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青史留名!”
秦政听到秦风的回答后,目光露出了欣慰之色,问道:“老六,你能有此此想法,朕深感欣慰!朕再问你一次,你当真想要去北凉?”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妥!”
还没等秦风回答,秦晨立即站了出来,朝秦政拱手道:
“父皇,老六毕竟不善武艺,也未曾展露过统兵之才,更何况他还是我大秦皇子,若是老六在北凉出了什么意外,死在北境的蛮夷之手,这可是会令那些蛮夷的气焰更加嚣张!”
秦晨已经猜到了秦风的心思了!
秦风这是想要逃离京都!
今日秦风在朝堂上展现出来的样子,足以证明秦风不是之前谣传的废物,而是一个隐藏了好些年的阴货!
若是让这阴货逃离京都了,只怕这家伙会成为一个他新的心腹之患。
所以他不论如何,这会儿都得站出来阻止秦风这阴货逃离京都。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有些不妥!”
随着秦晨开口后,和他穿同一条裤子的秦云立即站出来支持起了秦晨。
秦云还没意识到秦晨的用意,但他知道秦晨忽然阻拦绝对有自己用意。
“老六,你有什么想说的?”
听了秦晨的话,秦政又忽然感觉秦晨所言有些对。
“父皇,儿臣对四哥刚刚说的话不敢苟同!”秦风拱手道。
“哦?老六你有什么高见?”
秦风挺直起腰杆,朗声道:“儿臣知晓如今的北凉边军因为两年半前的那一次与蛮夷交手失利,至今边军将士士气还很低迷。”
“若北凉边军的士气再继续低迷下去的话,北境的蛮夷一旦再组织人马南下入侵北凉,那北凉定会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甚至与北凉交接的几个州也会如此!”
“儿臣不忍北凉以及周围州郡的百姓们遭此大劫,所以儿臣想去北凉重振北凉士气!”
“什么?”
随着秦风铿锵有力的话音在大殿内不断回荡起来后,所有人心中皆是大吃一惊。
尤其是大秦的武将,尽管之前对秦风十分不屑,但现在他们的眼里却是闪过了一抹赞许之色。
片刻后,几个武将纷纷从人群中走出来,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六殿下若能亲临北凉,定能极大振奋北凉人心与军心!”
“六殿下身为皇子,他若能镇守在北凉,定能让北凉边军将士们走出之前阴霾,让士气大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着几个武将开口,朝堂上立即出现一些附议声。
这些支持的声音,很多都是两年半前与蛮夷交手而失利的武将。
他们这些武将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重振北凉边军的士气。
他们知道如今的北凉边军士气被那一战给打没了不少,尽管这两年蛮夷们消停了点,但他们担心万一蛮夷那边又要组织一场入侵了,这边军怕是很难抵挡得住。
到时候,边军挡不住,北凉以及周围州郡一定是要惨遭血洗的。
眼下秦风说出来以皇子身份去坐阵,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一次可以重振边军士气的机会。
这些武将们也没指望秦风能够上战场杀几个敌人,但让秦风去北凉镇守,想点办法慰问一下北凉将士,定能够提高军心士气!
如此北境的蛮夷再次入侵的话,边军就不会一击及溃了……
听着众人的话,秦政不禁点了点颔首。
“老六,你能有此决心,朕深感欣慰。”
随后,秦政目光落在秦风身上,缓缓道:“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当真想要去北凉?”
秦风还没有回答,一旁的皇甫清棠已经是急得不行,一边扯着秦风的衣袖,一边给秦风使眼色,想阻止他。
只不过,秦晨这时却是又弄出了幺蛾子出来。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还是不妥!”
“老四,为何百般阻拦?”
见秦晨又跳出来,秦政眉头微微蹙起。
“父皇,老六虽然勇气决心都可嘉,但老六去北凉弊大于优!”
秦晨拱起手,郑重道:“有利的地方在于老六打着一些响亮口号确实是能振奋军心士气,但弊端是老六一旦出什么意外被北境蛮夷他们给俘虏了,这是要令我朝颜面尽失的啊!”
“除此之外,这还很可能会令北凉好不容易提上来的军心士气都给丢了。”
“到时候,儿臣担心北凉还会丢失!”
“这……”
闻言,秦政眉头都快拧成一根线了。
秦政瞬间也是觉得秦晨所说,不无道理!
倘若秦风在北凉那边被蛮夷给俘虏了,不仅会让他们大秦颜面尽失,到时候还很可能会影响军心士气,导致疆域丢失!
而皇甫清棠在见到这一幕后,她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看这样子,秦风去北凉的事情可能要泡汤了!
然而,秦风此刻却是站了出来,拱手朗声到:“儿臣斗胆请父皇赐儿臣一物!”
“老六,你又想要什么?”秦政眉头紧蹙,问道。
“请父皇赐儿臣一把宝剑!”秦风回答道。
“宝剑?”
秦政一听,更加困惑了起来:“你求朕赐剑做什么?”
“父皇,如果儿臣真有不幸被俘的一天,儿臣想以父皇所赐下得宝剑自刎归天!”
秦风当即脸上装出一副悲壮的样子,说道:“儿臣背负天子血脉,所以儿臣宁做战死鬼,也不愿做被俘奴!”
“好一个宁做战死鬼,不做被俘奴!”
随着秦风话音落下,瞬间就令在场不少武将为之动容。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大秦男儿该有的骨气,这才是大秦天子血脉该有的气魄!
“老六你跟朕老实交代,你这么想去北凉,不想留在京都?莫不是担心你兄长还想害你不成?”秦政沉默片刻后,淡淡问道。
而他话音落下后,还目光扫视了一下其余几个皇子。
当他们感受到这一道视线时,几人都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尤其是秦晨,他是最为紧张的那一个。
然而,秦风此刻的回答却是出乎了秦政以及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父皇,儿臣再过一个月便要行加冠之礼了,依儿臣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儿臣只能前往一个封地治理一方百姓!”
“正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不愿史书记载我这一生是窝囊的一生,所以我想去北凉,哪怕是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愿窝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