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 幸福的生活(2)

追求成熟的个性

现今工商界中,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要比依照自己的鼓声节奏前进的人要容易得多。要做到无论何时都能够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现在都做些什么,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么,是需要相当的自信与独立的。

劳夫·瓦多·爱默生在他一篇谈自信的文章中曾经写道:“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男子汉,就必须不随波逐流。”当你在攀登顶峰时,你是站在某个“机构”的最上头;它可能是某个部门、某家工厂、某间公司、或者某个代理商。爱默生同时指出一件事,那就是每个商界人士必需认识到的:“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加长的影子。”

当然,许多人通常都会需要也很欢迎别人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的援手。在你攀登顶峰的路上,你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但要记住,长远来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长,掌舵的是你,而这艘船是驶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须是发号施令的人。毕竟,你未必喜欢他人的目的地。你绝对不能随着他人的节拍起舞。同样的,因为你未必喜欢他人那种音乐。牢记:“付钱给风琴手的人才有资格点歌。”你必须信任你的直觉,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初哥伦布的船上船员都力促他返航,但他不为所动,继续他的航程。你必须学着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它与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与狂热也相近,而狂热正是独立自主的持续动力。

在你一路攀向顶峰时,很多时候当你环顾四周,会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地孤独,就像人们所形容的:“高处不胜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谁?我要与谁同行?谁会领着我走过艰辛的一程又一程!”答案只能是:你自己。现在你一个人正步履蹒跚地朝着目标前进,而你所依恃的正是那份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去他的“人云亦云”!拒绝“一窝蜂”,要不断努力去做你认为是对的事,那些你在内心里相信应该去做的事。

即使你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如此的与众不同,你仍然应该为所当为。别人可能会要你向大家看齐,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这个世界会是多么单调乏味。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哪两个人的声波是相同的,就连雪花也片片不同。

你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当你独自在事业以及生活的领域里站稳脚跟时,要确定你不会阻碍别人拥有相同的权利。让他们也保有他们的立足点,同时如果有必要,要让他们协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点。

除了你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一个人对你的命运操有最后的决定权。

你敬重父母、朋友,但是你最亲密的友人是你自己。你要先和自己做朋友,要先敬重自己;在博得别人好感之前,先获得自己好感,你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你的自我心像——对自己的好印象;不管是谁,都不能把它夺走。假如有人这样做,那是他固执己见,想要让你过他的生活,而非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你可以聆听父母、朋友的忠告,可是在最后关头,要自己决定想做什么。只要你想做的,是在自己能力、知识范围之内,只要你想做的不会损害他人,那么,积极地向你的目标迈进,不要让任何人使你在航程中转向:因为你必须信任你的目标,你必须到达你的目的地。

你的目标和父母、朋友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你必须要做你觉得非做不可的事;那是你应该行使的权力。换句话说,要让自信帮助你而非反对你。要选择自己的事业,因为你相信它的发展。千万不要选择适应别人的事业,那是失败和苦恼的开端。尊重他人坚守的原则,也就是尊重自己坚守的原则: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

只要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付批评,遭人批评其实不成问题。丘吉尔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悬着一幅林肯的字,上面是这么说的:“我当竭尽所能,一往直前。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所有反对我的声浪都无关紧要。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

丘吉尔一生不知遭遇过多少批评,林肯更不用说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对他的声音几乎无日无之。

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是水只要不渗进船里,船就不会沉。记住一件事,只要确定你是对的,就坚持你的信念,无怨无悔。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成为人上之人。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自信。信心是自己给自己的。当你考虑别人意见时,要以个性为中心。这个态度可以避免把自己扔下悬崖。

只要不把你的命运交给别人,你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记住:想赢你就能赢!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接受权威人士所给他们的负面评价是最大的不幸。许多人失败于智商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和其他测试,同时,这些人又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们甚至在达到法定选举年龄之前就已经投降了。对他们来说,差的等级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后来在经济上的低效率。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权威人士。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业余批评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似乎都有一种有趣的“免疫系统”——很强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有一种后天获得的挫败恶意批评者过激言论的能力。这种心理盔甲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锻造的。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具抵抗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即使在他们成名之后,仍然不断地反抗各种批评者和权威人物的负面评价。

