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坚持认为:聪明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智商早熟,因而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成功?”有着这种误解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觉得聪明人不成功是天理难容的事情。
如果一个小孩子非常聪明,人们一般会认为他在智商上发育过快,属于智商早熟。事实上,聪明儿童智力上的优势和思维上的独特之处是大脑的自然发展。这种智慧让聪明的儿童拥有超越常人的感知力,因而在察言观色和言行举止方面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同时聪明的儿童在预料事态发展和预测未来事件时也更具天赋,因此往往会给人一种“早熟”的感觉。
自我有记忆开始,一直听到别人夸赞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比同龄的孩子更早地学会说话,更早地开始识字,爸爸妈妈从不掩饰对我的骄傲。上学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只怕哪一次考试没有取得最优异的成绩而辜负了别人的信任。现在的我压力重重,感觉每天都背负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期许。我真的害怕有一天会失败,害怕别人为我的失败忧心忡忡。
艾美在我的咨询室诉说了她的忧愁。谁都无法否认,聪明人的确具有更高的智商,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赋,在某些领域具备特殊优势。但是聪明只能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一种助力,并没有谁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如果整个社会都对聪明人赋予巨大的期许,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对聪明儿童来说,这种压力是双重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聪明孩子在学校或者家中的表现不尽人意,他们会作何感想?如果聪明儿童发现自己没能满足大众对“聪明”这个概念的期望时,心情又如何?
一旦聪明的儿童表现平平,“聪明”似乎就成了夸夸其谈(也就是小孩子们说的“吹牛”),周围人的失望情绪让他们无法喘息。因此,家长和聪明儿童都无法理解这种“聪明”的状态,在感到万分沮丧的同时也觉得心力交瘁。
如果你在生活上连续遭遇失败、痛苦或者是一直碌碌无为,你也会害怕面对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聪明。即使你自认为生活尚且满意或者充实幸福,也会对这种认知感到恐惧。你会不断地质疑自己:我真的足够聪明吗?我的成就与我的智力相匹配吗?既然我这么聪明,我是不是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聪明并不是成功的“借口”。 事实上和所有人一样,你也一直在寻求自己的身份定位。你渴望寻求自我,希望知道自己的行为如何、有哪些受人喜爱或排斥之处,有什么实力和优势,又有哪些局限。对任何人而言,寻求自我都是合理且常规的行为,它帮助你在内心世界寻找自我建构的核心以及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从童年开始,你就一直在进行自我探索,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以及自己。出于本能,你都会依照自己的性格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进行这项活动。有些人的生活态度十分明确,自信满满,懂得审时度势,把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有些人则会不断探求生命的意义,对于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十分在意,唯恐它会动摇自己的信念。环境的细微变化会影响你的判断,你也在不厌其烦地刨根问底,希望能了解每件事物。
你的生活既普通又有独特之处,你之所以疲于应付生活,是因为你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只是为了迎合世人的眼光而已。
而今,高潜能(High Potential)和高智商(High Intelligence Quality)这样的词汇又开始流行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又随着高潜能的流行而突显出来——具有高潜能就意味着应当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获得成功吗?如果你拥有高潜,却没能取得他人眼中的成功,会不会感觉“浪费”了自己的才能?这种“浪费”是多么罪孽的一件事啊!
“你怎么可能不成功?”这样的误解是不是让你因为聪明而感到脆弱?你的内心是不是因此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
然而在心理学家们看来,情感是否脆弱、心理是否健康与聪明与否并无直接关联。聪明的确会令人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然而这并不能决定你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高度的认知力可以使你在追求成功时少一些曲折,也可以使你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但这需要你掌控自己的行为。当你为了成功疲于奔命的时候,真正的自我已经渐渐地离你而去。
慢下来,放下他人的期许,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