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五、能言善辩

优孟哭马

春秋时期,楚庄王死了一匹心爱的马,决定用大夫的礼仪安葬它,百官听了,都觉得不合适,纷纷劝谏。楚庄王不听,还说:“谁再拦我,我就杀了谁。”

宫中乐人优孟听了,披头散发跪在楚庄王面前,放声大哭。楚庄王问:“优孟,你有什么伤心事?”优孟回答说:“我在哭马啊。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楚国这么强大,用区区大夫的礼仪安葬它,也太说不过去了。应该用君王的礼仪安葬它才相称啊。”

楚庄王听了,觉得很奇怪,便问:“那该怎么办?”

优孟说:“用最珍贵的玉做棺材,最上等的木材做棺椁,派军队去挖墓道,让老百姓去背墓土,请齐国、赵国的客人在前引路,韩国、魏国的客人在后相送,像祭祀太庙那样摆上祭品,命令人口兴旺的大县来拜祭。这样,诸侯国都会传遍,知道大王爱马胜于爱人。”

楚庄王听了,很羞愧,说:“难道我的过失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最后,他听从了优孟的建议,把死马交给厨师,做成了美味。

齐国使者救管仲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仲年轻时隐居在鲁国。齐桓公打听到他是治理国家的奇才,便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来到鲁国,让他想办法把管仲接到齐国。

鲁国大夫施伯当然不愿意看到管仲去帮助齐国,便对齐国使者说:“管仲是个有才能的人,如果他帮齐国治理国家,有一天齐国强大了,一定会派兵攻打与齐国接壤的鲁国。不如我把他杀了,你带他的尸首回去交差,也可避免日后两国间发生战祸。”

齐国使者一听连连摇头,说:“你错了!我们国君与管仲有仇,想亲手杀了他。我若带尸首回去,齐国等于没有得到他啊!这个仇就报不了了。”

施伯听信了使者的话,以为齐桓公真的要杀管仲,便派人绑了管仲,把他交给使者。聪明的使者怕施伯识破他的计谋,便连夜带着管仲,坐马车出了鲁国国境。到了齐国京都后,管仲受到了齐桓公的隆重欢迎。

坐山观虎斗

战国时期,韩国和燕国之间老是发生战争。秦惠文王想趁机出兵,扩大版图,可大臣们有的极力赞成,有的极力反对,说的都在理,秦惠文王一时没了主意。

这时,楚国的谋士陈轸到秦国做客,秦惠文王听说此人足智多谋,便把他请来求救。陈轸见秦惠文王诚心向自己讨教,便慢条斯理地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农民,他在山上看见两只老虎在吃自己的牛,气得想上前去杀老虎。这时,有个小孩劝他:‘大叔,别急!这两只虎才开始吃牛,等它们尝到牛肉的滋味,必定会发生争斗,最后,弱的被咬死,强的被咬伤,那个时候你再去杀那只受伤的虎,你就能得到两只虎了。’农民听这小孩说的有道理,就耐住性子观虎斗,果然不出小孩所料,农夫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两只虎。”说到这儿,陈轸不再作声,静观秦惠文王的反应。

秦惠文王明白了陈轸话里的意思,后来他打定主意不出兵,等韩燕两国两败俱伤时,他才全力出兵,一下子就夺取了两国的好几个城池。

不死药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国王总是怕自己有一天会死去,到处寻找不死药。一次,楚王的一个侍卫从江湖骗子那儿得了几颗“长生不死药”,兴冲冲地跑来向楚王邀功,说吃了这药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楚王听了满心欢喜,准备留着慢慢享用。

楚王的宫庭卫队中有一位射手,为人正直,对那些靠拍马取宠的人非常鄙视。射手见这次楚王又相信了小人的谎言,非常气愤。他想了想,上前问侍卫:“这药能吃吗?”侍卫露出不屑的神色:“吃了才能长生不死,当然可以吃喽!”话音刚落,射手抢过药丸,一口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当即命令把射手杀了。

射手早有准备,高声说:“我问过侍卫可不可以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再说,他说这是‘不死药’,如果真是这样,大王就无法将我杀死。倘若一刀下去,我还是死了,那不就证明大王被人欺骗了吗?这会让天下人耻笑的呀!”

楚王一时语塞,而且也真怕天下人耻笑他,只好放了射手。

白马非马

从前,我国有一位善于辩论的人,名叫公孙龙。只要遇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他都要辩论一番。虽然道理常常在另一方,他却往往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对方说得一愣一愣的。

一天,公孙龙到街上闲逛,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儿。这时,对面走来一个人,牵着一匹毛色纯白的骏马。公孙龙禁不住走过去仔细打量,他抚摸着马背,口里赞叹着:“好马,好马!”