即使是钢铁,如果没有锤炼,也不可能坚硬无比。人也是这样。许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们说,某些权威人物所作的贬低的评价对于他们最终取得成功起过一定的作用,锤炼铸就了他们所需要的抵抗批评的抗体,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他们如何对待批评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关于这一点,成功人士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大多数人要么对批评者不予理会,要么把批评当作一种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力。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百万富翁把批评者说成是某种对他人做出负面评价与预言的人。批评者不像良师益友那样热情地帮助他人实现自我改善,而是热衷于改变他人的目标。事实上,他们似乎是想看到别人的失败,好像他们是以看到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而感到满意。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这种负面的观点,就会早早地从经济战场上撤退下来。所以千万不要把这种批评当一回事。许多百万富翁实际上只是把这样的批评看成是说教,而他们就是喜欢反驳说教。恶意的、负面的批评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负面的预言。他们常常妒忌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数职业批评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质——他们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批评。那么,他们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到批评呢?他们以攻为守。他们挑衅性地和攻击性地批评那些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成功的人。这就是他们通过扮演审判官、陪审团甚至上帝的角色以加强自己地位的一种方法。

成功人士懂得,应当谨慎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容易地从所谓的劝告者那里获取动力。如果你有远大志向,而且能吃苦耐劳,你的事业正蒸蒸日上,那么,你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威胁。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许多却是我们不少年轻人所信赖并听从其职业忠告的人。

多数成功人士不会把他们的批评者当作一回事;而且坚决不接受那种会削弱自己决心的负面评论或预言。不理会恶意的批评与经济成功或事业有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成功者,不论其智力如何,都会比不成功者受到更多的批评。事实上,成功人士相信,批评对于锻炼人来说是有必要的,就像百炼成钢,就像是对新兵的训练。问问当今有代表性的百万富翁,他们也许都经历过许多这样的“新兵训练”。

成功者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不跟在别人后面;而那些不愿跟在别人后面的人往往因其与众不同而受到批评。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发表著作,你就不可能到好的学校任职。但是,你会有很多朋友。你发表了很多著作,你就不可能在你的同事中真正受到欢迎。”

成功的获得往往以失去一些人、失去一些老朋友为代价。事实上,百万富翁中有76%的人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并认为,这是他们后来逐渐成为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重要因素。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他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应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我们为人处事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依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可是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使我们停留了——除了目的。每一个人都像童话里那个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只有不停地跳舞。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折。文明中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这种‘放弃’固然有爱慕虚荣的成份,但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显得有意思许多。我们往往不怕自己错了,只是深深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地错。成千上万人一起走向毁灭时,每个人不需要多大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想去”,那么他才是真的勇士——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生活不只是找到可以感觉安全的稳当藏身处而已,生活是要勇于活活泼泼过日子,并且对自己独特的经验做诚实的反应。人只有在愿意冒险评估一下什么才能真正增进、缔造安全,并愿意抛开所有会造成和限制的东西时,才能藉由生活得到不断的变化与成长。虽然我们并没有真的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可是我们的生活确实像蜗牛一样。只有背着个人财富、荣誉、地位、学历、朋友、所属教会或职业团体,有了这些背景、来历和渊源,我们才感到安全。这些非常外在的东西却构成了我们的“安全岛”。没有它,我们好像就不知所措了。

人可以借钱,同样,也可以从先祖的成就、某一协会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资格、有势利的朋友、荣誉联谊会钥匙、名牌汽车、服饰、地位或银行账款等,借到和安全。这些借来的东西,其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外来性质”。它们源于自我之外,通常也不是经由个人努力获得的。凡依靠它们而得安全的,注定一生要过“二手”的日子,并且自觉地牺牲掉了自信和独立精神。

我们需要的安全岛并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根。只要把希望寄托在自身以外的东西上,我们就有危险。因为财富可能丧失,财产可能被偷,曾经可靠的关系会突然告终,社会、宗教、职业团体可能失宠、解散,支持我们的信仰也可能变得与个人的经验相互矛盾。紧抱外在的安全岛只能提供假的安全感,然而,它可能掩饰发展内在资源的需要,因此你的内心深处会一直不安。只有我们内在的力量才是唯一的源泉。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中描写了对于某些人来讲,自由是如何地导向焦虑和怀疑,因而使他们感到不安全。书上说,有人顶喜欢权威声音带来的安全感,以及篱墙围起来的舒适,而不愿理智地承认,他们必须为自己设想,并在内心寻得一个安全的位置。“寻求安全”的人往往预备从个人独立的自由逃进群体的安全中——即使此举意味着自我的屈服也在所不惜。

