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三、十大常用补品解读

大枣、桂圆、人参、核桃、木耳、芝麻、百合、莲子、猕猴桃、灵芝等十大补品,是食补常用的上乘之品,具有很好的滋补保健作用,被广泛用于滋补养生,深受大众欢迎和喜爱。这里对每一种补品分别加以介绍。

1. 大枣:健脾补虚

大枣以形大核小、肉厚味甜者为佳,所以叫大枣。大枣是我国药食皆用的果品之一,它与桃、梨、梅、杏共誉为中国五大名果。

大枣依加工方法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大枣稍经沸水烫过后晒干,枣皮发红,称为红枣。大枣稍经沸水烫过后,再薰焙至枣皮发黑发亮、枣肉半熟、干燥适度为止,称为黑枣。两者来源相同,但用于制作黑枣的原材料等级要求较高。

大枣晒干后又称干枣、干赤枣;因大枣味美功良,所以又称美枣、良枣。在我国大枣主要产于河南、山东两省。此外,河北、陕西、山西、四川、贵州等地亦产。以河南新郑所产者质量为最佳,山东产量最多。

(1)性能与功用

大枣味甘,性温;归心、脾、胃经。具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安定心神,调和营卫,缓和药性等功能。

大枣的滋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于脾胃虚弱所致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诸症

大枣能补益脾胃,故脾胃虚弱者,常以大枣作食疗之品;更常作人参、白术等补益药的辅助之品,用于脾虚诸症。如《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以枣汤调服,以增强补益脾胃之功效。若脾胃不和,干呕恶心,腹胀食少者,常与生姜、甘草等同用,以调和脾胃。

②用于气血不足诸症

凡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者,大枣每为常用之品。对气虚症,常与补气的人参同用。血虚症,常与养血的当归、白芍药等同用。若气血两虚之症,常于补气养血方中加用本品。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惊悸失眠,可将本品加入补益心脾剂中。情志抑郁,思虑过度,脏阴暗耗,致成脏躁,悲伤欲哭,哈欠频作,常与甘草、小麦同用,以润养脏阴。

③用于表症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诸症

大枣常与生姜同用,可助桂枝、白芍药调和营卫。如医圣张仲景所创的调和营卫的名方——桂枝汤,即是此例。

④用于药性峻烈、有毒之剂中,调缓药性

大枣之味大甘,可缓和或减少某些峻烈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伤寒论》逐水之十枣汤,《金匮要略》泻肺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要方》治历节疼痛之大枣汤等方中,皆用大枣,一则取其缓解大戟、甘遂、芫花、附子之毒性和葶苈子之峻烈之性;二则取其甘味护养胃气,以防伤正。

此外,医学上现常以大枣煎服,治盆血、过敏性紫癜、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2)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大枣营养丰富,既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有机酸、粘液质和钙、磷、铁等,又含有多种维生素,故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大枣所含的维生素不仅品种多,而且含量高,如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C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80倍,桃子的80~100倍;维生素P 3 300多毫克。正因为大枣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故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 中枢抑制作用。大枣具有催眠及改善睡眠作用。因此,大枣能安神定志,提高睡眠质量。

§ 保肝作用。实验证明,大枣有保肝作用。

§ 增强肌力作用。实验证明,大枣有增强肌力作用。

§ 抗变态反应作用。大枣所含环磷酸腺苷易透过白细胞膜,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升高,抑制了白三烯的释放,因而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 抗肿瘤作用。食用大枣可明显减少肿瘤发生率,具有抗肿瘤作用。

(3)鉴别选购

大枣具有以下特征:为椭圆形或球形,长2~3. 5厘米,直径1. 5~2. 5厘米。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柄。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因此选购红枣时,应参考上述性状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视之果形短壮圆整,颗粒大小均匀,核小,皮薄,皱纹少而浅。

