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精金美玉烈火煅来

欲做精金美玉 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 的事功 ,须向薄冰上履 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 ,防之当如渡海浮囊 ,勿容一针之罅漏 ;万善全 ,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 ,须假 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 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 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 而欲标异见 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 ,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 之场,而枯寂亦槁 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 ,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 复萌,而尘情 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 ,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注释】

①精金美玉:比喻人品或物品的纯洁美好。

②掀天揭地:指翻天覆地。

③事功:事业,功绩。

④履(lǚ):踩在上面,走过。

⑤百行皆非:所有的行为都错了。

⑥渡海浮囊:用牛皮或羊皮做成的气囊,用以浮水渡河。

⑦罅(xià):裂缝,空隙。漏:漏洞。

⑧万善全:各种善念都具备,非常齐全。

⑨凌云宝树:佛家语,指西天净土的树木。

⑩假:凭借。

⑪过举:错误、不当的言行举动。

⑫非心:不好的念头。

⑬植节:栽种,种植,生长。

⑭见(xiàn):通“现”。显现,出现,实现。

⑮渣滓:杂质,糟粕。

⑯真体:真实的本体。

⑰溺(nì)志:谓使心志沉湎其中。

⑱槁:死亡。

⑲栖心元默:寄托心志。

⑳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㉑尘情:指世间的杂念会想。

㉒执:执着,自是而固执。

㉓欲根:欲念的根性。

【解读】

想成为拥有优良品德的人,那就要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经受种种艰难困苦的磨炼;想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那就要像每天走在薄冰上一样,战战兢兢,时刻小心。

一个念头错了,便觉得几乎所有行为都不正确了。所以要提高警惕,谨防一念之差。对于差错的提防,就好比对待渡河用的皮囊,不允许有一个针眼大的裂缝。各种各样的好事都去做,才能无愧于此生。就像那西方佛地的宝树靠众多树木扶持一样,修身也需要人们多多积累善行。

在忙碌时做事情,常常在空闲时先检查反省,这样错误的行为自然会减少。行动中产生的想法,预先在安静时仔细考虑,不良的想法自然会消失。

做了好事总想着趁机抬高自己超过别人,给人一点恩惠总想着借此结交好友,做了点功德总想着让世人惊骇,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也是追求义理道路上的障碍,最容易混杂夹带,最难拔除。这些私心杂念必须全部清除干净,断绝它的萌芽之根,如此才能显现人心向善的真实本体。

能够轻视富贵,心中却摆脱不了渴望富贵的心思;能够重视名义,心中却念念不忘名义之外的名声。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并没有摆脱世俗的影响,而内心世界存有各种私心杂念。这些私心杂念不消灭干净,则如石头之下的小草,一旦石头移去,小草就会重新生长。

社会的纷乱骚扰固然会沉溺心志,而归隐山林的枯燥寂寞也让人心气渐消。所以读书做学问的人应当从自己的内心寻求安静闲适,以保持本我志向不受干扰;也应当适当地从事一些恬淡愉快的活动,以培养圆通机变的心机。

过去的错误不可以保留,否则它会寻得机会再次萌发,其中的世俗之情终要伤害你的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也不可以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就会激起心中残存的私心杂念,如此则义理情趣又为情欲所控制。

【故事链接】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得到司马徽的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更勤奋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代饱学之士。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