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一章1

校长的领导形象塑造

第一节领导形象塑造概述

1.领导形象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形象”,本是文艺领域的术语,它是指文学艺术家在一定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加以选择提炼所创造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审美意义和外在形式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典范。后来,人们广泛借用这个概念,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加以使用,指一个人的形体、概貌、气质、风度等方面给人留下的某一个侧面或整体的印象。

领导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谈及领导者的形象,也应该注意各个领导者形象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领导群体形象,领导群体所在的公共部门的形象就构成该部门的公务形象。

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2)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3)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领导形象的特征

(1)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2)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3)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公众行为和认知,这种认知并不会因时空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领导者与公众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形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是绝对的。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和权力的运用是不断变化的,而公众对领导者的要求、愿望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众对领导者的印象,除了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

(4)领导形象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形象不是随意流露或无意显露的,而是通过形象主体刻意塑造和精心策划的。历史发展和组织分化过程表明,商品经济或文化越发展,领导就越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行为,从而就越是将自身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去加以控制。但是,领导形象的最终判断和评价,要通过自我形象转化为社会形象才能完成,领导形象塑造过程往往要根据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没有这个反馈过程,领导者难以判断其自我认知形象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同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并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肯定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领导形象应该处在可监可控的反馈调整系统中。

2.领导形象的决定因素和特点

领导形象的特点

一般来说,领导形象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领导形象似乎是虚无的,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公众的心目中,而且是客观公正的。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领导形象的客观性是建立在领导者的价值理念、实际行为和作为,以及行为的绩效和结果之上的。正是这种价值理念、实际行为和活动结果与绩效构成了领导者形象的客观基础,也确定了领导者形象的内在结构稳定性。

(2)综合性。领导形象是公众意见的综合和归纳,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领导者所做的总的评价。这就要求领导者应注意保持自己行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尽量避免在不同场合甚至同一场合的行为有强烈反差,注意总体与细节的关系,尤其是在工作细节、个人生活、待人接物等具体方面的表现。

(3)稳定性。心理学研究的“首因效应”,是指公众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后,会保留很长时间,并对以后的印象有很大的影响。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在第一次公开露面时,必须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风格特点,从而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为了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领导者不断强化,使“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互相促进,树立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决定领导形象的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着领导形象呢?大致有三种因素。

(1)领导角色的规定。“角色”是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任务的专门用语,后被用于社会学。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演员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必须符合剧本的规定。这里使用领导者角色的概念,是指领导者担任一定职务并获得权力后所应取得的社会地位与身份,以及由这种身份和地位所确定的行为规范和模式。规定领导者角色的剧本是社会的价值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范,他们确定了领导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价值准则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常常刻印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他们首先据此来评议领导者。

当代社会要求依法行政和民主行政,所以通过法律规定的领导者角色也越来越为公众所重视。而且,公共部门的领导角色应该是表现性角色,即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以表现法律制度与秩序为目的。公共部门的领导者角色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奉公守法,勤政廉洁。

(2)领导者自身素质规定着领导者的形象,领导形象必须建立在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之上。实质上,领导形象是领导素质的外化或表现形式,领导素质投射到环境或社会中去,就表现为领导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素质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领导形象则是领导素质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结果。比如,领导者的气质和性格是先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角色建设。“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领导者在追求改变自己的本性和气质时,如果不能成功,反而可能表现为虚假,不自然,也不长久,很难取得积极的效果。从积极方面来说,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扩大了塑造领导形象的资源。在人与人之间,共同点越多,就越容易相互欣赏,彼此越容易留下更好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领导者就可以学习和掌握塑造领导形象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利用和开发领导素质资源来塑造领导形象。

(3)领导环境。要赢得下属与公众的认同,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就不是闭门造车,从自我出发,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的时代和不同领导情境要求,选择恰当的公共形象。例如,公安局长和大学教授形象不同;同样的领导者在主持庆典和主持葬礼时也有不同的形象要求。

3.现代领导形象的作用

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履行职责的基础

领导形象是在领导者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领导者个人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外在化。领导者树立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公众对其实施领导、履行职责进行评判的过程。一般地,领导者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承认了该领导者,并对其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该领导者就具有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相反,一个领导者在公众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没有承认该领导者,更不能对其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该领导者就不具备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

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领导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关系到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关系到领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即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领导魅力、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得体的领导仪表等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赖,不仅有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而且有利于领导的决策、指示、领导方法为群众所接受,并得到创造性的执行。相反,领导者如果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认可,领导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

领导形象是领导效能的直接影响力

领导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领导效能的发挥。领导形象对于实施领导活动一般会产生两种效能:一方面,良好的领导形象能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可以激励被领导者团结在领导者周围,支持领导者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奋力去实现领导目标。另一方面,不良的领导形象会产生负效应,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感,相互间离心离德,甚至会出现被领导者抵制领导者的现象,这就无法发挥领导效能,阻碍领导活动的正常进行。

