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今年上初中三年级,学习压力比较大,为了让玲玲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复习,准备中考,妈妈总要准备很多好吃的让他吃,可是每次到了吃饭时间,玲玲常常是愁眉苦脸,心里矛盾极了:看见好吃的有些忍不住,但体重已经 140 斤了,简直太胖了,在同学当中都不好意思,怎么办呢?……
其实,这是很多同学目前遇到的问题,因为我国目前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有关资料表明,1985 年前后,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仅为 0.1%~02%,尚未出现肥胖流行;1988 年全国 7~13 岁儿童和少年的肥胖检出率仅为l.8%;而 2000 年体质调查显示,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济南和上海的城区中,7~18 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率男生为 11.6%,女生为 6.24%。中孩子当中肥胖和超重的人越来越多了。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7 至 11 岁和 60 至 70 岁都是发生肥胖的危险年龄段。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人大于消耗,致使体内脂肪过度堆积造成的,同样也是一种营养失衡的表现。肥胖不仅仅影响青少年的外观,更使青少年行动不便、智力降低、动手操作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差,还会引起精神障碍、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以及影响青少年正常的性发育。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这些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且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 20 年。研究证实,7~15 岁超重与肥胖儿童易患高血压疾病。
儿童和青少年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情况也同样令人关注。国内曾对 40 例平均年龄 9 岁的肥胖儿童进行B超的检查,脂肪肝的检测率为 38%。国外有报道,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 55%~83%,其中 20%左右有转氨酶异常。
大量的证据表明,儿童超重、肥胖是成年后健康的危险因素。1995 年北京城区对 30 名肥胖及超重儿童和少年(7~12 岁)的追踪研究显示,肥胖儿童 70%持续为成人肥胖,超重儿童 20%发展为成人肥胖。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 55 年的跟踪调查表明,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成年以后疾病发生率和早死率增加的现象。所以,同学们不能不对此引起重视。
那么什么叫肥胖?
肥胖症(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候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 15%~18%,女性约占 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0%或体重指数(身高的平方/体重)大于 24 者称为肥胖症。肥胖中有一些是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而有些是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这种在青少年中多见。
造成青春期肥胖的原因是:
①遗传及内分泌紊乱;②体力活动不足;③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自身消耗热量。
防治青春期肥胖要注意以下五点:
①要对肥胖青少年孩子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懂得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掌握肥胖防治方法;②要避免产生自卑感,积极和朋友来往,参加文体活动,特别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消耗体能;③合理安排休息,不要贪睡;④进食适中,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要少吃主食、甜食和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和瘦肉等;⑤千万不要用饥饿疗法减肥,以免影响青春期正常生长发育。
如何预防青少年肥胖
青春期的肥胖不但有损于体型和外观,而且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怎样才能避免青春期的发胖呢?
多数青少年的肥胖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上面所说的妍妍,一方面由于学习任务重,运动量少,每天都趴在桌子前复习功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男一方面,妈妈又希望他多补补,每天吃进去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比较多,所以容易造成热量过多,变成脂肪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
预防青少年的肥胖,应该从均衡膳食、合理营养和科学体育运动着手。及让每天吃进去的热量和每天消耗的热量相当。要加强体育运动,同时在生活中要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因此,要避免青春期发胖,青春期少年应加强体育锻炼,配合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促进身体的迅速发育、成长。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素的搭配,多咆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既有利于身体发育,又能防止发胖。
13~18 岁是女青年的青春发育期。处于此阶段的有的女青年,由于受雌性激素的影响,会肥胖起来。
1.应该少吃含脂肪过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较高的谷类、蔬菜和含微量元素较多的果类。
2.对于每日获取的能量亦应自我计算。一般情况下女青年每日摄人 2500 卡左右能量就可以了。以此为基础再根据劳动的强弱酌情增减。此外,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三餐的分配量应该按 2:5:3 或 3:4:3 的比例,酌情而定。
另外,青少年减肥应遵循“三不”原则:一是不能实施“快速减肥”,二是不能采用“饥饿疗法”,三是不服用减肥药物。
对于正常发育的青少年,不可为追求所谓“苗条”而过分节食,以致影响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