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七章

想人生百年,匆匆过也,唯有这江月淡泊寡情。千年如此,亘古久已。 然而细思之,这月却是有情。不然,这寂寞红尘中,为何都喜欢对月感怀?月神之情,又岂能等同于凡夫俗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是。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民不聊生。

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为了不再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不久,后羿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很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长生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不舍撇下妻子一人,只好暂时把长生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徒弟蓬蒙所见,想偷吃长生药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长生药一口吞了下去。

随即,嫦娥的身子飘离地面、飞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飞到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和遐想。其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月不是你梳妆的镜吗?月中的倩影不是你吗?你是否感到了寂寞呢?深深的广寒,锁住了你的人,锁得住你的心吗?未上离恨天,难逃俗世情。所谓仙娥,你不也是天生的情种吗?透明的双眸流出这漫天的月色,点点忧愁,淡笼乾坤。你哭了,滴滴清泪滚落你的明眸,散在天地间化做闪耀的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想这苍莽天山,浩浩云海,万里长风,也不过是这月亮的陪衬而已。若无轮皓洁秋月,莽莽青山有什么雄浑,无边云海有什么缥缈,万里长风,又有什么苍凉……

在中国的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又深沉的文化内涵,从而也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

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其轻妙、极其高雅而又极其敏感的心弦,时常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和郁闷,一切的欢欣和愉快,一切人世间的忧患,一切的生离死别,仿佛都是被月亮无端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的缥缈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借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得到。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理构成。

咏月诗在古典诗歌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意象。以月圆比喻团圆,以月缺比喻离别;月亮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的将月亮视为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张若虚一定是了解月亮的,更是了解人情,了解人心,了解人生的,在他的诗歌视野里,月与春这个时令,与江这种流质,与花这种色块,与夜这种氛围,相互缠绕,相互牵连,一切都是天成,一切都是为人的静心观照所设。

还有的将月亮作为纯洁无瑕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类心灵的纯洁,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只有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的宝藏。

千百年来,悬于高天的一轮明月不仅照亮了神州大地的万里山河,也照亮了华夏无数诗人词人们的诗灵词感,使得他们笔下的月亮如同高空中的皎月一样,千秋永照,万古恒辉!

月亮就像是一颗清冷的泪,乡愁的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生流离的杜甫写下这句诗时,一定“白头搔更短”,一定“凭轩涕泗流”,回首走过的路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看到明月,便想起故乡,你是否也会觉得“月是故乡明”呢?不!只因为是故乡的月亮,只因为乡愁无时无刻不在萦绕。然而故乡在哪里?对杜甫而言,处处是故乡,又无处是故乡,只有把满腔乡愁寄托在月亮身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对浪迹红尘的柳永来说,一弯残月便是其凄凉人生的写照,“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天清晨,醉酒的诗人醒来,看见杨柳拂岸,一弯残月若隐若现,只是不见了身边的知己,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虽不是写月亮的,但是,写月亮也很合适。月亮是无情的,淡看万丈红尘中的人对着它如此爱,恨,痴,它始终无动于衷。任是人间沧海浮沉,人世变换,它也只循规蹈矩,该圆时圆,该缺时缺,不会因谁人、谁事而乱了方寸。

无意间想起有关月亮的漫画,几米的《月亮忘记了》,说的是有一天月亮失忆了,忘记了自己飘浮的本领,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迷失在人间。从此不再升起,于是人们的生活被这种变化彻底打乱了……小男孩无意间遇见了月亮,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旅行。后来小男孩虽然舍不得他的这个朋友,却还是帮助月亮寻回了遗忘的记忆,于是月亮回到了天上。

看着小男孩牵着月亮到处玩耍的画面,带着月亮四处寻找记忆的画面,山林、草原、大海、楼顶、公园,一点点的寻回月亮失去的记忆,虽然辛苦,但有乐趣。

月亮记忆慢慢的恢复,但他却再也无法回到男孩的家。月亮飘到窗外,看着熟悉的景物,着急地发出低沉的呜咽,男孩更是难过得俯在墙角大声哭泣。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

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

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

--几米《月亮忘记了》

“我守护如泡沫般脆弱的梦境,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往往快乐的同时,悲伤也会悄然而至。我们无力阻止,就像我们无力阻止时间停滞一样,多么无奈!

