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三节
从言行举止看个性

一、眼睛与性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会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性格。

心胸博大、为人正直者,其目光明澈、坦荡。

心胸狭窄、为人虚伪者,眼神狡猾、阴诈。

目光执着者,志怀高远;眼神浮动者,为人轻薄。

眼光内敛者,表示自私;目光暴露者,表示贪婪。

自信者,眼神坚而毅;自堕者,眼神晦而衰。

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谈话者,一般表示较为诚实。

初次见面先移开视线者,大多想处于优势地位,争强好胜。

被对方注视时、便立即移开目光者,大都有自卑感或缺点。

视线不集中于对方、目光转移迅速者,大多属于性格内向的人。

一般而言,初次见面,就先用眼睛瞪着人,这种人具有主动的性格,在谈话进行中,这种人也时时刻刻想占尽优势,所以,他不断地瞪着眼看人。日本评论家草柳大藏说,能否把对方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最初的30秒内就可以决定了。当双方的视线互相接触时,首先翻眼皮的人,就是胜利者。

反之,对方的心理动态,马上就被先下手为强的人操纵了,接着,对方的心理活动,也会落在后者的掌握之中。

因此,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对一面谈话,一面将视线投向外边的人,你一定要加以提防。这种人常常言不由衷,不太好交往。不过,这种情形也有例外,有些人心中另有隐情,或有愧于心,为了不让对方看穿自己心底的秘密,也常将他的视线投向外边。

日本著名建筑师竹山浩一曾在一张巨大而透明的画面上,画了个皱着眉的眼睛,高挂在一家商店的门口。

在高挂这张画的期间,这家商店的扒手发现率顿时减少。纵然这只眼睛不是真实的,但被这只大眼一瞪,凡心里有鬼的人,立即会把视线避开,更不想走进店里去,即使走进店,也不敢动手偷东西。

二、站立坐行与个性

1.站的姿势与个性

人的姿势有坐、站、卧等许多种,但要想从中捕捉人的特性,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从站立的姿势着手。挺胸直背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紧张的姿态。具有这种姿势的人不屈服于现实,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争取。但是,如果一个人站得过于挺直,使用了过多的力量来支持他的姿势,那么则表明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为了要解除这种自卑感,他在心理上就会产生需要凌驾别人之上的感觉,于是使用这种姿势使自己表现得更为气度非凡。

有些人在站着的时候,总是喜欢倚在一张桌子或椅子之类的物体上。这类人信心不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希望被支持。他们大都言语不多,经常保持沉默,行为处事比较保守。

2.坐的姿势与个性

双脚的摆放模式间接地反映了人的心情状态。例如“别脚”,即将一只脚别在另一条腿的某种部位,这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使用过。经观察表明,经常使用这种姿势的女性大多害羞、扭捏或胆怯。

在脚的表情中,以抖动为最能表现本人心理状态了。生理学认为,抖动双脚是一种防止血液循环停滞的行为。一般讲究完美的人,不断地用抖脚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3.行的方式与个性

每个人的走路姿势都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走路快而双臂摆动自然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并且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里,即使天气暖和也不例外的人,爱挑剔,喜欢批评别人,而且颇具神秘感,常常显得玩世不恭。

走路时双手叉腰,上身微向前倾的人,如同事业上的短跑运动员。他想以最短的途径、最快的速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当他似乎无所作为时,往往是在计划下一步的重要行动,并且积蓄了能突然爆发的精力。

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可能采取墨索里尼式的走路姿势。他的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迟缓。这样走路是为了加深给别人的印象。

速率和跨度一致的步伐往往为首脑人物所采用。这样走路,容易让随从和部属跟在后面时保持步调一致,形成小鸭跟母鸭的队形,以显示追随者的忠实和服从。

三、握手与个性

握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节,但它代表十分复杂的意义。海伦·凯勒说:“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没有声音,却极有代表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于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握手的姿势、力量、时间的长短能较为准确和清晰地表达出握手人的不同心态和感情。

1.规范式握手

握手时力量适度,动作规范,双眼注视对方。采用这种握手方式的人,一般来讲都是个性坚毅坦率、思维缜密的人。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可信度,是值得信赖的人。

抓握式:握手者握手时用力抓住对方的手掌并用力挤握,对方常有轻微的痛苦感。这样的人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精力充沛,自信心强,使人感到亲切。但有时这也是一种虚假的表现。