4.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向广大中小学校长提出了一个新的严肃的课题,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一位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形象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权威的真正内核。任何领导者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除了要运用好自己的权力外,还要在全部领导过程中,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现代校长的形象是校长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全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现代校长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现代校长名誉、声誉、信誉的体现,反映着内外部公众对校长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一位校长的全部看法和评价、整体要求与标准。现代校长形象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通过各种物质的、精神的表征媒介,形成公众对校长形象的具体感受,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量、感染力量。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现代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该是教育专家、理论权威,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熟悉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尤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现代校长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现代校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有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校长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有一定深度或较高理论层次的文章。在师生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现代校长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要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注重强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现代校长应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用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教师和学生,为他们解忧解难;要虚心征求师生意见,改进工作;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多注视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小过小失。

现代校长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责自律精神。在困境中头脑冷静不改常态,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工作中勇于自我检讨,善于发现不足。有自知之明,有自省习惯。凡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师生中真正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严谨务实的管理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提倡科学管理,讲求效率,实现学校内部结构及育人过程的优化,加快节奏,加大容量,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校长要努力改进学校管理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现代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点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科学实验及生产实习设备来装备学校,并达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益。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形象

现代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校长居于战略家高度的思想基础和首要条件。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把学校由单纯的“读书场所”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意识、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锐意改革的紧迫感。既借鉴市场机制,又不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意支配,要站在“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改革,优化组合,统筹协调。

校长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在办学和管理上要实行战略性操作。那就是对学校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和滚动提高。

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介绍学校现状,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

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现代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在与对方的接触中,要热情大方,坦诚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要外示谦虚和内隐韬略,一言既出无懈可击;要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运用情感打动对方。在任何情况下,现代校长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度。

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现代校长应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仆。公仆形象的本质就是谦虚、忠诚、服务、奉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校长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显重要。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易使人滋生利己主义思想,对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构成冲击。当前就有许多教师、干部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负效应”的腐蚀。因此,现代校长务必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看干部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带头奉献。这就要求现代校长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把自己融进为学校无私奉献和为师生谋幸福之中,努力树立好一个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5.新时代的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校长的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敬业爱岗,服务社会

敬业爱岗,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能够深刻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敬业爱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对每一个校长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能否明辨是非,能否抵御方方面面的诱惑,从根本上来说,仍在于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和衡量是与非,善与丑,功与过,苦与乐,荣与辱的根本依据,把是否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标准。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的工作“关系千百人学业前途”,“关系国家与学术的兴衰”,主张校长以教育为终身事业,可见,校长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愿为党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认识自我,廉洁奉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担负校长角色的同志,要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权力可以为人民办好事,也可以用来谋私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改革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某些权力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们如何认识手中的权力,怎样使用权力,太值得深思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能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如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就叫做权力的异化。防止权力异化,需要对手中的权力有清楚的认识。教育部门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少行为规范出台,但校长心中也应该有个“校长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违反党纪、国法、政纪和职业道德。特别像我们这种在社会有一定声望的中国名校的校长更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洁身自爱,不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

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豁达指人的胸襟开阔。校长要做到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对别人宽宏大量,有宽容精神,不要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不好,伤了你的“自尊心”,给你难堪,凡胸襟狭隘不能宽容人者,绝不是一个好校长。校长由于特殊的岗位,接触面广,有各行各业,有校内校外,有上级和下级,他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你,如果你肯让大家品头论足,说长道短,那么就有可能借众人之目明己之目,众人对领导人的评论,有的听起来顺耳,有的听起来逆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一杆无形的公平的秤。周恩来同志说:“要做领导者,必须团结他不喜欢和不愿接受同志,然后抓紧他们,称赞其对的方面,批评其坏的方面,然后才能改造他们,同时也就改造了自己。”这句话对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周总理身体力行,他在“文革”中的处境和重大作用,充分体现了这种原则性,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下面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正是校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时。校长对于正确的或错误的批评意见,应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只有校长们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被领导者才有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因某种原因反对过自己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能谅解、讲宽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秋后算账,更不能给人小鞋穿。

冷静自制,三思而行

学校管理区别于其他行业,最突出一个特点就是对人而不是对物的管理。教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群体,其特殊性决定了校长管理必须注意冷静自控。

冷静自制是校长的能力,也是校长的一种涵养和品质。其主要表现为沉着、耐心、理智地处理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某项决策是正确的,但某种原因竟造成了群众不理解,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校长要有一定耐心,不急躁,相信事情总有一个过程,不必急于求成。

有时校长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也会有人不满意,甚至责难你。一个校长必须自制,冷静理智。一定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君子坦荡荡”的宽容精神,使自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处于头脑冷静的状态,以便处理矛盾。校长有时还要忍受暂时的委屈,这虽然很难,但必须要做到。

校长的位置该摆在哪儿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充分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先进生产力是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科研兴校,向教研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校长要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在当今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形势下,要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被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所抛弃,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就必须把学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做到本职业务精学,修身知识常学,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向学识丰富的同志学习,不断增强领导教育教学的才干和本领。