月光天生让孤独的人更孤独,让失意的人更失意,让忧伤的人更忧伤,让凄凉的人更凄凉。

如果没有这明月,却不知唐诗宋词里要少了多少经典流传的作品呢。

若没有这明月,恐怕人生也无趣了。

然而有趣无趣,也终不在这月亮,关键是,在人们广袤无垠的心海上空,是否悬挂了一轮皎洁光明的月亮……

艺妓诗事

“你不能对太阳说,多点阳光;也不能对雨说,少下点雨;对男人来说,艺妓顶多就是半个妻子。要像他们的妻子一样。当然了,要学会善良,在经历许多伤心事之后,就知道一个小女孩有着她不知道的勇气,发现她的祈祷终于成真,这可以叫做幸福。总之,这不是一个国王的回忆,也不是王后的回忆,这是另一种人生的回忆。”看过《艺妓回忆录》的人对这段话不会陌生。作为艺人,她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或者可以说是非人类的。当然这种说法只针对古代的艺人。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长相最大的特点就是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和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她在做龚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以至于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特别是张丽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立即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巩固。

陈后主陈叔宝。小字黄奴,他即帝位的时候,北朝的隋文帝杨坚正大举任贤纳谏,减轻赋税,整饬军备,消除奢靡之风。随时准备攻略江南富饶之地,而陈后主并不在意,依旧奢侈荒淫无度,臣民也流于逸乐,给隋朝以可乘之机。就在这种情况下,陈后主还在光照殿前,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天过着花天酒地、饮酒赋诗的生活。后来,陈后主曾做过一首诗《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无奈陈后主只是一个脂粉堆中出色当行的风云人物,一旦到了与敌人拼战的时候,就是一个胆小如鼠的窝囊废,自以为得计地投匿胭脂井中,不啻是死路一条,徒然给后人留下笑柄。陈后主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在国亡城破之际,理当以死殉国,否则有何面目苟且偷生?张丽华、孔贵嫔等人也应殉节兼殉情,为南朝最后留一抹凄美的彩霞,然而她们都要等到敌人来决定她们的命运。后人有感于此,作诗讽刺:

擒虎戈矛满六宫,

春花无树不秋风;

仓皇益见多情处,

同穴甘心赴井中。

唐代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秦淮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就是侍候他人的歌女。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娱乐圈里的人。其实古代也有娱乐圈,只是那时的娱乐圈并不受人重视,不仅没有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而且人们以成为一个艺人而耻。那时的人们将小戏子等同于贱人,说书的近似于讹诈泼皮之类。总之,就是不同于现在家喻户晓、时尚耀眼、璀璨夺目,走到哪都会引起一阵狂热的娱乐名人的。

古代艺人的社会地位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老百姓,她们大多是从小就被卖到一些人们那里,尤其是男人们找乐子的地方,学习技艺,长大后不得不浓妆艳抹、卖弄风骚,在简陋的舞台上表演。那些高举“卖艺不卖身”的旗子表演的艺人,可以算得上是高级艺人了。

当然这些艺人中不免有殃及鱼池之类,但大多数人的命运却是悲凉、凄惨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杜牧或许在埋怨这位商女的愚昧无知,“勿忘国耻”在她身上却一点没有体现出来,仍然隔江演唱。而对于这种地位低下的歌女来说,她们唱什么曲子都是由听者的趣味决定的,所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客,那些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他们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或许杜牧在写这首诗时,没有看到商女眼角留下的泪,也不了解商女家中还有一家老小依靠她这份收入买米下锅、抓药治病。也许商女在演唱时,也会想到自己命运的悲凉,看着眼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完全陶醉在美景、美食、美人之中的封建贵族们,她是多么的恨啊!恨自己只是个弱女子,恨这些人的冷漠,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

想来诗人也必然会有这种气愤的反应。在这衰世之年,竟然还有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而白居易在写《琵琶行》时,看着琴艺高超、命运悲惨的琵琶女,却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情。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而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的交流。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当时正值白居易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的第二年秋,自己长期陷于宦途所受的打击之中,无法振作,心情糟透了。突闻琵琶声,不仅勾起了白居易的好奇,也让他知道天底下忍受着痛苦的沦落人还有很多。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琵琶行》在艺术上所获得的成功还在于诗人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以“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两句描绘其技艺娴熟。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炉火纯青之境。

根据白居易诗中所写,可以了解到,琵琶女曾是一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时,五陵年少,富贵公子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她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有时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的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也不感到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琵琶女的美貌渐渐逝去,真是荣华易逝,容颜易老,这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愿意靠近了,她仿佛就像是一只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于是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一个满身铜臭的商人身上。然而,一个丧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而这个商人也非是她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必然的结局。琵琶女本想找个好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

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诗人袒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诗人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呢?

