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墨子:科技教育

墨子与《墨子》

当孔子坟墓上的树木逐渐长成的时候,鲁国又诞生了一个抱有同样救世精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就是墨子。墨子姓墨名翟,其生卒年难以确考,约在孔子逝世之后,有人说大约在公元前468~前376年。他出身于手工业劳动者,当过木匠,造过车子,技术与公输班齐名。他开始也是学习儒家的一套思想,后认为儒家重礼厚葬,劳民伤财,妨害生产,逐渐变成为儒家的批判者,并创立了具有小生产者独特风格的学派——墨家学派。他崇尚勤俭,并且身体力行。他和他的门徒穿草鞋,著布衣,“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为了阻楚攻宋,他自备干粮,连续走了10天10夜,脚磨破了,血流在地上,撕下衣裳来包裹住,还是走,以至两脚都磨出了茧疤,旧茧又生新茧。墨子以极其艰苦的精神教育门徒,他的弟子300余人,多是优秀的手工业工人和能赴汤蹈火而战斗的勇士。

墨子学于鲁国,后曾作宋国的大夫,北至齐,西使卫,赢得“北方贤圣人”称号。又两次至楚国,所到之处,都有墨家弟子随行或居留在那里,墨家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他们奉墨家的首领为“巨子”。墨子算是第一代巨子,其后有禽滑厘、孟胜、田襄子、腹黄享等相继为巨子。墨家弟子都要听从巨子的命令。如孟胜为楚国的阳城君守城,阳城君因参与了射杀吴起的事件,畏罪逃走,孟胜信守阳城君之约,坚不投降,与门徒183人一同战死。所以《淮南子》有这种说法:“墨子服役者(指弟子)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据《吕氏春秋》载,墨家巨子腹黄享曾居秦国,其子杀人,秦惠王看到腹黄享年高,又只这一独生子,所以想宽恕其子令吏弗诛。但腹黄享谢绝了秦惠王的怜悯,腹黄享说,我们墨家有自己的“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我作为墨家巨子,不能不行墨家之法。腹黄享对他的儿子没有宽恕,并表示巨子更要严格执行墨家内部的“法”。

墨家的组织纪律还表现在对弟子的任使上,孔子常推荐弟子出去做官,墨家也一样,不同的是墨家首领对弟子有指挥权,不仅是推荐,也可以召回。如墨子使弟子胜绰事齐项子牛,项子牛三次带兵侵犯鲁境,而每次胜绰都跟使前往。墨子听到之后说:胜绰明明知道攻人之国是不合于正义的事,他却跟着去干,这是由于利禄之心压倒了正义。于是墨子派人去齐国把胜绰召了回来。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其地理分布,南暨楚越,北及燕赵、东盛齐鲁,西被秦国,四方皆有墨家的足迹。《韩非子》称墨家为显学,《吕氏春秋》说:“孔墨徒属弟子,充满天下”,都不是虚语,标志着墨家教育的成功。《墨子》一书,正是这成功经验的记录。《墨子》一书共53篇,不是一人的专著,亦不是一时之作,它是一部集墨家思想的丛书。其内容可分为4个部分:《耕柱》等5篇,是墨子活动的集中记叙;《备城门》等11篇,是墨家关于防御战术及守城器械的论述;《天志》等31篇是墨子思想的记录。以上三部分集中反映前期墨家的思想,多为墨子的学生及再传学生记述墨子言行的汇集。《经上》等6篇阐述了墨家的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一般认为这属于后期墨家的著述。

