神健康的人,才会不断地战胜自己,创造机遇,把自己的事业推上成功。
一个精神健康者,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生活,就应该做生活的强者,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一个真实来。
具有健康精神的人是非常自尊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坚持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决不依赖,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有健康精神的人,在生活中从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励而改变思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憎恨而停止实践,他们会在自己的信念下,用自己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精神健康的人,休息时间似乎比别人少得多。但他们精神饱满,富于激情,任何时间都有事可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渡过。他们做事,从不疲倦,而且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具有超人的毅力,也从没因工作而累坏身体。在生活中,也总是充满朝气,永不厌倦。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来投人到生活中去,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正确对待现实。用愉快的心清,积极的努力来改变现实,从中获得乐趣,享受生活。
精神健康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乐观活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从而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生活,你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由成功铺满,肯定会有千千万万的失败做先导,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人就要走向失败。
精神健康的人,不怕失败,认为失败是局部的,是成功的前奏,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教训,获得经验,然后再征服失败。同时他们认为,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已,完全不影响自己的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失败又是人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精神健康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精神健康的人,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对事情好奇、向往,追求真理。他们不会在乎前进中会有多少挫折,更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凭着对真理的追求,而披荆斩棘。对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试一试,找到答案。
精神健康的人,不会悔恨过去,他们清楚地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的失败,用悔恨是悔恨不出成功的,只有在失败中找出教训,才能有益于成功。
精神健康的人,也不会忧患未来。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为未来而忧虑,是毫无意义的。
强健的心理、情绪与精神,都来自健壮的身体,假如你想功成名就,第一步,就是要考虑健康问题。因此,当你能够出人头地之前,首先需要学习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课题,就是让你自己的体格强壮。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才能具有精明的脑子和旺盛的精力。没有好的身体,在这个物质世界上,什么也甭想实现。简单地说,身体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硬件”,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是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才能有聪明睿智的脑子。
可现代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怎么珍惜,而对于将要失去的却想挽留,这一点在对待健康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当一个人无病无灾时,他总觉得自己是“铁打”的机械人,可以不吃不喝一天干它24小时。这种情况多体现在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身上,因为年轻,他们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天天为赚钱而奔波,在商场里逐鹿争雄,总想着出人头地。不过,当年龄到了一定的岁数,精神和体力都会明显衰退。到了百病缠身时,他们可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用来休养和无数的金钱进行治疗。其实,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自己身体的保养,也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和金钱,你就会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其实,健康就是财富,年轻人千万不要为了追求身外的财富而忽略了自己最大的“财富”——健康。做人除了要懂得给自己“减压”之外,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注意日常健康,也非常重要。食物方面,经营者不妨多选取一些新鲜的东西,不含添加剂和色素者为佳。像罐头、方便面、饮料、巧克力等,都不会给人带来健康的身体和需要的营养,经营者尽量少用或不用。
只要合理安排,注意健康与你的工作和事业丝毫不会产生矛盾,有时一个微小的举动或者一个很简单的改进,都会令你享受到健康的快乐。当疲惫不堪时,与其勉强苦苦地硬撑着在那里工作,何不稍稍休息一下,然后再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你会发现这样做之后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比肉体劳动更容易产生疲劳。一个人感觉厌烦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都会降低,而一旦当他对面临的事情发生了兴趣,他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又会立刻加速。这时使他感到的是兴奋,而不是疲倦。
科学家曾试图了解,人类的脑子能够工作多久而不至使“工作能量减低”,也就是科学上对疲劳的定义。令这些科学家们非常吃惊的是,他们发现通过活动中的脑细胞的血液,毫无疲劳的迹象。但如果你从一个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里抽出血液,就会发现血液里充满了“疲劳毒素”。但是如果你从爱因斯坦的脑部抽出血来,即使是在一天的终了,也不会有任何疲劳毒素在内。
如果只讨论脑的话,那么它“在八个或者十二个小时之后,工作能量还像开始时一样地迅速和有效率”,脑部是完全不会疲倦的……那么是什么使你疲倦呢?
心理治疗专家们都说,我们所感到的疲劳,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国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德费,在他那本《权力心理学》里说:“绝大部分我们所感到的疲劳,都是由于心理影响。事实上,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
一位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列尔博士说得更详细。他说:“一个坐着的工作者,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话,他的疲劳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响。”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欣赏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太过于匆忙、焦急、忧虑等等,这些都是使那些坐着工作的人精疲力尽的心理因素。
为什么我们在劳心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何西林说:“我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所以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
碰到这种精神上的疲劳,应该怎么办呢?要放松!放松!