主人见了,停下脚步,说:“先生真是好眼力。这是一匹千里挑一的骏马,我正打算卖掉。刚才许多人出高价我都不肯卖,我想给它找一个真正懂马的好主人。先生好像很喜欢这匹马,请开个价吧!”

公孙龙只管欣赏,不吭一声。卖马人有点烦了,说了声:“不买算了,我还舍不得呢!”于是,他牵着马往前走。走着走着,他又觉得那位书生的神态很有意思,回头见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便又牵着马回来说:“先生如果喜欢,请开个价吧!”

公孙龙却冲口而出:“白马非马!”

卖马人生气了,抢白道:“白马怎么就不是马了?你看它:毛色多纯净啊!多好的马啊!”

这时,街上看热闹的人纷纷围过来,都想听听公孙龙的怪论。

公孙龙见围观的人多,更加兴奋,他好像要故意惹卖马人生气似的,一本正经地说:“如果白马是马,那么黑马也是马;马又是白马,马又是黑马,这样推论下去,黑马就是白马,黑就是白了。这不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找不出公孙龙的错处。卖马人不知道怎么反驳他,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牵起马就往前走,留下公孙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原来,“是”有三种意思:等于、属于、包含于。“白马是马”意思是白马属于马的一类,公孙龙偷偷地换了意思,把它说成白马等于马,于是顺着他的逻辑,就推出了黑就是白。因为黑不可能是白,所以他就说“白马非马”,气得卖马人干瞪眼。

鹬蚌相争

战国时期,赵国想攻打燕国。燕国的谋士苏代前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赵王气势汹汹地说:“你有什么理由不让我攻打燕国呢?”

苏代看了看盛气凌人的赵王,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我们先不谈这件事。刚才我过易水来赵国的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先说给大王听听。”

接着,苏代就给赵王讲了下面的一段故事:

一只大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一只大鹬鸟看见了,偷偷地靠近大蚌,猛地伸出尖尖的长嘴,往白嫩的蚌肉上啄去。大蚌受到突然袭击,急忙合拢坚硬的双壳,把鹬鸟的长嘴紧紧地夹住。鹬鸟拼命挣扎,但是怎么也挣脱不了。它气急败坏地威胁大蚌说:“河蚌啊河蚌,你不要太凶狠了。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不渴死,也要被这大太阳活活晒死。你等着瞧吧,那时我非吃了你的肉不可。”

大蚌的一块肉被鹬鸟的长嘴巴钳着,疼得厉害,但是它也不甘心服输,恶狠狠地说:“鹬鸟啊鹬鸟,你也不要得意得太早了。你想吃我的肉,我还想要你的命呢!等着瞧!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不渴死,也得饿死吧?”

大蚌和鹬鸟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让步。吵嚷声惊动了河边的一个渔夫,他毫不费力地逮住了大蚌和鹬鸟,放进了鱼篓。就这样,蚌和鹬都成了渔夫的盘中餐,它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苏代趁机转入正题,郑重地说:“我听说大王想出兵攻打燕国。现在燕赵两国国力相当,燕国肯定会拼全力来抵抗,因此,赵国想在几年内打败燕国是不可能的,燕赵间就会相持下去,像蚌和鹬那样,相互损耗国力。强大的秦国本来就对燕赵两国虎视眈眈,那时他看两国都很疲惫,一定会像易水边的渔夫那样趁机占便宜,不用费很大的劲就能吞并两国。大王,如果这样,对我们赵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赵王听了苏代的话,觉得有道理。他恳切地说:“我们不能像蚌和鹬那样相争,让秦国从中得利。出兵攻打燕国的事以后就别提了!”

蔺相如护主羞秦王

战国时期,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会盟。秦国曾占领越国的城池,还杀死两万人,所以赵王不敢去,怕被扣为人质。上大夫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都认为,如果赵王不去,只会显得赵国弱小,国君胆小,被人看不起。赵王只好硬着头皮,让蔺相如陪他前去。

廉颇带着大队人马来相送。临别时,赵王和他约定,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廉颇就主持立太子为国王,让秦国死心,无法要挟赵国。

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面。宴会上,秦王乘着酒兴,斜眼看着赵王说:“听说赵王擅长击乐,请用瑟弹一曲给大家助兴吧。”

赵王见秦王盛气凌人的样子,不敢推辞,只好红着脸弹了一曲。弹完后,秦王连连赞叹,瞟了身边的史官一眼。史官会意,拿来史册记了下来,还当众念了一遍:“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在渑池为秦王弹瑟。”

蔺相如知道这是秦王有意侮辱赵王,把赵王视作臣子,而且还把耻辱记在史册上,让赵国在秦国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想了想,拿起一个瓦盆,走到秦王跟前,跪地说:“赵王也听说秦王钟爱音乐,我这里有一只瓦盆,请大王弹奏一曲吧,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秦王很生气,又没法发作。于是,他只顾喝酒,不理会蔺相如。蔺相如霍地站起来,厉声说:“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见蔺相如高举着瓦盆,毫不畏惧的样子,心想如果瓦盆真的砸下来,脑袋就难保全了。秦国的侍卫也被这突发事件惊呆了,一个个愣着。秦王没办法,只好随手拿起筷子在瓦盆上敲了一下。蔺相如也叫来随行的赵国史官记录下来,当众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渑池为赵王击瓦盆。”

这时候秦国的大臣齐声喝道:“赵国割十五座城给秦国,表示敬意!”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割给赵国,表示友好!”

