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6月上旬,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到达上海,会见了李达等,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一大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历史地落到了李达身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担负了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随即,他们发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代表2人于7月间到上海开会。

党的会议只能在秘密中进行,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的上海,要寻找一块安全之地确实不易,开会通知发出以后,李达又为代表们的住宿问题犯了愁。

这天,李达很晚才回到家中,新婚三月的王会悟看到丈夫日渐瘦弱,不免有点心疼,催促他早点休息。

李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妻子察觉出丈夫心事重重,温存地倚偎在他宽厚的胸前,抚摸着他陷下去的脸颊,轻声问:“鹤鸣,你在想什么?”

李达侧身将妻子揽在怀里,将脸和她紧紧贴在一起,叹道:“我们要开个会,需要找个地方给代表住。直到现在,也没选到合适地点。眼看会期已到,我怕误了大事。”

王会悟默然片刻,忽然翻身坐起,对丈夫说:“你看博文女校行不行?”

“博文女校?”李达复述一遍,也随着坐起身来。

“对!”王会悟转动着机灵的眸子,把握十足地说:“我在参加上海女界联谊活动时,结识了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黄绍兰思想倾向进步,曾在大会上拍案痛骂袁世凯。而且,现在正是暑假,师生都已离校,代表住在那儿容易保密,又行动方便。我们就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团的名义,向黄校长租借房子,相信她会同意。”

李达一阵欣喜。博文女校本来就是党的秘密活动场所,听了妻子的提醒,又熟虑一番,觉得非常合适。便央求妻子说:“会悟,这事就拜托你了。希望你帮忙安排一下,明天大早……”

王会悟看着兴奋的丈夫,故意打断他的话,绷着脸嗔道:“看你急的,别忘了,现在的任务是好好睡觉。”

李达得意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就赶奔博文女校,找到黄绍兰,顺利地借到了房子。然后又折回家中,拿出积蓄,买了一大捆凉席。

安顿好住宿,李达又嘱咐王会悟帮助联系“一大”会址。王会悟想到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正在外地避暑,他的房子空着,便去找李汉俊商量,李汉俊当即答应。

李公馆地处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普通住房,从正面看,青砖墙,黑漆大门,红色门,典型一座老式石库门堂。进入大门是一个小天井,通过天井,便是一间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小客厅,客厅窗户紧闭,中间摆了张餐桌,四面摆着十几把椅子,陈设虽简单,倒是个开会的好场所。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2名代表纷纷来到上海。除了陈公博带着他的新婚妻子住在公共租界大东方旅社,其他代表都住进了博文女校。

由于李达忙于起草大会文件和处理会务,王会悟自觉地承担起代表的接待工作,她楼上楼下手脚不停。上海的7月,天气闷热。王会悟看到大家挤在一起,没有床铺,只铺着她买的凉席,很是过意不去。她向身着长衫,留着长发、沉默寡言,只顾走来走去思考问题的毛泽东表示歉意道:“这样热的天气,照顾不周,真对不起。”

毛泽东爽朗一笑:“我们是来开党的会议的,不是来享受的。”他指着凉席说:“这样蛮好,既省事,又凉快。”

王会悟被毛泽东的风趣所感染,也快活地笑了。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在李公馆二楼一个不起眼的房间秘密开幕了。

王会悟自告奋勇担任会议的警卫。根据上海人喜欢进出后门的习惯,她锁好前门,坐在后门口一张石凳上,以看书为掩护,警惕地观察着每一个过往行人。

来自各地的十几位共产主义者,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挤满了李公馆的小客厅;十几颗火热的心,随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孕育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十几双巨大的手,捧出了普照中华的一轮朝阳。

马林和尼可尔斯基参加了会议。会上,马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用英语致辞祝贺。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第三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俄国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位东方朋友。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马林正在慷慨陈辞,外面突然传来王会悟的呵斥声。大家立刻警惕起来。

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一头闯进后门,贼眼溜溜地向小客厅里张望着。

王会悟站起身,上前盘问道:“你找谁?”

