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六章

议会后之政党

政府与宪政党之提携

宪政党内阁之瓦解在伊藤侯漫游清国之际,故大命使山县侯组成后继内阁,此为第二次山县内阁。其主干者用萨、长二州人,不复关系于政党。宪政党即与之约提携。宪政本党则视为反于宪政之旨而议决其反对之意。

第十三议会

第十三议会(三十一年十二月三日至三十二年三月九日)之时,政府所提议案多袭大隈内阁。且山县侯与宪政党相提携,故诸案得通过者颇多,其中尤重要者在《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之改正。试举其改正之要点:第一、被选举人资格废其关于财产之制限;第二、选举人资格低减其纳税之数;第三、改小选举区之制,除市区外以一府县为一选举区。大选举区之制利与害不能无疑焉。惟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宽其制限,使人口每五十人有选举人一员,每十万人出代议士一员,向之视选举为义务不为权利者至是可谓一大进步矣。

《保安条例》之废止,亦为是议会之功绩。《增征地租案》宪政本党驳之,宪政党则修正之。其所生之缺坎补以铁路运货钱及邮便税之增加,而帮助政府计图。盖山县内阁,虽疏于政党,欲制多数于议会,常尽力笼罩宪政党。宪政党亦自觉是内阁之非亲友,而欲利用政权以扩张其势力,乃姑相结托焉耳。内阁不欲政党员入政府以分政权,乃宣布文官任用令及分限令。规定曰:凡敕任官非一经其在敕任官或高等官三等之上则不允其任用。但亲任官及特别任用之诸官不据此例。是所以拒斥政党员就官职之要望也。政府既杜塞政党员登进之门非别啖以利,则不足令政党为之用。于是有特允放卖山林者有密赏以金钱者,政党风纪坏败益甚。

第十四议会

第十四议会(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政党各派之情势与前议会无大差。惟国民协会组成帝国党。虽为政府党,其党势不甚振而未足恃也。宪政党视不满政府举措,绝提携,劝伊藤侯使加入其党。

立宪政友会

伊藤侯既知政党之不可缺于宪政而有作政党之意,然欲匡正政党从来之弊而不肯入于已有之政党,九月十五日,自结成立宪政友会。于是宪政党解其团结,举全数加入于政友会。板垣伯隐退,暗助是会之成立焉。伊藤、大隈两氏久分于朝野之间而竞争其势力,迨是时各为在野大政党之首领而并立焉。立宪政友会之纲领以伊藤侯之意见为之基础,不认政党内阁之旨,遂宣言曰:阁臣任免属于元首之大权,或简拔政党员,或采之于政党之外可也。比来政党之言动直欲举国务以殉其党派,是不适合于日本宪法之原则,故树立一政党以示模范。伊藤侯以国家元老久受宠遇,今乃有此举。是为政治界之新显象,耸动朝野耳目。

政友会内阁

政友会由旧自由党全数及伊藤侯亲抚之一派而成。其势力出于宪政本党之右。山县内阁于是瓦解。大命使伊藤侯组成新内阁。政友会始成,未出旬日,而有是大命。伊藤侯虽逡巡踌躇亦不得辞让。十月十九日,组成第四次伊藤内阁。其阁员非立宪政友会员者仅三人,陆军大臣桂太郎、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外务大臣加藤高明是也。其余尝为政府官僚现属政友会者,三人:大藏大臣渡边国武、内务大臣末松谦澄、司法大臣金子坚太郎。本属于旧自由党者,三人:文部大臣松田正久、农商务大臣林有造、递信大臣星享。

此内阁之成立,基于政友会之主义;其败也,亦以内部薄弱复蹈宪政党内阁之辙。盖赖君主信任为宰相于专制政府者易。以政党之首领统理立宪内阁者难。君主一人,政党多数,得信任于一人与得多数信赖自不同也。率政党者,苟从徒唯唯于党中之论,则反为党员所制。伊藤侯训练党员,欲令无是患。然政友会之组成为日尚浅,而党中有旧自由派与亲抚派之别互相倾轧,其收效卒不如预期焉。

第十五议会

第十五议会(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之时,政友会制多数于众议院《增税案》得通过,然贵族院敌视之。盖伊藤侯尝居首相之职兼摄宫相,当第一议会之时,任贵族院议长,其经历及声望在贵族院为重,及时势推移乃渐接近于在野政客为政友会首领制多数于众议院,遂失贵族院之信望也。此时贵族院之势力归于山县侯所抚育之官僚。

迨《增税案》通过于众议院山县派主倡反对贵族院否决之。停会二次,先有敕谕令反思乃渐得协赞。然国税在三十四年度能增收之数仅七万圆,不可以实行预算通过议会之全计图。大藏大臣渡边国武氏,鉴于经济界之情势,以募公债为不可,但谓宜稽延诸种事业。渡边氏尝奉职于大藏省,经历颇富,在第二次伊藤内阁为藏相,有功于日清交战之际,伊藤侯之起政友会渡边氏亦与有力焉。