秦王正想发作,有密探来报,说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附近,秦王只好罢休,请蔺相如重新入席。气氛缓和下来后,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秦皇二世油漆城墙

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秦始皇去世后,胡亥即位,称秦皇二世。胡亥骄横、任性,喜欢讲排场。他当上皇帝后,更加花天酒地,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一天,胡亥心血来潮,下了道命令,要求马上把城墙油漆一遍,使京城更加富丽堂皇,更显出皇帝的威严。

大臣们听了,一个个愣住了,大殿里死寂一片。散朝后,他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这道命令荒唐,想去劝二世,又都知道他独断专横,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但如果拖着,不按圣旨的要求办,陛下知道了,脑袋要搬家。大臣们干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突然有人想到了一个人:宫中乐人优旃。优旃是个幽默风趣的人,特别擅长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很能启发人。一次,还是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秦始皇想在函谷关到陈仓这几百里地之间修建一个皇家大花苑,饲养珍禽异兽,供帝王玩赏取乐。优旃听了,赞叹道:“陛下的主意真是妙极了,多多地养些小动物在花苑里,这样敌人打进来时,陛下只要命令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去抵抗就行了。”秦始皇听出优旃话中有话,细细体味,很有道理,最后放弃了修建花苑的打算。

话说回来,大臣们找到优旃,把事情一说,他就答应去试试。优旃见到二世,说:“听说陛下打算油漆城墙,这主意妙极了。”二世笑着点点头。优旃接着说:“即便陛下不下这道命令,臣也正要提出这个建议。漆城墙,虽然会给老百姓增加些负担,但是油漆后,全城都会光彩夺目,好处可多了。”优旃说着,煞有介事地拍起手,唱道:“城墙漆得光溜溜,敌人来了不能上;城墙漆得油乎乎,敌人一爬准粘上。”

二世更加得意了。

优旃又说:“漆一遍城墙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不过……”他露出十分为难的神色,说:“漆过的东西,不能曝晒,只能阴干,那漆才会牢固,不脱落。但是上哪儿去找一所这么大的房子,把城墙盖起来呢?要不,陛下,还是先造一所大房子,再漆城墙吧!”

秦皇二世虽然糊涂,但还是明白了优旃的意思,只好笑道:“那就不漆了吧!”

滑稽的东方朔

东方朔聪明机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常常能将汉武帝逗得开怀大笑。

有一次,汉武帝邀东方朔游御花园。走着走着,汉武帝看见一棵树长得很奇特,就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也不知道这树的名称,随口胡诌了一句:“它叫‘善哉’。”

武帝听了没吭声,后来他派人把这棵树削掉了几根树枝作记号,打算日后刁难一下东方朔。

一晃一年过去了,汉武帝又邀东方朔游御花园。走到那棵树跟前,汉武帝装着不经意地问:“这是什么树?”东方朔早把上次的回答忘记了,他又胡诌了一句:“它叫‘瞿所’。”

汉武帝脸一沉,说:“上次你说这树叫‘善哉’,这次你又说这树是‘瞿所’,怎么两次说的不一样?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东方朔愣了一下,但马上笑着辩解说:“大的马叫马,小的马叫驹;大的鸡叫鸡,小的鸡叫雏;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犊;人小的时候叫小儿,老了叫老头;以前这树叫善哉,现在这树叫瞿所。世上的万物出生、成长、衰老、死亡,哪有什么固定的名称呢?”

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说:“好个机灵的东方朔!”

还有一回,汉武帝对大臣们说:“我觉得看相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人的人中如果有一寸长,那他就可以活一百岁。’”

文武官员听了,一个个像鸡啄米似的点头说:“陛下说得对极了!”只有东方朔哈哈大笑。

汉武帝面露不悦之色,说:“有什么好笑的?难道朕说得不对吗?”东方朔止住笑,说:“我哪敢笑陛下,我这是在笑彭祖。”

汉武帝想不明白,问:“彭祖有什么好笑的?”

东方朔说:“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看相的人说的话正确,那么彭祖的人中就该有八寸长。这么算来,他的脸大概有一丈多长了。想到这儿,我怎么还能忍住不笑呢?”

