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

这种由于无法把握和掌控而产生的悬空和荒诞感,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走了所有的光,我们无法描述出这种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却同样无法言说的感觉。

当一切都不可捉摸,不可确定,不可言说,当只有身体的感觉才能让人感到自己确实存在时,这该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孤独!

我们犹如落叶任秋风带到任何角落,还故作清高。日月如梭,生命只有一次,时光稍纵即逝,因此,我们珍惜生命,就要珍惜现实的人生,思考现实的人生,享受现实的人生。

“我的生命缘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生活的怜悯。”

--罗素

人生如一艘在水流中航行的船,过了这道风景线,接下来是迎来下一道风景线,日新月异,现实的景观也是一去不复返。所以说,现实是人生的起点,愿望是人生的目标,实现了一个目标,又在现实中起步,向往新的目标,这就是现实的人生与愿望的内涵。人生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够没有愿望。今时今日的现实,其实就是昨日的愿望,在今日现实的人生,又产生了明日新的希望,再让自己走向人生新的希望。现实的人生,就是要如此不断地往复,人生才会变得充实,变得有意义,变得有价值。

人生有悔,所以,请保持理智,不要将你的生命浪费在让你后悔的事情上;人生不悔,因为生活还要继续,所以不如放开心怀,把握当下的每一个机遇,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乡土就变得越来越具有象征性,她使我们重新审视正在失去的东西,如自然的清新、身心的自由、人伦的温馨、道德的纯朴等等。当我们热切地呼唤这些审美化的东西时,与其说是冷静的批判,不如说是热烈的情感的宣泄;与其说是警醒世人,不如说是安妥自己的灵魂。亲近自然,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你将获得自由和快乐!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的景象,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人的闲适,带来了心境的平和;心境的平和便能细致入微地觉察到身体以外的物。

真正美好的事物,看着、听着、闻着,要比实际的触着、吃着更合宜,天地间的精华,原是待心灵的细致感应来领略的,一旦为实际所应用,也就因为受到粗糙的对待而糟蹋了。

在这个追求实用、欲念泛滥、过度放纵的世界上,像这样一种顺乎自然、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实在弥足珍贵。不知从何时起,人类已经变得渐渐迟钝,忘记了对于自然的无目的的欣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在田园里,人和物毕竟是一气共流转,显现着和谐的步调,这和谐的步调不就叫做自然吗?这是生命的感觉,在自然里或田园里待过一段时间后,这是一种极亲切的感觉,何等的和谐啊!儒家的“泛爱众”与老庄的“静泊”、“逍遥”交融于一体,共同构建了一种和美的人生意境。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感悟大自然,它与人生是一种奇妙的契合。自然是人生,人生也是自然。不轻为、不擅为、不强求、不妄求,心静怡然、能为则为、可求则求,犹如顺江小舟,顺势而行,自然会行得更远,达其目的。

上善若水正是水能避阻处下、若清若浊、不争不夺、至柔至弱,却至刚至强。人性若能似水,则游刃有余、无私无畏、坦荡无虑、万事昌顺。物欲横流的当今,能否心性若水自然惬意,能否有一种超然的心态,也实属不宜,人非神仙,谁又能不食人间烟火。人性的贪婪又往往使人心灵迷茫身不由己,生存的现实不由得人要在世间你争我夺,摩擦抵触,甚至导致大祸。在争取生存价值的同时,能否偶尔自醒自悟地抽身事外自省逍遥一番。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能否享受一下现实的拥有、清晰的快乐。体味一下畅然遐思心驰神往的美好境界。大自然的无言无私,便有了生生不息乃至永恒的安逸。用一颗善良纯朴的心,用谨慎感恩的情,来回报自然、社会、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幸福。以非清非浊大智若愚的心性接人待物。坦坦荡荡、潇潇洒洒,尽享自然人生的快乐!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王维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在与大自然的契合之中,他感到了愉悦,也得到了解脱。然而,沉浸在那由彩翠、白云、青林、红萼组成的大自然境界中时,美的快感变油然而生了。不知大自然纷繁变幻的妙有之美,便不可能悟得世界万物虚幻无常的真空之理,当他徜徉在大自然境界中时,自己那“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虚空寂静而自由自在的空性便与“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自然山水有了亲密的契合,就在这朗然见物之性与物之境的同时,也见出了我之性与我之境。去除了一切来自世俗浮华的遮蔽,朗然澄澈如天地之鉴,一切万物可以在此光明晶洁的虚空中自由来往,万物得以历历朗现,它们变幻无时但又生生不息,虽虚空无常但又一任自然,他在清晰地感受着它们的同时,也在清晰地感受着自己。

