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三、领导管理的根本策略

【原文】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敌能。”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

威王曰:“击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氵籍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洰虫寒也,……奈何?”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为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

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译文】

齐威王和孙膑讨论用兵问题时,齐威王问他:“如果两军势力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阵势都十分坚固,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时,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道:“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级将领带领去试探敌情,要做好试探失败的准备,不要只想取胜,试探的军队要用隐蔽的行动,攻击敌阵侧翼。这就是取胜的方法。”

威王问:“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规律吗?”孙膑说:“有。”威王问:“在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时,该怎么办?”孙膑向齐成王行礼后回答道:“君主所提问题真是英明。在我方兵多势强的形势下,还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安邦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策略,叫做‘赞师’,即是故意让本方军队队形散乱,迎合敌方心理,引敌方和本方交战。”

威王又问:“如果敌方兵多,敌强我弱,又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要采取退避战术,叫做‘退威’,避过敌军的锋锐。但要做好后卫的掩护工作,让自己的军队能安全后退。后退军队持长兵器的军兵在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弓箭,作为应急之用。……我方军队要按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动。”

威王问:“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而又不知敌军兵力多少时,该怎么办呢?”孙膑说:“叫……”威王问:“如何追击穷寇?”孙膑说:“……可以等待时机。”威王问:“如果双方势力相当该怎么办?”孙膑回答道:“要迷惑敌军,分散其兵力,我军抓住战机,在敌军尚未发现之时,给以突然袭击。但是,在敌军兵力没有分散时,要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战机。千万不要中敌军疑兵之计,盲目出击。”

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兵力为一比十时,有攻击敌军的办法吗?”孙膑回答道:“有!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对敌军采取突然袭击。”

威王问:“在地利和兵力都相当的情况下,却遭遇失败,又是什么原因呢?”孙膑回答:“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没有锋锐。”威王问:“怎样才能使得军兵听命?”孙膑答道:“靠平时的威信。”威王说:“你说得太对了!你讲的用兵的之法真让人受用无穷啊!”

田忌问孙膑:“用兵的忧虑是什么?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不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为何呢?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去人和的原因是什么?请问,这六项有没有规律可循?”孙膑回答道:“有。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让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据险。所以说,几里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可以见得,用兵的忧虑是不得地利,困敌的办法是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有障碍物。……又能怎样呢?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按兵不动,等待敌军来攻,千方百计引诱敌军。”

田忌问:“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怎样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呢?”孙膑回答说:“严明军纪,同时又明令悬赏。”田忌问:“赏罚是用兵中最要紧的事项吗?”孙膑说:“不是。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忘死舍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赏赐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又问:“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孙膑回答:“也不是。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处可防,诡诈能让敌军陷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孙膑说:“充分了解敌情,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利用好地形……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而不消极防备,这才是用兵最要紧的。”

田忌再问孙膑:“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孙膑说:“有办法。利用险要地形增加堡垒,约束士兵,不许轻举妄动,不要被敌军的挑衅所激怒。”

田忌问:“敌军兵多而且勇猛,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孙膑说:“有。要增加堡垒,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申军令,约束士兵,避敌锐气,使敌军骄傲自满,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劳乏,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消灭敌军力量,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田忌问孙膑:“采用锥形队形有什么作用?用雁形队形有什么作用?选拔强壮士兵作什么用?使用发射强弩硬弓的士兵起什么作用?用飘风一般快速机动的队形起什么作用?普通士兵又起什么作用?”孙膑说:“采用锥形队形,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摧毁敌军的精锐部队。运用雁形队形是对敌时便于本方相互策应。选拔强壮士兵是为了决战时能够捕捉敌人的首领。使用发射强弓硬弩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坚持作战。使用飘风式机动快速队形……普通士兵则是配合作战,保障战斗胜利。”孙膑又说:“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用普通士兵去完成关键任务。”

问答完毕,孙膑走出来。他的弟子问他:“威王和田忌问策的情况怎么样?”孙膑说:“威王问了9个问题,田忌问了7个问题,可以算明白用兵之道,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战争规律。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其国家必然强大,……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灭亡。齐国已有三代之久,应该有忧患意识啊!”