人的一生当中也许都有因为拥有安全感而觉得适意的时候,当然这对我们的幼年相当有益。但是,某一时期为某一种安全的生活形态所作的决定,或者某一时期适用的特殊哲学未必适合后来的时期。就像许多昆虫需要蜕皮一样,人也应当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挣脱旧有的壳,因为它已经限制了我们的成长,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你所面临的挑战是:你是否能适时地摆脱安全岛?这需要勇气,而且只有将自由置于安全之上的人才更会这样做。

一种出生不久的婴儿依附母亲的消极被动,深深地陷于今日的美国文化之中,这是一种被人称作“跟他人看齐”的复杂情结。这种情绪的根本理由是:如果你的邻居或友人买了一部新车,你也必须买它一部;如果他买了一栋新屋,你也必须买它一栋。

马尔登说:“记着这句话,你的最可靠的指针,是接受你自己的意见,尽你所能办到的去好好生活。”

一个穷人可比一个国王活得更成功——只要他的自我心像比国王更坚强。

如果你以讥讽的眼光去读这句话,想想你自己,“他并不真的相信那一点。”想想那些因为没有与自己好好相处,而以另一些不幸方式自杀的大政治家、百万富豪、电影明星以及其他名流。

因为一个穷人可比国王活得更成功。

你,不论贫富老少,都可以尝到成功的滋味——只要能澄清你的思想、心像和意愿的力量——一种成功的感觉。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呢?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成功者了。俄国作家契河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认清自我、发挥自身独特的潜力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能总是模仿别人,否则,最终就只能失去‘自我’。”

人有别于犬,这是光看一眼即可知晓的事。当然,人是不会去模仿犬仔的,这是因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了那种人之为人的自尊。

然而,光凭眼睛却看不出分晓的,是人类自己。诚然人与人之间,其貌不同,气质亦有异,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谁都不愿别人将自己误认作别人。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一般的人,还是希望做着与别人差不多同样的事呢?

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亿个人群中间,我还是我。这包含了人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这种认识,也是为繁荣社会所必须保持的态度。

但是,当一个人失却了自我时,就算拥有百亿人之众,那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若是不能认清、了解自己,而只为学得别人举止的真髓而自满,那不是跟人去模仿狗仔异曲同工吗?

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好好地作一番思考吧。如此,我们才不会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能凭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那是迈向我们大家共同幸福与繁荣的一条道路。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对社会的一种义务,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确方向的必由之路。人类怎样来评价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够正确的判断是很幸运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请他说:“请你当银行的分行经理好吗!”“这我有困难,我是最适合做木工的,发挥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兴趣,而且我才会觉得幸福。”

个人对于社会的第一义务是判定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商店的老板无法对自己做正确的判断,那他一定会失败的。别人改造了店面装演,雇用很多人,有时候我们也照这样做的话,失败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的。应该说别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着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经营方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好好把握,这才是处世上很重要的事,这样对个人才算有个责任感,不然会遭到失败的。

常有人说某种生意赚了钱,就有人来试试看,这样一窝蜂地做生意,结果形成恶性竞争,倒闭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不能判断自己,老是羡慕别人,想模仿别人,使彼此发生困难。

至于公司的经营,也应对公司的实力做正确的判定,做适合自己实力的经营,公司才会平稳地发展,公司对社会也才能有贡献。国家也一样,对自己的国力做判定,才能保持相互间的友谊,对世界各国,做出与自己国力相称的贡献,相对的,外国也才会以相对的厚谊对待自己。

松下常常自问,自己到底有多少力量,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虽然要完全认清自己比较困难,但心里常常抱有认清自己的心意,才能有平平安安的今日。也许就是有这种心态的原因,因此,若人家告诉他说:“这行业能赚钱,你可以做。”他也不会去试的,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所以不做。假如有上面的条件也会考虑是否会妨害其他事业之后,才决定自己该走的方向,对每件事都该如此,由此就能使每人各得其所,安于其位,各得其乐,享受心理的满足与喜悦。

成功的人都强调:“决不去做另一种人所做的工作。”