19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梭罗为了体验自己真实无误的生命,曾告别城市,来到森林湖畔,寻求与大自然最亲密的结合。他认为人应该回归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善与美。我们认为,人的生命源泉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人虽然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也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样,在本体上是相同的。即无论天地也好,自然也好,人类也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前赤壁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变化而又实无有变,这就是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则。因此,人要体验自己的生命本真,必须与大自然有最深层的和谐契合。

是风,就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是云就有化作雨的时候;是水就有一天要流入大海的时候;停下来不是永久,化作不是结束,融入不是终结。

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感到的无力就是不自由,所以对于自己不要做的事情而非要去做也还是不自由。但有时,自由在自己脑海里已经很自由了。

当身边的人举杯

我在熟睡

遇见你沉默的花蕾

花蕾的梦想好像

褪去的潮水

等着他天真的呀回答

……

今夜害羞的烛光

幸福的微弱

被浮躁的空气放大了

它说过盛开只为我

我怕热情醒来得迟啦

我们会用心的守着它

听不到梦醒来时的繁华

那时梦开的花会高兴吗

再不要枯萎啦

--徐静蕾《梦想照进现实》

人生不是戏剧的表演,而是我们生命的真实展现。现实的人生,就要让自己在现实中,不断地释放自己,舒展自己,完善自己。要度过如此真实的人生过程,必然有喜有忧,有苦有乐,有成有败,有起有伏,这样现实的人生,才会体现出生命的作用,意义与价值。为其如此,现实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闪光,更加快乐,才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人生的内涵。

蝴蝶飞不过沧海

每一只蝴蝶,刚刚破茧而出的时候,都会记起前世的爱情,而开始又一次的寻觅。

千百次轮回,她始终无法忘记那个给了她爱情的少年,在她心里,那个少年就是她永恒的爱情传说。

蝴蝶艳丽、成双成对、终生私守,从而得到众人的喜爱;但在化蛹成蝶的过程中却九死一生。

破茧而出的痛苦,成就了她流光溢彩的生命,可几乎所有的美丽都是脆弱的,所有的灿烂都是短暂的。

蝴蝶在裂开了一个小口的茧上,艰难地将身体一点一点地挣扎出来,她似乎已经竭尽全力,却不能再前进一步……几个小时过去了,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

身旁的人看了都心疼,想要帮助蝴蝶破茧而出,但是无济于事,因为她只能以开自己的力量,挣扎而出。只有经历过这种苦痛,才能化为美丽的蝴蝶;只有通过挤压的过程,她的身体才能展开美丽的双翼,她才能展翅飞翔。

茧中的蝴蝶使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破茧而出。她色彩斑斓的双翼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美丽、耀眼、妖娆,这就是她的真性情,毫不保留地展现自己。她不再忧郁,随时随地,仍凭清风吹打她的身躯,仍凭雷鸣考验她的体格。

化蝶后,她的整个身心,都散发着更加纯洁的美。蝴蝶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浅唱着“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不小心当泪滑过嘴角,就用你握过的手抹掉。”她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激,她曾一度怀疑过,然而“化蝶”的过程,却让她重生。

可是,蝴蝶注定飞不过沧海,它太柔弱。如果一生有一次机会,只有一次机会。那么不飞会寂寞而死,飞了会折断双翅而死。

很多人都用蝴蝶来形容一些绝美的东西,蝴蝶之不幸也。流着暗红的血,淌着低婉的怨,蝴蝶坠落。盼着悲伤的旋,望着痴迷的月,蝴蝶沉沦。用一生换得一次,用生命换的灿烂。堕落的心甘,沉沦的情愿。

“轻纨原在手,未忍扑双飞。”清冷的雨,湿了翅膀的蝴蝶,悲伤地在遍地颓败的芬芳里低旋浅回。细密粘稠的叶隙间,透出微薄的晨光和残滴的泪痕。苍茫的群山,隐约的楼台,恍如隔世的迷嚣,在萋萋碧草中相互纠缠着伸入远方,迎接忽阴忽晴的幽径外飘来的花轿。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

爱情消失了,她决定离去。

“给我一刹那,对你的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这是沧海对一只蝴蝶曾有过的爱情誓言。此刻的蝴蝶已远离了沧海,曾经相爱过的沧海与蝴蝶已成陌路。只是在不经意间,蝴蝶会想起成为深深烙印的沧海。

