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捭阖第二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白话译文】

人有贤良和不肖、聪明和愚笨、勇敢和怯弱、仁义和不仁义之分,在气质上是有差别的。根据这些,就可以开启,可以闭合,可以进用,可以辞退,可以使之卑贱,可以使之尊贵,一切都靠无为来进行对待。

审定一个人有无才能,品行是否忠实,根据其嗜好和欲望,便能观察他的志向和思想。在交谈中,可略微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开启后再揣测他的言谈,以便探察出他的真实意图。这样说,重在能够得到他所说的要义,闭藏之后再加以开启,从而获得自己所求的利益。或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他表示,或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加以封锁。开启而表示的是以尽其情,同情对方,闭藏而加以封锁的是以知其诚。

看对方的计谋可行不可行时,要判断清楚他的计谋,探讨其中的同异,有的计谋和自己的主张一致,有的和自己主张不一致,要确定自己的主导思想而加以信守,也要顺从对方意愿志向加以考察。

【思考应用】

判断一个人有无才能,品德好坏,可以从他的言行中看出来,当然也要看他说的话是否诚实。这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才能清楚,切不可一言定终生,否则就会扼杀人才。

【故事启迪】

姜太公全力辅佐周武王

姜子牙的祖先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就是后来河南南阳一带,所以他又叫“吕尚”或“吕望”。

姜子牙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曾经在朝歌宰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面,岁月蹉跎,转眼已到了垂生暮年,两鬓白发苍苍。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且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他听说当朝贤主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钓之名来观望时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姜子牙的头发由花白变成了全白。他在渭水河边钓鱼也很久了,在他投竿抛饵、两膝跪踞的石头上,已磨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人们见他一直垂钓,却毫无收获,都劝他放弃,他却说:“你们不懂其中的奥妙!”依旧垂钓。

一天,姜子牙正在河边垂钓,从身后的大路上来了一辆马车,车后面跟着的人都哭丧着脸,其中有的人还哭哭啼啼,就连赶车的人也哭丧着脸。于是他问明原因后方知车中躺着的人是这家的大公子,出门拜师求学,突然间昏迷不醒,找了几个郎中都说是不治之症,让赶紧回家准备后事,不然就要死在外面。

姜子牙用手撩起车帘看了一会儿说:“诸位不必悲伤,尽管放心,此人三日内必好。”没有人能够相信一个穷困潦倒闲急无聊的钓鱼穷老头说的话是真的。

几天后,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城中出来一伙人马直奔他而来,到了他钓鱼的地方,从车里走出一个英俊青年对着姜子牙叩头就拜,嘴里不停说着救命恩人,一定要拜姜子牙为师。原来这个青年就是前几天躺在车里的那人,他的父亲是当朝重臣,辅佐周文王治理国家。此时他要把姜子牙请回家中给他当老师,因为他现在恰好正在寻访高师。并许以重金,还想认姜子牙为义父。都被姜子牙婉言谢绝。

又有一天,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大路上过来两个人,每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武将打扮,正值中午,马要饮水,人要洗脸。姜子牙看了一眼其中一个的面相,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老朽看你印堂发黑,有赤脉贯瞳,如果现在回去马上救治还来得及,不然的话,七日内必死。”哪想到这两人冲着姜子牙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姜子牙是疯老头,说完后毫不在意地扬长而去。

原来这两人是周文王属下负责守城的副将,其中一个人第五天突然暴病而亡。用现代面相术语说,赤脉贯瞳是人的眼球突然出现大量血丝,说话时语言略有颠倒和迟钝,行走时步伐不稳,视力有双影出现。这是患脑出血的前兆。其人暴病而亡,很可能是患脑出血而死。

“渭水河边有个钓鱼的穷老头能断人生死,百发百中。”这件事一时在城里一个传俩,两个传仨地传了出去。姜子牙声名大噪。从百姓传到了朝廷,同时也传到了周文王的耳朵里。“一个钓鱼算卦的穷老头,对国家能有什么用呢?”所以周文王并没有放在心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着,姜子牙还是天天在渭水河边钓鱼。

一天,周文王打算出去打猎,占卜的结果说:“出猎所获不是龙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周文王又回想起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拯兴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

幽静的林间传来了阵阵马的嘶鸣,喧哗的人声也由远而近。姜子牙看见一个王者打扮的人向这边走来。

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交谈起来。姜子牙不失时机地告诉文王自己的身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他高兴地感叹:“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啦!”

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可是这个穷老头还真不识抬举,看到周文王这么尊重他反倒摆起谱来。周文王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周文王亲自背着他回城。

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周文王的车,让他坐在车里文王亲自为他赶车还不行,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样的礼遇。

这可难为了周文王:不背吧,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位难得的人才。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国君背臣民的?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要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周文王真的背起姜子牙向城中走去。

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周文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把文王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周文王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

周文王这时累得也顾不上国君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二百九十四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二百九十四年,一步一年呀!”说完他又哈哈大笑起来。

文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笑着说:“再背就不灵了,就二百九十四年吧,我们坐车回城。”

后来,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武王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

有一天,武王姬发问姜子牙:“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姜子牙说:“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能使一千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两个人就能使一万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三个人就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们杀了。如果你赏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个人高兴,赏两个人而使一万个人高兴,赏三个人而能使三军上下都高兴,那么你就赏他们;如果你能通过法律条令约束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个人遵照执行,那么你就用这法律法令去约束他;如果你能通过禁止两个人的错误行为而使一万个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止;如果你能通过教育三个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总之,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

武王姬发听了,茅塞顿开,照着姜子牙的话去做,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忠臣良将被杀的被杀,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

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和妃子妲己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