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刘晏现场吟诗

刘晏,字子安,出生于公元715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也是一代名相。他初为夏县县令,后补温县县令,又迁侍御史;唐代宗即位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先后担任理财官二十余年,改革漕运,整顿税制。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他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唐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代宗在谈到刘晏的才华时曾称赞说:“刘爱卿,你就是朕的赞阝侯啊!”西汉萧何被封侯,唐代宗把刘晏比做萧何,可见刘晏当时在朝中的威望。

刘晏的饱学多才,是他自幼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结果。本书所撰写的几个故事表明,他的卓越才华,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了。

呈《东封书》

刘晏出生在一般官员家中。他的父亲刘知海,出任过武功县丞,虽然官职不高,但酷爱读书,精通史籍,即使从政期间,也是手不释卷。他深深懂得,自古以来,凡是能干成大事业的,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故此,他对刘晏的读书学习当然是抓得早,抓得紧。

刘晏刚会说话,父辈们就教他识数、认字,到三四岁时,便引导他背诗作文;到五六岁时,便开始教他读经典著作了。刘晏天资聪颖,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看到了读书的重要,也看到了长辈们对他的愿望。为此,刘晏心中非常感动,学习也很用功。他六岁时,和祖父住一个房间,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为了不影响老人睡觉,他在书桌上放个凳子,把油灯放在凳子底下,四周用衣服挡住光线,把头伸进去读书、写文章。即便如此,由于老人睡觉轻,仍然常常被他惊醒。后来,他干脆提出自己住一个房间。开始,祖父担心他无人照料,后在他苦苦央求下,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刘晏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春秋》、《国语》、《尚书》、《史记》和《汉书》。他的文章富有文采,在当地小有名气。公元722年春,刘晏以饱学多识和文才出众考中了“神童科”,时年七岁。

公元723年,也就是刘晏八岁那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五岳中泰山最高,古代帝王到这里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叫封禅。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当玄宗行至曹州作短暂停留时,刘晏特地写了一篇《东封书》,由他的父亲刘知海领着来到皇帝行营,亲手献给了唐玄宗。

这是一篇颂扬玄宗治国功德的礼赋,不仅立意新颖,文笔流畅,而且用词精当,文采出众。加之唐玄宗本人好大喜功,看后当然兴奋不已,连连称赞。但他回头一想,虽然早就听说有个叫刘晏的,年少有才,七岁考中“神童科”,却不相信这么一篇气势雄浑的礼赋,竟然会出自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之手。为了证实这篇礼赋是否真是刘晏所写,便吩咐宰相张说出个题目,当场进行测验。

张说知道刘晏是个神童,对其不免有些偏爱,不想把题目出得太难,以免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便出了个简单的题目让刘晏回答,谁知刘晏不假思索,张口便答了出来。张说见刘晏答得如此流利,不由大奇,于是,又出了一个较难的题目,刘晏仍流利地答了出来。接着,张说又出了质疑问难的题目,刘晏依然对答如流。

张说甚是高兴,遂向玄宗庆贺说:“我朝出了这样一个奇才童子,真是国家兴旺的好兆头啊!”

玄宗听了,越发高兴,在到泰山封禅之后,就把刘晏带回长安,封为秘书省正字官,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

现场吟诗

刘晏当上了负责图书文字校对工作的文化官,即秘书省正字,官职虽然不高,却正中刘晏下怀:一是秘书省藏书丰富,正字官任务不重,可以有机会阅读平时所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充实自己的学问;二是可以随便出入皇宫,所接触人员都是有学问的大臣,既能增长知识,自己的才华也不致被埋没。

刘晏展露才华的机会果然来了。

一天,唐玄宗带领后宫嫔妃在勤政殿举行大型娱乐活动,让教坊艺人表演戏剧、舞蹈和杂技等各种节目。杨贵妃听说刘晏年纪小,才气高,十分喜欢,便邀他来一块观看节目,并亲切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最精彩的节目开始了,是教坊一个叫王大娘的艺人表演杂技。王大娘来到表演场,向唐玄宗报告说,她演的节目叫戴竿。经过皇帝批准后,只见她头上顶着一根长竿,竿顶架着两座木制假山,山上有一个小孩,手中拿着红色的彩绸,左旋右转地翩翩起舞;而王大娘则一边左挪右移,使竿保持平衡,一边抽机会来个急速旋转,更增加了节目的惊险性。