诗人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诗人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白居易将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明末清初时期,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许多青楼都收留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她们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由此当地出了八位最有名的艺妓,人们被之为“秦淮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皆是由雏妓养成“绝色”艺妓。

八艳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明清大诗人吴梅村曾为这八位名妓中的一个写过一首诗:

珍珠无价玉无瑕,

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

月明胜雪映梅花。

这是他称赞董小宛的一首诗。吴梅村共为董小宛作过十首诗。为一个青楼女子作过如此多的诗,实属少见。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两人一见钟情。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一位才子。

小宛属风花雪月之女子,固然在日常生活上与普通百姓不同。她能够将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或许她深知自己深陷红尘之中而不能自拔,与其整日苦闷、埋怨,倒不如过一天就开心一天。

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深知辟疆的口味,她为辟疆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如酿饴为露,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有共同的嗜好。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多么有情调的古代女子。此情此景即使是现代,也必然会为众人效仿之。走进婚姻殿堂的女人们常说: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就要抓住他的胃。这似乎是成功俘虏男人的最简单最有效的秘籍。单这一点,小宛就是其他女人所不能比的。

她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有人把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厨,恐不为过。

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那些偏偏认得字的女子却颇受人爱。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这一点可以在她的诗中感受得到: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

柳外时时弄好音。

--董小宛《绿窗偶成》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这清福也包括静坐香阁,细品名香。辟疆最欣赏“横隔沉”,这是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呈横向的沉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蓬莱香”。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如芳兰的“生黄香”,他拿了一两块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遂球叹为观止。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他们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宋丹丹在一个小品中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有名的老女人更是难上加难!”这句话若说给古时的艺人,可谓十分贴切,但若说当今的艺术名人,他们的难处相比之下就是如何出名,如何逃脱狗仔队的追逐,如何使自己成为娱乐圈的常青树了。

爱是一滴泪

我们的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诞生,在别人的眼泪中结束。一生一世的轮回,谁能不去面对眼泪?

漫漫人生路,眼泪是生命里美丽的浪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风景。有谁敢说,今生我决不流泪?又有谁敢说,不去面对别人的眼泪?不管是忧是喜,是哭是笑,都会流泪。这只是真性情的流露罢了。

在你受挫、失意、伤心悲痛的时候,眼泪会带走你心中的郁闷和伤悲,会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冲突,会帮我们找回流失掉的良知,会唤醒昏睡的爱心和真情。在你成功、得意、幸福和欢乐的时候,眼泪会给你芬芳的四季,让你体会成功之前的艰难和曲折,会在你扬起的风帆上吹起一股强劲之风,并鞭策你不进则退。

眼泪对于别人是一种关怀、鼓励、理解、钟爱、友善和分担。对于自己是一种解脱、拯救、宽容、安慰、发泄和倾诉。当你把眼泪给予他人时,会展示你的善良和高尚。当你把眼泪留给自己时,会使自己宁静而完善。

眼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涵养、气质和风度。我们要学会在面对种种眼泪的同时,也要学会读懂眼泪。只要能读懂眼泪,就会读懂生活。其实,眼泪不难懂,只要用你的知识、你的智慧、你的情感、你的真诚和你的心灵去读,就一定会感悟到眼泪的内涵,就会懂得怎样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在别离诗词中,泪往往有着神奇的效应。它不仅能损伤离人的眼睛,“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沾湿离人的衣裳,“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落满离人的酒杯,“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而且能染红枫叶、霜林,“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而挥泪的方式也极为丰富,有时凭轼而流,“凭轼徒下泪,裁书路已赊”;有时临江而下,“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有时逢春而洒,“悯悯歧路侧,去去平生亲。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有时独自呜咽,“以我辞乡泪,沾君送别衣”;有时相对而泣,“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有时欲挥又拭,“藏啼留送别,拭泪强相参”。

