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学贵有疑 人贵有德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1 ;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2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读书无论资性 3 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 4 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 5 处,便为乡党 6 仰望之人。

【注释】

1 破:穿,透,揭穿。

2 速:快速,迅速。

3 资性:资质秉性。

4 义理贯通:义,道义。理,学理。指把道义与学理融会贯通在一起。

5 苟且:不守礼法、道义之处。随便的行为。

6 乡党:乡里,同乡之人。

【解读】

人的品德不高,都是因为看不透一个“利”字;学问没有长进,总是因为不能抛开一个“懒”字。品德足以感化他人,而品德高尚又有很高的威望,那么这种感化尤其迅速;钱财富足可牵累人,而有很多钱财又处在混乱的社会中,这种牵累尤其严重。

读书不论资质秉性的高低,只要能勤学好问,任何事都问一个为什么,自有通晓道理的一天;立身社会不怕出身低微,只要忠厚老实,做事没有一点随意之处,就是乡邻敬仰的人。

【故事链接】

戴敦元是清初著名学者。他5岁时就能写很多字,阅读书籍过目不忘,当时人们都称他神童。他每天手不离书本,有时看书竟然忘了吃饭睡觉,简直成了书迷。

有一次,小敦元到舅舅家去,发现舅舅家有个书房。书房里的书可真多啊!很多是自己从来没见过的。戴敦元在书房里翻翻这本,看看那本,舍不得离开。

一会儿舅舅来了,他就恳求舅舅留他住下来,他要把这些没看过的书统统看一遍。那时戴敦元才六七岁。舅舅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小外甥,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在书房里给他准备了一张小床,供他休息时用。

于是戴敦元就在舅舅家的书房里住下来,早晚不离开书房一步。早晨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点上油灯看书;晚上,一直读到夜里三更左右,还不肯休息。

舅舅看着小外甥这样用功学习,又是喜欢又是心疼,有时就到书房里来催他早点上床睡觉。可是刚等舅舅一走,戴敦元又从床上爬了起来,重新点起灯来读书。舅舅拿他也没有一点办法。

就这样,戴敦元在舅舅家住了整整一个多月,天天窝在书房里看书,简直是足不出户。当他读完了书架上的最后一本书以后,才与舅舅告别回家了。

由于戴敦元勤奋好学,10岁就被举为神童。当时学政彭元瑞给他出作文题,而戴敦元的文章写得典雅得体,竟然可以与当时一流的学者文章相媲美;彭元瑞又对他面试,戴敦元是有问必答,对答如流。

学政彭元瑞非常喜欢他,认为他将来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并鼓励他继续认真读书。从此,戴敦元读书更勤奋了,在15岁那年,他就经过乡试考中了举人,以后又在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中了进士。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