观众看了,齐声喝彩,掌声不断。刘晏看得高兴,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节目结束后,杨贵妃兴致未尽,便让刘晏以《戴竿》为题,赋诗一首。刘晏稍加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题目是:《咏王大娘戴竿》。其诗曰: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如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这首诗,写的是王大娘顶竿,却又先用“百戏竞争新”烘托,然后用了“唯有”二字,立即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王大娘的长竿上来;接着,用“妙如神”、“更着人”两个短语,点出了节目精彩的高峰,最后一句是说王大娘的头比男子还有力气,赞扬了她表演节目时轻松自如的神态。

短短四句七言诗,把王大娘精彩的杂技表演,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杨贵妃看后,连声叫好说:“好诗,好诗。刘晏,真有你的!”

唐玄宗看后,感到自己的眼力的确不错,选来了一个如此才华出众的人才,更是高兴万分,当场赐给他一件黄纹袍和上朝用的象牙笏板以及其他贵重物品,表示鼓励。

妙答“正”字

刘晏平时酷爱读书,得封秘书省正字后,官虽不大,任务不多,可以接触到平时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很是心满意足。因此,他一到秘书省,便一头钻进书库,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皇宫中,有御花园,有假山绿水,他都无心游览;戏剧歌舞、杂耍表演经常举行,如不是皇帝和后妃亲自相邀,他决不去观看。刘晏作《咏王大娘戴竿》诗后,名声大震,一时间文武百官、社会名流,都争相拜访,想一览刘晏的神童风采。而刘晏,除了皇帝和皇帝身边心腹大臣亲自引荐,或者非见不可的以外,都以身体不适,或以回乡探亲为借口,令人代他婉言谢绝。因此,他来秘书省不到两年,便读完了经书上千卷,使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相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刘晏任秘书省正字一年后,唐玄宗因外出巡视,政务繁忙,便无暇顾及他。这一日唐玄宗退朝之后,忽然心血来潮,在宰相张说等几位心腹大臣的陪同下,要去看看刘晏有什么进步。来到秘书省刘晏的住处一看,见刘晏正伏案读书,于是笑吟吟地问道:“小爱卿,你任秘书省正字已经一年多了,到现在究竟‘正’了多少字呢?”

刘晏见皇帝驾到,立即整衣跪地请安。就在这跪地请安的刹那间,刘晏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皇帝为什么要提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一年多了,究竟校正了多少字,难以统计,又如何回答?

刘晏忽地心中一亮,便风趣地回答说:“回陛下,天下所有的字都‘正了’了,唯有一个字没有‘正’得。”

唐玄宗见刘晏回答新奇,也来了兴致,又问道:“究竟是什么字未曾‘正’得?”

刘晏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回答说:“就是那个‘朋’字,请陛下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把“朋”字写了好几遍。

他又说:“这个‘朋’是由两个‘月’旁组成的,无论怎么写,总有两撇向一边斜。为臣实在‘正’不得!”说罢还无奈地摇了摇头,出了口长气。

唐玄宗听后,觉得刘晏的回答不仅笼统巧妙无懈可击,而且动作更是幽默风趣,活泼可爱;还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他在文字研究方面的丰富知识,不由得哈哈大笑说:“答得好,答得好,如果你连‘朋’字都能‘正’,你就不是神童了。”

刘晏长大后,在唐玄宗时期任县令,后任侍御史等职;在唐肃宗期间,任户部度支郎中、彭原太守、陇华三州刺史,至京兆尹,成了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后因受老官僚严庄诬告,被贬为通州刺史。代宗即位后,又把刘晏调回朝中复职,官至宰相,统管全国财政,在改革盐政和漕运制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但是到了德宗时期,刘晏又受到另一个宰相杨炎的诬陷,被贬为忠州刺史,并受监视;公元780年七月,杨炎又诬陷刘晏蓄谋作乱,唐德宗信以为真,遂派宦官将刘晏赐死。唐朝一代名相、杰出的理财专家,蒙冤而死,终年六十五岁。

刘晏死后,杨炎抄其家产,在财产登记册上,这样记载着:“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充分表明了刘晏一生为官的清正廉洁。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