同一的位置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正确估量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分量看得过重,领导的职位是党和人民给的,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党和人民提供的舞台上,在与广大教师的共同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学校无小事,领导无小节,要求学生做到的,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遵守的,要求教师遵守的,自己必须首先遵守。要做一个在教师心目中真正有权威的“官”,只有先把普通教师做好,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现场施工,亲自指导,抓好典型。对待老教师,要关心、尊敬、照顾,学习总结他们的经验;对待中年教师,要挖掘发挥他们的专长,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对待青年教师,要从严要求,不断提出新课题让他们实践进修;对待病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照,任何情况下不怠慢。思想要往上走,工作要沉下去,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广大师生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你的为人你的为官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你才能把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与脉搏,为广大教师提供最好的服务,尽最大的责任,为广大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教师的位置

要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能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持久有效的、措施得力的、富有竞争精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广大教师就会持久地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这个单位就会充满生机。怎样才能创造这种环境呢?人心思变,人心向上,只有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坚持“用人之长”的观点,坚持“我们的教师都是能人”的观点,用其所长,避之不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一技一才之长,一行一言之美”。

对方的位置

学校是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组织,他们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愿意自我管理。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工作目标差异,在管理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我们应主动地进行换位思考,从教师的角度,以教师的心态,用教师的目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代表最广大教师的利益,缓解矛盾,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工作目标的制定上,要注重组织目标与教师目标的协调;在利益分配上,要注重工作勤奋与贡献大小的兼顾;在学校角色的期待上,要注重主观角色与理想角色的一致;在个性影响力的认同上,要提倡互让互谅,加强个性修养。

集体的位置

在一个学校中,就班子与教师来说,教师集体是大集体;就学校与广大学生家长来说,学生家长是大集体。当小集体与教师这个大集体的利益冲突时,应站在教师这个大集体的位置。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教师对我们提出的标准、尺度应尽可能达到;教师提出的建议、批评应虚心接受,闻过则喜。我们应提高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无一个“薄弱”教师。家长要求减轻孩子不合理的负担,我们应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收费;家长要求孩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应想方设法,努力创造条件,办出学校特色。

新校长,请亮出你的“非权力影响力”

校长上任伊始,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取得部属的信任,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教师,并以此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这种“非权力影响力”有助于协调和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一、敏锐的科学决策力

校长就是一面旗帜,是学校发展的指路明灯。年轻的校长要赢得教师的拥护和信任,给教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首先必须亮出自己非凡的科学决策能力。上任伊始,“新校长”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提出明确的发展口号,制定出学校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以及实施计划和措施;工作雷厉风行,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更不能唯唯诺诺,六神无主;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以战略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超凡的胆识,创新的意识,审视度势,不失时机地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剖析,根据问题的结症,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和部署,使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地发展。这样的科学管理和决策能力,可使教师对“新校长”的工作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怀疑”,增添可信度。

二、超群的才华吸引力

新任校长要博得教师的敬佩,让教师对你望而生“威”,就必须亮出自己出众的才华,包括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处理问题时的非凡的胆识和应变能力、前瞻的思想和观点、对课堂教学的驾轻就熟的能力、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甚至还包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能说出道理,以使教师对新校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校长通过自己无声的语言和“高大的形象”折服教师,使教师愿意接受其领导,效忠新校长,从而有利于新校长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推行和不折不扣地落实。

三、敬业的精神感召力

新任校长要使全校教师“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减少不必要的扯皮和抬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这就要求校长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新校长上任后,必须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带头一心扑在事业上,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事业为本,少在乎个人的荣辱;处处以他人为先,一切为师生员工着想。新校长以自己敢为人先,甘为人梯的敬业奉献精神凝集和笼络全校教师,以自己的真心、诚心和信心感召教师,使全校教师心悦诚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新校长的敬业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教师,从而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教师自觉确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同心协力形成一股绳,主动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四、自觉的自省调控能力

校长始终处在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校长的一言一行终究逃不过教师的眼睛,随时都要接受他们的评价与检验。尤其是年轻的新任校长,更要时时处处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经受住群众的考验和掂量。切莫在教师面前留下不良“把柄”。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不良的开端就会有失校长的形象和威信,留下不可估量的“后遗症”,使校长的话“失灵”,大打折扣。因此,年轻的新任校长在平时的管理实践中,要经常进行自我检点,自我反省。要特别注意做好自我调控,要有怒不形于色,遇喜不亢,善于克制自己,驾驭自己,切莫感情用事。在权力、荣誉、金钱面前必须具有坚强的控制力,只有这样,才能受到教师的拥护、爱戴和尊重。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