当蝴蝶对沧海说出这句话时,她的眼泪滴落在了沧海的怀里,沧海沉默着。沧海爱过她,对她而言只是一个美梦,当天亮到来的时候,美梦醒来的时候,沧海依旧是沧海,他的内涵更加的丰富,蝴蝶依旧是蝴蝶,只是失去了她的心,她把心放在了沧海的无垠中。

当心被融化的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蝴蝶飞不过沧海。

蝴蝶没能飞过沧海,但曾有过飞过沧海的冲动。

离别与重逢,本就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惨。

聆听王菲的《蝴蝶》,几滴眼泪不知不觉滑落脸庞,“恨不得你是一只蝴蝶,来得快也去得快。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像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可是蝴蝶究竟飞不过沧海。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想起古人,想到今人,仍是一言难尽。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蝴蝶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是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

很久以前,蝴蝶就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被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蝴蝶是最美丽的昆虫,被人们誉为“会飞的花朵”、“中国的佳丽”,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可令人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赏心悦目。蝴蝶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大概还源于蝴蝶泉的传说。

无底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求情,请求不要杀死小鹿。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即以小鹿相赠,并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此后,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一百只蝴蝶的“百蝶叶”,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霞郎。

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幕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与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

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商隐《青陵台》

古往今来,爱情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化蝶成双相伴的生死相随,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憧憬,是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情是源于人类对美好异性的欲求,并升华为互相倾慕的人类精神的享受。

爱情就像一条纽带,他把爱情的两个个体--男人和女人的各个方面都联系在一起。只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应该是所有美好爱情的理想归宿。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年轻时,我们有一场没有结果的初恋。淡淡的,纯纯的,像一朵晶莹洁白的浪花,伴随着生命的河流飘至远方。浪花之下,涌动的是我们琐碎而庸常的生活暗流,平缓、深沉、辽阔,还有温暖的爱。

爱情似花朵,婚姻便是它的果实。植物界的法则是,果实与花朵不能两全,一旦结果,花朵就消失了。所以,一旦结婚,爱情也就消失了。也许短暂的,才是最好的。沧桑变化,最初的美好,终有一天也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初的甜蜜,究竟去了哪里?

贾平凹先生说,结婚十年,爱情就老了,只剩下日子,而日子里只有孩子。摆弄哲学的周国平却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他否定了爱情经历是一个人一生旅途中一个点的观点。接着他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给爱情作了如下定义:爱情就是两性之间的相悦,是在与异性交往中感受到的身心愉快,是因为异性世界的存在而感觉世界之美好的心情。

夫妻间的爱情为生活的奔忙而冲淡,逃也逃不过“七年之痒”,空守着城池,习惯了精神的黯淡、激情的落寞,甚至是陌生人般的心焦。生存总是无奈,燃烧总不能持久,爱完了还是要痛。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于是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以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苏格拉底回答:“这就是婚姻!”

爱情就像美味,而婚姻却成了美味里的实质,脱去美丽的外衣,只剩记忆在风里颤抖和哭泣。美好的爱情,完美的婚姻似乎永远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婚姻就如同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却又想出去。这就是人生的矛盾,人生的趣味。

爱情需要激情,婚姻需要经营。

总是认为爱情是一段婚姻的必要条件,现在才发现,这只是走进婚姻的前提条件,想要婚姻维持的长久,仅仅依靠爱情肯定是不够的,生活中的相互包容和相互的妥协自然就成了必备条件,没有了这两点,婚姻中必然会充满了火药味,没有人可以在战争中长存,尤其是这场战争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可是,妥协和包容的度却是最难掌握的,毕竟没有人的爱如同父母之爱那样崇高无私,每个人都会将一次的妥协上升到尊严丧失的高度,争吵变的不可避免,最后总是要有人妥协。次数多了,便会有不平衡的心态,下次不肯再妥协,于是新的争吵就开始了,周而复始,构成了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于是开始怀疑,没有争吵的生活是否真的存在?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存在吗?婚姻之后的爱情,已是陈年的亲情了,不必解释,与生俱来,直至夕阳西下。现在人们最好的幻想是将亲情放入爱情,让爱情淡去,亲情渐浓,小心地让它和孩子一起长大,一起变老。回归家庭,如果有一线的生机,重头来过,把爱情重新放回亲情,那时花若再开,美不胜收。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蝴蝶一生只有一爱,即使飞不过沧海,为了爱,也甘愿忍受破茧的痛苦。也许蝴蝶的爱情,带着诗意的迂回,宁可逃脱也不愿触及爱情之后的灵肉分离。