再放松!要学会在工作时放轻松一点。
要做到放松并不容易,可是作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你的生活起革命性的变化。威廉·詹姆斯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这是坏习惯,不折不扣的环习惯。”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而坏习惯应该祛除,好习惯应该养成。
你怎样才能放松呢?
随时放松你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如果你达不到像一只旧袜子的话,一只猫也可以。你有没有抱过在太阳底下睡觉的猫呢?当你抱起它来的时候,它的头就像打湿了的报纸一样塌下去。要是你能学猫一样地放松自己,大概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了。
工作时采取舒服的姿势。要记住,身体的紧张会产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劳。
每天自我检讨几次,问问你自己:“我有没有使我的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我有没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的肌肉!”这些都有助于你养成放松的好习惯。就像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说的:“那些对心理学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疲倦有三分之二是习惯性的。”
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这不是我过分劳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我算算自己的成绩,”丹尼尔·何西林说,“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后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
自1900年以来,人类的寿命已经增加了50%,活到七八十岁是常态,但却有一些事至今还未改变。例如,现代医药依然无法防止癌症或心脏病,对如关节炎、糖尿病、多发性囊肿和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病,除了止痛及减缓发展过程的支持疗法之外,也束手无策。虽然有无数的研究,但食物依然富含高量的脂肪,现代人三餐不定时、热量高、营养不足。诸多省时的装置只是让我们休闲的时候更少,对缓减压力毫无助益,至于心理功能更因缺乏“运动”,而随着年龄增长日益老化。
虽然每一个人的状况不同,有些人身体比较健康。精神比较清醒、在情绪上也比较能够应付压力,但要不要好好照顾你的身体,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不费心在自己羽毛上涂油的鸭子,将使自己身陷险境,同样的,如果你不把照顾自己的身心列在第一优先位置,也会让自己置身险境。
由今天开始,花时间照顾自己。下定决心按时运动,由每天20分钟的运动开始。下定决心从此以后要好好进食,准备新鲜而富含维生素的餐点。下定决心要正视你的压力,接着找出放轻松的时间。每天都学习一点新的事物,活动你的心智。
古印度圣贤把健康的生命活力称为“普拉纳”。各种文化和宗教都以不同的名称形容这样的生命活力,但不论其名称为何,指的都是维持身、心和性灵的平衡,让你获得活力、热忱、免疫力、精明的头脑、适当的身体韵律、精神上的寄托,和幸福快乐的感受。
健康的生活必须要吃得好,包含多种新鲜蔬果、复合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蛋白质、大量清水的饮食,并尽量少摄取臆渍油炸的食物。运动也很重要,因为这能协助身体恢复精力,最好的运动是户外活动,因为大量新鲜空气和变化多端的风景能够使你产生高度兴趣和动机。经常沉思冥想则能够清除你内心负面的情绪,缓和你的紧张,每天至少冥想20分钟,不但能让你学习缓慢深沉呼吸的技巧,也让你的官能恢复平衡。经由冥想、祈祷和接触大自然,把自己交托给自然,能够让你释放负面的情感,恢复信心、希望和信任。参与促进地球福祉的活动——喂食鸟儿和其他野生动物、养花植树、参加本地的资源保育工作,或者为大自然尽一分心力,这些都可以增进你身、心和性灵方面的活力。
为了有效地防止疲劳,应该在感到疲劳之前就休息。这一点为何重要呢?因为疲劳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国陆军曾经用几次实验,证明即使是年轻人,如果不带背包,每一小时休息10分钟,他们行军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陆军强迫他们这样做。一个人的心脏每天压出来流过你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每24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力,也足够用铲子把20吨的煤铲上一个三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多令人难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续50、70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脏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哈佛医院的华特·坎农博士解释说:“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在跳动着。事实上,在每一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70下的时候,一天24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15个小时。”
一般常人每天大概需睡足8个小时,但也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完全视个人的情况而定。重要的是,如果你夜晚必须睡8个小时,第二天才有足够的精神,则工作再忙碌,也应该尽量避免减缩睡眠时间。你如果常因工作而夜晚无法成眠,则不妨考虑运用沃克教授推荐的下列方法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一躺下,便即刻入睡”是最理想的睡眠习惯,可设法使它变成一种条件反射。譬如夜晚定时在10点左右上床睡觉,习惯既成,则每晚一到这个时间就会想睡,一上床便能很快睡去。
停止延长工作时间的坏习惯,将未完成的思考先预留在潜意识中,让大脑获得完全休息,将烦恼事一律抛到九霄云外。实际做法是,你不妨想些与工作无关,美好的回忆或描绘一些甜美的画面,渐渐地,睡意上升,你便会朦胧入睡。