汉武帝一听,也不禁大笑起来。从此,就不再提什么看相的事了。

孔融羞大官陈韪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能诗善文,才思敏捷,是三国时期“建它七子”中的一员,后来因为写文章触犯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来到京城洛阳。洛阳太守李膺多才多艺,品德高尚,前来拜访求救的人很多。后来,李膺吩咐守门人,除了有地位的人和亲朋好友外,其他人一律不见。

孔融也想去见见李膺。一天,他瞒着家人来到李太守府前,大模大样地对守门人说:“我家和李太守家有好几代的交情,今天特来拜访,请通报一声。”守门人见他年纪虽小,长得却很斯文,看上去来自书香门第,就进去通报。

李膺听说世交子弟来访,连忙让人把孔融请到客厅来,一见竟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就很纳闷,问道:“请问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有好几代的交情,不知你家和我家是什么关系?”

孔融深深施了一礼,答道:“我是孔子孔仲尼的子孙,大人您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从前孔子和老子有亲密的关系,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代,我们两家不是世交么?”

在座的宾客见这个小孩说话从容不迫,很有气度,都竖起大拇指赞叹,李膺也是赞叹不已:“好口才!有见识!真是个神童啊!”

这时,守门人来报,说太中大夫陈韪到。陈韪是个很傲慢的人,自以为有才学,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客厅,听大家都在赞美一个无名的小孩,就问是怎么回事。人们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听了,不以为然地翻了翻白眼,瞟了小孔融一眼,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说完,缓缓地品着香茶,看也不看孔融一眼。

孔融想也没想,不慌不忙地回敬道:“这么说来,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伶俐吧!”

在座的人听了孔融巧妙的回答,都禁不住笑出声来。陈韪没想到反被这小孩用自己的话抢白了一番,暗示他现在是个没出息的大笨蛋,不由得满脸通红,狼狈得说不上话来。

徐童救大树

东汉末年,山西太原城里住着一位名叫郭林宗的老先生。他熟读诗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非常有学问,但是他很迷信,而且很固执,不太能听得进别人的劝告。

离郭家不远,住着一户姓徐的人家,徐家的孩子今年十一岁,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人们称他为小秀才。徐童常常到郭林宗家里来读书,与郭林宗讨论各种问题。两人虽然年纪相差很多,却很要好。

一天,徐童又到郭家来读书,老远就看见郭家院门口围了许多人。走近一看,原来,郭老先生正吩咐仆人,要砍掉院中的那棵大树。一些小树已经被砍倒,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从前那个美丽的庭院,现在变得乱七八糟。

徐童心里纳闷,郭家一直以自己家环境优雅而骄傲,认为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和读书人最相称,今天怎么砍起树来了呢?于是,他快步走到老先生面前,说:“郭伯伯,您好。这树看上去生气勃勃的,树冠又圆又大,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夏天可以遮遮阳光,冬天可以挡挡寒风,这么好的一棵大树,为什么砍掉呢?”

郭林宗回头见是徐童,只好耐心地向他解释:“前些天读一本书,上面有段话:‘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徐童,木在口中,是一个‘困’字,就是说院子中有树木不吉祥。谁愿意陷在困境中呢?所以只好忍痛割爱,砍掉大树。”

徐童觉得郭老先生的话荒唐可笑,他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对老先生说:“先生,最近我也看到一本书,书中有段话:‘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先生,您看,人在口中,不是一个‘囚’字吗?谁愿意一辈子当囚徒,呆在牢中啊?刚才听您说,木在口中不吉祥,要把树木砍掉,其实,人在口中更不吉祥,但是人不住房子住哪里呢?”

是啊,人不住房子住哪里呢?这次固执的郭老先生却被说得心服口服,马上吩咐仆人停止砍树,后来还命人在砍掉树的地方种上许多花草。

王昭君斗财主

王昭君是西汉时的奇女子,为了汉族与匈奴族的友好共处,她自愿远嫁匈奴。

昭君从小聪明伶俐,又很懂事,同情穷苦百姓。她发现乡亲们起早摸黑地干活,连个油灯都点不起,心里很难过,于是设法弄来几棵油桐树苗,栽在村里的土地庙前。经过精心栽培,油桐树不到两年就成材了,结满了油果。油果可以榨油,乡亲们从此不愁没油点灯了。不料,村里黑心的财主看上了这些油桐树。

一天,财主把乡亲们叫到土地庙前,盛气凌人地说:“这庙是我家祖先造的,油桐树该归我。”

昭君听了非常生气,说:“这些树是我亲手种下养大的,凭什么归你?”

财主嘿嘿一笑,说:“这些树的根扎在土地庙下,不归我归谁?”