§ 掰开枣肉而不见纹丝(断丝),肉色淡黄。

§ 捏之干燥而不粘手,有紧实感。

§ 食之甜味足,肉质细。

符合以上条件的大枣,方为上品。

2. 桂圆:养血安神

桂圆是一种家喻户晓、历史悠久的药物和食品。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补益、调节作用,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常用品。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医药界,对桂圆的使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用得当,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桂圆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又称龙眼肉、圆眼肉等,是我国有名的传统水果。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果实形状浑圆,外有果壳,黄褐色。果肉新鲜时呈乳白色,半透明,饱含水分,味甜如蜜。以个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味浓甜、半透明者为佳。新鲜果实易于腐败,不耐贮藏和运输。加工后变成暗红色,除食用外,中药方中亦常使用。

桂圆含有葡萄糖、蔗糖、酒石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及少量脂肪、腺嘌呤、胆碱等,还含有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所含物质除营养全身外,特别对脑细胞有一定的补养作用。据美国一研究结果显示,其对增强记忆和消除疲劳特别有效。

桂圆自古便是滋补佳品。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常用桂圆煮粥食用,可延年益寿,使人年老而体若少年。《名医别录》称其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桂圆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桂圆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作用,用于久病体虚、年老及产后虚弱、心悸、健忘、失眠等;有生津滋润五脏的作用,可治疗阴虚津伤之症,对大脑皮质有镇静作用,对癣菌有抑制作用。

桂圆肉的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桂圆叶适用于外伤,有止血、消炎作用,可开胃益脾,补心长智。果核为收敛止血药。但桂圆性温而滋腻,内有痰火、湿滞、停饮者,不宜食用。

桂圆的服用方法并不特别。因桂圆既是药物也是果品,因此在服用方法的选择上也必须考虑到作为药物还是果品。一般而言,桂圆的服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食

多以食用新鲜的桂圆肉为主,其味甘汁多,甜美无穷,性也较平和,温性较小,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初秋时节。须指出的是虽然新鲜桂圆味美怡口,性也较平和,但一次不能食用过多,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个,每天不宜超过50个,因其性能毕竟偏于温性,多食则宜生火助热。除了生食桂圆外,也可生食桂圆干。相对新鲜桂圆,桂圆干的水分明显减少,温热之情也较明显,因此每次食用量宜控制在6~10个,每天不宜超过30个。

(2)煮汤服用

这是桂圆最为常用的服用方法。既可单独煮汤服用,也可根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用一些其他具有药用、保健作用的物品,共同煮汤服用。一般煎汤服用时,桂圆干的剂量在10~15g,多则30~60g。

(3)制剂食用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根据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不同需要,用桂圆配伍其他药物和辅料制作成不同的剂型,以便长时期食用。常用的剂型有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剂等。要说明的是这种加工方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或由专人进行加工。

无论是以何种方法食用桂圆,都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 不能大剂量长期服用,以免助火伤阴而造成体内的阴阳不平衡。

§ 阴虚火旺,内热重者应慎用、少用或不用。因桂圆性味偏于温性,易伤阴助火生火,而使体内阴更亏火更重。

§ 痰湿重,腹胀满者应慎用、少用。因痰湿困阻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紊乱,气机不畅,而往往出现腹胀满闷、口粘苔腻等现象。桂圆虽能健脾胃,但其补益之性甚大,味甜汁浓,易助湿生痰。因此对于痰湿重之人,服用桂圆反而会加重痰湿的滋生。

3. 人参:补气固本

人参历来是祛病滋补、延年益寿的珍品。它味甘,性温,功能大补元气,健脾补肺,益智健脑,生津止渴。《神农本草经》说,“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医学临床通常采用人参来提高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效果颇为显著。人参对老年人智力减退、记忆力消失、思维迟钝等都有治疗作用。由于人参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合理服用有助于延年益寿,对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震颤麻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小便频多,以及一些退化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含有29种三萜甙类成分,并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9种糖,3种脂肪酸,3种甾醇,7种维生素,2种挥发油,3种黄酮类物质,12种无机元素,3种酶,以及葡萄糖甙、人参奎酮、胆碱等化学成分。

