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面对战争毅然从军

转眼一年过去了,1917年,克洛克已经读高中二年级了,个子也像被风儿吹着似的蹿高了一大截,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眼睛明亮漆黑,闪着聪慧的光芒;鼻梁高挺;薄薄的嘴唇两角向上翘着,让人看了觉得他似乎总是在对着你微笑。

每当克洛克走在小镇上,大家都会称赞说:“噢,我们的小钢琴手长成一个漂亮的大小伙子了!”

克洛克是一个闲不住的年轻人,但他不再去做抡棒球的活动,而是在课余时间去推销咖啡豆和其他一些新鲜东西。每到放了学或者节假日,他就会提着一个大包走出家门,谁也弄不清他这次包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只看到他从这家走出来,又从那家走进去,挨家挨户,不辞辛劳地做着推销。

在爱德蒙叔叔的杂货店学到的生意经派上了用场,克洛克以自己的精明和微笑赢得了顾客的欢迎,他卖出了很多东西,银行里存折上的数字也在不断地增多。

克洛克自豪地对妈妈说:“我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你和爸爸的帮助,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了。”

罗斯笑着说:“那你可以自己出去独立生活了。”

克洛克本来想说自己不打算再在学校待下去了,把读书、做作业的时间用在生意上,但他知道,这是父母绝对不允许的,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就在这一年,世界却变得不太平起来。早在3年前,首先是在欧洲,然后战火的硝烟逐渐向全球弥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美国离欧洲很远,所以那时宣布保持中立,不支持作战的任何一方。那时克洛克还是个12岁的孩子,而且战争是在遥远的欧洲,芝加哥奥克帕克小镇的居民还是过着跟往常一样的日子,克洛克还整天沉浸在钢琴乐谱中,丝毫不关心小镇之外的美国和美国之外的世界发生什么。

可是到了现在,形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不再保持中立,宣布对德国作战。由此颁布了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年满18岁至45岁的成年男子,都必须从军履行义务。

奥克帕克小镇也不例外,随着“到军中服役去”的号召打破了往日的平静,而变得热闹起来。战争的歌曲也在小镇流行起来,每个人都在唱着以“到了那时”开头的歌曲。克洛克眼看着镇上好多年轻人激情澎湃地到镇府去报名参军,他的心也跟着躁动起来。

虽然这时克洛克才只有15岁,但是他却开始关注起世界大战的局势来,每天当他走街串巷推销的时候,都特意向别人打探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当时他只希望:“我马上就变成18岁该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报名参战,为国效力,并享有军人的荣誉了。”

克洛克觉得,前线才是自己最希望去的地方,但是他还实在太小,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只好把这种渴望转嫁到努力做生意上。

这一天,克洛克一放学就提着他的百宝囊又开始他的推销。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意实践,克洛克很快就摸清了各家对各种商品的需求,街上的一些人家已经成了克洛克的老主顾了。

克洛克走到一家老主顾门前,敲响了那位老太太的门。

老太太打开门一看到克洛克,就热情地对他笑着说:“呵呵,快进来吧,我的孩子!”说着一边带克洛克往屋里走一边问:“这次又给我带什么新奇玩意儿来了?”

克洛克很有礼貌地说:“珍妮奶奶,我这次特意给您选了一些东西,您看看,我敢肯定您会喜欢。”

克洛克刚把包放到地上,老太太的老伴突然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从卧室里跑了出来,他嘴里嚷道:“这真是太不像话了!”

克洛克奇怪地问:“约翰爷爷,是什么事情让您这么生气?”

老约翰扬着手里的报纸,气哼哼地说:“啊,雷,你来看看,上面说,他们竟然连孩子都允许被派到战场上去,让我说他们什么好!”

克洛克不由心里一动,他看着气得喘着粗气的老头子,对他说:“是真的吗?让我来看看好吗?”

老约翰把报纸递克洛克,指着上面一块版面说:“看看吧,你虽然还小,但也是读书人,应该懂得。这太不像话了!”他余怒未消。

克洛克这些天来一直关注着所有与战争有关的信息,这时急切地接过报纸,赶紧接过来一看:

美国红十字会要组织一支战时救援部队,要在年轻人中进行挑选。凡年满17岁者条件合适都可入选。

克洛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心里说:机会终于等到了!

克洛克忘记了继续做生意,他匆匆地对老太太说了声:“您好,再见。”他提起还未打开的包,飞奔出屋,弄得老太太夫妇俩一头雾水。

克洛克一路跑回家里,家中刚刚开始吃晚饭,正好全家人都在,他即席又展开了他的演说:“爸爸,妈妈,我要去参军!”

全家人为克洛克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了一跳,大家都放下手中的餐具,一起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

路易斯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明白,你再说一遍?你说要去参军?”