【心得】

本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和田忌问答的形式,详尽地阐述了用兵的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原则,从用兵的主导战略思想,到两军对垒时各种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孙膑一一作答,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为解决诸多军事上的疑难问题,提供有益地指导。

孙膑回答齐威王的九个问题,说明的是各种情况下应敌取胜的方法,对于用兵作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素信”这两条是值得人们特别重视的。

诸葛亮率军征讨南蛮,第四次捉住孟获又将其放回,孟获和其兄弟到秃龙洞去避难,自以为蜀军熬不过暑热必然退兵。秃龙洞主朵思热情地款待孟氏兄弟,对其说:“请放心!若蜀兵到来,定让他们能进难回!”

朵思有什么仗恃呢?原来这个秃龙洞,只有两条路能进出,东北路地势平坦,土厚水甜,人马可以通行;西北路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很多,还有四大恶泉和瘴气,人马则无法通行。朵思下令堵死了东北路入口,安然地陪着孟氏兄弟整日于洞中饮酒作乐。

诸葛亮询问行军向导吕凯,问不出进军道路,又让王平前去探路,结果王平带的军兵误饮哑泉水,全都中毒,不能说话。进军遇到困难,诸葛亮便亲自前去侦察,结果找到了“万安隐者”,也就是反对孟获反叛的孟节。

孟节不但详细介绍了进军通路及其附近环境,而且治好中毒军士,还赠送了避瘴气的“薤叶云香”。有了孟节的帮助,诸葛亮终于找到了攻占秃龙洞的办法。

一天,秃龙洞主忽然得报,银冶洞主杨锋带3万兵来助战。秃龙洞主征得孟获同意后,当即请杨锋父子进洞,并款待杨锋父子。席间,杨锋让蛮姑献舞,又让儿子给孟获、孟优敬酒。孟获、孟优甚悦,伸手接酒。哪料情况突变,杨锋的儿子一下抓住了孟获、孟优的手,并将其活捉,朵思也被拿下。

孟获责问杨锋,杨锋说:“我的兄弟子侄都感谢诸葛亮丞相的恩德,现在正好捉你们去回报丞相大恩!”说完,和五个儿子押解二孟和朵思到蜀军大寨,交于诸葛亮。

原来,诸葛亮在获得到孟节帮助后,一面神速地带兵通过孟获等认为无法通过的西北路到达秃龙洞前,给了蛮军一个出其不意地打击;一面让已经归服的银冶洞主杨锋父子带兵,以帮助孟获的名义前往秃龙洞,伺机捉拿孟获等人。结果,孟获再次被捉住了。

这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妙用。这个战法的妙处就在于“无备”和“不意”,“无备”本就无法从容应战,胜算已是不多,再加上“不意”,毫无思想准备,还未作出反应就已失败,或是未作准备就应战,也必然是阵脚大乱,难逃失败的命运。

历史上无数战例表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确是攻击敌人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战略战术。为了说明这两个道理在领兵用人中的重要,我们先看下面的故事。

1940年5月10日,法西斯德军奇袭埃本·埃马耳要塞,是在战术上攻其无备的范例。埃本·埃马耳要塞,是比利时艾伯特运河防线的南部支撑点。

这个名闻欧洲的军事设防体系,与当时的马其诺防线齐名。德军要突破艾伯特运河防线,征服荷兰、比利时,进而绕道入侵法国,首先需要打开这把“锁”。

为了达到攻其无备的目的,德军一反传统的突袭方式,在没有实施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备的情况下,派一支仅有百余人的德国伞兵小队于夜间乘坐滑翔机孤军深入,直接降落在要塞顶部。

