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颜氏家训》导读

颜之推生平简介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中国古代学者、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集灵记》等。《北齐书·文苑传》记载,他有文集30卷,《颜氏家训》20篇。可惜文集已经佚失了,而《颜氏家训》一直流传,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一个士族官僚家庭,爷爷是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父亲是南梁咨议参军颜协。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乱世,生活非常辛苦。他19岁时候,在梁湘东王府做官。当时有个叫侯景的人发动叛乱,颜之推被俘,在建康度过了3年囚徒生活。

梁元帝即位后,颜之推受到重用。可好景不长,西魏大举入侵,杀死了梁元帝。颜之推一家便成为了西魏的俘虏,被押往关中。后来,他听说梁元帝的儿子称帝,于是和妻子逃离了长安。可是在途中又听说梁已经被陈取代,只好留在了北齐。

在北齐,颜之推受到齐文宣帝高洋的重用,可是他并不开心。后来,北齐又亡国了。在梁国,梁国灭亡;在齐国,齐国灭亡。颜之推非常伤心,写下了《观我生赋》,倾诉苦难经历和痛苦心情。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又在北周做官。后来,北周又被隋朝取代,他又成为隋朝的官员。这时,历尽沧桑的颜之推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他无意为官,开始全力写作,给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重要著作《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创作背景

颜之推生活在乱世,短短人生,几换朝代。他看到在南梁全盛时期,王公贵族子弟大都没有学识和本领,平时看上去像神仙一样,可是一遇到考试选拔人才,就要雇人代替,一参加公卿宴会,就要请人代写诗篇。

当遇到社会动乱,那些平日里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由于体娇力弱,往往只能坐着等死。即使幸存下来,但经过改朝换代,掌权授官的人已不再是他们过去的亲戚或同伙时,便什么门路也找不到了。

颜之推深知,像自己这样毫无依靠,不断被新的君主起用的人,正因为有学识和技艺而随处都可以安居。作为一名望族之后,劫后余生的颜之推深深感到,在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如何设法使名门望族能够趋利避害和继续绵延,正是他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颜之推下定决心要给后代一些训示和指导,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写出了一部书,因为他姓“颜”,于是取名叫《颜氏家训》。

颜之推精通儒学,在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他主张早教,认为人在小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就不易学习了。

颜之推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他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他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既鄙视南朝士族的腐化,又不满北朝士族的无能。

颜之推对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非常了解。他深深感到当时的士大夫教育腐朽没落,严重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人庸碌无能,知识浅薄,缺乏处事的实际能力。他不想让子孙后代成为那样的无用之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才创作了《颜氏家训》,以训诫子孙。

《颜氏家训》完成时间是在隋朝,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也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颜氏家训》共有7卷,20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的主要刊本有宋淳熙七年台州公库本、明万历甲戌颜嗣慎刻本和程荣《汉魏丛书》本、清康熙五十八年朱轼评点本、雍正二年黄叔琳刻节钞本、乾隆四十五年卢文弨刻《抱经堂丛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等。

作为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开启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书中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记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颜之推自己的文学主张。

《颜氏家训》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的《小学》,清代陈宏谋的《养正遗规》,都曾经使用《颜氏家训》作为素材。

不仅仅是朱熹和陈宏谋,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明代人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颜氏家训》特色和内涵

《颜氏家训》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语言风格和写作艺术呈现多重性特征。从整个南北朝文学来看,南朝文学的语言绮丽、华美、工巧、典雅,北朝文学的语言则质朴、刚健。

颜之推由南入北,又经历隋朝统一之后的南北融合。他吸取南北文风之长,语言特色则鲜明而独特,既有典正质朴、简洁隽永的一面,又有清新秀丽的一面。这里的清新秀丽主要是指文字既不辞藻华丽,也不低俗,而是给人一种耳目清新的享受。作品语言简洁,但表达的主旨则意味深长悠远。文中经常用四言句式。四言句式虽然精炼简洁,但传递的内容却很丰富。

《颜氏家训》作为教育子孙的文章,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的方法告诫子孙,其语言在组织上富有逻辑性与辩证性。“涉务篇”的六事按从朝廷到朝外的顺序写出,“归心篇”将谤者分为五类而写,“教子篇”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阐述教育的重要性,语言组织非常富有逻辑性,充分展示出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颜氏家训》多处涉及修辞运用,并且运用得巧妙而适宜。颜之推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教育后辈,往往引用经典著作的经典言语来进行阐述,文中有多处引用的现象,其引用精当且说服力强。

《颜氏家训》虽是家训,文风质朴而刚健,但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很多,这使文章在艺术上产生锦上添花般的魅力。朴素文风中采用比喻,使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显得弥足珍贵。

作品另一个语言特色是对仗工整,很多篇章中均使用对偶这一手法。这种修辞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呈现出整齐有序的美感,给文章增添了铿锵的音色美。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作品,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一共20篇,“序致篇”是全书的自序,讲述了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作者从亲身经历入手,告诫子孙要好好做人。

“教子篇”讲如何教育子女;“兄弟篇”讲兄弟之间如何相处;“后娶篇”讲夫或妻死后,活着的该不该再婚等问题;“治家篇”讲管家的问题;“风操篇”讲当时做人的风度节操;“慕贤篇”讲如何礼敬时贤;“勉学篇”讲如何为学;“文章篇”讲如何做文章;“名实篇”讲做人的名与实;“涉务篇”强调多做实事;“省事篇”强调做事专精;“止足篇”强调知足的道理;“诫兵篇”是作者从家世入手,讲弃武习文的道理;“养生篇”讲保养身体;“归心篇”讲归心于佛教;“书证篇”是本书中最长的一篇,是作者对经史文章所做考证的汇集;“音辞篇”讲古今语音的变化;“杂艺篇”讲书法、绘画、射箭、算术、医学、弹琴及卜筮、六博、投壶、围棋等;“终制篇”讲死后的安排,反对厚葬等。

《颜氏家训》把读书做人作为核心,认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书学习,这样才能进步。作者注重家庭教育,认为应该及早对子女进行教育,甚至主张胎教。

颜之推注重全面教育,要求把做人、为学、强身、杂艺相结合。在做人方面,他主张虚心好学,不能妄自尊大。在为学方面,他主张知行结合,博学多识。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强调要珍惜时光,虚心学习,尤其要重视亲身观察获得的知识,并提倡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相互启发。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