昭君马上反驳:“你家很多大树的根都扎在乡亲们的屋子下,你家那么多牛羊老跑到乡亲们的地里吃庄稼,照这么说,这些树和牛羊都该归乡亲们喽?”

财主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曹睿和小鹿

曹睿是三国时魏国皇帝曹丕的儿子,他的母亲甄皇后几年前受郭贵妃陷害,死了。

一个晴朗的早晨,曹丕带小曹睿上山打猎,遇到一只母鹿带着小鹿在灌木丛中玩耍。曹丕拉满弓,“嗖”的一声,母鹿应声倒在地上。母鹿痛苦地挣扎着,小鹿一边舔着妈妈流血的伤口,一边默默落泪。

曹睿看着伤心的小鹿,想起惨死的母亲和郭贵妃对自己的提防,仿佛这头小鹿就是自己,他呆呆地坐在马上,一动不动。曹丕在旁边叫道:“睿儿,怎么还不动手射啊?”

曹睿跳下马,跪倒在地上,一边流泪一边说:“父王,小鹿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可它的母亲已经中箭,就要死去了。我怎么忍心再射杀失去了母亲的小鹿呢?”说完,伏在地上痛哭。

小曹睿的话深深触动了曹丕的心,几年来,他为自己错杀了甄氏而后悔不安。他扶起曹睿,动情地说:“睿儿,你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父王对不起你。”

后来,曹睿被立为太子,之后又成为魏明帝。

钟毓和钟会

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有两个儿子,大的名叫钟毓,小的名纠钟会。哥儿俩从小就很要好,形影不离。但两兄弟性格差别很大,哥哥憨厚,弟弟调皮。

一次,钟繇午饭时喝了点酒,饭后就躺在床上休息。钟会对哥哥说:“看父亲喝酒的样子,那酒一定很好喝。我们偷着尝尝。”钟毓有些犹豫:“瞒着大人偷偷喝酒,这不好吧!”钟会说:“就尝几口,又是在自己家里,有什么关系?”

其实,钟繇并没有睡着,他想看看这哥儿俩到底要捣鼓些什么。

钟毓倒了点酒,面向父亲的方向,拜了拜,然后喝了下去。钟会做了个鬼脸,端起酒杯就喝。两人都被酒辣得流出了眼泪。

这时,钟繇从床上坐起来,问钟毓:“喝酒之前,为何要拜我?”钟毓回答说:“偷酒喝心中不安,不敢不拜。”钟繇又叫过钟会,问他为什么不拜。钟会回答说:“偷酒喝已经是不礼貌,不敢再拜。”

钟繇听了两兄弟的回答,都很满意。他没有责备他们,只是鼓励他们要好好读书。

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哥儿俩的事,就让钟繇带他们到皇宫里来玩。钟繇非常高兴,哥儿俩可都没去过皇宫呢!钟繇一路上千嘱咐万嘱咐,要两兄弟注意这注意那,不要出什么差错。钟毓就有些紧张,说:“我看还是别去了吧!”钟会却说:“这怎么可以呢,陛下既然赏识我们,我们就该去会会他!”

进了宫,哥儿俩见皇帝威风凛凛地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两旁肃立,钟毓紧张得直冒汗呢。

魏文帝问道:“钟毓,你为什么汗流满面呀?”

钟毓回答说:“因为我见到陛下后战战兢兢,所以汗流满面。”这是实话,的确是钟毓当时的心情,回答得巧妙,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之心。

魏文帝笑了,他又转过身来问钟会:“钟会呀,你怎么一点儿汗都没有呢?”

钟会回答说:“因为我见到陛下后战战栗栗,所以不敢出汗。”这不是实话,但回答得比哥哥更巧妙。魏文帝和满朝文武听了,纷纷称奇。

狗洞大开

张玄之是晋代大名鼎鼎的将领,他智勇双全,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

八岁那年,小玄之换牙,门牙掉了好几颗,因此说话时常会露出牙床。张玄之怕人笑话,常抿着嘴,要不就是用手掩着嘴巴笑,那样子非常可爱。

一天,张玄之和邻居小朋友比赛踢健子,看谁踢得又高又多。孩子们的游戏引来许多大人观看。最后,小玄之得了第一名,他高兴得跳起来,张口大笑,忘了掉牙的事。

一位邻居看看小玄之空空的门牙和他那高兴劲儿,就想逗他一下。于是,他装出很认真的样子,问小玄之:“小玄之,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好吗?”

小玄之看他笑容亲切,便恭恭敬敬地说:“伯伯要问什么问题?我年纪小,不懂事,也许回答不出来。”

邻居问:“狗窦(洞)为什么大开?”

小玄之脱口而出:“为了让您出入方便啊!”