一般而言,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之下就有警觉心,有警觉就难以成眠。因此,想睡个好觉,则必须命令自己不去想任何事情,进人无意识状态。如此,你便能安心地睡好觉。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上床后,立刻闭上眼睛,使头脑里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影像,并进入完全停止思考的状态,则很快地,5分钟后就能产生睡意。
心中总惦记着一件事情时,也不容易入睡。此时,你应将事情先记在备忘录上,留待明天再去思考,让头脑完全停止运作,不久,便会睡去。
上床之后,你是倒头就睡,还是辗转难以成眠呢?基本上,晚上能放松自己,完全进入沉睡状态的人,白天也能如此,其秘诀便在于同时调整身心。
心理学家认为,有智慧的人都能意识到全身放松的好处,而在追求目标前先找了可使自己放松的方法。人们在10个星期内就能学成放松精神的方法。
其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全身放松,仰卧在床上,将头部垫高。然后,拿一个枕头放在膝下,使腿略往上抬起;另外,持二个枕头放在身体两侧,使双臂搁在上面,全身放松。
接着,闭上嘴,眼睑轻合,使下颚肌肉放松,双臂亦尽量放松。然后每开始吐一口气,就对自己的手臂说:“放松、放松、放松……”不能有所间断。不久之后,双臂肌肉便能完全放松。然后,对其他部位的肌肉及呼吸器官、胸部、肩部、腿都、颈部、脸部、头部乃至于眼球都利用相同的方法取得放松,直至全身放松为止。
习惯这种方式之后,没有床和枕头,也随时随地都能做。
在人的一生中,大脑的作用太重要了,它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它的保健,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
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在思维活动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经常加强大脑部分的营养。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摄取大量的蛋白质,就使脑细胞取得了充足的营养源,就可增强大脑的代谢,加速大脑皮层细胞的抑制和兴奋,提高大脑工作的效率,同时增加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因此平时要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蛋类、豆类和奶类食品。
葡萄糖是人脑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人脑从事脑力活动的能量,大部分都靠葡萄糖分解而产生,正常的大脑每天需要消耗130克左右的葡萄糖,否则人脑所需要的能量就不充足,人就会感到疲劳,思路不清。
大脑中维生系含量虽然较少,但对人体神经功能的调节却起到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对人的视力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缺乏就能导致夜盲症;维生素B,能促进大脑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保护神经系统;维生素C是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不可缺少的物质;而维生素B6和B12则能对大脑神经起保护和镇定的作用。因此,要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蔬菜和水果。
钙和铁在人脑中能平衡和调节神经系统,对人脑正常的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补充钙、铁等,主要从水果和蔬菜类食品及动物肝脏中获得。
当然,大脑还需要其它的许多种养分。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不偏食,不挑食,就可以获得大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大脑皮层的兴奋,就促使与脑皮层相关的细胞处于“劳动”状态,使人完成某项活动。然而大脑皮层细胞兴奋过度,就导致大脑过度疲劳。神经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功能就会紊乱,表现在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甚至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要谨防大脑疲劳过度。
防止大脑疲劳过度的方法首先就是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皮层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其次是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和各种神经细胞的调节能力。再次就是转移大脑皮层中细胞的兴奋中心。大脑中各个功能是分区的,不同的细胞负责不同的生理功能,在某一活动中感到疲劳时,可用另一种活动代替这一活动,让细胞交替兴奋或抑制,使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都得到休息,从而避免过度兴奋而导致疲劳过度。
研究证明,对大脑功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三种:空气、声音和颜色。
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对大脑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清新的空气,就要保持空气新鲜和常进行室外活动。声音的频率的不同,对大脑功能发挥的影响也就不同,悦耳的声音,使人振奋,而杂乱的声音,会使大脑反应迟钝。有的颜色使人平静,有的颜色则使人躁动不安。因此,为使大脑发挥正确的生理功能,需要营造适宜其发挥的环境。
大脑和人的生命一样,是有成长、衰老和死亡规律的。大脑的衰老我们虽然不可以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延缓其衰老,使其尽可能长地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
首先,勤用。脑是劳动器官的一部分。手经常使用,肌肉就粗壮有力,伸缩性和灵活性就越高。脑和手一样,经常使用,会提高其灵敏度。反之,手经常不用,肌肉就会萎缩、退化。脑也一样,因此在工作学习中,要勤用脑,保持脑中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使脑青春永驻。
