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最多十分钟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二十分钟,等婆媳二人赶回家,王春花已经做好了早饭,清汤寡水的对比昨天江语的酸菜鱼实在不能看。
这边江语二人一人提着鱼,一人拿着虾进了院子。顾城见状连忙上前接过李红芳手中的桶,王春花听着动静跑出来扒拉着桶看,“哇,这么多鱼,值不少钱吧。”
李红芳还记得王春花昨晚上挤兑江语的话故意提起“你不是看不起那张网吗,现在又是在干嘛?”
王春花尴尬的笑了一声“娘你说啥呢,我那是在跟小语开玩笑呢。”
又连忙扯开话题,看着江语手中用香芋叶子包着的河虾说道“这些虾留着干啥?”
江语没有回答她,径直走进厨房,将虾放进水里。
王春花站在原地手足无措,顾城出来充当和事佬“媳妇儿,还有多久吃饭啊?”
王春花白了顾城一眼,将气撒在他身上“吃吃吃!一天就知道吃!”说完就进厨房去了。
顾城平白无故被骂了一顿,站在原地扣了扣自己的大脑门 。
李红芳站在堂屋里,看着王春花如此对待自己丈夫脸都黑了。一天没事找事也就算了,还将气撒在自己男人身上,当初就不应该让儿子娶她。还是老二媳妇好,懂事又贴心,对老二也好。
李红芳现在看江语是越看越喜欢,真心觉得当初买下她是自己有生以来做过做正确的决定。
江语吃过饭后打算上街将这些鱼买了,李红芳见那桶鱼重量实在不轻,地里又忙抽不出时间跟她一起去,狠了狠心从枕头下拿了一文钱让江语做村里的牛车去镇上。
“你如果找不到卖地方就去培跃书院找清儿,他知道菜市场在哪儿。你自己一个人要注意安全。”李红芳一边摸着手里的铜钱一边叮嘱江语。
江语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李红芳见状也就没在说啥,担忧的看了江语一眼就下了地。
离顾家村最近的镇是玉珑镇,其次是玲珑镇和福源镇。顾家人购买生活用品通常在玉珑镇,顾清也在玉珑镇上的书塾念书。
从顾家村到玉珑镇要走半时辰,唯一的交通工具是牛车,坐牛车只需两刻钟。但牛车一天只有几趟,并且需要一个铜板才能上车。
江语提着桶在门口等着,过了一会儿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驾着一头老黄牛过来。顾家坐落于顾家村的边缘,离镇上最近。所以当江语上车时,甲板上已经做上了好几个人了,江语见他们面生,估摸着不是顾家村的人,或多或少都带了些东西,估计也是去卖东西的
甲板上那几个人见江语提着一桶鱼上来都好奇的打量她,然后开始窃窃私语“这姑娘从哪儿抓这么多鱼?”
“鱼这么腥,拿到镇上也没几个人买......”
江语才不管他们议论啥呢,一直在欣赏沿途的风景。还别说,这没经过污染的田园风光就是美。
牛车走的很快,一会儿就到镇上了,江语问清楚牛车回去的时间后拎着桶朝菜市场走去。
一路上卖吃的、摆摊的、逛街的熙熙攘攘,大人小孩来来往往热闹极了。
江语强迫自己不去看那些卖吃食的,肚子里的馋虫作祟,搅得江语心烦意乱。
江语在菜市场随便找了个位置开始卖鱼,期间有几位老妇人被江语姣好的面容和亲和的气质吸引来询问,一听江语卖的是鱼又都摇摇头走了。
江语没想到这里的人都不喜欢吃鱼嫌弃鱼有一股子腥臭味,站在摊位上等了约莫半个时辰没卖出一条。郁闷的想:要不拿去酒楼卖?
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却始终没有人来买鱼,下定决心去酒楼试一试。
她拎着桶艰难地穿过小吃街,随后又停了下来,迷茫的看着眼前的十字路口,书中关于男主高中之前的描写少之又少,江语压根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正迷茫着,忽然又想起李红芳说起有事就去培跃书院找顾清。她就在路口边上拉了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询问“小弟弟,你知不知道东街巷子的培跃书院在哪儿?”
小孩子看戏文看得入迷,突然被江语打断,心里十分不悦,转过头刚想发火,看见江语俊俏的脸蛋难听的话卡在嗓子眼说不出来,硬生生憋的满脸通红。江语那双眸子生的着实好看,灿若星辰,不含一丝杂质。
江语见那小孩子一言不发直直的盯着她,伸出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小弟弟?”
那小孩儿缓过神来,赶紧低下头掩饰自己的尴尬,他全程就说了一句“跟我来”,自顾自的向前走着,从 他微红的耳朵能看出他有多紧张。
只见转过几个路口就到了东街巷子,那小孩儿将江语带到书院之后就撒丫子跑了,只留给江语一个仓皇的背影。
培跃书院位于巷子最深出,院外红墙环护,绿柳周垂。门口山石点缀,别有一番韵味。“培跃书院”四字刚劲有力,牌匾高挂于门上,显得格外清幽高雅。
江语伸手敲了敲门,随后“吱呀”一声,一位门童打扮的小生从门里探出头来。见只有江语一个人,问道“姑娘来找谁?”
“我找顾清,烦请小哥把他叫出来”江语态度陈恳的说。
“请姑娘在门口等一会儿。”说完男子关上了门。
书院里都是男子,不方便请江语进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