《墨子》认为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所以相互争夺,都是由于不能“相爱”造成的。所谓“相爱”,指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所以又叫“兼相爱”。同时具备若干方面为兼,“兼相爱”是不分厚薄亲疏,主张“爱无差等”。《墨子》以“兼爱”解释仁德,目的在于消除因争夺而引起的混乱,使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墨家把“兼相爱”看成是“仁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理念。因此墨子反对战争,反对亏人以自利,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一切灾害都产生于“别”,“别”即偏爱,自私,各自从偏爱出发,亏人以遂其私,因此产生了“交相恶”。拯救的办法是“以兼易别”,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改变偏爱与自私。墨子的“兼爱”不同于孔子的“仁”,孔子的“仁”也讲“爱”,但墨子说,孔子的“仁”是“爱有差等”,而“兼爱”则是“爱无差等”。“兼爱”的实际内容是“互利”,尊重私有财产,说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私有制的进一步膨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即有力气的极力帮助别人,有货财的尽量分济别人,有学问的积极教导别人,他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公平合理的社会,这种主张虽然是属于小生产者的幻想,但也确实是反映了劳动者要求自食其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剥削制度、对“王公大人”骄奢淫逸的强烈不满,控诉了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墨家从“利天下为之”的崇高原则出发,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教育。从《墨子》留下的教学记录中,我们可以见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初的优秀成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教育史写下了极为难得的光辉篇章,他们的创造和贡献是永放光芒的。

开古代科技教育之先河

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其风格是贵实行而不贵文采,重口说而不重著书,强调身体力行与绝对服从巨子。墨家都是生产劳动的参加者,认为“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则不生”。他们在生产劳动和教学活动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经验,取得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学成果。他们不仅改进了生产工具,还制造了不少军事器械,对提高生产能力,防止侵略战争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据说墨子“用咫尺元木”做成了挡车轮子的车横木,能载重30石行走远路。他还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制造了守城器械,在楚王面前,同公输般表演了一场防止用云梯攻城的战斗,一连击退了公输般先后使用9种办法的进攻,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念头。

墨子平时把这些科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他制造的守城器械,其弟子禽滑厘等300人,不仅都懂得原理和制作方法,而且还能使用。

墨子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他最早以定义、定律的形式,用精确的术语说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并且发明了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和证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同时把这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引进丁教学领域。墨子和墨家学派传授的自然科学知识,涉及到几何学、力学、光学、声学等许多方面。

关于几何学方面,墨子向弟子传授了点、面、线、圆、立体等原理及其运算方法,内容颇丰。关于力学方面,墨子向弟子传授了杠杆、天平、滑车、斜面等原理及其应用方法,还讲了力的性质、运动、力的平衡以及简单机械等。关于光学方面,墨家最早发现了光是直线进行的这一光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的形成、光与影的关系、光与光源的关系和影的大小的形成,还讲了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中物与像的关系。现代光学中论影论像的基本问题几乎都讲到了。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这是世界上对光之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实验。关于声学方面,讲述了如何利用声音的共鸣以侦察敌情。

墨子在科技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墨子主张对古代好的东西要继承,而对当代文化中好的应该自己去创造,这样,好的东西才能越来越多。这显然是鼓励创新精神的,正由于墨子主张不断创新,因此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他运用形式逻辑“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根据已知推测出未知,根据可见现象,推知事物的本质,注意阐明概念,推理论证,然后得出判断。

其二,采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原理。墨子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和“亲知”。“闻知”是通过传闻、书本得到的知识;“说知”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知识;“亲知”是亲身经历的“耳目之实”的知识。他认为“亲知”是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可信程度大,所以特别重视直接经验。他曾带学生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作成像实验,让学生掌握光反射原理,说明墨子重视直接经验,更重视实验方法。

其三,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学必量力。有一次,刚学完课业之后,有的弟子又向墨子要求学射,墨子坚决说:“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意思是说:不能这样办,凡是有学识的人,都必须量力而行。然后又说,战士生战场上,都做不到既要同敌人打仗,又要救护受伤的人员;而学生的学习又不同于战士在战场上,怎么能同时做到既要完成学习技术的任务,又要学射呢?不从实际出发,一心二用,就不能把技术学好。

总之,墨子和墨家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他们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创造,不仅在中国古代,就是在当时世界科技教育史上也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如关于力学的理论,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著作中虽然讲了一些,但对于杠杆力矩的原理没有说清楚,只有阿基米德(前287~前213)才用力矩的概念来说明杠杆的原理,而阿基米德却晚于墨子近200年。关于光是直线进行的原理,古希腊欧几里得(前330~前275)曾提出过这个设想,但没有任何实验来证明,而欧几里得也晚于墨子100余年。墨子和墨家是科学实验方法的创始者,也是把科学实验方法用于教学的先行者,他为中国教育史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