其次,提倡劳逸结合。用脑是有限度的,脑细胞不可能无穷尽地一直活动下去,要注意脑的休息,另外脑是人的指挥中枢,它发出的指令需要身体的其它部位来协助执行,因此要注意身体其它部分的协调性,做到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再次,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人脑也会养成一种规律,使得大脑中不同区域的细胞活动有秩序,大脑细胞才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保持大脑进行良好的生理营养。
另外,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是使人脑青春永驻的奥秘。
金钱的哲学
在所有具体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比金钱和金钱所代表的财产问题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解决。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一天,他就要同金钱打一天的交道。而一个人与金钱发生的关系,包括他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和如何花钱,或许是检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的方法。
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不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它也决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我们决不能从观念上加以蔑视。亨利·詹姆士曾经说过:“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还得靠钱生活。”有钱的父亲比不富裕的父亲重要些,而且有钱的家庭也要比不富裕的家庭稳固些。概言之,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通过诚实劳动使自己变得富有,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自古以来,对金钱赞美者有之,咒诅者有之。实际上,正如拉罗什福科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根据我们对待财富的恶劣方式来谴责财富,看我们在获得财富和使用财富上有无罪恶;他们认为财富并不像木柴延续火焰一样养育和增加罪恶,而是能够被我们用来奉献给所有德性,甚至使他们更令人愉悦和光辉灿烂。”
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和社会地位的手段。金钱的多少,虽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但是,一个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甚至需要靠别人的施舍才能维持生活的人,是很难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的。正如培根爵士所说:“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必不可少的,也决不能抛之脑后。但是,它阻碍行军;并且,有时候因为顾忌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巨大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用途,它只有一种用处,就是施众,其余的全不过是幻想而已。”
一方面,金钱就是力量。金钱,代表着房屋、家具、衣服、食物和其他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一个人有钱的时候能够比他没有钱的时候多做许多好事;正当地使用金钱,金钱就是美德之源。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慷慨大方、诚实正直、公平公正和自我牺牲精神,都与金钱的使用有关,更不用说经济、节俭的美德了。在善良、高尚人的手中,金钱能够成为也确实成为了美德。
另一方面,金钱又是万恶之源。一位作家曾经指出:“金钱真正是人间一切下流行为的渊轰。有了钱,那些最黑暗的勾当的沉渣往往会在生活的表面泛起,并支配整个国家的命运。”人性中最为恶劣的品质,也是与金钱的使用密切有关的。这些美德的对立面,如贪婪、欺诈、不公平和自私,都会在一个爱财如命的人身上表现出来。一部分人丧失了正确运用金钱的智慧和道德,滥用或误用了金钱这种手段,产生了浪费、铺张、挥霍、奢侈等罪恶。亨利·泰勒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成了《生活备忘录》一书,他指出:“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金钱的使用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做法,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最有力的论证。”
人生活在世界上,舒适快乐,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努力追求的一种状况。金钱,使人的肉体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这种需要对于人性中更完美的方面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金钱,也使每个人能为自己的家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条件,那么,就正如《圣经》中的使徒所讲的,这个人会“比一个不信教的人更坏,更可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种义务和职责是义不容辞的,是不可漠不关心的。
有些基督徒认为,只有极度贫困、生活捉襟见肘的人才能信仰虔诚。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耶稣也并不是一个苦行主义者,基督并不是不鼓励人们发家致富。他知道要使人们生活幸福,就不能缺衣少食。一定的财富对个人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圣经》上说:“嗜好金钱是万恶的渊蔽”,意思只不过是说人们不能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不能把金钱当作偶像来崇拜,不要为了金钱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否则,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福音书的原则是不但自己生存而且也帮助别人生存。如果你在生活上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资本去帮助别人呢?