用一生去换一次的爱恋,足够了。不相信爱情的人,只是因为曾经沧海的心情。愿是一只蝴蝶去飞越沧海,沉沦中带着灿烂,双眸中散着光彩。

蝴蝶如此,人亦如此。人生,终究是需要奋斗的。

与君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别了,曾经的好朋友

别了,曾经美丽的校园

别了,曾经驰骋的绿荫场

别了,诉说故事的麻雀

别了,一切的一切……

从此,我们开始漂泊和流浪。

六月,漂泊不定的人开始往另外一个方向流浪,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整个世界忽然变的陌生。流浪的天性如江水一样奔流,在大地上肆意折腾,折腾自己的耐心、精力和好奇。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那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谁识京华倦客,塞外绝尘看月,月明星稀处,处处非家处处家。这是流浪者的悲哀,也是流浪者的骄傲。

离别之伤,绝非一种滥情;离别之文,也绝非附庸风雅。不能抗拒命运,那么就跟从命运,即便一边跟从一边叹息。不能避免现实中的离别,那么就将彼此珍藏在心中。也许,在某一个傍晚,夕阳西下,也能伫立窗前,沉思往事,把彼此记起。

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得遥远,而且模糊,在视野的前方一个个影子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而自己,注定一个人的世界,只能默默地注视着别人离别,注视着别人眼泪滑落却无能为力,此刻的眼泪只是感情的瞬间发泄,然后干涸,消融在空中。忘记了曾经流泪的感觉,只是在记忆中翻来覆去,迷失了方向。

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向这段充满欢笑,充满浪漫,充满豪情壮志,也充满酸涩与淡淡忧郁的学生时代。想要用更多的语言把它一一描述出来,可是当提笔之时,却发现过往的一幕幕不停闪现,而我的手,却什么也写不出了……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

……

--《一路顺风》

六月的校园,空气都是感伤的,晚上的路灯下随处可见酒醉的人称兄道弟,然后抱头痛哭。突然很害怕听学校广播站播放的那些伤感的毕业歌曲,好像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要毕业了,要走了,要离开同学老师离开学校了!

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一刹那,我对我的青春回忆做了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地烙在心灵的最深处。语言随之尘封,激情随之淹没。

这些年一起的成长让我们经历了很多,快乐、成功、悲伤、失败……曾经的快乐张扬,年少轻狂,如今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时间所给予的不同的痕迹。要分开了,大家却都没有那么轻松,只因所谓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完美,缺失的遗憾。

从前很少站在相机前,毕业前却格外的渴望,甚至不放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借此能留住点点随手可得的美好;从前总是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校园里闲逛,如今却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自己的足迹;从前……,如今……

男孩要远赴澳洲深造,离别就在眼前,当女孩面对着即将离别的男友时,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背着男友重约5千克的背包,在等待登机的漫长时刻里,说什么也不肯放下,她不经意的挥手确是最美的祝福,一切都那么随意,那么潇洒,那么不着痕迹,那么美丽。猛然间我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女孩的纯真和不刻意的雕琢,感动于那位红颜知己的冷静与睿智。尽管离别对谁都是痛苦的,但这样的离别对谁来说都是完美的。留下美丽笑容,留下高大背影是多么豁达的心境。

那一刻,不觉想起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苦涩与无奈,想起了“便遇些异乡花草,休在此处栖迟”的语重心长,关于离别和相逢的种种诗句,想起了每次离别时心中各不相同的滋味,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离别,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又能期待什么呢?尽管简单,但已经接近完美。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可以解释一切,时间可以成就一切。

眼前的真实打破了我的想象,因为离别,于是拥抱。因为动情,所以感动其中。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自然的拥抱。纯洁的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告诉自己,眼前人可能会终生不见。心中沉淀下来的只有感动和那一刻真实存在的平静。留在身旁的一丝温存,真实地体味到,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离别的地方。这却不是想要的感觉,好像有些突兀,一时间心中充满虚幻,一时间忘记了在这个时刻如何表现。淡淡的伤感在我的周围飘荡,像邂逅了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不论舍得不舍得,厚重的暗色把气氛转向了悲凉。

夏日的蝉鸣伴随着热辣辣的太阳光一起来到我们的身边。赶走了春天的绵绵细雨,也赶走了快乐的时光,迎来的只是分离前的泪水,一滴一滴地穿透你我的心扉……似乎都感觉到了分离前的伤悲,所以彼此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共同的友谊。

离别之后,却不知用什么样的心情期待下一次的相逢。离别时的信誓旦旦,我们都明白它如雾中花,水中月一般咫尺天涯,只能用一句苍白祝福彼此一路走好!