研究证实,人参对机体的衰老具有全身性、多方面的延缓效应。它能提高细胞的寿命,延缓组织形成结构随年龄老化;可提高和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特别是老年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能对衰老机体的各种生理、生化变化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

人参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是人参果皂甙。人参果皂甙对机体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和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能促进动物肝、脑、骨髓组织和器官中的蛋白质与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人参含有的麦芽醇有抗氧化活性,可与机体内的自由基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人参作为一种“适应原”性药物,虽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各种有害刺激有抗御作用,对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都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必须使用恰当,服食适量;使用不当、过量服用往往会适得其反。长期大剂量服用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类似皮质醇增多的症状,表现为高血压、神经过敏、易激怒、失眠、皮疹和晨泻等人参滥用综合症,所以,服用人参要特别注意用量和服用的时间、时机。

人参用量的多少与服用什么种类的人参、什么情况下服用等因素有关。红参性偏热,西洋参性偏凉,1次服用量不宜超过3g;生晒参性较平和,剂量可适当增大,可服用6g。如较长时间服用,量宜减半。如欲用于祛病补虚,或补虚救脱,量可增至2倍或3倍,甚至更多,但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人参的服用时间应注意的是,切忌长时期地连续服用。一些特殊情况需常服人参者,可以10日为1个周期,小剂量服用,每日服用1~3g,在连续服用10日后停服1周,然后继续服用10日,如此反复进行。国外有医生采用口服人参粉的方法治疗神经官能症,具体方法:第一个周期,每晨空腹服人参粉0.1g;第二个周期,每晨服0.2g;第三个周期,每晨服0.3g;第四个周期,每晨服0.2g;第五个周期,每晨服0.1g。常服人参者可以参考。

人参服用的时机,就机体而言,应当在有“虚”的表现时有选择地服用。还要注意的是,服用人参要避“实”。实,指形体壮实和病邪盛实,都当谨慎服参。虚者当补,体质虚弱,病弱正虚,适宜于服用补益的人参,而体质强实,邪盛正不虚,即不宜于用人参进补。尤其是感冒初起之时,心情恼怒之时,食积胀痛之时,更当注意。至于体质壮实者,则毋需服用人参。

4. 核桃:健脑益智

核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被誉为“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具卓越的保健效果和抗衰功能,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核桃又名胡桃,原产我国,现除极寒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主要优良品种有山西汾阳光皮绵核桃、河北昌黎露仁核桃、新疆纸皮核桃及东北核桃等。核桃仁营养价值高,可药用。

核桃仁性温,味甘,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4g,脂肪63g,糖类10.7g,粗纤维5.8g,钙108mg,磷329mg,铁3.2mg,胡萝卜素0.17mg,维生素B 1 0.32mg,维生素B 2 0.11mg,尼克酸1mg,热能2807千焦(671千卡),还含有锌、锰、铬等微量元素。

核桃仁中医处方名又叫胡桃、胡桃肉等。它有补血益精、润肠补肾、敛肺定喘、止咳化痰、荣毛发、润皮肤等功能,适用于肾亏腰痛、肺虚久咳、气喘、大便秘结、健忘倦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本草纲目》记载,核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开宝本草》记载,核桃“久服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据报道,给犬喂含胡桃油的混合脂肪饲料,可使其体重很快增长,并能使血清蛋白增加,而血胆固醇升高却较慢。所以,核桃仁是难得的一种高脂肪性补养品。

核桃仁含丰富的磷,对大脑神经有较好补养作用,从事脑力劳动或神经衰弱患者每日常食9粒核桃仁,对补充营养极有好处。此外,核桃仁的脂肪还能润滑大肠,通利大便且作用平和,适用于年老体虚、病后津亏的大便秘结者。

核桃仁含锌、锰、铬等微量元素,参与身体很多重要代谢过程。如锌和锰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性的成熟和生殖过程,是组成脑垂体、胰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关键成分。锌还有生血功能,能消除镉的致高血压作用。锰可以促进骨的钙化过程,提高蛋白质代谢率,促进维生素B 1 积蓄。铬有激活胰岛素和降低血糖的作用,促进胆固醇代谢。此外,铬和锰还有加强心肌功能的作用。