然政友会内阁之已成,渡边氏与他大臣不相融洽,及其主张事业稽延咸反对之。伊藤侯不能调和其间,五月五日,自捧辞表。政友会内阁仅半岁有余而瓦解。又宪政党内阁之续也。政友会之西园寺侯承旨而为临时总理大臣,于是有元老会议。井上伯欲组成新内阁不就。六月二日,陆军大将子爵桂太郎氏任总理大臣而组成新内阁。诸大臣属山县派者多。然无一人元老。山县侯护之,怀抚贵族院,更得伊藤侯之援政友会不反抗,于是桂内阁之基渐巩。

第十六议会

第十六议会(三十四年十二月十日至三十五年三月九日)之时,政府与政友会相让歩而妥定预算案。二月十二日,政府发表《日英联盟约章》。此联盟为日英二国民多年所愿望,故其成约为外交之伟功,能令内阁坚实,可谓幸矣。

第十七议会

第十六议会已闭后,众议院议员任满改选。改选据《新选举法》,始用大选举区单记无记名投票之例,议员之得终任以是为始。总选举之际各党派望《选举法》制裁之厉行。政府亦训谕地方官令无碍于选举之公正自由。故通国投票略得平稳。惟有以贿赂嫌疑被抅引(捉拿)者,盖无记名单记投票不足以除选举之弊害也。

第十七议会未开之前,桂内阁先定筹划临议会,其主要者在海军之第三期扩张,以增征地租之继续为其财源。政反会固不怿地租之增征。而桂内阁总理与伊藤政友会总理商议不决。十二月二日,伊藤、大隈二伯相会见。大隈伯察伊藤侯殉政党之志而深表同情,乃相联合而反对政府。

解散

第十七议会既开,政府明言除地租外更无财源之可求。在野党则谓地租之外有求资之道。停会二次,而议院遂解散。总选举之后政友、宪政二党合得议员三百名。设令桂内阁坚守其《增征地租案》,则议院不免再解散。然政府所需者在扩张海军而已。

第十八议会(三十六年五月十二日至六月五日)之开,内阁不复固执其《增征地租案》,与伊藤侯协商。而政友会与政府交让使重要问题得解决。政府即撤弃地租案,一面整理政务,节减经费,一面移铁路扩充之资,用之于海军扩张。其张路资更拟据公债支办。伊藤侯立政府之要地。二十年,势望尤隆。其为政友会首领虽或有所便于政府,亦多有以慑之焉。

伊藤侯脱政友会

侯入则为藩阀之元勋,出则为在野党之首领。政府穷于待遇,欲拟之于板垣、大隈二伯,而侯则已有倦心矣。觉政党之操纵,不如颐使官僚之易,迨议会已闭后,偶有优诏使侯为枢密院议长,侯即乘机脱政党,委西园寺侯(枢密院议长)以政友会总理之职。七月十三日,互代其任。

对俄问题

当是时,俄国不践约撤兵于满洲,示永久占领之势。交涉起于日俄之间,其议延及于朝鲜半岛。日本政府径向俄国而求妥商,亘数月而不得归决。民众渐愤慨其外交之缓慢。主倡开战者结成对俄同志会。议论壮烈。宪政本党以政府为无果决断之意。

第十九议会之解散

第十九议会(三十六年十二月十日)之际,政友会亦赞同于他派颇强锐,欲以外交要端与政府相争。议会已开,众议院议长河野广中氏(宪政本党)自草开院式敕语奉答文,不顾惯例诘内阁之设施插以弹劾之意。开会仅二日,而忽解散。明治三十七年二月九日,日俄开战,日本人民举国为政府后援。三月十日,总选举平稳。盖人心倾注于外而不争竞于选举也。选举已毕,党派形势亦无大差。政友会百十六名,宪政本党八十名,帝国党十六名,复兴自由党十五名,中立派七十六名也。

战时之议会

第二十议会(三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至三十日)之时,各政党咸期战无遗算速,决定临时军事费三亿八千万圆。

第二十一议会(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翌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酣战之际,各政党和衷协同速决定三十八年度预算二亿一千百余万圆及军事费七亿八千万圆。是为日本议会及政党之特色。其爱国之精神足以夸耀于中外。独惜举国一致之语全阻绝其自由讨究之道。立法部亦有故纵行政部枉法之事,是又其弊之不可掩者也。

第二十二议会

明治三十八年九月,准定《玻梓吗斯平和约章》。桂内阁虽召集第二十二议会(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翌年三月二十八日),然外交退让失民心遂去其职。西园寺侯被推为后继内阁总理。盖政友会自开战之后立于伊藤、山县二侯之间援助桂内阁之外交策,故西园寺侯遂受其报酬耳。

内阁更迭

三十九年一月七日,西园寺内阁始成。其属政友会者除首相外有内相原敬、法相松田正久二人而已。其余则皆代表官僚政府。政友会与宪政本党当桂内阁之时互相提携。迨西园寺内阁成立,二党分途。政友会则混和以山县、伊藤二派而为政府党。宪政本党(进步党)则自为反对政府党。西园寺内阁所以能成者不仅赖诸元老及官僚派之援助,又因其外有强大之反对党有所惕厉也。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