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D公司容易,离开D公司不容易,YY办交接就办了一周,先是事业三部事总Rose姐找到YY谈话,再是交易管理部所有的账对清楚,以及财务部是否有预支,坏账是否有搞清楚,是否有办交接,交接时列的十几项是否有交接清楚……等等。
面对rose,YY倾诉了离职理由:被防备被架空被不信任……,rose也表达了当初为什么选择YY到阳光项目,她对YY很放心,她对后来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并问YY打算怎么办并需要她做什么,可能rose并没有想到矛盾升级到这种严重的程度。YY坚持辞职先搬进自己的家,rose说“那你先把自己的事处理完,有合适的项目,随时欢迎来事业三部”,D公司入职是事业七部,成长是事业一部,晋升是事业三部,流放是事业五部,离职时是在事业三部……。出rose办公室发现F姐在门口偷听,F姐是担心YY对她的直属上级说出不利于自己的话吧。YY走出公司,2月的南方,乍寒乍冷,那天阳光明媚,有一点春天的气息,YY穿着高跟鞋,在城市的道路走了很久很久,路两旁的高楼耸立,店面鳞次节比,迎着和煦的阳光,YY什么都没有想,就是走走,没有目的的走走,就当作熟悉这些街道了,当做了某个决定,当发生了某件事,当大脑一片空白,走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理清思路。F姐打来电话打断了YY的思路,电话里面没有特别明显的挽留的话,有关于交接时间和交接地点的,F姐也是一个骄傲的人,更是多疑的人。
电话结束,都4点多了,YY打车去最近的一家家具店看床和柜子及沙发。对于住进自己的家,YY满怀期待。在大学时,住8个人的集中宿舍,那时YY就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毕业后,到哪个项目工作,就搬家到哪个项目附近居住,YY就像候鸟,从置业到经理,经历了9个项目,搬了6次家,每次搬家都是浩大的工程,与其他人合租那种三房的房子,合租人的素质层次不齐,YY难得扯那些关于水电天然气等费用鸡毛蒜皮的事,难得去扯是否用空调厨房等乱七八糟的事,等到住单身公寓,总是这里要修一修,家具那里要补一补,房东为了降低租赁成本总是搞些二手家具或者最便宜的电器……所以YY暗下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搬进自己家,这次搬进自己家就是最后一次搬家。
YY很快做好了大衣柜,定好了法国进口的床和床垫,定做好了窗帘,沙发,茶几,电视柜,洗衣机,空调,厨房灶具……等一个人居住必备的一些东西,主要先软装好了厨房、客厅和主卧室,尽管5万多都是刷的信用卡,这个时候的信用卡负债有9万多,YY坚信通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还清负债。
搬进新家,第一晚睡的很不踏实,不想早睡,但是累了一天昏昏沉沉很早就睡去了,不想早睡是担心会不会有甲醛,有点小激动……
在自己漂亮宽敞得家里看书、用电脑一切都那么美好!
管理层的岗位近80%是靠推荐,特别是开发商的管理层。另外房地产这个圈子很小,尤其像C城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外聘的20%管理层,也都会向圈内人士打听下这个人怎么样,所以这个圈子的口碑很重要,但是在这个圈子从未树过敌是不可能的,太优秀的总是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不优秀的又无名到大家不识。所以对于走向管理层,大树底下好乘凉是非常关键的,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谚语的意思: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对于管理者,支持自己的下属并为自己两肋插刀的下属很重要,以至于很多时候不被孤立或者不孤军奋斗,而提携自己的上级(贵人)更为重要。比如假如曾经在Z项目,事业五部的总监和事总知道YY擅长管理团队做业绩,不擅长经营关系,那就发挥YY的优势,弥补YY的劣势,总监或者事总大可以全权放手团队和业绩,而自己来经营关系,部分典型时间可以为YY指点迷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或者指责YY。如若乙方的总监和事总与甲方的关系很好,乙方销经犯的小错,总监和事总总有办法渡过去,毕竟大家出来混,业绩、业绩、还是业绩,因为有了业绩大家才可以共同赚钱啊,像Mr鼠这样的那就是赚了钱后再凭自己喜好而选择丙方的管理层,马斯洛需求在管理界有了相似的应用。在管理层,不得不说YY才入道而已,在管理层,有个提携的、指点的、包容的上级至为重要,销售经理与置业顾问这方面还不明显,但是销售经理以上的管理层就越加明显。没有谁天生就是高明的管理者,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人物、情景都不一样,书本上管理学的理论从来都不是万能钥匙。
在房地产这个行业,有很多从业者从置业顾问升到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没赚钱,而不得不去做置业顾问的比比皆是。也许是这个行业销售经理的薪资标准本来就存在问题?还是行业的竞争规则自然淘汰了一些没有继续成长的销售经理?
