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新起之秀—法国歌剧

法国人对歌剧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尽管歌剧在意大利已经成为公共领域的产品而不再是私人聚会的点缀,法国人仍不买它的账。这可能是因为,法国人总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而歌剧这种形式不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这里要介绍一位对法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人物—意大利红衣主教马萨林。他继黎塞留之后掌管法国的一些事务。在路易十四幼年时期,他一度是整个法国的大独裁者。他极其吝啬,又嗜财成性。他把空闲时间花在称金子是否足两上,并且把不足两的作为赌资—仅为了输钱时能少给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引歌剧进法国的事情上,却投入了大量的钱,可能出于政治目的,或者是因为他特别喜欢歌剧艺术。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伟大贡献吧。为了让法国人接受歌剧,他从各个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演员找的是那不勒斯那里阉割过的男童—当时有一种风气,认为这类人的声音是最完美的,可以理解为人工女高音;舞台布景交给当时最优秀的画家来打点;乐队更是大张旗鼓地请来了规模极其宏大的蒙特威尔第弦乐团。这番努力并没有实现主教的设想,歌剧依旧没有打动法国人的芳心。法国人坚决反对这种嘈杂的外来艺术,那不同的音符同时响起的时候,简直让人抓狂。碰巧的是,在一个世纪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以同样的理由坚决反对莫扎特的音乐。不管怎样,至此,法国人对歌剧一点都不感兴趣,还是热捧自家的芭蕾舞剧。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