围观的人哄然大笑。邻居很不好意思,心里却很佩服小玄之聪明。

与皇帝比书法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中,有一位叫王僧虔的,他刻苦研习书法,吸取了先祖书法的精华,又有所创新,楷书的造诣极深。登门向他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从达官贵人到诗书之家,无不以家中挂王僧虔的楷书为荣。人们纷纷议论着:王僧虔楷书可称当今天下第一。

哪知这话传到当时的皇帝齐太祖的耳朵里之后,让这位皇帝老子感到特别的不受用。齐太祖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在书法上花了不少功夫。要论他的书法技艺,也可算入流,但要跟王僧虔相比。那可差远啦!

齐太祖自视颇高,不想让王僧虔拿了这个“当今天下第一”的美名去。这一天,齐太祖将王僧虔宣到皇宫中,当着一些大臣的面,说要和王僧虔比试书法技艺。王僧虔不敢不从,只好和大臣们一起,跟随齐太祖来到御花园。

众人来到一个亭子前,亭子上题着“梅亭”二字。齐太祖将手一指,说:“王僧虔,你看这个亭子,名叫梅亭。想当初你先祖王羲之在兰亭写下一序,闻名天下。朕听说你楷书当今天下第一,希望你今天能在梅亭留下美名。”

王僧虔一听急了,想:“这下难办了,本想今天随便应付一下,不要超过皇帝,看来糊弄不过去了,总不能辱没了先祖的名声。”

在众大臣的附和声中,王僧虔硬着头皮上阵了。君臣二人凝神聚气,认认真真地书写起来。不一会儿,两人都已写好。

齐太祖非常得意,把头一扬,双目紧盯着王僧虔,说:“依你看,朕和你的书法,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啊?”

这时周围一下子静了下来,王僧虔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了镇定心情,他装出一副仔细欣赏两幅墨迹未干的楷书的模样,想了一会儿,忽然,他抬起头,朗声说道:“臣的书法,大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

齐太祖听了先是一怔,而后哈哈大笑起来,连说:“好!好!”众大臣也都佩服王僧虔的机智。

拒绝回答

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是名臣李吉甫的小儿子。小时候李德裕长得眉清目秀,聪明过人,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常常随父亲去皇宫玩耍,皇上见他又聪明又会说话,也很喜欢他,常常把他抱到膝上逗他玩。有一次,皇上问小德裕长大后做什么,小德裕奶声奶气地说,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贤臣。皇帝听了很高兴,连连夸他有志气。

李吉甫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和同朝官员在一起闲聊时,总禁不住夸自己的儿子聪明。宰相武元衡听了,心想:“有那么多人夸李德裕,连皇上也赞美他,我倒要看看这小男孩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

一天,李德裕在皇宫里和武元衡迎面遇上。武元衡问道:“对面走来的孩童,可是李家的小公子?”

李德裕上前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地应道:“是。”说完就想跑开。

武元衡拉着小德裕的手,不让走,问道:“小公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啊?”

李德裕眨巴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看武元衡,没有回答。武元衡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李德裕紧抿着嘴唇,还是没有回答。

就这样,宰相连问了三遍,李德裕都没有回答。

第二天上朝时,武元衡对李吉甫说:“李大人,常听您夸自己的小儿子聪明,人们也赞美他为神童,可我昨天问他话,他总是一声不吭,分明是个十足的小傻瓜呀!”他把昨天的事说了一遍,语气中不无嘲笑的意味。

李吉甫很生气,回到家,叫来小德裕,责问他是怎么回事。

小德裕说:“武大人还嘲笑我呢,该嘲笑他自己才是。他是一国的宰相,应该考问我治理国家有何良策,却问我读什么书。读书是礼部和学府管的,他一个宰相问这样的问题,孩儿觉得有失宰相的身份,所以就拒绝回答。”

李吉甫听了,转怒为喜。第二天他把小德裕的话说给武元衡听。武元衡听了,羞红着脸说:“你家公子真是奇才,将来定有大作为。”

贾嘉隐戏大臣

贾嘉隐是唐朝的名士,他长得很丑,两颗门牙暴突在外面,五官也有些歪斜,但是他从小就特别聪明,人称“神童”。唐高宗听说后,邀请七岁的贾嘉隐到皇宫来做客。

司空李曾帮唐太宗打江山立过奇功,平常很傲气,听说皇上宴请七岁的娃娃,就拉着赵国公长孙无忌,靠着大槐树闲聊,想先出出贾嘉隐的丑。

一会儿,贾嘉隐蹦蹦跳跳地来了,李就问:“小孩儿,我靠的是什么树呀?”

“松树。”贾嘉隐想也没想回答道。

长孙无忌说:“李公靠的明明是槐树,你怎么说是松树,还亏人家夸你是神童呢!”

贾嘉隐笑着说:“年幻大和威望高的人称‘公’,你们说:公靠在木上,不是‘松’吗?”