克洛克明显看出父母脸上反对的表情,但他丝毫没有犹豫:“对,我想跟你和妈妈商量一下,我要去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援队。”

路易斯脸上没有表情:“雷,这没什么商量的,不行。”

罗斯也说:“我跟你爸爸意见一样,我们不会同意你去做这样危险的事。”

克洛克急了:“我看了今天的报纸,说可以让孩子去参军的。”

罗斯说:“我们也看了,你刚15岁多一点,就算你到了16岁,但离国家规定的17岁的年龄底线还差一岁呢!”

克洛克激动地辩解:“可我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我已经是大人了。你们也看到了,我能处理好自己的一切,洗衣、做饭我样样在行,我能照顾好自己的。现在国家需要年轻人参战,优秀的有志青年都已经参军走了,难道你们想让我缩在家里当懦夫让别人笑话吗?如果那样苟且偷安,我宁愿死在欧洲的战场上!”

路易斯心里虽然也赞叹克洛克的志气可嘉,但他还是极力想用亲情来劝阻儿子:“雷,我和你妈妈都非常爱你,这你非常清楚。不光我们,你的弟弟妹妹也跟我们一样爱你。你怎么忍心说出这样的话让我们伤心?!我们家不能失去你。到了战场上,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你一个小孩子,很容易出事。”

罗斯更是难过得流下泪来:“是啊,孩子,你好好在学校里读书不是很好吗?如果没有了你,妈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说不下去了。

克洛克见妈妈如此伤心,惶恐地上前抱住痛哭着的罗斯,罗斯也哭泣着紧紧地搂住了儿子,像是怕失去他一样。

过了一会,罗斯的情绪稍稍平静了一些,克洛克才松开双手,他已经比妈妈高出了半头,他两只手抚着母亲的肩膀,看着母亲,轻声安慰道:“妈妈,你放心好了,你知道我有多么机灵的,对吗?当我从战场上归来的时候,那一定成为战斗英雄!到那时,整个奥克帕克都会尊敬你这位英雄的母亲!”

克洛克说到这里,出神地望着前方,似乎正在憧憬着自己成为战斗英雄光荣归来时的情景……

当晚路易斯夫妇都一直没有松口,克洛克也只得作罢。

但接下来几天,克洛克依然坚持自己的意愿,软磨硬泡,充分调动自己的雄辩口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父母终于禁不住他的厉害,被他说服了,同意他报名参军。

克洛克又在报名单上把自己的年龄由15岁改成17岁,也顺利通过了军方的体检。他被录用从军后,分配到红十字会的救护车队做驾驶员。

克洛克穿上了军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奔赴到康涅狄格州——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新兵训练。他要学习的项目是汽车驾驶,要练得无论在多么坑洼不平的路上,也要保证把汽车开得平衡安全,并且要掌握许多关于汽车修理方面的知识。

克洛克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他学得极其用心,很快就超过了同一期的其他新兵学员。

克洛克以为他当然是他们连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不过后来他又发现了一个内向的男孩,凭着他敏锐的观察,那个男孩应该跟他差不多大,也是谎报了年龄参军的。

那个男孩平时不爱说话,经常看到他没事的时候一个人在一边默默地想心事。当大家在训练空闲的时候跑到附近地区的镇子里去逛街玩乐的时候,那个男孩却总是留下来待在军营里。

克洛克觉得很奇怪:他留下来做什么呢?后来他发现,那个男孩在画画,他不停地画,画完一张再画一张,似乎只要画着就永远也不知道累,他这辈子就像是为画画而来到人世的一样。克洛克留意地记下了这个男孩的名字:沃尔特·迪斯尼。

新兵的训练是相当苦的,但像克洛克这样的年轻人,都有一种报国的热情,有股好胜的倔强劲,而且对即将奔赴的战场有一种冲动和幻想,所以大家都练得相当出色。

大家一边训练,一边憧憬着交谈着到了战场上的情景,心里充满了期待。过了一段时间,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上级有令,新军的救护车队做好奔赴法国前线的准备!

16岁的少年克洛克从参军时起,就天天盼着奔走战场的这一天,现在终于盼来了!他兴奋异常,他一连几天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就在克洛克渴望马上就到战场上冲锋陷阵,最终成为战斗英雄的时候,却又传来了一个差点把他炸懵的消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同盟国宣布投降,已经签署了停战协定!

这就意味着,他不用再去法国战场了,他成为英雄的梦想也化为了泡影。

克洛克再没有任何理由不回到奥克帕克父母的身边去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故乡小镇。稍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背起书包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但由于参军,他落下了一大半程的功课,后来实在觉得赶不上同学们的进度了,只好辍学中止了高中课程。

离开学校之后,克洛克只有一条自力更生的路可走了,他下定了决心: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虽然自己没有完成高中课程,但相信自己也不会比别人做得差。

参军这段经历磨炼了克洛克坚毅的性格,他认为,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其实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能学到的东西可能更多。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