2.软弱式

有些人握手时只是轻轻地触摸对方,让人有漫不经心之感。这样的人性格大多随和豁达,为人处世谦和,给人一种洒脱之感。与之处事,可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必担心他会偏执。

3.双手并握

双手并握住对方手的人想以此来表现出自己的诚恳、热情和真挚。他们一般心地热忱、温厚、善良,对朋友能推心置腹。但是,这只是对朋友而言,若对初次见面的人,则包含有求于人的心理。

4.长久式

用力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的人,其感情较为丰富,喜欢结交朋友,而且对朋友忠贞不渝。

5.指尖式握手

只用指尖去握住对方指尖的人,他们一般性情平和而敏感,但有时情绪也会过于激动,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不过与人交往倒不乏忠诚。

6.抖动式

有些人握手时抓住对方的手不断上下抖动,这些人性格乐观大方,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总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迎接困难。这种性格使他们备受朋友的欢迎。

7.勉强式

有的人握手时好像不情愿与对方握手但又无法回避,这反映出他们性格的内向与羞怯。但他们无论对友情还是爱情,一旦付出后便会真心相守。

8.木棍式

有些人握手时远远向对方伸出僵直的胳膊,他们采用这种方法在心理上保持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

9.随意式

这类人在社交场合,可以与陌生人轻松自在地握手,一般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就是这么鲜明地体现着他的个性特征。

四、言语表情与个性

语言是种种活动最有力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话,都是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情况、问题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人说话的语言特征,即说话的腔调、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粗细、强弱等外露特征以及遣词造句一类语言表达方式的特征进行观察,可以看出他的个性、处境等。

1.说话内容与个性

当我们与一个人接触时,可以根据他使用敬语数量的多少,来推测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多用敬语的人,阶层意识强。一般在社会职业阶层中的上层就职的人,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很注意语言的使用和敬语的使用方式,讲话时多用稍微修饰过的、有礼貌的敬语。与此相反,受教育程度低,在社会职业阶层的下层就职的人讲话就时常使用不礼貌的、粗俗的俚语村言。

最先说出流行语的人,具有如下性格:喜欢赶时髦,缺乏自我主见,惯有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附和以及追求统一步调的癖好,同时对权威表现出怯弱的服从性。

讲话时爱掺用外来语的人虚荣心强,喜欢装腔作势。这类人常追逐时代潮流,喜欢赶时髦,有崇洋的心理。借此让对方觉得自己身上有着一种超出本人实际能力的本事,自己也因此而产生优越感。

日常生活中喜欢说“我”的成年人,是希望把自己内心的虚荣、自负、撒娇等情感与欲望传达给他人,借此让对方确定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正期待着他人说附和的话。唯有别人承认他的存在,他才有安全感。如果想与这种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千万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根据美国某心理学家的研究,经常说“我们”的人,通常缺乏个性,属于团体中默默无闻的类型,往往也是应声虫,一般而言,害怕因表露自己受伤害的人,最爱说“我们”。

有些人常常在公共场合说些下流话,毫无顾忌地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其实这些人只不过是假借粗鲁低俗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在性方面的自卑感。相反,有的人一涉及性的话题便表示极端厌恶的情绪,那些人反倒对性异常关注。

2.说话方式与个性

牢骚满腹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欲求不满类型的人物。他们在心理上是时常焦躁不安的,长年累月积累下来,只要碰到偶发小事,他们就会借题大肆发挥。

过分谦恭的人,内心里往往郁积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他们很可能受到过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对许多欲望产生罪恶感、不安感和恐惧感。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为了掩饰,便启动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加倍谦恭。

人们需要使用“嗯……”“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等感叹词或连接词这样的事态语来连缀起因思考而支离破碎的语言,使其变得融通贯一。就性格来讲,谨小慎微、办事瞻前顾后的神经质性格的人都非常频繁地使用这种事态语。如果说话的语调富于变化(或高或低),那么此人一定能动性强而且性格外向。说话声音很平淡的人,比较懒散冷淡和退缩。说话带鼻音的人,一般没有吸引力,冷漠、愚笨。

具有权威性格的人,讲话时发音重,用力强,而且讲话比较硬。这类人固执、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强烈,身上兼有传统性和保守性,常有支配欲和攻击性倾向。而具有服从性格的人讲话发音轻,并多用有礼貌的语言,这类人谨小慎微,带有被动性,并且常常不加分析和思考地盲从。