“多、大、全”通常是人们对名校的感观,人数多,规模大,设施全。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名校”这所以有“名”,并非在其“多、大、全”,而在其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毫无疑问应该是每所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来起,世界教育的发展就呈现出了以质量发展取代数量追求的趋势。尽管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学校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人员、教学、生源、设施及内外部环境的质量,但最终取决于管理的质量,而管理的质量则又取决于校长是否有质量管理意识。“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校长应该树立“大质量观”,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并努力通过“全员”、“全程”、“全面”管理来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校长陆菊芬常说,有着九十年办校历史的南长街小学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玉兰树,她从玉兰树的片片绿叶和阵阵芬芳中读懂了教育事业在她生命中的全部意义。熟悉陆菊芬的人都知道,她不仅有着优雅的气质,而且有着睿智的头脑和丰富的学识。她崇尚科学,将教育科研紧紧结合到自己的办学全过程之中,并形成了“以科研助教学,以科研促管理,向科研要质量”的办学理念。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是无锡市南长区窗口学校。陆菊芬接任校长职务后,确立了将学校办成现代化实验性、开放性的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走上了一条“科研兴校,向科研应用要质量”的管理之路。陆校长说:“现在是改革碰撞时期,办学要坚持战略同心圆策略,要将学校的工作紧紧盯住圆心——教育科研。”一、科研助教学1.1995年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启动了教学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从这一年起,陆校长担任了小学主体性实验课题“弘扬主体精神,探索小学主体性教育模式”的负责人。从课题方案设计、方案论证、课题启动、组织人手实施到阶段成果结题、汇报……她都亲历亲为。2.陆校长将教育科研定位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采用层浪式推进、行动研究的方法,着重对课堂教学作了研究,完成了“示范模仿式”、“问题导示法”、“思品辅导模式”、“激发情感效能”四个教学模式方案。3.在教育科研的研究实践中,陆菊芬陆续发表了《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分析》、《运用主题思想,实施课堂教学五转换》、《试论班集体智力背景及其培养》、《关于主题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等近20篇高质量论文,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4.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陆菊芬要求教师注意在常规工作中渗透教育科研,自觉在工作经验中总结特色,将教学特色上升为理论。她说:“办学就要将学校办成有‘灵魂’的学校,将教师培养成有学识、有底气的教师。”教育科研的实施转变了教师观念,科研成果的应用让教师看到了光明,校长对教育科研的亲历亲为更是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现在,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在南长街小学已蔚然成风,两年来南长街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近30篇论文。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教育观念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锡市教委、教研中心的专家称南长街小学教师“教学观念是新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科研的操作样式值得推广。”在陆菊芬的带领下,无锡市南长街小学还多次被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二、科研促管理陆校长深刻认识到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工作中提出了以科研推进教学和管理,以教学质量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方针。1.制定了科学的年度发展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的制度。每学期初,学校与各处室、各年级以及全体教职工签订工作责任状,使得人人有目标、有动力、有措施;期末对各处室、各年级、各教研组比照责任状条例进行量化考核。2.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采取行政干部下年级制度,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既抓教师的教学常规,又抓学生的学习常规,向常规要质量。采取以检查促落实,以考试促落实,以听课促落实,以奖惩促落实,以评比促落实,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落实。他们加强了巡堂检查,对备、教、改、导、考五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考试实行考教分离,流水交叉阅卷,及时召开教学质量总结会。3.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和“家长顾问委员会”。聘请各个学科的名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研究员担任专家委员,加强了对各个学科的指导,同时认真听取、广泛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借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前发展。4.建设教师科研队伍。人们都说南长街小学是南长区教育培养干部的基地,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摇篮。近几年中,南长街小学的中层领导、骨干教师一个个被附近学校选调过去。但使人惊奇的是,在这里,一批批教学骨干被选调走,而一茬一茬新的骨干却又不断涌现,奥秘在哪里呢?其实,南长街小学人才辈出和陆菊芬建设教师队伍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陆菊芬常说:“撬动学校发展的主要杠杆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丰富教师的生命质量。”因此,她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研意识,提出学校管理要立足互动发展,要使管理者、教育者、学生都有发展。她利用教代会制定出的10多个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一日常规等在内的规章制度都是符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制度。她说:“教育科研是丰富教师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搞好教科研,要先将人才准备好,设备可以买回来,但人的观念、技能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调整过来的。”她将青年教师作为从事教育科研生力军进行培养,从落实好培训时间、人员和内容,到对各级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她特别强调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能,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人人会做课件,中老年教师也要懂得操作电脑。她还将一些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后劲。曾经有这样的事例,当南长街小学教学电脑室还未配备齐全时,南长区许多学校在上多媒体课程或制作多媒体课件碰到困难时,总要到南长街小学去讨教解决办法,请求南长街小学电教老师给予指导。陆校长认为应该将每位教师都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库去开发,对于每一个优点,都要尽量开发。她从教师自身出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活动,不放弃进修、学习的机会。由于常年来学校人员被区教育局抽调,学校教师配备非常紧张,但为了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考虑,她硬是让两位教师到江苏师院进修、另一位到新开河小学援教,而她自己却因师资不足常常去顶班上课。陆校长的“向科研要质量”的这一办学理念,让南长街小学在科研、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学校博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又明单位”、“无锡市教科研先进”、“无锡市电教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双有’先进集体”……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没有了生命,“生物体”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没有了质量、没有了对高质量的追求,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失去了办学的意义。学校教育纷繁复杂,要经营好教育,首先要保障教育质量。校长若想求得办学的长期效益,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处理好学校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并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为其提供保障。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有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办学质量,从人的因素上说,学生加教师加领导是高质量;从管理要素上说,人力、物力、财力、时空、信息资源相加是高质量;从社会资源上说,学校加家长加社区加上级领导就是高质量。学校工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因素都会对质量形成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长应在学校管理中,把质量意识深入到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心中,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各自工作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每个人工作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追求高质量的大气候。2.追求各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量。任何事情都有个自始至终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优化优质,就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高质量。“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是淡化结果的重要,而是强调过程的重要,过程决定结果。校长要以质量为目标,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在每一项工作的全过程里,时时追求各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量,以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结果的高质量。进程的质量保证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1)找出改进的问题,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必须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说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说是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负担过重或过轻、逃学率高等,从中确立投入和产出、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一般有过去和现在的动态对比分析。(2)确立当前现状,即确定必须改进的目标是什么,要求必须具体明确。(3)进行因果分析。找到存在问题后,就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进行分析时,一般都采用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同时借助头脑风暴会议从表面现象中找出最根本的原因。(4)测量实际情况,找出潜在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针对上一步找出的原因而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估计,然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施。(5)结果的重新分析。通过实施一段时间后,质量改进团体对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原来状况进行对比,再一次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是否消除了原来的某些原因,如果没有则须重新修订计划,如果获得成功,则须把原因进行重新分层,再次确定基本原因,如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则须采取另外的测量方法。(6)标准化。如果采取的方法获得成功,那么就在操作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标准,以预防产生类似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防重新回到原来的习惯行为之中,使问题重新发生。(7)制定未来计划。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估质量改进队伍本身的有效性,并从中吸取教训,认识进一步改进的机会。3.在整个校园里要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大氛围。“大质量观”的树立,是学校教育的必需,也是“教育质量是办学生命”的必然要求。校园里要处处为高质量提供保证,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高质量的熏陶。人们通常说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生每到一处都受感染,让学生每次活动都受到教育”,就是指良好大氛围的营造。这样做,对学生教育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4.抓好常规教学和管理的质量。老教育家安文铸先生曾经说过:“育人是一个长周期、迟效益的社会活动,经不住忽左忽右、时东时西的折腾。回顾历史,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训。”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断地提高,除树立“大质量观”之外,就是要抓住常规不放。常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常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秩序,才会孕育高质量。没有良好的常规,便不会有高的质量,即使一时有好的成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不会长久,因为这种高质量没有根基。