据调查统计,近约15%的百万富翁认定“具有优秀的证券投资顾问”是解释他们在经济上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35%的百万富翁相信“进行明智的投资”是非常重要因素。这比那些相信证券投资顾问的人多出两倍还多。为什么不那么相信“证券投资顾问”呢?尽管多数百万富翁都至少在一家服务性经纪公司开立账户,但绝大多数还是自己作投资决定。

百万富翁对证券经纪人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并不放在眼里,至少要“打折扣”。他们认为,证券经纪人擅长于买进卖出,但是,如果他们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买进卖出上,那么就几乎没时间去研究投资机会。正如一位百万富翁所说:“如果证券投资经纪人真能够预测未来,那他们就用不着老当证券经纪人。他们不可能是预测家。他们只是用钱买进卖出。”

人们运用自己客观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人们从所谓新闻以及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结论往往存在差异,这似乎带给投资者一个近乎永恒的矛盾心理: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无论投资人信奉何种投资理论,采用何种投资方法和投资技术,他都应该充满信心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成功投资人的必备特征。无论何时,人们对市场总是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如果所有投资人对市场的判断是一致的,那么这个市场将因为没有买者或没有卖者而无法存在下去。当投资人依据自己的分析做出某一判断时,不可否认,市场上必然存在与之相反的判断,并且这种判断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媒介传到投资人那里。这时,投资人即面临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的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是:相信自己。

个体时代的个人,不可能生活在荒岛上,像鲁宾逊和星期五似的生活已经永远变成了神话。生活在人群之中,人际关系原则就应该成为自然法则中的重要一条。真正的个性发展,必然要适应自然法则。走出去吧,与他人同心协力,个性与个性的碰撞,将带来更有力的动力,使个人实现在生活中真正完善。

你的新生活要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真正的个性必须具有两个原则的支撑,才会成为最佳的个性。

个性的档次是以个人能力和个性的高度结合来确定的。如果个性极强。能力也强,你的力量就具有最强的感染力。如果个性强而能力差或者能力强而个性弱,档次就低一些,顺便说一点:严格地说生活中并不存在能力强而个性弱的人,仅仅是理论上有这一条;最低档的是既无能力又无个性的人。

在个体时代中,意志坚毅是一项首要的品性。它使个性顶住种种压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首先顶得住压力,然后才能克服压力。

意志坚毅的人,懂得执着于目标,能够推开不必要的生活,抗干扰能力极强。意志坚毅的人,保持着个性,守护着个性的每一道可能存在的缺口,个性得以确保完整。

想象力最终将把生活引领到“美丽”境界,意即美丽人生。美不是美学家的专利,想象力是人类共通的一道风景,个性最容易在这方面形成巨大的共鸣。想象力是驱使你向前的动力,使你即使处于生活低潮,依旧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倍感无力地听天由命。想象力作为个性的舵手是合适的。生命罗盘几乎就是按想象力的大小制造的。想象力最明确的一点就是它的未来指向。它的品性将给个性增添美丽的光彩。

“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太古老了,却历久弥新,是个性必须时时面对的问题。认识自我在个性的品性中表现为自我意识和自知之明两个方面。人类早在婴儿期就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了,成熟的自我意识应该是自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第一,也是并列第一。自知之明却是一道安全门,它有利于正确疏导自我意识中狂妄部分,使这些部分不至于渗漏到实际事务中去,破坏通向成功之路。

个性的品性应该从认识自我开始。人能够突破环境,就是基于自我意识和自知之明的双重思虑中产生的出色动力而达成的。

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不但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我们看待他人。除非同时认清自我,又考虑到他人,否则我们无法了解他人的世界,因而容易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他人。

我们以他人为镜子将使我们的个性不够完善,而导致心灵不安。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义是来自外在力量时,极有可能会将他人眼中的我和真正的自我搞混淆。他可能就接受这个形象,而忘记个性,从而拒绝更善的选择。

要肯定一个人的价值和潜能,也就是要肯定一个人的个性,就必须以诚相待,以他的个性为基准,而不是以他的行为来评价。你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若不了解自己,无法掌握个性,也就很难喜欢自己了。