距YY家最近的是G项目,有10公里距离的是L项目,G项目是大开发商,产业涉及多个版块,主要听说2017年6月份就会开盘,而L项目要等到9月份才开盘。G项目的营销副总监是YY大学的学长U,认识YY有4-5年,也一直知道YY在做房地产,而且业绩也还不错,升为销售经理后做了几个大的项目。其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刚开始G项目是以销售经理来聘YY,说是底薪6000,佣金是总房款的万分之7,YY还是很开心的。后来U学长说集团以只有1年管理经验太短为由,只能录用为销售主管,即底薪4000,佣金还是总房款的万分之7。待遇方面没有问题,但是毕竟U学长忙前忙后,如果就因为一个称呼的问题拒绝,太不给U学长面子了,另外对于YY而言,2016年尽管都在D公司,但是销售经理一年换了3个项目,外界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猜忌及质疑。YY也想找个项目安心做业绩,沉淀下。所以YY就来到了G项目。
G项目原本是三个团队PK(D公司、新鼎、自销),YY来了两天,两家代理公司就撤场了。变成全自销化,只是YY带一个组,G项目从置业顾问升上来的V带一个组。
渐渐的YY也了解到G项目的企业文化,G项目每一个新人都项目,其部门办公室或者其他部门的人都会问:“你是通过谁的关系进来的?”,而且可能根据那个关系人的职位的高低决定被关系人在G项目的地位和职位重要程度。
YY也了解到,在3-7月的这四个月,G项目是有两个派系斗争:总经理和董事长各一个派系。而每个派系的人肯定是要招自己的人,挺自己的人,这可能源于老板创业时的用人观念,这种观念有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在工作上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知根知底。但是弊端是有实力的往往可能不一定及有关系的,靠山弱的肯定不及靠山强的。据说U学长是董事长这一边的,V是总经理那边的,因为YY是U学长招进来的难免会被贴标签了吧。
刚开始慢节奏的G项目,YY有点不适应,下面只有5个人,开个会都不习惯。
2017年C城市出了318新政,紧接着又出台520新政,629新政,923新政,应该说今年的C城市楼市是有史以来政策出台最频繁的一年的,也算是最严厉的一年,限购、限签、限价、限售。2016年火热的行情让C城市楼市下半年几乎出现零库存的局面,客户想买房,买不到房,2017年大部分开发商都已拿地的拿地,开工的开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让有货的开发商不愿贱价卖、让想买房的消费者没有购房资格,或者抬高了购房门槛。开发商不愿贱价卖自然就不拿预售许可证,不拿预售许可证自然就没房卖。G项目前面是担心318和520新政后没客户,后面是不能贱卖产品,总之就是2017年没开盘。之前剩于的现房也只有关系户可以卖。置业顾问每天都要接客户,接的客户有关系的就有房买,没关系的买不到,接再多的客户再勤奋都是白搭。2017年真正是C城市房地产的冰河期,也是YY从业以来最惨的一年了吧,YY年薪20万的梦想彻底破裂。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政策利于行业发展那就从业者收入可观,而政策收紧,没卖房的置业顾问勒紧裤腰带每月靠2000左右的底薪过活,而处在基层管理的YY每月还完月供,基本也是一样勒紧裤腰带,何况YY还要还信用卡……谁也不知道这次的冰河期要多久。
在G项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适应G项目的企业文化,与每个部门的磨合,与直属上级U学长的磨合。6月底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结束两派斗争也并没有改变YY的处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V和后进来的关系户X小姐也经常给YY小鞋穿,YY也曾想到换项目,曾作一线销售在D公司都能坚持那么久,为什么现在不能?也许是曾经的信念:成长和晋升的信念。而此时YY的信念是什么……
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开盘,让周围的人都没有了尔虞我诈的兴趣,每件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当都让YY领悟到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去高情商圆滑的处理,YY也不再担心恐惧与人除了工作外房子外其他的交流,可以聊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