6.中小学校长工作规范

求真务实

校长要按照实事求是的路线去工作、勇于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做到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锲而不舍、坚持下去。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名言。谦虚谨慎与团结协作是紧密联系的。谦虚谨慎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团结协作又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两者是校长必要的品质和工作作风。

联系群众、作风民主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群众参与和支持校长只有深入群众中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决策正确,才能指挥适当。校长的民主作风不仅影响教职工,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有了民主气氛,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知识分子的智慧,力量和积极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校长的严于律己决定了校长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堪称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宽宏大量,有宽容精神。这是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校长的仪表是学校教育因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言行,甚至影响着学校的风气。校长一定要积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举止、言谈、作风和待人接物等素常小事,不可“名士大都不注意生活小节,秀才只怕肚里没货”。

把规章制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前边也说过:先有一套好制度,后有一所好学校。那是否意味着规矩越多越好呢?恐怕未必。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位校长讲述的故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该校的Dodge健身中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里面那些人性化的健身设施,而是健身中心的一纸说明。其中谈到规章制度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有一些规章制度,但我们会将规章制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看过之后,颇有些好奇。在美国时间长了,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西方,许多人认为,“政府是个不能没有的坏东西”:没有它,社会就没有秩序,人类就玩不转;有了它,如果过于强势,势必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太多的羁绊。难怪哥伦比亚教育学院在学院的宣传画册中介绍自己的著名校友、美国“9·11”调查委员会主席Kean时,也没忘了说上Kean的特点:“他信任的是一个管得少的政府。”可见,只有能管得少且管得好,才更有可能成为公众喜欢的政府。经常听到一些学校在介绍自己业绩的时候,拿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说事,似乎制度的多少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例。其实,大量事实却告诉我们,制度多了,说不定反倒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枷锁。有位校长在某市一中做校长的时候,因为大家同心协力,学校做出了一些业绩,在外面也有了一点小小的名声,于是,有关专家、外地教育同行来学校参观考察的一时间络绎不绝。这时候,领导提醒他们,一中并不仅仅代表一中,甚至也不仅仅代表教育,她是全市的窗口。怎么擦亮这个窗口?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整顿学校的环境卫生,先给客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们把原来一天检查一次环境卫生改为一天检查四次。表面上看,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可同学们的一肚子苦水却无处倾诉。终于有一天,校长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信中历数这些不考虑学生感受的制度给他们带来的“灾难”。在他看来,制度越多,他们越是不得安宁,他不明白的是,制度到底是干什么的。学校又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些不近人情的规章制度?这封平常的学生来信,值得我们深思。这让我们想起了摩托罗拉公司关于制度建设的一个故事。在东亚,摩托罗拉的工程师每月可以有2000美元的住房津贴;同时,他们的制度规定,津贴必须花在房子的租赁上,目的是让他们住在附近的社区,过得舒服一点、体面一点。但是,有一天,公司主管因为有急事找一位高级工程师,却发现他住在远郊的一个简易的工棚里,而用省下的钱来接济他的弟弟上学。公司的第一反应就是解雇这位工程师,因为他违反了公司的制度,滥用津贴。经过激烈地争论和认真地反思,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最终,摩托罗拉还是修改了制度而留下了这位工程师。别小看这件看上去似乎无足轻重的事情,事实上,它在摩托罗拉公司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教育了摩托罗拉的高层管理人员,让他们反思:制度到底是为了什么?据《北京日报》报道,2004年湖南一位农民段永忠,为圆昔日大学梦想,在他58岁的时候,来到北师大中文系做了一名旁听生。因为在26年前,政策限制已婚者参加高考,致使他拿到手的北师大的入学通知书成为一张废纸。年近花甲的他,看到高考报名不再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又重新萌发了上大学的念头,他“就像一头饥饿的牛刚刚寻找到一处草地”,希望“吃进去足够的青草,以便将来到祖国西部从教而挤出更多的奶来”。是谁导演了这样的人生悲喜剧?是制度,是一些叫人莫名其妙而又堂而皇之的规章制度。曾经在网上遭遇一位中学生网友,他为炎热的天气里学校仍然要求学生穿着厚厚的校服参加升旗仪式而苦恼。学校希望以此创造一道靓丽的升旗“风景线”,因为,只有校服齐整,才可能显得严肃、壮观、整齐划一。可是,这位中学生却认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关键是同学们是否以真诚的心态来参与这个仪式。其实,一般的学校大概还不至于迂腐到把穿衣服与教育效果生拉硬扯到一起的程度。只是,许多做了管理者的人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不为被管理者设置一点什么条条框框,似乎管理就没有了缰绳,也没有了管理者的威严。至于这样的制度到底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受人欢迎,那就另当别论了。有位管理咨询公司的老板认为当前的管理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的时代,在新时代的办公大楼里,人们将崇尚“无时钟文化”。尽管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他的判断和描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规章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还要寻求更加重要的东西。

