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 否。得意 便思有骄矜 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 ,若少慕声闻 ,便成伪果 ;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 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 之后,亦可鼓畅 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 而受羁縻 。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 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 之根芽;一段不为 的气节,是撑天撑地 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 ,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注释】

①意气:情绪。

②得意:得志。

③骄矜(jīn):骄傲自负。

④消息:关键。

⑤实地着脚:实实在在地。

⑥声闻:名誉,名声。

⑦伪果:虚伪的成果。

⑧儆惕:戒惧。

⑨惰:懈怠,懒惰。

⑩收摄:收聚。

⑪鼓畅:鼓动并使畅达。

⑫豢(huàn)养:喂养,驯养。

⑬羁縻(jī mí):控制。

⑭一念: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⑮常惺: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

⑯生民生物:生民,养民。

⑰不为:不做,不干。

⑱撑天撑地:顶天立地。

⑲贪冒:贪图财利。

【解读】

没有事情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闲杂的思想念头。有事情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粗心浮躁意气用事。得意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骄傲自负的言语表情。失意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失望怨愤的情绪。这样时常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行,使坏习惯渐渐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这才是真正掌握了人生真谛。

读书人要有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才能学到随机应变、用之不尽的奇妙智慧。要想建功立业,就要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如果心存哪怕一丁点羡慕虚名的念头,就难成正果。要想修心养德,就要专心于心性道德的修养。如果总想着计较功利得失,则落入世俗之中。

身体不适宜忙碌,而是忙碌在闲适余暇之时,又可以儆戒警惕惰懈习气;内心不可以放松,而是放松于收敛检摄以后,又可以鼓动畅达天赋灵机。

钟和鼓形体空虚,为了声音的传布而招致敲打撞击;麋和鹿本性喜欢野外奔跑,因贪恋豢养的舒适而被羁绊,失去自由。可见,追求声名会招致灾祸,贪图利欲会涣散心志,读书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努力清除这些东西。

每一个念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可以避开冷枪暗箭的攻击;洁身自好不染纤尘,这样就可以冲破天罗地网般的各种威逼利诱。

一点慈悲恻隐之心,是使民众生存、万物生长的基础;一种“君子有所不为”的风骨节操,是支撑天地的柱石。所以即使是一条虫、一只蚂蚁那样小的生物,君子也不忍心伤害它们;一丝一线的财物,君子都不会贪为己有。这样就可以使民众安乐生活,使万物顺利生长。在天地间树立一种精神,使民众与万物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

【故事链接】

明代洪武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巡抚。但他因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结果皇帝改任他为总兵。于是,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不再被人小瞧。

回到家中,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于是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一口应下,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

张曜的妻子是大家闺秀,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学得都非常透彻,当然对丈夫这个学生也教得尽职尽责。张曜对他的这个老师也异常尊敬。

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这样经过几年苦学,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张曜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这次张曜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称赞不已。此后,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也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