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中有一句话:“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善钟情。”进入青春期以后,大多数青少年朋友迎来了性感情的急剧高涨,渴望了解性知识,向往异性,愿意和异性在一起。这是很自然的,是性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是无可非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处理这种感情,是让理智战胜感情,使之成为一种高尚的友谊,升华为你学习工作的动力;还是感情战胜理智,陷于早恋中不能自拔。
案例一:
我是一名高中女生,却因为心中喜欢一个男生而烦恼和忧愁。我是通过上网认识这个男生的,他调皮、仗义,是学校里的“大哥”,可能因为和我性格中的“叛逆”相吻合,才想接近他。
其实,我也不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却莫明其妙地欣赏他,我担心自己会陷进去无法控制。可上课遇到难题时,我就想他。我真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由自主,我该怎么办?
案例二: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男孩,自上高中以来一直努力学习,所以高二进了年级的提高班。但就在这个时刻,我注意到了一个女生,虽说只是一面之交,但我也说不清怎么就喜欢上他了。难道这就是早恋吗?
感情的冲动使我上课经常走神,晚上独自时就想这个女生……理智上我知道应该克制,但是我却不能让自己把全部精力用到学习上去,我时常自责,我该怎样才不至于留下终身懊悔呢?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是很正常的,而相对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即使是在上课的时候,也可能让思绪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随意遐想。上述两位同学的困惑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萌发并不像有些人所形容的“早恋毁前途”那样可怕。
对异性的关注之心既然产生了,就没必要去刻意压抑和否定,内心的交战往往是自己打败自己。刻意忘记恰恰说明你还在惦记着,不能释怀。同时也不必慌张,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接受它即可。
理解自己并能面对问题时,心境就会相对平静一些,此时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处理那些随情感而生的问题,自然就会轻松许多。
当发觉自己“喜欢”上一个人时,完全可以和他(他)接触,更多地了解对方并使对方了解自己。只是作为孩子,我们应该适度地调配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便是一个不称职的孩子。但从学习的广义来看,情感方面的经历也是人生必须要上的一课。
中孩子已经步入青春年华,随其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加之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早恋现象在中学校园日趋突出。而他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孩子早恋对其身心发展及学业的影响弊远远大于利,因此,正确的走出早恋的误区是每个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认清危害
爱是神圣的、美好的,但早恋却是不可取的,早恋有很多弊端。
尽管早恋也能带给极少部分孩子上进的动力。但是,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早恋会带给孩子许多弊端。美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在 17 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隐患。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些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这项历时 4 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多转向犯罪及酗酒的机会。研究同时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伤害,并不是因为女孩子对男女之事较感兴趣,事实上,女孩子对男女感情的兴趣比男孩子少。
专家发现,一个有感情烦恼的青少年,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及跟家人的关系也会变差。具体危害方面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涣散,上课走神,精神恍惚;在思想上:冲淡对理想的追求,胸无大志;在情感上:好冲动、易转移,早恋只开花,不结果;在意志上:自制能力差,易做出越轨的事。困惑方面表现为:担心影响学习,担心家长老师知道,单相思,不知如何把握双方的关系,少数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绝异性等。
由此可见,早恋既耽误学业,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早恋,其实是中小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老问题了。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家长们只要看出点苗头,就像防小偷似的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跟踪,然而,在中学里早恋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有些早恋孩子还为“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因为无知而怀孕、因为怀孕而偷偷采取极端行为。早恋,老师孩子们恋爱了,老师、家长的心就悬起来了。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小孩影响最大、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一概封杀。一般地,如果孩子“恋情”被发现,学校会把家长请来协助教育,但家长一般是两种反应,要不就是因为工作忙无暇理会,把所有责任往学校推,要不就是紧张得不得了,当众对孩子又打又骂。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孩子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孩子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孩子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孩子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孩子早恋。
4、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孩子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孩子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6、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7、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孩子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8、相当数量的孩子“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9、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10、因为有心事不合适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12、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在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1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孩子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14、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孩子沟通呢?
1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那么,已经早恋了怎么办?相爱的男女双方,一旦面临分手,将会是一个很痛苦、很难的事情。此时双方不妨面对面地坐下来,回忆一下早恋后各自的变化,以及它对各自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在认识上取得早恋弊大于利的共识。然后,要扪心自问,长大后我要做什么?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会有助于我们摆脱这时的感情困扰。其次,就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广交良师益友,这会使自己从个人情感的小窝里走出来,把爱融于生活,融于集体中。到那时,就会发现,天更高,海更蓝,生活更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爱过的男女从此要变为陌路人,彼此依然可以是知心的好朋友,所不同的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变成了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再过几年,当各自走入了社会,当双肩能够担负起家庭责任的时候,如果对方仍然是自己爱的选择,那么,彼此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伴侣。
正如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么时期最适宜做什么事,若把握了这一黄金时间就最有成效。一旦让机会溜走,失之交臂,就难以弥补,有的甚至是终生不能弥补的。
因此,在这里提醒中孩子朋友们:此时此刻,学习与爱情不可兼得,切不可轻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