人们对我们的尊敬完全取决于我们抓住机遇取得辉煌成就,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正确的使用金钱,就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会激起一个人的自尊感,会使他产生精明能干的品质,并且培养出耐心。坚韧和诸如此类的美德。这个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人,还必须是个办事考虑周全的人,他不仅仅要考虑当下的生活,而且要有先见之明地为将来做出安排。同时,他还必须是个有节制的人,培养自己自我克制的美德,而不应该丝毫不考虑个人品格的力量。
约翰·斯特林指出:“懂得自我克制的教师的最坏的教育,也强于那些自以为是而不知节制的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罗马人恰好也用了同一个词“美德”来命名勇气。勇气存在于一个人的肉体感官之中,而美德存在于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之中。最崇高的美德就在于自我克制。
因此,自我克制一课——即为了将来的利益暂时牺牲当下的享乐——是最后要学习的一课。这些最难上的课程自然是期望人们发挥他们所赚的钱的最大的价值。然而,很多人习惯于他们所赚的钱用于眼前的吃喝,直至挥霍殆尽。其结果是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陷入被动,只有靠节俭度日。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里任性恣意,挥霍尤度,贪图享乐,可是一旦时势艰难,他们却发现自己囊中所剩无几,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出现社会上一些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和生活悲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向人们公开怎样赚钱这一伟大秘密,许多流行书刊已经出版发行。但是,赚钱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每一个民族大量的谚语都证实了这一点。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勤奋乃好运之母”,“没有耕种,没有收获”,“没有汗水就没有‘结晶”’,“天道酬勤”,“世界是属于那些勤劳和坚韧的人”,“贪吃贪睡必然债台高筑”。
这些饱含哲理的谚语,是代代相传的知识宝库,揭示了发财致富的最好方法。而且,和其他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样,它们是最早的道德准则。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并且,人们的日常经验还在证实它们的正确、力量和真理性。
关于意志的力量和对金钱的妙用与滥用,所罗门的格言充满了睿智:“工作中偷懒的人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是孪生兄弟。”世间的贫困要么是因懒惰而起,要么是因铺张浪费而生。而且,懒惰与铺张浪费往往是结伴而行,懒惰的人必然浪费,浪费的人一定懒惰。
“去看蚂蚁的人,是懒汉;思考蚂蚁工作精神的人,是智者。”这位讲道者说,懒惰的人必然贫困,而且是“像云游者那样贫困,像武士那样赤手空拳”。而勤劳和正直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酗酒者往往食不果腹,瞌睡虫难免衣不蔽体”。“谁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谁就富甲天下”。但是,最重要的是“智慧比黄金更可贵,智慧比珠宝更无价,它的价值无可比拟”。
勤奋和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借自己的收入,而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做无意义的花销,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一分钱虽然微不足道,然而,无数家庭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对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和节省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不珍惜这每一分钱而让他的辛勤劳动所得随意从指缝里流走——一些送给了啤酒屋,一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花费掉了,那么,他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一般动物并没有多大区别。相反地,如果他不随便乱花一分钱——部分钱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或投资保险基金,部分钱存入银行,其余的全交给妻子去统筹安排,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费用,那么,不久他就会发现这种对每一分钱的注重会给予他丰厚的回报,个人收入在不断增加,家庭生活越来越红火,对将来心里也没有什么担忧。
如果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志向远大,并且拥有超乎常人的精神财富,那么,他不仅自己会从中得益,其他人也会在他的生活道路中受益匪浅。
在赚钱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是人的精力,积累财富则是最高的独立目标。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这一目的,鲜有不成功的。但是,量入为出,点滴积累,零攒细聚,使得金钱数量日益增加,却极少有人能做到。
缓解家庭压力