关于校长“用好权”的建议

校长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和人民赋予校长权力,就是让校长将手中权力搞好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如此重任,功在当代,益在千秋,作为校长如何用好权力。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端正用权观念

一是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紧密相连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二是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念。“领导就是服务”,这是每个校长必须明确的。这里所指的服务,从宏观上讲,是指校长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从微观上讲,是指校长手中的权力要重点用来为“决策、用人、协调、控制”等主要工作服务。三是要树立权力就是考验的观念。有权好办事,但有权也易坏事,要加强自警拒腐防变意识,自觉过好权力关,不以权压人,不以权谋私。

明确用权规范

用权规范包括用权的原则和范围。校长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党的教育事业和为人民服务。这个用权原则必须十分明确。校长在行使职权时,要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既不能降格以求,也不能超权越位。

掌握用权艺术

用权艺术是一个非常精深而又博大的学问,它包括用权的技巧与策略。校长除了懂得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对象要分别采取不同的用权艺术外,还要特别注意在行使职权时掌握好用权艺术。

一是要掌握好决策艺术。决策前,校长要搞清上下左右各种情况,注意把教职员工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依据;决策中,校长要重点把握好价值判断,权衡好利弊得失,选好最佳决策方案,创造最佳民主氛围,选择最佳决策时机;决策后,要及时根据决策过程中制定的具体措施,认真抓好决策的运行与实施。

二是要掌握好用人艺术。校长在用人上首先要知其所长。就是要善于从教职工的个性中去发现特长。从教职工的绩效中去寻找长处。其次要用其所长。用其所长就不能求全责备,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要的最佳结合,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施展人才的最好“舞台”。再次要注意优胜劣汰。就是要及时地将那些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调整下去;把那些在教育,教学,教研,教管和勤工俭学等方面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中青年教师或职工选拔上来。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以确保学校领导队伍的最强阵容和最佳活力。

三是要掌握好协调艺术。协调是学校领导工作中最经常最复杂的一个重要内容。校长要注意花较多的精力从目标、组织、工作等方面去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对上协调时,要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融通,行动上一致,组织上服从。在对下协调时,要多通过民主生活会和上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等形式及时做好各种动员、解释工作。在对左右协调时,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协调好正、副职之间、兄弟学校等有关单位的关系,以努力创造出一个和谐、宽松、舒畅的人际与工作环境。

四是要掌握好控制艺术。校长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建立完善制度和督促检查工作之中。要做到既能深入其中,在关键时候、关键环节上起到把关定向作用;又能超脱其上,通过调查研究去不断总结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去不断超前寻找工作上的各种新思路、新对策。

(晨光中国教育先锋网)

中小学校长道德品质规范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能够深刻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踏踏实实地办好学校的事情。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是校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校长严格履行其岗位职责是社会对校长提出的起码道德要求。

三、光明磊落,真诚待人

光明磊落指说话做事明明白白,不搞阴谋诡计。“诚”是诚实、诚恳。是对人的起码要求。校长肩负着党、国家、人民的重托,对事业、对组织、对人民应该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一生光明。

四、堪当师生表率

校长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影响着教职工,特别是广大学生。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校长是教师的师长理应做到为人师表。

五、关心爱护师生员工

关心爱护师生员工,一是对教职工的生活上的关心;二是对教职工业务上的关心;三是对学生成长的关心。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教职工的工作、学习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

