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十三张小纸条:异性相吸是自然现象

女生李萍和男生黄亮,今年 16 岁,同班同学。李萍自幼聪明伶俐,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成绩优良。因为班级工作的需要,他经常与班长黄亮商量班级工作。在不断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李萍觉得和黄亮在一起工作得心应手,彼此有一种默契感,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也较多,不知不觉对黄亮产生了一种好感。时间一长,李萍发现在家里复习功课,不知怎么竟然会看不进书,心中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虚感,似乎只有看见黄亮时心里才感踏实,学习起来效率也较高。有一段时间,他也竭力想改变这一局面,与班上其他男生进行正常交往,但总觉得这些男生不是太粗鲁就是太俗气,长相也不如黄亮英俊。此时班内流传“李萍和班长谈恋爱”,他听到后大哭一场,感到很委屈。

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性问题往往成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随着身体的发育,第二性特征的出现,男女青少年会逐渐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关系。起初因为对身体所发生的急剧变化不能理解、羞怯,虽然感到异性很神秘,但表现为彼此疏远,甚至互不理睬。

随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很快,男孩、女孩便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渴望了解对方,接触对方;同时越来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具有魅力,被异性喜欢。此时表现为男女之间接触增多,互相关心,后期还具有排他性。有些学者将青少年这一时期的情感变化,归结为三期,即:异性疏远期、异性好感期、异性向往期。由此可见,向往异性,是人之本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渴求没有错误,是心智发育正常的标志。

虽然男孩、女弦对异性的向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很纯洁的感情,但他们正处于性朦胧期,缺乏必要的性知识。此外,男孩、女孩虽然生理上发育迅速,逐渐接近于成人,但在心理上还很幼稚,情绪敏感而不稳定。由于生理成熟较早,这种生理上与心理上的不协调就越发明显。

据有关统计,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时期。这一时期异性交往比童年时代的异性游戏来得复杂,比成年时期的婚恋生活来得微妙,比任何年龄的同性和异性交往都难以驾驭。心理学研究表明,异性交往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处于较低的水平,到初三尤其是高中阶段才有较大发展。纯薄原因,主要是:性生理性心理发展所致。随着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发展,青少年对异性逐渐产生兴趣和倾慕,出现接近异性的行为,对友谊与早恋界线认识模糊。一般说,正常的异性友谊是建立在与大多数同学广泛接触的基础上的,交往的内容是积极向上、健康进步的;而早恋是立足在一对一的接触上的,交往的内容多是情感性的。一些中孩子正是混淆了这一区别,而把正常的异性交往视为早恋。由于受到社会上早恋现象的影响,加上青少年生长发育普遍有提前倾向,使得早恋现象极为常见。

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有助于双方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青少年在异性交往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把握六点分寸。

两个原则:青少年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时,第一,遵循自然原则。所谓遵循自然原则,是指在与异性交往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等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这一原则集中体现在: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第二,遵循适度原则。它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发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既不过多地参与异性之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纳异性的热情与帮助。

六点分寸,也即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六点忠告:①不过分拘谨;②不过分随便;③不过分冷淡;④不过分亲昵;⑤不过分严肃:⑥不过分违俗。尽管我们并不赞成异性交往都必须集体地进行,但过分的单独约会容易诱发早恋因素,所以,异性交往要“入乡随俗”。

所以,这一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应引导他们正视自己身体与心理上的变化;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学会同学之间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懂得在两性关系上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制能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性格、人品的形成,以及日后的婚姻、家庭都会大有好处。

同时家长们千万不要把这种异性之间的自然吸引,说成是早恋,一味地加以批评、指责、禁止,这样只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增强其抗拒意识,适得其反。因为父母、老师不理解,打骂、歧视,孩子们感到委屈、痛苦,有的愤然离家出走;有的投向异性的怀抱;有的精神负担极重,不能自拔,罹患了青春期精神病;个别的甚至轻生,这些都是应该吸取的教训。实际上,正常的男女交往应该鼓励,这对消除孩子们的性紧张,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