真正的个性是自足的。仅仅依靠外力作用是无法达到高尚境界的。

个性在这一品性表现出同情他人和宽容的优秀品质。完善的智慧有利于解除过分戒备的紧张心理状态。有许多人,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但在做事之前就有一个顾虑的算计,这个算计并非要将他人之物夺过来,而是试图将属于自己的部分紧紧抱住,不被他人抢夺。这样的顾虑无利于事情的进行,最终将自己败坏。而具备完善智慧的个性却表现为宽容与合作的态度,他不害怕别人的算计,只把目光盯在正在进行的事情上,最后凭智力取走理应属于自己的成果,这样的人永远有不可动摇的安全感。

勇敢永远是人类推崇的个性境界。勇敢的个性表现为大度和从容,因为心无畏惧,没有理由不表现为大度和从容。大度使人不怕损失,他有绝对的信心挽回损失。从容使人能够冷静地判断问题,能够体贴别人。与从容在表面上相似的情形是犹豫。虽然犹豫和从容有天渊之别,可总有人把它们混为一谈,而造成很难堪的局面。

勇敢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的根基必须扎在高度的自信心上。血气之勇不是勇敢。勇敢的个性能够笑对大业和琐事,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在个性的世界中,超越自我是自己对自己的战斗,是巅峰对巅峰的飞跃。质和量都必须具备最强的突破力。这是个永不停息的从不间断的自救行为。

一个成熟的个性是能够洞察自己的弱点的。能够有意识地寻找知识和力量来克服它,从而有效地解脱自身的束缚。真的自由就是能够超越自我的人独享的特别乐趣。往往在别人不易察觉的刹那间,你已经变得更强、更卓绝。

预防工作中的紧张

调整节奏和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缓解持续性的紧张。专家们认为,在工作场所,情绪、气氛和环境因素的一成不变是不适当的。在一定环境中,情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当人们在一起工作时感到愉快,才能取得积极的、满意的效果。相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以能在工作或人际交往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对工作场所的不满意等消极的情绪,可以影响或融于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会使人们产生逃避的愿望,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恼人的气氛中。

在工作中,有害、消极的环境可以致使消极情绪在工作中泛滥。试想,你所看到的、接触的和听到的一切事情令人生厌,你就更能感到导致紧张情绪产生的环境力量。如果你置身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只要你留心,就会从同事们说话的语调中察觉到,紧张充满了工作场所,有时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如此强烈和多种多样。这时当你把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和心情上来时,你可以自问,你注意到任何紧张的征候吗?你的心情如何?你喜欢每天都有这样的感觉吗?你将会感到放松和欣悦吗?你会感到愤怒吗?当你怀有这种心情时,你能与家庭愉快相处吗?

紧张的情绪来自于工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环境。心情恶劣时很容易夸大紧张的程度。如果你的上级并不支持或欣赏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如果他们总是下达错误的、不合适的决定而忽略你的一切反应,甚至也不注意你的成绩,那么你会怎样想呢?痛苦?愤怒?不错,对于有些人,愤怒是发泄压力的途径,而在另一些人那里,压力则导致了厌烦和麻木不仁。所有这些都是对工作状况不满的一种强烈的消极反应。

进一步说,如果上级不仅忽视你的工作成绩,甚至还寻找机会批评你,那么你的内心更增加了“被忽视”和紧张的感受。许多人会降低自尊心,产生愤怒或退缩的消极反应。

综上所述,种种反应体现了在工作中能引起的情绪障碍的范畴。任何紧张都给环境带来影响。一个气味相投、富有合作性的气氛,能缓解紧张并使工作具有吸引力和充满愉快。积极的环境使人产生愉快、和谐的感受,使人比较宽容。消极的环境使人感到周围充满敌意、怨恨、厌烦、痛苦或迟钝。对情绪健康的环境与一个消极的、破坏性的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是很重要的,它将使你能够分析出,情绪变化与你产生紧张因素的关系。假如你想弄清紧张是如何从工作环境中产生的,那你就下列问题向自己提问,答案将有助于你揭示工作中的气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你和你的同事们都有工作欲望吗?人们在工作时常谈论下班吗?在工作中,人们出差错吗(较高的失误率是消极情绪的一种迹象,由于压力的影响,人们比平常更易犯错误)?你或你的同事频繁地更换工作吗(失业的高比率是紧张或其他消极影响的一个指标)?人们忧郁吗?你和你的同事们觉得不被赏识或受到轻视吗?你的思维常有反复性吗?