李见他答得巧妙又有礼貌,找不出茬儿,只好不响。长孙无忌点点头,接着问道:“那老夫靠的是什么树?”

贾嘉隐调皮地说:“槐树。”

“刚才徐大人问你说是松树,现在老夫问你,却变成了槐树,同是一棵树,你又怎么解释?”

贾嘉隐嘻嘻一笑,说:“鬼和木靠在一起,不是‘槐’是什么呀?”说完,扮了个鬼脸就溜了,留下两位大臣在树下干瞪眼。

原来,“无忌”的名字和传说中地狱里的“无常”类似,有“鬼”的意思,两位大臣故意为难贾嘉隐,所以贾嘉隐的回答暗指他们是在“捣鬼”。两位大臣本想拿他开开玩笑,没想到却弄得自己很尴尬。

宴会后,贾嘉隐和大臣们一起出来。李见这个毛小孩不仅很得皇上欢心,而且在大臣们中间又是如鱼得水,想起宴会前的尴尬事,越想越气。他看着贾嘉隐暴突在唇外的两颗大牙,计上心头,便故意自言自语道:“人长得像鬼似的,青面獠牙,怎么会聪明呢?奇怪,奇怪!”贾嘉隐应声道:“胡头还能当汉人的司空,难道丑人就不能聪明吗?奇怪,奇怪!”

原来,李长得粗犷,像北方的胡人。在场的文武官员,听了贾嘉隐机智的应对,忍不住大笑起来。

美少年智退恶府尉

狄仁杰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宰相,他小时候就勇敢机智。

一次,狄仁杰的家乡有个孩子被外乡人杀了。一个府尉来调查案情。这个府尉平常就很霸道,他带人直冲到那孩子生前读书的学堂,一屁股坐到书桌上,用马鞭敲着老先生的背说:“死的人是你教出来的,你一定知道凶手是谁!”老先生胆子小,吓得发抖,哀求道:“大人,我真不知道啊!”府尉斜着眼说:“老家伙不老实,给他点颜色瞧瞧。来人,把桌椅给砸了!”

这时,正在屋角专心读书的少年狄仁杰走了过来,说:“我们学堂还从没人敢这么闹事。”府尉叫嚣道:“臭小子,胆敢蔑视本官!我看你就是凶手!”

狄仁杰镇定地说:“我们在读圣贤书。皇上号召我们尊敬孔夫子,你竟敢来糟蹋孔圣人的书!你明知凶手是外乡人,还跑到学堂来捣乱,难道是要与皇上作对吗?”府尉越听心里越怕,脸上的凶相渐渐变成了笑容,说:“小兄弟,误会了,刚才我们是与你开玩笑呢!”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设谜骂财主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王冕,他小时候家里穷,只好去给村里的财主放牛。

财主是个非常吝啬的家伙,经常克扣穷人的工钱。年底到了,小王冕来向财主要工钱。财主拉长声音对王冕说:“我有个规矩,凡是给我干活的人,年底领工钱之前都得猜个谜,猜不到就甭想拿工钱。”

王冕知道财主想赖账,非常气愤,但他沉住气,问:“是个什么谜?”

财主摇头晃脑地说:“从前有一伙穷人在一块儿锄地,锄着锄着,忽然挖到一块玉,他们非常高兴,把玉砸碎后分了,以为都可以发财了,但玉碎了还值什么钱?结果他们还是两手空空。猜一个字。”

王冕笑笑说:“分了宝贝还是穷,这不是一个‘贫’字嘛!”

财主没有想到,一个穷小子竟然这么快就猜出了字谜,只得自认倒霉,乖乖地拿出工钱。

王冕接过工钱,想了想说:“我也给你猜个谜,如果你猜对了,明年我给你白干一年活。”

财主正不乐意呢,一听这话马上眉开眼笑,忙不迭地催王冕快出谜题。

王冕说:“从前有个财主到外地去做生意,他雇了一个伙计,两人说财主出钱,伙计出力,赚了钱大家分。干了一年,果真发了大财。当伙计来分钱时,财主说装钱的箱子让马给踩扁了。伙计听了没办法,垂头丧气地走了。就这样,那些钱全落入了财主的腰包。猜一个字。”

财主怎么猜也猜不出,只好让王冕告诉他谜底。王冕说:“箱子被马踩扁了,马和扁合起来是什么字?”

“骗!”财主马上回答。

“对啊!”王冕说,“财主总是想骗钱。”

小鹿和小獐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神宗当皇帝的时候,王安石主张改革,与神宗的想法一致,于是,神宗让他做宰相,朝廷内外的大事都由他处理。这样一来,上门求他办事的、向他请教的络绎不绝,客人一下子多了许多。

一天,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派使者送来两只小兽。小兽关在铁笼里,喔喔叫着,引来许多人围观。两只小兽都长着角,看上去像鹿,非常可爱。

使者见王安石五岁的小儿子王元泽在庭院里玩泥巴,便笑着问他:“小公子,笼里有一头小鹿,一头小獐,你能告诉我哪头是小鹿,哪头是小獐吗?”