泪,并非只为别离而流,感时忧国亦可以使古代作家涕泪纵横,但在别离的场合,泪却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自然,我们不敢说“有别必泪”、“有泪必盈”,但却可以说,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临别挥泪,恰如临别饮酒、临别折柳一样经常、一样普遍,唯其如此,有理由认为,泪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

显然,泪的介入,往往不仅使别离的氛围变得更加惨淡,也使别离曲的旋律变得更为哀婉。作为内心苦水的结晶,泪的挥洒,说明离人真的已伤心到极点。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伤心人!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传说,眼泪来源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恶魔忍着锥心的疼痛,将头上那一对象征邪恶的犄角拔去,一根根黑亮的羽毛带着血肉被拔了出来。自从偷了天使羽翼的那一刻开始,恶魔就小心翼翼地伪装自己,翅膀上无数的伤痕流着血红的液体,恶魔笨拙地带上天使洁白的羽翼,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渗透着细小的汗珠,她试着展了展翅膀,疼痛让她无法呼吸,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飞翔。可是,坚毅的表情表达着“我一定要飞到他身边,让他知道我是他的守护天使。”

一天之后,在美丽的湖边,男孩抱着中了箭“天使”,“天使”的眼睛清澈得像一面湖水:“我是你的天使,我会永远守护着你,我的灵魂会回到上帝的身边,而我的心,永远陪伴着你。”“天使”缓缓闭上了眼睛,眼角流下了最后一滴泪。没有人知道这也是她的第一滴眼泪,恶魔是没有眼泪的。她知道,拔掉犄角,她会失去生命,可是为了心爱的人,她宁愿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白色的羽翼在她奋力飞上天空的那一刻,已被血染红,为了不让男孩怀疑,她把箭插进了自己身体,因为……恶魔爱上了只爱天使的他。

女人应该是最懂流泪的,因为眼泪是上帝给予女人最好的武器。

女人的眼泪是表达一切感情的方式,委屈的,高兴的,伤心的,酸涩的,泪中含着酸甜苦辣。

说起女人,就想到眼泪;看到眼泪,就想到了女人。会流眼泪的女人,总能得到男人的怜惜。男人以为,女人的眼泪是一种柔情,是一种凄美,是女人娇小自己,男人壮大自己的机会。会流眼泪的女人,总能得到男人的帮助。男人以为,女人的眼泪是一种倾诉,是一种宣泄,是女人柔弱自己,强大男人的机遇。再刚烈的男人,一旦遇到女人的眼泪,就会束手无策,墨守归降。

古老的谚语,男人统治世界,女人统治男人。女人不能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往往在嫣然的笑容和无声的泪痕中改变了男人的决定,改变了一段历史。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有一天,秦始皇作了一个噩梦,于是征收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两人成亲,恩爱无比。可是,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像个泪人一样,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的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让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秦始皇等待美人归,谁知,孟姜女痛骂秦始皇是一个无耻昏君,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流泪是人类情感的宣泄,是人感情的流露。而女人,更是与眼泪结缘。或者伤心,或者生气,或者压抑,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很容易地让眼泪流了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怜惜。女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可以借助自身的所有能动性去表达情感,或许,这也是为何在如此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女人的情感感触远远强于男人的缘故。

《诗经》上说,男人陷入恋爱不要紧,昏天黑地也是有的,不过一阵子也就过去了。可是女人一旦陷入就不能自拔,即所谓“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诗虽然古老,但沧海桑田的世易时移却没改变人性。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女子依然陷在怨情之中。

女人因为爱情而流眼泪。女人是天生的爱情动物,女人把爱情当作生命中珍而重之的唯一。有了爱情,会让女人觉得拥有了整个世界。失去爱情,又让女人感到被全世界遗弃。因为在乎,因为重视,所以女人喜欢为情伤神因爱流泪。歌中唱的好:为什么要对你流眼泪,你难道不明白是为了爱?只有那情人的眼泪最珍贵!