如果你不能确定怎样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你可以去问你的同事们。如果对大多数问题回答“是”,那么就说明,你备受消极情绪影响之苦,说明在你的工作环境中,弥漫着消极气氛。假如你要缓解或解除紧张,就必须消除产生紧张的环境。

那么,为使这种气氛转变为充满积极和愉快内容的气氛,你能做些什么呢?答案是两个简单而又尖锐对立的原则。了解这两个原则,将为你在工作中初步改善情绪气氛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一个原则是:表扬、友爱和赞扬、鼓励以及支持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影响。人们乐意因为工作好而受到表扬,人们喜欢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评价自己的优良品质。的确,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也倾向于对别人友好。如果我们尊重和欣赏自己,我们也就尊重和欣赏别人。这一点你可以用简单的自我提问来检验自己。当你工作得力,你是否喜欢被注意和被赞扬?如你回答“是”,那么你就清楚了第一原则的要点。

第二项原则是非常不同的:批评、轻视,傲慢、敌视、无礼等,这些消极情绪和行为对人们的消极影响是长久的,所产生的后果也是难以消除的。因为,当人们受到批评后,他们总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有时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可以导致对环境的防御和敌视态度。举例说,一个常被上级批评的工作人员,她就会在所有寄出的公函中制造微妙的错误,以此报复上级对她的傲慢和轻视。这种报复不总是公开的,但这些行为却常对她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起反作用,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两项原则为如何达到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工作气氛提供了基础。第一项原则的关键是你需要做的、需要创造的气氛。第二项原则是一种警告,告诫人们不应做的事情。批评和敌视是使人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欠佳的方法。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气氛,能产生工作愿望,也可以防止严重的紧张反应。当周围的气氛和情绪是积极的和支持的,人们都比较容易克服紧张或从紧张中恢复。一个温暖而愉快的工作环境可以比较容易地克服紧张。很明显,这样一个支持性、放松的情绪气氛,确实能减少人们对少数紧张源的反应。当人们对自己或工作等感觉良好,即使他们面临一些较严重的困难时,他们也不可能发生惊恐反应。

积极的工作气氛尤如抵御紧张的防线。每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多样的工作需要——分配任务、时间和生产的进度表、商议期限等等。这些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和非常特殊性的。一个紧张者的特殊需要可能是阅读。有时在紧张状态中,用一天或整天的时间阅读,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但在其他时候,有时相同的环境可以产生出非常不同的结果。某种需要或责任感可以缓解那些无言或无意义的、小的或不会触发的紧张反应。所不同的是,身体反应是对许多因素综合的应付。在能对情绪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经验。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对同事们来说,确实能减少或消除称之为紧张的东西。

假如气氛是消极的,你能改变吧?回答的是“是”,那么某些特殊行为将得到增强,以致改变不同和消极因素及无意义的工作环境。情绪可概述为六个简要的目的,这些目的有助于说明,工作中必须实行简单易懂的通信或交往的规则。如果你要使工作气氛成为有助于工作进行的时候,就应遵循这六个规则。

第一,立即反馈。当你的感觉是积极的,那么朋友或同事就不得不分享你的感情。我们所有人都喜欢真实信息。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某个信息具有最大限度的积极的效果,它就必须尽可能快速传递。如果一个称赞或肯定的意见被长时间耽搁,我们希望表扬的那个人就会在反馈到达之前就开始感到泄气和失望。这样一来,我们的表扬如同虚设,减少了积极效果。

几年来,我与一位研究人员共事,这位研究人员对助手们从不赏识,就我自己的分析考虑,我开始理解助手们的态度,并且把这事转告了其本人。他听后很吃惊,不知所措。他曾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漠不关心他人的人,尽管如此,最后,他仍继续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对待他的助手们。

最终,他的助手鼓足勇气向他述说了他们的不满。他们十分明确地指出,他常常习惯性地忽视在他们完成工作之后发些合乎时宜的赞叹或放几天甚至几周假作为酬谢。如果他们的这位领导有这种不赏识他人或不合时宜的行为的话,他的助手们就把他看成是奇怪而带敌意的人。

遗憾的是,他并未时刻准备接受这种批评指正,尽管批评是不带任何敌意、直接了当地提出来的。他仍一如既往,对于助手们希望关于工作问题的要求能直接、迅速回答的请求也是拖拖沓沓。此事的最终结果是:助手们在与他的接触失败后几个月,他的所有助手都集体辞职了——一个愚笨的思想交流者为代价的生动证明。