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靠在岸边;多么希望时间不再前进;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再一次珍惜美好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默契的沉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昔日的欢声笑语……往日的嬉戏、打闹历历在目,泪水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落下。平日里一张张嬉皮笑脸的朋友今日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沉默……在泪水划落的瞬间,突然发现我们是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丝风吹雨打。

朋友,让我们彼此把回忆埋藏在心底,让这份友谊化做历史的缩影,未来的梦想!让这份泪水化成微笑,再一次让欢笑充满于我们的生活!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酒不醉人人自醉。当酒的含量超过人脑的控制时,嘴里表达的东西可能就是发自肺腑的,也就是来自心中的。于是一腔的不平和、平时的敢怒不敢言在此时此刻成了彻底的宣泄,如入无人之境,天马行空。在人前倾诉自己压抑已久的感情,也是一种幸福。面对离别,我们不能不动容,于是我们一次次将往事重提。

别人把心事借着离别的气氛和清凉的啤酒传递的时候,总有一种流动的情感穿透心灵,融进这个哀伤的时刻。往事中的吵闹、打骂被匆匆时光过滤成美好,彼此暂时抛弃了一切恩怨,直到清醒。在这一刻学会了倾听,听着别人的故事,看着别人的流泪,心弦仿佛被拨动,轻轻奏出悲伤,这是一种尊重。

丝绸之路,那荒烟蔓草的尽头是曾经雄极一时,如今却是一片废墟征战不休的波斯帝国。往日的荣华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风中,来不及与往事干杯,我们已经开始离别,离别是今日的主题。那水边悠扬清越的笛声穿越着时空,将我们的心情割得支离破碎。六月,是一个离别的季节,哪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四月的残忍还有丁香可看,六月离别的残忍却让夏花的灿烂变成了离人泪。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他给后世留下一段段千古名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是诗词吟诵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多少名句,因悲秋而吟,由离别而生。悲秋、寒夜,冷雨、残月,离泪、伤情。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诉尽惜别之苦,情景交融,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情真意切,淋漓尽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感动了多少人的眼泪,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

千回结衣襟。

--孟郊《结爱》

那是一段久远的感情。已经泛黄。她只是在分开的时光里,会不期然地想起那个曾令她心动的恋人。只是偶然地想起。并非一直的想念。

即使结束了,离别了,但那一份感情留在了心里。无意中经过两个人过去常常散步的那一条小巷,仿佛曾经的他又回到了身边。时光,是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过那些往事的碎片。曾经尖锐的棱角,也就跟着变得浑圆而模糊。而想念,是一种长久而缓慢的状态。因为,所想念的那个人,和时光交织着,时时刻刻伴随在心里。想忘掉,却终究不知如何放手的一份眷顾,一份纠缠。

他一直都在找各种理由和方式去忘却。选择一次远行,以为可以把爱情留在异地,以为终于可以忘掉。停下来的时候,他又回来了。无论走多远,他的身影总在我身边徘徊,始终走不出想念的囹圄。

想念着,是因为还爱着。也无法遥望结束的终点。仿佛一场绝望的放逐,随时光一起苍老。

或许,也会有那么一天,不经意间,忽然发觉,想念已经变成了一种偶然。如一只迷失的蝶,断了翅,偶然跌落在掌心。意外而甜美。不再疼痛。

从担心到害怕,从从容到紧张,再到现在的离别在即,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却也在意料之内,只是不想把结果预测的太高。无数次在脑海里描绘离别的场景,无数在心底呼唤爱人的名字,无数次希望这一切都别太快,可是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么残酷,除了面对,除了坚强的接受,还能为这一切做什么呢?那心底的缅怀,那依依不舍的情思,那万分无奈的忧虑,那对未来一切的担心,然而这一切只能有一种回应,就是义无返顾的接受。

我们如海鸥与波涛相遇似的,遇见了走近了。海欧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多少朋友微笑着告别了,就再难相聚,多少值得珍惜的记忆渐渐化作文字留在信件里,留在永恒的岁月里。让我们挥手而去,在那无限的世间漫游,并寄去每一份关心,前途漫漫,各自珍重。站在离别的渡口,让我们再一次紧紧相握,年轻从此停顿,热情在心中奔涌,渡口旁再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让眼睛静静地说话,把祝福别在你的衣襟上,伴着你闯荡天涯……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

离别是一种痛,离别是一种恨,可有时,离别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心情的放松!它毕竟是一种冬日荒野独步人生的无奈,但有时,离别是一种期待、是一种祝福、是一份永远的友情!