懂得怎样克服工作中的紧张很重要,克服家庭生活的压力也很重要。为了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就要充分重视导致生活不和谐的因素,不和谐的因素中紧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家庭内产生紧张情绪,对人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在工作中生产的紧张情绪。事实上,家庭问题常常影响到工作场所和其他社交场合。有时因家庭问题心情不好,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气氛,这种应激气氛即使在工作很不顺利或者工作环境气氛良好的情况下,都是无法克服、不能消除的。因而,心理的消极气氛也扩展为整个环境的消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机体的细胞。从传统上看,家庭即是由母亲、父亲、孩子组成的一个集体。从广义上讲,家庭是由昔日和未来有亲属关系的人组成的集体。家庭形式多种多样,但最普通的组合类型有三种:核心家庭型、单身父母、社会区型。这些家庭组合都有各自的生活内容和方式,有各自的家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庭的职能包括产生和获经济来源,创造进一步生存的条件和繁衍后代等。但有些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近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基本的家庭职能已被技术的进展所取代。例如,生产食品和服装。过去的家庭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工作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因而,人们更加重视家庭内部的感情发展和社会发展。感情和个人社会发展价值的提高,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工业也带来了对职业安全的过分注意,这样的结果给养家活口的人带来了更大压力,一旦他们病倒了或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其他成员不再能很好很快地投入工作。因此,养家活口的人迫于经济压力的责任感,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其他成员,取得他们的感情支持。
从传统观念来看,家庭体系有五大职能:经济职能,延续后代,两性生活,教育后代,感情结合。劳动分工常常使人们的个人技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延续后代和两性生活是一个连续概念。成年人通过稳定的家庭组合,既满足性生活需要,同时也是为生存所需而繁衍后代。家庭的教育职能是指父母教育子女,使其继承文化知识和个人价值,从而培养孩子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把感情结合作为家庭的一种职能,是因为家庭还能起到在社会上和情感上人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作用。
为了社会的持续,家庭常常充当紧张状况下的感情支柱和感情蔽护的保垒,当这种家庭感情支柱被家庭冲突所取代,则家庭个别成员便面临某种巨大的、可想而知的紧张状态。
紧张和疾病的关系,在一些研究中得到说明。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只要家庭存在紧张因素,家庭成员患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例如:可能在传染病发病之前即已出现某种家庭危机的,球菌传染病患者比其他类型的传染病高四倍多。一项研究发现,急诊病室里76%的心脏病猝死者在发病之前都遇有重大家庭危机。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家庭就激“引起”心脏病,只说明危机会使整个家庭失去平衡、无法控制应激。
对家庭生活冲击最厉害的问题大都与家庭危机有密切关联。如配偶死亡、离婚、分居、家庭争论,婆媳、岳父母与女婿间的纠葛,性生活不和谐,以及孩子成年离家,这些都是产生应激的原因。
每次家庭危机都会使家庭里笼罩着紧张气氛,这些危机妨碍一个家庭履行其正常的家庭职能。家庭的冲突还使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研究人员发现,大约75%的癌症患者在他们自己被发现有癌症之前两年内,总有一名近亲亲属去世。结婚20年或时间更长一些的夫妇,当其中一方去世,而另一方也会很快死亡,或者在前者死后15个月内也会患重病。这一实例充分说明人们依赖其他家庭成员的重要性,而残废带来了极大的应激。应当说,能够履行正常家庭职能的家庭是健康的。否则就是家庭出了问题,需要调整。
在家庭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着极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会引起相应的家庭变化。这些主要包括:规则的变化,获得和献出感情的不同深度的变化,家庭成员聚焦时间长短的变化,以及压力类型的变化。家庭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影响着家庭的现状和家庭的未来。一般说来,在家庭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问题。要了解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必须了解一个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
家庭发展过程包括以下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结合,包括求爱和结婚;第二阶段:扩展,包括第一个孩子出生与第二个至最开一个孩子出生,第一个孩子上学,孩子青春期开始;第三阶段:分离,包括孩子离家,中年期,家庭空虚,又丧配偶;第四阶段:结束,退休,死亡。
科学家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的各式各样的作用、各种类型的职责称为角色,人们担任的角色,在每个阶段都不相同。夫妻结婚前后,以及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的性关系都各有不同。特别是当孩子在家庭中诞生后,夫妻间的自发性的性生活减少,计划性加强,家庭每增加一个新成员都要求家庭成员间花费更多的时间、感情、兴趣来相互接触和交往。当孩子跨入学校大门,或正当青春期,开始向传统的社会价值挑战时,他们给家庭带来了新的信息和经验,这时家庭也许会竭力抵制来自家庭以外的新意识、新思想的输入,或是试图容纳它们。外部压力极易导致家庭内部的紧张气氛。在家庭内部,传统意识和新经验之间的矛盾,常是家庭纠纷的重要根源。
