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菜根谭》导读

洪应明生平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四川新都人,生卒年以及生平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期前后在世。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他除了编撰有关人生哲理读物《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洪应明年轻时十分热衷于仕途功名,但屡试不中。万历三十年,就是公元1602年前后,他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于著述。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聊度余生,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

洪应明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有一个故事,说他路上遇见一位贫穷的白发老太太,在大太阳底下向游客推销菜根咸菜,可是她一斤也卖不出去,又愁又着急。

洪应明很可怜这个老太太,找来笔墨,写了几段文字在纸上,大体意思是买菜根咸菜,送洪应明菜根真言一句。洪应明在当地是名人,老太太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话去做,菜根咸菜果然被人抢买光了。老太太赚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向洪应明谢了又谢。

渐渐地,周围那些穷邻居都知道了老太太腌制的菜根咸菜,香脆好吃,纷纷来取经。洪应明毫不保留地将老太太制作菜根咸菜的方法教给了大家,大家便将菜根咸菜弄到集市上卖,都赚了不少钱。

到清朝以后,很多经营菜根咸菜的手工业者,都很感激洪应明对菜根咸菜的贡献,特别是他的《菜根谭》更是将菜根精神发扬光大了,成为影响世界的文化巨著,纷纷捐钱盖庙祭祀他,并且尊称他为菜根咸菜的祖师爷。

洪应明早年有很多不如意的时候,甚至经常被一文钱逼得走投无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把持节操和品格,坚守理念,甘于淡泊,这是他的真正伟大之处。

《菜根谭》创作背景

洪应明早年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生活非常清苦。他看到人们将大把菜根丢掉感觉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就出点钱将菜根买走。时间长了,人们就称他为“傻菜根”。

有一天,友人到家中拜访洪应明,他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友人品尝后,拍桌叫好。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无菜根苦涩,相较普通咸菜,菜根别有一番滋味。

友人询问其中奥妙,洪应明说,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尝试,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菜根腌制成了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我先将菜根用盐腌制,发酵一年后去除菜根苦涩,逼出菜根香气。然后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盐,在太阳下晾晒三日,让菜根更有嚼劲。最后,菜根佐以花椒等香料,再腌制七日,才能端上饭桌。

洪应明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生活经历。其实,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坚强地适应清贫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明代学者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他进一步解释,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理想。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世俗社会、平民社会已经取代贵族社会、恐怖极权社会成为主流。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违心迎合世俗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代表。

《菜根谭》成书和刊行时间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即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明代学者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

清刻版《菜根谭》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佛学书局排印本。此书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菜根谭》的其他版本还很多,国内流传的与国外流传的有较大的出入。国内流传的一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182则,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等四类,下卷201则,不分类,统称“概论”,全书共383则。

严格说来,《菜根谭》不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以及接物的格言集。书中的格言,每则从数十字到近百字不等。这些格言警句文辞秀美,对仗工整,促人觉醒,耐人寻味,有着深刻的哲理,也因此传之于世。

本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注意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调整角度出发,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在传统文化中品位之高,社会流俗层次之低,无异于天壤之别,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

《菜根谭》的特色和内涵

《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特别是作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提炼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注意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调整角度出发,运用格言等形式阐述内容,语言精炼,言简意赅。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莱根谭》有着与同类著作不同的三大特色:一是重点突出,作者所论述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修养身心上;二是不囿于一家之见,熔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三是不偏执,具有辩证法的因素。

《莱根谭》借助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有力武器,即人的生存意识,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人们通过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自觉改变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然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所以,《莱根谭》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更是社会病态的药石。作品对于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拓宽了领域,深入考察了社会文化心态,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学术事业。

《菜根谭》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入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因此,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从内容上看,《菜根谭》论述了每个人在涉世处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大至治国齐家、修德养性,小至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作者围绕涉世处事这一中心,总结了人们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融进了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涉世处事的原则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书中有处理居官与居家时应持的原则、待小人与待君子所采取的态度、用人与交友所用的策略、处逆境与居顺境时应有的心情、对荣誉与对屈辱应有的操守等,几乎涵盖了人们涉世处事的各个方面。由于作者所论述的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因此,作者所提出的涉世处事的具体原则与方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而这样也就能赢得读者的青睐了。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糅合了儒家中庸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和佛家出世思想等人生处世哲学。作品在宣扬儒家入世思想时,不同于一般的儒家论著,执着于现实而不化。反之,在宣扬佛道出世、避世思想时,又不像一般佛、道论著那样玄妙虚空,而是较为踏实,贴近生活实际,就容易为人们接受了。

《菜根谭》为人处世智慧

《菜根谭》是我国古代三大处世奇书之首,虽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其中处世智慧却历久弥新,深受人们的喜爱,依然堪称顶级。以下就精心挑选出《菜根谭》中的顶级智慧,相信悟透之后,一定能助你在处世上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一、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

有些事情发生了,想要急切之间弄明白是不容易的,在真相未明之前,应该宽限一些时间,或者暂时不去理会,时间久了,一切就都会明了,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纷争。

相反,如果太过着急去处理,反而容易让他人产生不满和反感,使真相更加难以水落石出。让他人服从你的支配,过分使用心机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如顺其自然,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服从。所谓“以德服人者真服也,以力服人非真服也”,如果只是一味的严厉管束,反而容易使人产生逆反之心。

二、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能够认识自己本该有的面目,才能说是了解了自己的心;能够悟透世间不变的智慧,才足以谈论出世。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全在于心,没有心的感应,也就不会对事物产生意识,心与物也就没有关系了。我们的心如果执着于种种欲念,便不能说超脱。

其实,所有“我”的观念最终都是一场幻像,倘若能明悟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超越种种虚妄,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即“完得心上之本来”。

三、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涉世者宜蕃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

面对各种的诱惑,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为什么诱惑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说到底是因为诱惑背后存在的巨大的利益,是利益驱动着追随者痴迷和疯狂;面对诱惑,这些人束手就擒,甘愿做诱惑的俘虏,是因为他们没有坚韧的意志,为了“贪黄雀”“弹飞禽”而“坠深井”“舍隋珠”。

诱惑往往伴随灾难,拒绝它需要你对危险和灾难有敏锐的嗅觉,要揣摩一下可能的得失,加以分析,然后问自己,为了诱惑而不顾一切,这样做值得吗?

四、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备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赋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康节云:“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旨哉言乎!

名利的诱惑力巨大,但潜伏的灾祸也巨大。韩信、陆机、霍光、石崇在历史上都算得上人杰,但却欲望过盛,过分张狂,最终遭遇厄运。所以,《菜根谭》认为,为人处世应该像帆船那样“只扬五分”,这样便能平安的前行,像容器一样只注“五分”水,这样便能保持着基本平衡,这的确是至理名言,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感悟和学习的大智慧。

五、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势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了而不受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那就更高明了。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才能耻于机谋巧诈的运用,尤其是有机会掌握权力和金钱的时候,却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尤为难能可贵。

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才能及时改正错误,哪怕是真正的逆耳之言,也要虚怀若谷加以接受。假如一个人听到逆耳之言就感到厌倦。不仅辜负了别人劝诫的美意,而且难以发现自己言行的缺点。

相反,如果只喜欢别人的夸奖奉承之言,就容易沉淀在自我陶醉的深渊中,最终就等于将自己浸在毒酒中从而毁掉自己的前程。人生在世要经常接收各种逆耳和痛苦的考验,只有正视困难,艰苦奋斗,取长补短,才能保证人生旅途平安畅达。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