这个“雪花盖顶”的奇袭战术,突破了军事家们思想判断的旧框架,1000多名比利时守军,虽有充分抗击德军地面进攻的准备,却没想到在夜色朦朦之中,祸从天降。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空军遭受最初打击之后,急忙将幸存的轰炸机转移到距以色列900公里之外的卢克索和巴纳斯机场。这个距离超过了以色列飞机的作战半径,埃军因而疏于戒备。

可是,以色列空军一反传统的作战原则,选用作战半径最大的“秃鹰”飞机,选择了最有利的速度和高度,先关闭一台发动机保持单发飞行,待接近埃及机场时再采用两台发动机全速突袭,再次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位于埃及腹地的两个机场。

1982年发生的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攻击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时,先用无人驾驶飞机引诱叙利亚雷达开机和发射导弹,随后用飞机施放强烈干扰,使叙军的雷达迷盲,导弹制导失灵。接着,以军飞机乘势发射空地导弹。仅6分钟,叙军防空导弹阵地被摧毁殆尽。

“素信”,是孙膑强调的又一个重点,为将者若没有威信,不能以信取人,是取败之道。

商汤末期,周文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取得民心,曾“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予恩惠人,广行仁政,厚恤下民”。“使耕者什一而税,仕者世食其禄。面土为牢,刻木力吏,不动刑罚,而民自劝。百姓有男不能婚、女不能嫁者,则出公钱而嫁娶之。有老而无子、幼而丧父者,皆给钱帛而赈恤之。由是四方百姓,家给人足,歌颂太平。同时献出洛西之地,请纣王去掉炮烙、趸盆之刑。”

周文王这种以德感人、以礼待人的政策,使百姓大力感动,殷商的其他诸侯及百姓争先入西周归顺;相反整天纵欲极奢、残酷暴虐、杀戮忠臣、残害百姓的商纣王却日益孤立,成了天下人民咒骂的独夫民贼。

过了几年后,周武王看到时机成熟,就率领军队去攻打商朝。由于纣王“失德”,使得众叛亲离,士兵阵前倒戈,这个靠残暴镇压来维持统治的家伙最后被迫登鹿台自焚而死。

如今发展市场经济,有些人就认为用钱就能得到一切,而一味依靠金钱办事,事实上有些时候,有些事情金钱是办不成,办不好的,最终还得靠“素信”。对于这一点,连许多西方资本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应该牢记,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受到万民拥戴,才能众志成城!

在齐威王之后,田忌也问了七个问题。田忌作为将领,自然和威王的问题有不同,不是从宏观上谈论用兵策略,而是从领兵作战这一较为具体的问题上谈论战略,七个问题最核心的是“兵之急”,也就是带兵作战最首要问题是什么。

文中用“排他法”,或者叫“穷举法”,由田忌把带兵当中很重要的赏、罚、权、势、谋、诈诸项逐一列出,但孙膑却说都不是“用兵之急”。于是田忌急问:“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膑这才告诉他:“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文章用这种方式证明观点,确实有奇效,一方面突出了论点,同时更说明了这个论点不一般,超出常人的认识。

田忌作为杰出将领,把善于用兵者认为十分重要的6项全举了出来,孙膑却都给予否定,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他的看法,他的观点,超过像田忌这样的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这种表述方法确实很巧妙,孙膑在这里提出的“必攻不守”,就是主张积极主动进攻,反对消极防守。

在军事上,这种主动积极进攻的主张是是众多军事家所认同的战略思想。人们常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先发制人,方能争得主动权。它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一到的效果。而消极防守是靠不住的。

二战时期,法国为了防止德国进攻,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马其诺防线,这条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但是,德军来了个迂回作战,巧妙地绕过防线,打到法军防线后面去了,结果法军大败。这个战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再就体育比赛而言,倘若没有积极主动地进攻,是很难取胜的;就算坚不可破的防守,也只能是保平不输。再如当今人们关注的反腐败问题,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去预防,去清查处理,而只是去堵,那将是徒劳的,只会越堵越多,越堵越严重。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预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章最后总结的“素信者昌”“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诸项,都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反省。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