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可是又不敢去攻打强国,总是看弱小的宋国不顺眼,于是就起兵伐宋,宋国虽然弱小,但楚国的扩张也并不顺利,原因是没有作战之利器,舟船之器也不精,为此楚王郁郁不乐。
恰巧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从鲁国南游,看见这风光旖旎,秀色可餐,竟留连忘归。楚王听说鲁班在此,忙以重礼相聘,遂请到了这位早已誉满列国的巧木匠。
鲁班师傅呢,倒也不去想什么仁义不仁义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只要有人肯出大价码,这一身好技艺卖给谁都是一样的,至于做出来的东西是武器还是农具,与木匠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双方定价拍板。
这一来,宋国上下便如蝼中之蚁。因为鲁班光临楚国,楚国如虎添翼,他将使作战的武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果然不出所料,时间不久,鲁班就研制成了一种舟船作战的利器,退者钩之,进者施之,名曰钩拒。
鲁班又打造出攻城的新式云梯,登城攀险如履平地。更为神奇的是,据说鲁班能制造载人的木制飞机,内装机关,振翅凌空能飞三日,听说楚人曾驾飞机在宋国上空盘旋侦察,这不能不使宋人魂飞魄散。
墨子得知此事,深为这个鲁国老乡的见利忘义行为所耻辱,并决心阻止这场肮脏的杀人掠地游戏。遗憾的是,木匠出身的墨子虽然也是技艺过人,却做不出飞机,所以只好在徒步当车、跋山涉水,终于在楚王发兵之前赶到了楚国。
墨子到达时的形貌,别提有多惨。两个技艺过人的人相见了,鲁班自恃技艺超卓,以狂妄的口吻发问:“我可以做出最新式的舟船武器,名唤‘钩拒’,此物进可攻,退可守,已在对越人的作战中屡试皆准,无人可敌。请问,你那些摇唇鼓舌的道理中,也会有‘钩拒’么?”
墨子荣辱不惊地说:“我的道理中也有‘钩拒’,而且比你用于作战杀人的钩拒高明很多。我的‘钩矩’是用以唤起人们的仁爱和恭敬之心的,人们失去仁爱则不会相互亲善,失去恭敬则玩世不恭,如此下去,必致人心离异。”
墨子接着说:“只有唤起人们彼此间的仁爱和恭敬,才能对彼此有利。如果都像你一样,以钩拒去伤害别人,那么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你,互相争斗,互称拼杀,等于人们在集体自杀,大家都别想活下去。”
鲁班张口结舌,恚怒之下,砍木削竹,当场制成一架飞鸢,腾空而起。望着天上的木鸢,鲁班面带得意之色,心想:“你虽舌巧,我的手巧,你的道理只是说说而已,而我的本事可当场表演。”
墨子笑道:“一个好木匠,与其去制造巧夺天工的杀人利器,还不如做一些马车上的小部件。比如车轮上的小支撑木,可负载五十石重的东西,可谓有功于民,有益于世,如此才可称为巧匠,否则只能喷之为做拙匠,你以为如何?”
鲁班很不服气地争辩道:“我只想做出精巧的器物,我不想杀人……”墨子无意纠结于此,话题一转说:“我远在北方就听说你为楚王赶制云梯,意欲攻取宋国。请问,宋国有何罪过,无端遭此大难?依我看,杀人掠地者,不可称为智;无罪而攻的行为,不可称为仁;明知不对也不争辩,不可称为忠;就是去争辩而未能阻止不义行为,不可称为强……”
鲁班稽首而拜,自认理亏。墨子再问;“你与楚王已经定约,或许是不得已吧?可否请收回成命?”
“不行,有约在先,万难更改。”
“能否引荐我去见大王?”
“诺。”
当时的风气虽然崇尚暴力,但是大国的国君们仍喜欢自诩仁义,标榜风雅。楚王碍于鲁班的面子,也不能不见这位著名的说客。于是,墨子侃侃而谈: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窃贼盗走邻家的破车,却未偷价值昂贵的义轩之车;又偷走不值几文的捐巾,放弃了名贵的锦绣;再偷走一堆糟康,不拿美味的稻米和肉食。敢问大王,这个窃贼是个什么样的人?”
楚王大笑:“这个窃贼一定有毛病。”墨子从容再拜,说:“荆国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好比文轩之车与破车;荆国的云梦地区,盛产犀兕糜鹿,江河中的色龟雹虾之多,堪称天下首富,”
墨子接着说:“而宋国连雉兔狐狸都难得一见,这好比糜肉与糟糠;荆国富有长松翠柏以及各种名贵树木,宋国却连高大的树木也没有,这又像锦绣与短褐。如此看来,大王舍荆国而去攻宋国,比之上面那则故事颇为相似。而且,大王必欲攻宋,只能落个见利忘义的名声。”
楚王自知中计,落入了墨子的逻辑圈套,便蛮不讲理地说:“虽然你说的不错,但鲁班已为我制造好云梯和作战器械,攻取宋国的计划不能改变。”楚王的种种表现早在墨子的预料之中,既然说理不成,墨子便搬出准备好的方案,提出与鲁班进行沙盘作战演习。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自己的腰牌表示守城的器械,请鲁班来攻。鲁班自恃自己的艺高,认为正是他在楚王面前炫耀才能的大好机会,自然应允。鲁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均非寻常人可应付,然而墨子以更巧妙的方法九次挫败其进攻。最后,鲁班才智竭尽,宣告了失败,而墨子的守城之策还没有用完。
鲁班大窘说道:“我知道如何战胜你。”墨子一笑;“我也知道你的想法。”楚王还蒙在鼓里,忙问:“取胜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墨子笑道:“这还不清楚,鲁班的意思,就是把我杀掉。从此宋国无人能抵抗楚国的军队,你们的庆功宴不是可以照样开吗?”
楚王恍然大悟,但墨子却从容的说:“我早已料到此事,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到了宋国,我已将全部守御之策教给了他们,此时他们正在宋城上等着你们进攻。大王就是把我立即杀掉,你们也不能攻下宋国。”
楚王与鲁班面面相觑,俩人无计可施。许久,楚王长叹一声,挥手放了墨子,决定攻宋计划不予实施了。墨子在归途中路过宋城,适逢雷雨天气,请宋城守门卫士开门入内避雨。宋守门土卒不知这位站在暴雨中的人,是在几天前使宋国躲过了亡国之灾的大功臣,居然不允许墨子进城避雨。
墨子并不争功邀赏,他九次战胜鲁班妙攻,已经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和制器技艺高明,可是鲁班还是最终被木匠的后人供奉起来。墨子呢,赢得了鲁班之后,却将一身的技艺用到了别处。
墨子好想用他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将那个不公平的时代和社会统统改变,可是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他的美好愿望只能是一个愿景。想要改变一个社会,改变统治者的称霸野心,仅靠他一家之力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