小元泽很聪明。他绕着笼子走了一圈,看看两只小兽,实在太相像,分辨不出来,就说:“小鹿旁边是小獐,小獐旁边是小鹿!”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使者心中暗暗称奇:虽然这位小公子等于什么也没回答,但是也很难说他答错了,真是宰相府里出骄子啊。

岳柱激老师

岳柱是元朝著名的大学者,一生和许多有抱负的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小时候岳柱曾拜当时有名的营邱子为师。营邱子为人正直,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空有抱负,却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常常借酒浇愁,上课也打瞌睡,没有心思教书。

岳柱起先对营邱子意志消沉非常不满,认为老师是在误人子弟,后来逐渐了解了原因,反对老师生出许多敬意,也更盼望老师能够振作起来。

一天,营邱子上课时又开始伏案打瞌睡,教室里闹哄哄的,乱成一团。岳柱轻轻走上讲台,绕到营邱子背后,摇醒老师说:“老师,你怎么又打瞌睡了?”营邱子睁开醉眼,神情恍惚地看着岳柱,神秘兮兮地说:“老师刚才到梦乡去拜见古圣先贤们,向他们求教了,就好像庄子梦见周公,这样,就可以把古圣先贤们的学问传授给你们了。”说完,倒头又睡,嘴里还念叨着:“采菊西篱下,悠然见南山。”

“老师,是‘采菊东篱下’。”岳柱纠正道。

营邱子抬起头迷迷糊糊地说:“茫茫人世,芸芸众生,黑白颠倒,人妖不分,哪还管得了东南西北?”说完,头一歪,继续打瞌睡。

第二天上课时,岳柱也趴在桌上打瞌睡。营邱子见了非常生气,他尽管自己心情苦闷,却还是希望学生能学好。所以,他摇醒岳柱,大声斥责道:“岳柱,上课怎么可以打瞌睡!”岳柱抬起头,说:“老师,我在学习呢!”营邱子更加生气:“明明在睡觉,还狡辩!”

岳柱看看老师,从容地说:“我到梦乡向先贤古圣讨教去了。”

营邱子一愣,问:“先贤们传授给你什么道理了?”

岳柱回答道:“我问先贤:‘我的老师每天都到你们这里来求救,你们都传授给他什么道理?’可是先贤们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一位先生!”

营邱子一听,满脸通红,看着十一二岁的岳柱,又很欣慰,没想到学生中有这么聪慧的好苗子。从此,他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专心教学,也和岳柱结成了忘年交。

打破沙锅问到底

戴震是清代大学问家,从小酷爱读书,喜欢提问,每当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总是不断追问,不弄明白不罢休。

一天,私塾先生给大家讲《大学章句》,正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戴震站起来,问道:“先生,我不明白,您怎么知道孔子的话是对曾子说的?又怎么知道曾子的话是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的呢?”

先生看了看一脸认真的戴震,对他说:“这是圣人朱熹朱老夫子给经书注释时写着的呀!”

“朱老夫子是宋朝人,对吧?”戴震又问。

“对呀!宋朝人。”

“那孔子、曾子呢?”戴震再问道。

“孔子、曾子是周朝人。”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啊?”戴震追问。

“大约两千年吧!”先生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戴震最后说:“既然这样,朱老夫子怎么知道两千年前的事呢?”

先生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幕客妙言逃生

清朝有个将军叫年羹尧,很会打仗,也很凶残。

一次。年羹尧率兵收复了北疆一座边城,俘虏了敌方三个小官。他踱着方步,慢条斯理地对第一个人说:“你猜本官是想杀你呢,还是不想杀你?”那人回答说:“大将军胸怀开阔,慈悲为本,不会杀我。”说完连连磕头。“呸!什么胸怀开阔,慈悲为本,我是刀剑为本!”说着,年羹尧令手下把他推出去斩了。

然后,年羹尧又问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梗着脖颈说:“要杀要剐随你便!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年羹尧笑道:“好!我成全你,是条汉子!”第二个人又被推出去斩了。

第三个人是个幕客,就是为别人出主意的人。当年羹尧问他时,他说:“晚生很难判断。”年羹尧一听觉得有点意思,就说:“如果本官杀你呢?”幕客回答说:“那是将军之威!”年羹尧又问:“如果不杀呢?”幕客答道:“那就不失将军之德!请将军定夺。”

年羹尧佩服幕客的机智,就放了他,还拿酒给他压惊。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