正如这一例子所举的这位研究人员,他忽视了工作中最简单的交流感情的迹象及其结果;如果在工作中你想促使感情(情绪)上升至最高点的话,那么你必须做这位研究员曾拒绝做的事;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你对某人积极的事情肯定,就尽早地作出反应。切记,积极肯定的立即反应,将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第二,反馈具体而详细。当你对他人的所作所为已感到快乐时,如果此事是涉及一种特殊的行为和工作的话,那么你的赞扬极有可能为他人所接受,为他人所欣赏。例如:“你给我的那篇报道,的确编写得不错”。这就比“你确实是位优秀者”这句恭敬话更有效。明确表达你的意思,会使对方更乐于去做你所欣赏的工作。一个了解你欣赏汇报书简明结构的雇员。在今后的派遣工作中,也极有可能强调这一特点。如果你用不明确、不具体的赞赏夸奖工人说:“你干得真棒!”工人对此不知所云,并不知道自己哪一件事干得“棒”。应当说,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具体的。对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愈加详尽的描述,对于他人来说就愈容易弄清你的希望所在。清晰、准确的回答,对他人的工作是一重要的引导。

有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赞扬自己秘书的老板嘟嚷着:“你干了件大好事儿。午后见!”当他消失在门后,这位秘书站在原地琢磨老板的话是什么意思,是指某天一早写那两封短信吗?还是指短信中关于某天的会议重新有所安排?也许是指他期望下周的飞机票获得一事?没有从老板口中获得更加明确的答复,秘书无法得知老板心中所想的“好事”是什么。结果是,一个真诚的赞扬没达到预期效果。秘书非但没感到高兴,反倒使自己感到迷惑不解。如果老板的赞扬明确具体,详细指明了他自己所喜欢的事,那么模棱两可的感觉就会避免,同时被老板引为“骄傲”的事也同样会在秘书心中引起愉快的共鸣。

第三,使发出的信息尽量与你的感情相符。增强感情气氛的有效做法:称赞必须是真诚的。不诚心的、虚伪的称赞常常产生相反的效果。唯有真诚、坦率的肯定才能真正使对方对自己感到满意。

当我们开口谈话,倾听者就竭力抓住我们谈话的整个内容以及褒贬措词的意思。如果我们希望谈话内容得到对方的尊重和采纳,那么谈话内容和措词就应当是适当的。也就是说,措词与内容相吻合。假如我以粗扩和讽刺的口气对别人谈话,却充满恭维过奖之辞,这就会深深地伤害对方。实际上,当谈话者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倾听者则胡乱猜测对方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和判断。

例如,一个经理夸奖工作人员所做的一切好事,然而他的语调和手势却表达了相反的意思。因为他一面谈论一个特别部门的优异工作,而他的假发却一面乱动乱摆,似乎是在否定什么。这种矛盾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妨碍了信息交流并造成许多误会。另外,措词与语意之间的矛盾易导致别人的不信任。

这一规则的关键在于不说违心话。假意赞许效果是极消极的,会破坏人们相互的信任感,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如果你并不想称赞别人,就应当避免用伪虚的褒义词来掩饰自己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美言不如缄口更显得有诚意。

第四,鼓励对方完整表达意思。我们反对虚伪的感情。假如你并不愿对别人大加赞赏,那么保持沉默就比违心的赞扬好。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感情不诚实,也不意味着对有过失的一方不可以批评。但批评从来不是改变他人行动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去强调他人积极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且,详尽地数落别人的失败或不好的表现是无意义的。毫无疑问,犯了错误就必须承认,但真正纠正错误、改正错误,只有当人们被鼓励着去继续干或不断发展自己积极工作一面的时候才会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总的原因在于——积极肯定的反应被视为奖励并且是促进积极行为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肯定的评语能使人感觉到自己更有能力,从而产生继续干好的决心和信心。适当的赞扬增强了人们的自尊心并且帮助我们竭力表现出最大能力。相反地,批评容易使被批评者感到难堪、削弱被批评者的自尊心。有的研究表明批评过多与工作人员失职率成正比。挨批评多的人在工作中失误率也高。如果你希望制造一种积极的感情气氛,那么就要注意和他人建立相互支持的交往关系,强调积极的能导致成功的因素,并及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赞扬。