中年会导致对性能力的关切、关心配偶的喜爱或关心配偶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关心生活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有意义。退休以及老伴、好友的逝世会引起极强的孤独感,到老年,寻觅感情支持更不容易。
在家庭自然发展过程中,家庭作为一种体系,在一定应激下,也许照样运转良好,也许会飘摇不定、甚至会完全解体。失业、酗酒开始,久病不愈,出生残疾儿等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和交流。在对付上述导致家庭危机的因素上,每个家庭的能力和方式各不相同。
家庭千差万别,许多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常常大相径庭。在对付来自社会的挑战方面,虽然每个家庭的方法不同,但却通过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就是夫妻的双向信息流系统。言语作为两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之间交流的信息,起着增强紧张或削弱紧张的作用。心理学家曾对如何在这个系统中消除家庭紧张做过不少研究,人们在寻求一种能顺利瓦解各种内部压力的理想家庭结构。
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所谓“开放式”体系的家庭,在应付各种困难、压力时有许多优越性。这种家庭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意见公开。双方都觉得有责往和有兴趣去讨论共同关心的甚至是有分歧的问题;双方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而不用担心被报复或受惩罚;在这种家庭里生活的人们,并不忌讳谈论在外人看来是十分危险的话题。公开的思想交流和愉快的谈话取代了忧郁和苦闷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生活格调使家庭成员精神健康,生病率也明显降低。有人甚至至断言,健康是积极有效地处理家庭问题的标志。
变化和危机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知道,在变化和危机的背景下,为何一个家庭欣欣向,另一个家庭却难以生存呢?一个在紧张刺激状况下仍能发挥良好的家庭内,夫妇双方都懂得他们应当互相尊重,每个家庭成员都对生活寄予明确的期望,而他们心理的需要又是由于压力性质和规模也不断变化,所以,家庭是否有适应压力变化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讨论上述问题时,我们看到,家庭中单个成员妥善处理好相互关系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任何个人的精神压抑都能引起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常常是消积的,当爱人的精神有着沉重的负担时,夫妻就不再有心思去探讨别的诸如性生活的问题。如此看来,对某个家庭成员的压力和要求,产生了对其他家庭成员也发生适应性的变化要求。
家庭危机和家庭变化能成为家庭发展、停滞、消亡的转机。当适应性的变化导致家庭停滞时,人们感到神经紧张,机体处于本能的防御状态,如果出现家庭成员失去理智的情况,就标志着家庭的适应性难以继续。于是,家庭作为独立的结构,在心理意义上或在生理意义上行将死去,这种“死亡”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活力和正常功能的丧失。而丧失活力及其功能的家庭,是不能实现它的社会目标的,这是在心理意义上说的。当家庭结构随着离婚、分居、遗弃或亲人死亡而崩溃,家庭的生理功能也寿终正寝。
进一步讲,家庭的心理意义上的残废在家庭结构的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家庭成员权力的冲突,过分强调的个人的立场、个人的需要,取代了整体的共同需要,这些都深深地损害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基础。
相反地,能够很好适应变化的家庭,对分歧和个性则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分歧和个性并不被当成坏事或异端,而是被看成家庭和个人发展不可多得的优点。他们把对适应变化的反应,看作是家庭发展的必然步骤,而那种不能适应变化的家庭,则把分歧看成一种损害和威胁。一旦家庭把分歧视为一种对家庭稳定的威胁,那么家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转变成危机。许多危机冲突的结果,不是把家庭变得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具有新的活力,而是增强了家庭与外界以及家庭内部冲突的机会。这种危机在那种所谓“封闭式”家庭里更为常见。由于封闭式家庭成员之间,忌讳谈论的话题多,互相不理解、不谅解甚至彼此还有所提防,这已经降低了家庭的活力,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家庭活力是依靠成员之间信息的沟通来维持的,这就是所谓家庭的停滞现象。典型的停滞规律是这样的:当家庭中出现分歧,争论激烈时,就转移话题或者干脆回避所有争论的话题,要么就要求别的成员“理智些”。“理智些”常常是压抑冲突,掩盖分歧的作法。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感情疏远,害怕自己不被宠爱和信任,于是人们格外害怕导致矛盾冲突的持续。不过,令人惊异的是,虽然分歧常造成不和甚至分居,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长期激烈地争吵反而使家庭关系进一步地发展。也许这是具有某种特殊性格的人们感情接近的一种途径。
不过,在一般处于“停滞”状况的家庭中。由于互相责备,互相不理睬,互相不支持,丧失了家庭集体意识,使家庭本身就成了多余的东西,即使有残存的感情也只是靠外界因素来维持的,或者借助某些幻想而存在,这样一来,就等于否认了感情由家庭内部产生的一切可能研究者们在谈及家庭如何适应社会变化时,总是强调思想交流的作用。