总体看来,核桃仁有润肺健胃、补血益肾功用,适用于肾亏腰痛、肺虚久咳、气喘、病后虚弱等患者。

核桃仁的服法很多,有人主张开始时每日服1枚,每5日加1枚,至20枚止。周而复始。

一般来说,核桃仁入药常用量为每日10~30g。用于定喘止咳宜连皮用;润肠通便宜去皮用;排结石宜食油炸酥,捣如膏状服用。作为食用,可生食,亦可煮熟或做成各种菜肴食之。在服用核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服硫酸亚铁等铁剂时不应食用

食物中的鞣酸可与铁剂结合生成不易溶解的物质,使铁元素吸收减少,药物疗效降低。核桃仁为富含鞣酸的食品,故服用铁剂时不应食用。

(2)服用各种酶制剂时不应食用

酶制剂可与核桃仁中的鞣酸结合成鞣酸蛋白,使酶制剂失去活性,故服用酶制剂时不应食用核桃仁。

(3)服用洋地黄、洋地黄苷片等强心苷类药物时不应食用

洋地黄等药物可与核桃仁中的鞣酸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降低药物疗效,故服用洋地黄等药物时不应食用核桃仁。

(4)服用碳酸氢钠时不应食用

碳酸氢钠类药物可与核桃仁中的鞣酸起反应,使其失去药效,故服用碳酸氢钠类药时不应食用。

(5)肺脓肿患者不应食用

核桃仁虽有纳气定喘止咳的作用,但味甘可助湿生痰,温可助热。《本草经疏》记载,核桃仁“肺家有痰热不得施”。肺脓肿则为痰热内聚、腐败血肉所致,故肺脓肿患者不应食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痰热者也不宜食用。

(6)慢性肠炎患者不应食用

核桃仁富含油质,可润肠通便,慢性肠炎患者食用会明显加重病情。

5. 黑木耳:降压抗癌

近代药理研究发现,黑木耳中含有一种多糖体,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是一种极好的免疫促进剂,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经常食用黑木耳,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在某种程度上还可预防癌症的发生。黑木耳又名云耳、木耳、木檽、木蛾、树鸡,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真菌。我国人工栽培黑木耳已有1000多年历史,《神农木草经》、《齐民要术》、《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古籍对其生产和食用均有记载。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干燥的黑木耳呈不规则块片,多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底面较淡,水浸泡后膨胀,色泽转淡,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由于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和采集时间不同,质量也各异。通常小暑前采的“春耳”,朵大、肉厚、质佳;立秋后采的“秋耳”,朵略小质次之;小暑至立秋前采的“伏耳”,大小不均,质量较差。我国东北、东南、西南各地均产黑木耳,一般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杂质者为上品。

黑木耳味甘,性平,入胃、大肠二经。黑木耳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钙、磷、铁、钾、钠、少量脂肪、粗纤维、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卵磷脂、脑磷脂、鞘磷脂及麦角甾醇等。糖类有甘露聚糖、葡萄糖、木糖、戊糖、甲基戊糖等。

黑木耳对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1980年,美国明尼苏达医科大学的哈默斯医生在做人体血液实验时,意外地发现有1份血液样品没有按正常情况凝结。这引起了他的关注,随即对该样品的供血者进行追访、调查,发现那个人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经常光顾中国餐馆,尤其喜欢吃“四川麻婆豆腐”。哈默斯医生对这道菜加以分析,发现其中的黑木耳含有一种抗血凝物质,能够减缓血小板凝结趋势,从而阻碍血液凝固。于是,他在《新英国药物杂志》上报道:“中国烹饪中的黑木耳能够影响血液的凝结,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缓和作用。”这个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黑木耳滋阴润燥,活血止血,益气强身,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妇女产后虚弱及痔疮出血等。黑木耳还因其胶体吸附力强,能够消化纤维,可起到洗胃的作用,所以,它又是矿山、冶金、纺织、理发工人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黑木耳有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防止淋巴管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预防矽肺形成的功效。