第五,欲获他人支持首先以身作则。这一规则的要点在于承认这一观念。假如我们受到轻视、侮辱和指责,我们就会产生沮丧心理,就会以为自己因不胜任本职工作而要面临失业。

在工作中促进积极感情气氛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如你期望得到下属和同事的支持,首先要做出表率。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所欣赏之处。这不意味着你总是附和他们,而是说明你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尊重他们。只有当大家感到有一分相互支持的力量时,他们才是在体验一种同舟共济的感情,这种价值既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产生轻松、和谐的感情。

第六,察觉他人积极因素、发现自身动力。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如果你对自己厌弃,也就难以使他人感觉愉快。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一般易于刁难他人,易于产生敌视态度,待人妄自尊大,而自己情绪却常常消极低落。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则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和成功。并且更容易发现、肯定他人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与其说,工作中积极的感情气氛的增长在于你自己,不如说热爱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改变他人行为的首要一步。

这些观点转变成行为,一旦你干了件出色的工作,就是充分肯定自己。当你出色地完成项工作,就对自己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并注意自己的心理感觉。在本周来,再看看自己是否比从前更经常地发现自身的能力。假如你成功了。那么不妨照样继续这样一个月,保持自我发现。在一个月后,读读自己的日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点上,对自我持肯定的还是否定态度?

既然我承认自己良好的行为,工作是否轻而易举呢?

当我承认自身能力时,我感觉更有竞争能力了吗?

当我自我欣赏时,我还有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存在吗?

当我感到自身的能力时,我是否更易发现他人身上的才能和他人的优异工作?

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后,你对自身的积极成果和积极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假如你属于那类总是唠叨缺点的人,做起这些事来就很困难。有的人看来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十分着急,一旦他们受挫折,他们就很难看到自身积极行为的一方面。只要他们力争不断地告诉自己具体的成功实例,就可打破恶性循环。

除了把你的注意力放在积极行为以外,还有一种摆脱沉重的消极循环的最佳方法,就是再次分析缺点、错误的含义。当他们做错了事总是自暴自弃,但在这之中常常暗存一种抱怨以及对一种完美的结局的期望。假如我们在心里想象我们必须成功,那么我们会竭力去想最坏的可能,或是陷入自我悲哀之中。假如你能在犯错误的情形下放弃过多的自我责备和自我惩罚,那么通过分析犯错误因素则可重新振作起来。

这一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懂某种事物的多种关系。你不可能成为唯一“正确”的人。实际上,“正确”的东西总是相对的,有时是自我断定的。不妨做做如下实验,取一个硬币,竖着立在地上。有两个从不同方向看硬币,一人从垂直角度向下看,一人从水平角度看,然后,让两人分别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一人看到一条线,一人看到是圆形。谁正确呢?双方都描述了客观现实,但都不全面。

即使两个人在观察同一硬币时能得出完全不相同的结论,那么什么才叫犯错误呢?一般说,犯错误是指你做了违心的事或他人不愿意你做的事,也就是说,犯错误就是给出一个不正确或不希望出现的回答。人们往往都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认识,基于你自己对过失的认识,就有可能避免恶劣的消极循环。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新方法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把过失看成是绝对的失败或缺乏能力的象征。要不断思索,失败只是增加了了解自己的时机,要了解出现失败的内部因素。

例如,设想你意识到自己心理正在摇摆不定,就像是你完成了一件特殊任务,然而你眼下的工作却出了差错。你不应责怪自己或是竭力强迫自己小心操作,你应该认识到你的过失是自己造成的,因而自己也能补救,由于你发现了错误,就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可能导致过失的因素上。这就能找到紧张情绪的根源。你太累了吗?在你工作环境中因哪种因素妨碍了你的工作气氛而感到不满?在犯错误背后是否存在心理因素?你与同行和老板之间、工友之间存在冲突吗?家庭困难是否影响你去完成任务?

把纠正错误看成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能帮助自己更现实地对待生活中的难题。不仅如此,还有别的有利方面。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言行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这会使你自己更易接近他人。你会发现自己的反应是及时的、正确的,并且他与你自己本身的意愿内容一致。你也会发现你更有可能鼓励、支持他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将在积极工作气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积极的工作环境将使你自己以及你的同伴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紧张的产生。

(全书完)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