梦寻“唐诗路”

昨夜,梦回唐朝,自己仿佛是《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下子穿越时空,与古人有了个亲密接触。

最先见到的是一个个头不到170厘米的李白,虽然站在一起和我差不多高,但这个男人全身散发着一股潇洒的气质,温文尔雅。他告诉我要带我去旅行,虽然我的脸上有些惊讶,但心里却美滋滋的。能和这么知名的人旅行,也是今生一大幸事。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在24岁时就开始了他的且歌且行的漫游之旅。他最先带我去了扬州。

对于现代人的我,自然对扬州有些了解。在古人面前更不能有失颜面,所以抢先说,扬州是一个被唐诗宋词浸泡过的城市,并且像模像样地吟了几首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路,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总结道:“这座清丽雅秀的城市在诗词里总是风雅的。”唐、宋时期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这时,李白开口说道:“你知道我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然后,李白感叹地告诉我他在作这首诗时的情形。他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到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像黄金般美好。而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已经诗名满天下。李白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他站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我看到李白在说这番话时,眼睛里饱含着激动的泪水。于是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给我介绍起扬州的美景。

古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为一大梦求,可见有了钱是要到扬州去一番的。二十四桥边,波光流动,冷月无声,玉人中立,箫声轻吟,夜晚的扬州越发显得风月无边,只一座桥便不知引出多少风流往事来。虽然当年的烟花柳巷歌舞升平早已淡去,但那种神韵是依然点滴可见的。

瘦西湖是十里扬州的旧址,大概算是扬州的精魂了吧!十里扬州的一切,都好像是依着这瘦西湖的碧波铺设的。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早春漫步瘦西湖,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淡淡又几缕飞絮;琼花万点,有残红飘落河边,寥寥同暗香流水。画舫清荡,玉桥横卧,楼台亭阁依次列去,如珠几串在一起;而这串珠的丝线,就是瘦西湖的水了。

沿着瘦西湖边的小径慢走慢看,在一步一景的天堂里,你会突然想把现实的瘦西湖刻进心中、把想象中的瘦西湖临摹到现实里来。看桥、碧水,看绿树、花草。走着看着感慨着,无尽的话题围绕着西湖的美景行走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句中。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和李白坐在西湖边,他向我讲起他自己的故事:

李白说,他年轻时就怀着报国的壮志,但是屡次受到挫折。后来经别人推荐给玄宗皇帝,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却又因不愿摧眉折腰事奉朝中权贵,在宫廷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便被他们排挤,由唐玄宗将他“赐金还山”。此后他就在四处漫游。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一些亲信狼狈地向四川逃难,半途中命令太子李亨为在下兵马元帅,又令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遴,负责保卫长江流域的东南一带。

当时,李白和宗氏夫人一路避乱,来到了江南的庐山。他们经过的地方,都遭到安史叛军烧杀掳掠,血流成河,尸骨堆山,田地荒芜。他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揭露叛军罪行,同情百姓苦难,斥责统治者的昏庸。

永王李遴接到诏书后,很快招兵买马,东下金陵拒敌。他听说李白隐居在庐山,三次派人带了重礼,请李白下山参加幕府。李白本有报国的热情,又觉得难以推辞邀请,终于踏上了征途。那时他写了一些诗,豪情满怀,慷慨激昂,要手执宝剑,斩杀逆贼。

不久,太子李亨接位为唐肃宗,害怕弟弟永王跟自己争夺王位,发兵攻打。永王很快就兵败被杀。这样,永王手下的人大多受牵连。李白在彭泽被捕,虽然有很多朋友营救他,没有被杀,但仍然得了个“流放夜郎(在今贵州遵义一带)”的刑罚。他只好乘了一只小船,溯江而上,向三峡驶去。一路上,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关心着李白的命运。

公元759年二月,李白进入三峡。一天,传来了一个大喜讯:由于立太子和关内大旱,唐肃宗下令大赦,赦免的名单中有李白的名字!李白立刻从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调转船头,向下游江陵飞快驶去。此刻李白兴奋畅快极了,望着两岸群山,眼前激流,唱出了千古传诵的《早发白帝城》之歌: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