那人假意道歉:“弄错了,这里没我要找的人,对不起!”便匆匆离去。

富有经验的马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果断地说:“此人可疑!我建议立即休会,所有的人分头离去。”

空气顿时紧张起来。马林同尼可尔斯基率先离开会场,众人也随之转移。

为了掩护同志,李汉俊和陈公博留了下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果然不出所料,十几分钟后,两辆法国巡捕房的警车飞驰而来。几十名如狼似虎的巡捕和警探将李公馆围得水泄不通,不容分说开始里外搜查。

一个巡捕声色俱厉地盘问李汉俊和陈公博:“你们为何开会?”

李汉俊淡然一笑,以房主的身份,从容地用法语回答:“都是北大学生,趁放暑假,准备编辑新时代丛书,不是开会。”

巡捕贼心不死:“为什么还有外国人参加?”

李汉俊依旧泰然自若:“噢!他们是北大教授,请他们来为我们作指导。”

巡捕问不出什么破绽,便指着书架道:“你们家怎么藏着这么多社会主义书籍?”

“我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什么书都要看。”

巡捕们见李、陈二人不动声色,回答得滴水不漏,屋里屋外又确实没有他人,只好悻悻撤退。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扑了个空。

但是,经过这场虚惊,会址暴露,会议无法再在原地进行。这对会议筹备者和组织者李达来说,又是一道难题。李达和代表们聚集在他的住处,为转移会址而煞费心思。

一直忙前忙后的王会悟,将众人的焦急都看在眼里,突然灵机一动,对李达说:“鹤鸣!如果上海找不到合适地点,就到我的家乡去。”

大家还在犹豫,王会悟接着道:“我的娘家在浙江乌镇,位于嘉兴南湖之畔,从上海乘火车只需一个多小时。南湖风景优美,游客很多,我们可以雇一只大画舫,代表们扮作游客,一边游湖,一边开会,即使开几天也万无一失。”

大家听了王会悟的主意,眼睛一亮,一致赞成。

为了慎重起见,李达和代表们认真商量转移方案,先派王会悟当晚就去上海北站了解到嘉兴的火车班次,并让她提前赶到嘉兴,做好准备工作。

翌日黎明,王会悟只身搭上头班火车起赴嘉兴。她在鸳湖旅社租好房间,又托旅社老板雇了一艘中等画舫,订了一桌酒菜连同一副麻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游客”到来。

代表们个个乔装打扮,分头乘火车赶到嘉兴。王会悟早已等候在车站,引着代表们登上了停泊湖边已久的画舫。

仲夏的南湖,一泓碧水,满湖荷香,景色绚丽,空气宜人。说来也巧,代表们刚刚登上画舫,空中就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湖上游客渐渐散去,真是天赐良机。画肪驶到湖心,大约10点左右,会议宣布开始。

这只画舫长约14米,宽有28米。两侧装有玻璃窗,前舱搭架凉棚,后舱设有床榻,中舱是个客堂。客堂中间井井有致地摆着方桌、坐椅和茶几。桌上布好酒菜,摊开一副麻将,代表们俨然成了闲暇游客。

王会悟按着李达的建议,扮成歌女,立在船头望风放哨。一旦遇到情况,便将舱板敲响。

会议庄严而热烈地进行。在这艘普通的画舫里,“游客”们认真讨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最后确定出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会议正准备选举产生中央机构,突然舱板急促地响起来。只听王会悟那清脆甜润的歌喉,在霏霏细雨敲打绿荷碧水的伴奏下,悠悠飘荡——

“南湖哟水清清,阿妹我去采菱……”

随着她的歌声,船舱里传出“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一索”、“二筒”的么喝声和猜拳行令的叫喊声。

一艘汽艇围绕画舫转了一圈,便“突突”向远方驶去。

众人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烟飞云敛,天空放晴。代表们举起神圣的手臂,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改为支部。至此,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万岁!”的低沉口号声中,正式诞生了。

代表们心情激动地走出船舱。天边泛起一抹晚霞,映得南湖宛如五彩织锦,世界显得那样清新,那晚霞,似已化成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照亮了中国……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闭幕后,他和何叔衡回到长沙,开始了筹建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的工作。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