有人认为,最理想的家庭生存取决于成功的思想交流。如果发出的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对方,并回收到预期的理想信息时,这说明思想交流有效地存在着。
积极有效的思想交流需要哪些步骤、哪些方式?首先,发出的信息必须明白无误,所要表达的内容应包括在内。如果你在谈论某件事情,省略部分信息或过分强调另一部分信息都可能造成误解。而误解常常是家庭危机的根源。因此,要防止危机,先要疏通自己的表达,而询问又是搞清不明确的信息的聪明办法。另一种方法是复述。当你向对话者复述一遍你刚才所听到的内容,对方马上就会发现你是否正确理解了他的意思。至此,一次完整的交流结束了。
检查信息的过程对人的相互影响极为重要。信息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分割的概念,而且在信息传达过程中,有其前因后果。有时你想说“我爱你”,但实际的表达却是“我讨厌你”。因为要正确表达一个意思并不容易,比如某人双眉紧皱、神色不悦地说“我爱你”,这样就不会表达出言语本身所包含的意思。
要尽力使你发出的信息恰如其分,使你的话完全表达出你的思想和感情,这就既要细心地倾听他人意见,也要及时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与第三者的理解相符。假设、猜测、突然插嘴以及不成熟的判断会妨碍真正的理解,正是这些因素使人们误解真意、发生冲突。所以,清楚的思想交流是不可缺少的。
研究家庭问题的心理学家认为,思想交流的正确原则是:
谈话清楚;
完整地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关于时间、地点、环境和关系的词要具体、明确;
使你语言表达的意思和非语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积极专心地倾听,不要总是揣测;
检查信息并阐明你所理解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吻合;
完成思想交流直到双方对信息有一致的理解为止。
专家们确信,遵循上述原则行事的家庭,能适应各种变,能洋溢着活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的功能、以达到家庭的社会目标。
一旦你认识到你的家庭遇上困难,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我应当怎样对付困难?在你确定实行增强了解处理问题的特定步骤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家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所揭示的观点。
在应激情况下仍能处理好矛盾的家庭,一般都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开放体系,因此,在这种“开放”体系中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权利自由地讨论有兴趣或是很关心的话题,而不用担心被报复或受惩罚,在相互不了解的“封闭”家庭中,各成员并非常常感觉到他们有权利谈论自己心中所想的事,同时,一开口讲话,他们就害怕受到指责、不被理睬、或是被人瞧不起。在这种“封闭式”家庭体系中,人们对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感到畏惧并丧失信心。在“开放式”家庭体系环境中,人们相互支持;而在“封闭式”体系中,人们互相提防,而且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比积极影响作用更加频繁出现。
开放式家庭成员的身体也显得更健壮。某一试验说明了这方面的差异。在一次研究中发现,有八十三户讨论了一个患严重疾病,生命垂危病人的假设状况。当这些家庭在谈论这一题目时,人们观察注意到家庭的相互作用。然后,观察了这些家庭半年内的发病次数。轻松、愉快、自由地谈论死亡问题的家庭是比较健康的,他们比起那种忽视死亡这一主题、或是从来没有从这一题目讨论中感到乐趣的家庭更少生病。
这样看来,那种以自由方式公开谈论难题的家庭,必定是比较健康,而健康是积极有效地处理家庭问题的标志。难于对付外界应激的家庭,往往有些忌讳触及的话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像是在说明这类话题十分危险,对生存造成了威胁。那些谈论诸如死亡、性、暴力、吸毒、宗教信仰、政治观点、以及家庭分歧之类的家庭,的确具有典型的矛盾冲突。然而在那种不能公开讨论“敏感”话题的家庭里,人们经常发现他们的孩子在青春期是异常忧郁、苦闷的。
虽然,至今的研究并未确定某种健康的生活模式,但是在存着与各类不断出现的疾病相关联的家庭相互作用的某些模式。例如,患有溃疡结肠的人常常在社交活动中受到限制,他们倾向于避免与该家庭以外的人交往,即使在他们自己的家庭内,也保持着最低限度的接触。但是,一旦在有人提及到这位结肠炎患者的时候,极大的紧张气氛便出现了,家庭成员就像踩蛋壳一样等待着接受他人的指责。
当家庭网络没有积极有效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方式不能提供一种感情支持时,家庭关系就面临着是否能继续维持下去的危机,对许多家庭来讲,这种危机将可能导致离婚、分居、感情疏远、遗弃和疾病。一项研究发现,当夫妇一方病倒时、健康的另一方几乎60%也处于严重的精神紧张状态,以至引起他们相继病倒。
家庭危机是对一个家庭的存在能力的考验。在家庭里,某人生病住院,孩子或父母一方死亡,或者出现长期分居的情况,危机都有可能产生。道德败坏是另一种危机。酒精中毒的耻辱,犯罪,违法,玩忽职守,吸毒成性和生活不严肃,长期失业或是突然一贫如洗,这些都能使家庭承受应激。
其他的危机可能来自家庭人员的扩充和变化,一个新生儿被接纳入家庭,一位亲戚搬了进来,或是继父、继母结婚。每一件事都是一次检验家庭适应能力的危机。
最后一种危机含有某种综合性因素。这种危机一般伴随着遗弃、离婚、私生子、判徒刑、违法、逃亡或自杀行凶等情况。
如果家庭企图从普通的家庭变化以及这些特殊危机中解脱出来的话,那么在它们的适应性方面就必须赋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决定各个家庭如何交流思想的准则必然是有意义的。当家庭准则是刻板而使人感到压抑时,那危机的苦恼就具有破坏性。于是,家庭个别成员开始得病,离婚或丢弃子女,精神失常,负责家庭生计者无法顺利工作,孩子无法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甚至发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