与人交谈,当依场合而随时调整音调音量,以免影响他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风度之一。但是,有些人常常高声喧哗,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种人初见之下似觉爽快、善于交际。但他们绝不会去洞察人际关系的奥妙,只一味地以自己惯有的风格,毫无弹性地待人处世。此外,这种人如果不满情绪郁积到一定程度,即会出现剧烈的爆炸式的感情。

有些人讲话的声音太小,令人难以听清。这类人在无意识中,有着无法确立自我的自卑感存在。他们在心理上并非完全成熟,依赖性太重。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得出: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大而且粗犷;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且谨慎。说话的节奏也与气质有关系。他们发现,讲话非常容易冲动,并且拼命地讲个没完的人,身体的其他动作也表现出同样的倾向,即干起事来和说话一样,容易冲动,常常玩命地干;相反,说起话来犹豫不决、吞吞吐吐、咬文嚼字的人,干起事来,也是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动作迟钝和优柔寡断。

说话速度很快的人,大都能说会道。这类人一般比较缺少心机,容易受人控制。讲话速度变幻不定的男人,大多数外向且精力旺盛;而表现出同样节奏变化的女人既可以被看作是性格外向,又可以看作是高度紧张、没修养和不合作。

爱讲话者的基本心理,是希望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乍看之下,这种人似乎是可以掀起热闹气氛的人,但他们心理寂寞的一面却鲜为人知。

五、字迹与个性

美国的一家公司一年内接连发生了几起机器部件失窃事件,损失达百万美元,种种迹象表明,窃犯出自内部。但在破案过程中,侦查员感到束手无策。为此,该公司邀请了国际字迹学专家参与此案的调查工作。这位专家首先让公司所有雇员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案情写一份材料,然后对这些员工的字迹进行缜密的分析,结果疑点便集中到某人身上。此人的字迹特征表明他是一个善耍诡计而又极具心计的人,于是他被置于监视之下。果然不久,由于变卖赃物事发,他被逮捕了。

从古至今,人们常把字迹与性格联系在一起。许多学者认为:“字迹是大脑的书写。”人的无意识思想常会不自觉地流于笔端。正如人的指纹能够揭示出不同的个体特征一样,笔端的字迹也能揭示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可以确信:在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书写特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优秀的字迹分析专家声称,可以通过对字迹的分析,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流畅、圆润的笔触暗示了悠闲懒散并且易变的个性;棱角分明的笔法表明富于挑衅和进取性,并有强烈的驾驭他人的欲望;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者,性格也就放任不羁;字迹清楚整洁、呆板拘泥者,其性格纤弱,谨小慎微;字写得很小而清楚者,富有耐心,并有观察力;写字杂乱无章者,性格往往很粗鲁;字迹写得端端正正者,性格较庄重;运笔有力者,性格往往很倔强;书写潦草涂鸦者,一般缺乏责任心;书写花里胡哨者,其虚荣心较强;有的人书写苍劲浑厚,性格表现为老成持重;写字简洁,涉笔成趣者,则表明他不拘小节、工于心计;线条柔和,性格也温柔;书写流畅潇洒者,他的性格就开放豁达。

此外,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间隔,字迹的大小,倾斜的方向以及用力的轻重,也能显出书写者的性格和个性。有人认为,字写得很大的人往往热情洋溢,但不拘小节;字写得很小的人往往很细心,并有专注力;若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隙较大,他就比较坦率诚实,对人宽宏大量;写字过分用力者,他往往很自信,并且偏于固执;写字较轻者,一般缺乏魄力,书写时每行字向上倾斜者,表明情绪激昂,往往进取心较强;书写时每行字向下倾斜者,表明缺乏勇气,往往情绪消沉;书写向左倾斜者,往往善于分析;书写向右倾斜者,一般热情开朗。

古语讲:“书者,心画也。”在判断一个人的笔迹或书法时,我们还应考虑到笔者书写的时间、情景、内容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人。

人的行为动作是大脑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人体动作和表情都受大脑的支配,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并不容易,必须听其言,观其行,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的个性与其行为举止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准确无误地理解人的行为举止所表露的信息,需要仔细地观察、辨认其行为的真实含义,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的行为表现轻易地给一个人下判断,还必须注意发生这种行为的场合、时间、对象、环境等因素,还有这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生活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深入地观察和领悟这些无声的语言所代表的意义。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