女人因为脆弱而流泪。莎士比亚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女人总是学不来坚强,女人总是容易被伤害得遍体鳞伤。因为女人的心,写满了脆弱,因为她对生活的世界和身边的男人总是寄予着太高的期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为此,在现实中她经常碰壁,撞的头破血流。女人因为脆弱而流泪,女人的泪水,只是希望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眼泪,只有真实的才是生动的。“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人前强颜欢笑的唐婉眼泪流在人后,哀怨无奈,苦不能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向闲抛却为谁”林黛玉抛珠滚玉偷偷抹泪,独自憔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的眼泪是为国事、家事流,沉痛凄厉;“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媚娘撒娇抱怨的眼泪活灵活现,心思细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且只有一颗眼泪,但你不知道何时流,为谁流,为何流。或者出于伤心,或者出于感动,或者出于幸福。也许因为最爱你的人,也许因为你最爱的人。你一生只能流泪一次,当你流过这颗泪,你就不会再流泪。但你仍然会伤心,仍然会哭。因为你还会有新的烦恼,还会有聚散离合,还会有爱恨情仇。但你所流的不再是眼泪,而是你的鲜血,是你为成长而失去的鲜血。哭的次数多了,也渐渐成熟了。懂得了爱情之苦,懂得了生存之艰,也懂得了伤感之美。但同时,血也枯干了,你也就老了,也会很快的死去。但故事却没有结束。故事因鲜血的灌注而血肉丰满,让后人哭。但后人哭时流的即不是眼泪也不是鲜血,而是时光,他们在时光流逝时倾听,在倾听中哭泣,在哭泣中时光流逝,在时光流逝中死亡。

哭的境界其实很美。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肩荷药锄,手提花篮,于晚春季节,在溪边挖一浅坑,哭葬百花。大家闺秀的气质,清新脱俗的容貌,孤苦无依的身世,娇弱无力的身体,这一切可以让所有男人打心眼里爱极了她,豁出命来去呵护她。黛玉也许是一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黛玉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句》以“泪”贯穿始终,暗寓黛玉的一生将为宝玉泪尽而逝。“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问得直切。一个“谁”字,直接把她的深情指向宝玉,感情表露得极其大胆,同时“谁”字还包含了不尽的疑问,询问心上人此时此刻能否领会到她的一番情谊,“谁”字还是在询问整个世界,她的一腔心事是否会终成虚话?这一问句,写尽了黛玉此时幸福、伤悲、忧虑交织的心境,给她的爱情抹上了一缕凄美的色彩。

爱情来时,惊心动魄;爱情走时,如随风逝去仿佛枝头的落叶,悄无声息,从昔日的繁华与灿烂中无奈的坠落,“零落成泥碾作尘”……

蓦然回首,猛然发觉,原本认为天长地久的成熟的爱情也会脆弱到不堪一击,在深秋尚未到来之前似乎已过早凋落了。

大概有两种人眼泪最多吧!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独困闺楼的未婚女子。他们每见月落花残,最容易留出一些眼泪的。许是感怀身世,许是触景生情,隐约还可见一番赤子情怀。

突然难过起来。心中开始沉重,“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愁是从何而来,竟如此不着边际又不露痕迹,唯有被它践踏过的心才会看到它那骄傲的背影--终于,泪又征服了自己。

曾经多少竹上泪,身沉玉碎始为谁?流连月下幽魂改,几度飞来伴酒杯,一饮琼汁深情谊,多少梦里与相随。

同样,任谁也无法逃出这一滴泪……

花下都有痴情男

每每看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大为感慨,一个女人竟然可以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让堂堂九五之尊的唐玄宗不爱江山爱美人,令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甘愿作第三者。想来她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单不说她那羞花之貌该有多美,就凭人家的妩媚温顺,以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和博得玄宗百般宠爱的本事,就值得现代一些女性学习的。

仲夏时节,长安东面的骊山上,林木葱茏,花草繁茂,画栋雕梁的宫殿楼阁,在满山浓绿中错落隐现,宛如一幅幅锦绣。山顶上那座华清宫,更是雄伟壮丽,美不胜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寻欢作乐,浴温泉,赏美景,殿上歌舞百戏杂陈,席间山珍海味满眼,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已是司空见惯。这一天午后,杨贵妃懒懒地对高力士说:“那东西该来了罢!”高力士回禀道:“娘娘,奴才估摸今天就到了。这是限时限刻的,皇上的圣旨,岭南、蜀地的那些地方官怎么敢怠慢呢?他们不怕砍脑袋吗?”正在说着,一个宫女快步进来禀告:“娘娘,大道上已远远看到驿使的马来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