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品牌管理策略

随着中国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化和家长对学校选择性的增加,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1.经营学校:品牌制胜教育市场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与竞争阶段——品牌竞争时代。打造学校品牌是学校进入市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品牌有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当道的今天,当我们参照品牌资产的这三项基本标准来衡量中国本土教育品牌时,总难免顿生憾意,感慨中国教育品牌意识的淡漠和品牌内涵的空洞。有的品牌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而少有忠诚度;有的品牌缺少个性,品牌与服务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品牌少有清晰的、恒定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这是由于缺乏品牌战略与品牌管理所导致。缺少了品牌战略,品牌建设就缺少了一致性方向,品牌管理无章可循,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年年“信天游”,一些学校声势浩大、投入不菲的品牌工程往往昙花一现,品牌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无法体现,更不用说累积品牌资产了。今天,校长必须瞄准教育市场,增强品牌意识,规划品牌战略,学会经营学校。2.经营品牌:五个“需要”(1)需要“准确的品牌定位”。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服务对象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良好的文化源自制度的制订

英国的伊顿公学以其校友的团队精神和同学间的情同手足而闻名遐迩,校友间的互帮互助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文化同样是源于学校的制度。在伊顿,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一种被称为“大房子”的制度,即无论家庭背景,不管年龄种族,学生一入校门,就以50名同学为一组,住到一幢家一样的大房子里,和一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舍长的教师全家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他们一同读书学习,一同做饭用餐,甚至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长老师家里——也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打牌聊天。在这所学校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即每到周末,每位教师要带着10名学生到自己家聊天。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到深夜。中间做什么事情,完全由老师、同学一同商量。在这样一些制度下,产生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伊顿亲情,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中国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有位校长曾讲过他的亲身经历:1990年代中期,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席卷校园。当时,我正在一所中学做校长,也试图改变一些传统的学校文化,结果,费了好大的劲,就是不见效果。后来才明白过来,不在制度上动刀动枪,单凭理论灌输、观念更新,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的。于是,大家集思广益,摒弃了一些有悖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镣铐和枷锁,学校里的阳光竟变得灿烂了许多。我记得关于班主任的聘任级别,我们在原来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导师级之上,新增加了一个更高的级别——辅导员。这是我们对班主任老师最高水平的认定。那么,什么样的班主任可以被聘为辅导员呢?我们规定,只有这个班里所有事情的最终决定权都从老师手里全部转到学生手里的时候,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才有可能被聘为辅导员。有了这样的制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就不可能建立不起来。其实,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制度与文化南辕北辙的笑话。有一段时间,网上曾经对中秋节的放假问题讨论得如火如荼,尽管人们在措辞上可能有些咄咄逼人,但仔细想一想,大家讲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们从古至今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敬老爱幼,我们的重视亲情、友情,我们的家庭观念,可是,却因为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中秋“团圆节”在法定假日中没有名分,而破了多少人的团圆梦想!一个劳动节可以放七天,一个国庆节可以休一周,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时间挪给那些希望在中秋团圆之夜拜见父母会见亲朋的人们一些?而香港、台湾、东南亚却无不把中秋节甚至清明节都定为了他们的法定节日,且均有固定的假期。美国也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感恩、圣诞这些传统节日的假日安排。一个小小的放假制度,时间久了,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当有一天我们慨叹世风日下的时候,但愿不要再吃错了“壮骨”的“钙片”。某地的一所示范性高中,学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传统文化。教师在学校里的个性成长早已蔚成风气,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骨干名师和很有影响的教改成果。但现在他们正在制定的校本教研制度,基本堵死了教师个性成长的道路:统一的计划,统一的地点,统一的备课方式,统一的阅读书目,就连填写的表格也是不分学科,不论年级,全部是一个模式下来。不知道出台这样的制度,能不能让教师个性张扬的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你提倡的是什么?你希望塑造的文化是什么?你的制度又是什么?作为校长,当我们面临这些抉择的时候,当认真思量才是。

外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

朝鲜规定校长的职责有8条:

1.把全校职员和学生紧紧地团结在党和领袖的周围,认真贯彻党的方针和路线。

2.有计划地搞好学校管理,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实现计划。

3.指导教学工作,使之按照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原理进行。

4.搞好学生课外生活的指导工作。

5.提高教师的素质。校长要帮助教师制定业务提高计划,保证提供学习条件。

6.教育全校教职员和学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学校环境管理工作。

7.组织好后勤事务工作,制定增强师生健康的具体措施。

8.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提高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程度。

美国教育者苏珊娜,斯蒂格鲍尔认为,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主要有3条:

1.确定学校的目标。根据目标进行全面调查,制定计划,来实现目标。

2.组织教学工作。对教学提出要求,制定标准,研究教学方法,为教与学提供方便,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领导改革。校长要有所创新,善于听取教师对改革的意见,与教师合作进行改革实践。预测教师需要什么帮助和信息,并给予满足,奖赏教得好、改得好的教师,推广改革经验。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规定,校长的职责是全面管理和监督学校的全部工作。具体为:

1.做好学生分班的组织工作和制定学程计划。制定教师的工作时间表。形成和保管好学校的档案。学生的行为管理,课外活动及学生的纪律管理。

2.负责评价教师的工作。校长必须进行对新教师每年一次、老教师三年一次面对面的评价工作。评价的方法是根据省市统一规定的教师标准,进行个别谈话;观察教师的课内外工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随后写出评价报告,提出自己对教师工作是否满意的意见和观点。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给教师,一份交学区委员会,一份由学校存档。

3.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做好教科书的保管工作(加拿大学生用的教科书是学校发给,学生用后要交返学校,留给新学生使用)。

4.校长每年召开5次左右全校教工大会。

美国中小学校长要会做什么

在美国,要做一名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至少要有15年以上的教育实践经验,要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并取得州级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在任职前的学习过程中,培训学校要帮助校长候选人掌握管理学校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使他们明确:校长“应当做什么”、“应当会做什么”、“经常要做什么”。一、基本的领导能力1.会确定工作目标。校长要与学校其他成员一起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校全体成员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优先考虑社区、学区、学生和教职工的需要,使自己的观念与其他成员的观念一体化;积极进行组织变革。2.会收集整理信息。校长要及时接收信息,恰当地整理、分析、综合、选择信息,使信息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

3.会管理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校长除了要学会确定学校的工作目标之外,还要学会分析问题、进行判断、组织调控、测量评价、注意反馈等管理技能。“分析问题”是要分析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找到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他人对问题的有效分析。“进行判断”表现为能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并迅速作出质量较高的决策。“组织调控”包括恰当地安排每个人(包括校长和其他成员)的工作,以便有效地利用资源,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计划。“测量评价”首先就是要确定需评价的内容,然后检测实际结果,并分析、解释实际结果超出预测结果的部分,推广实际结果中成功的部分。“注意反馈”就是要对管理结果进行再认识,并使学校有关人员和组织了解反馈结果,为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4.会表述。表述主要包括口头表述与书面表述两个方面。校长表述要清楚、易懂,要善于澄清、回答和概括有关的问题,要注意不同接受者的特点。书面表述要观点清晰,要适合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不同需要。

5.会运用法律法规。校长要与联邦及州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政策保持一致,并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要正确认识政府对教育的影响,在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1.会构建教学大纲。校长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确保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正确的学习过程。容纳不同的见解和方法,鼓励合适的人员或组织参与修订教学大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便利条件,如为教师提供教学管理技术,提供合作和变革的方法,指明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对中间过程进行校正,鼓励教师创新等。

3.会设计课程。校长要能解释学区规定的课程,与教师共同设计教学要求;要注意分析社会发展与技术发展对课程的影响,以及国际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从需要和变化了的情况出发,调整课程内容。

4.会教学督导。校长要确定教学督导计划;要善于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交流;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5.会指导学生发展。校长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各种辅助服务;要充分发挥社区及有关人员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活动。

三、管理教职工的能力

1.会促进教职工的发展。校长要分辨教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需要;通过提供培训等手段,支持、鼓励教师个人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让新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

2.会激励。校长要支持创新,奖励先进,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

3.会感受。校长要善于觉察他人的需要和想法,机智地面对他人;要能在情感压力与冲突中与他人共事。

四、管理各种资源的能力

校长要与有关人员共同制定学校的预算和管理各种资源的计划,要合理分配和按需调整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要利用好物质资源,要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并向有关人员报告监控结果。

五、认识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的能力

校长要充分认识、认真分析哲学和历史对教育的影响;懂得美国文化,包括现实的社会、经济争端对教育的影响;认识全球化趋势对教育的影响;认识公共政策与教育的关系;正视伦理争论。

六、协调与公共媒体的关系的能力

校长要通过有效渠道发布有关消息,谋求公共参与。

美、英、法、德中小学校长培训比较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对校长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跟上社会发展形势,是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那么,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等国是怎样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呢?

一、美国:既重视研究生学历教育,又重视能力与技能的培训: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法律规定联邦政府无权领导教育,而赋予州政府直接的统管权,校长培训由各州教育委员会负责。各州通过教育立法规定,中小学校长必须完成培训课程才能取得校长资格。此外,他们强调校长应具备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校长要比教师学历层次高。例如,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规定,获得小学校长证书的要求是,持小学教育硕士学位,侧重行政管理,符合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有4年以上教龄及行政管理实习经验。由此,推动了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前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美国实行多元化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注重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团体的作用,以高等学校教育学院为主。高等学校主要是对校长进行学术型培训,提供的课程一方面注重管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培养教育管理技巧。名牌大学教育学院如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只为校长开设博士课程。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正规的研究生阶段的学历教育,使校长具有比较广博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形成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科研型的校长,并最终努力成为教育家。

美国教育行政部门也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如芝加哥市教育局人事训练部任务之一,就是培训中小学校长。课程开设两年,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次集中5天,每天4—5小时。学习内容有如何对教师评估、人际关系、校长与法律等。此外还通过教育专业组织培训校长。如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全国中学校长协会、全国小学校长协会、教育督导和课程研究协会等,在各州都有分会,培训主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研究会、专题研讨会、校际访问、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美国中小学校长培训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学习法为主,辅之以少量的实习。问题学习法包括四个步骤: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