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具有化解体内结石的功效。这主要是因为黑木耳中所含有的发酵素和植物碱能够有效地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内各种腺体的分泌,催化体内结石并润滑管壁,促使结石排出。此外,黑木耳所含的无机盐能够促使体内的各种结石产生化学反应,化解结石。不妨每日有意识地吃一两次黑木耳。

黑木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不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也是美容的物质。其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转变成维生素A,有润泽皮肤、毛发的作用。卵磷脂在体内可使体内脂肪呈液质状态,有利于脂肪在体内完全消耗,带动体内脂肪运动,使脂肪分布合理、匀称;纤维素促进肠蠕动,促进脂肪排泄,有利于减肥。

木耳的服用并无特别之处。其虽为药食两用品,但目前以食品的形式使用为多。作药品应用时,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每次9~30g,煎汤服用,或研末冲服;外用时取适量木耳,研成细末状调敷患处,或浸泡后消毒,外贴伤口。

木耳当作食品使用时,视其不同的制作方法而有不同的使用常识。一般来讲,无论是做点心、佐餐,还是菜肴,都应浸泡洗净,或煮,或煎,或炒。详见木耳的常用药膳方。

木耳虽是食疗佳品,应用广泛,但并非人人可用,时时可用,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 木耳有润燥滑肠之功,故大便不实、溏薄者慎用。

§ 鲜木耳不宜食用。据报道,有食用鲜木耳者,虽经浸泡9~50分钟,煮食后,次日被日光照射而引起植物日光性皮炎。但食用干燥木耳则无类似反应,即使在食干木耳后立即接触日光也不发病。因此,不宜内服鲜木耳,以免引起植物性皮炎。

6. 黑芝麻:补肾益精

芝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强壮益寿的高级食品。我国有以芝麻作为补养食品的传统。芝麻榨油名麻油、香油,也可药用,但芝麻多油脂,易滑肠,脾弱便溏者当忌服。中医学认为,芝麻是一种发物,凡患疮毒、湿疹等皮肤病者,应忌食。

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含脂肪、蛋白质、叶酸、甾醇、芝麻素、芝麻酚、维生素E、糖类、卵磷脂及较多的钙。每100g黑芝麻含蛋白质21.9g,高于鸡蛋和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61.7g,多于肥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高达50%,高于其他植物油;另外,还含有钙564mg,磷368mg,铁50mg。其铁含量之高,是许多食物无法比拟的。

黑芝麻具有滋养肝肾、润肠通便及益血乌发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名医别录》说它能“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等。中医学认为,黑芝麻性平,味甘,能养血补肝肾,可治疗肝肾不足的虚损病,使筋骨坚强而有力。老年、产后及病后体弱、大便秘结、头昏腰酸,可将黑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每日吃3~4匙,收效良好。老年性哮喘病人常食黑芝麻,既有治疗效果,又可平和稳定。高血压、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病人,常食黑芝麻也有一定的好处。黑芝麻具有以下医疗作用:

§ 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用于体弱补益,特别是阴虚补益更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胡麻……补五内,益气力……久服轻身不老。”

§ 滋补肝肾,用于眩晕、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的治疗和补养。

§ 润养脾肺,有一定益气之功。

§ 用于肺阴虚的干咳、皮肤干燥及胃肠阴虚所致的便秘。

§ 用于产后阴血不足所致的乳少及产后补养,有养阴血增乳之功。

§ 可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外用可解毒生肌。

§ 动物实验表明,黑芝麻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有增加血细胞容积的倾向,还有致泻作用。

芝麻作为药用时,内服煎汤一般每日用量9~15g;或可入丸,散服用;外用适量,煎水浴或捣敷。食用时应注意:

§ 芝麻以粒整齐、润泽、无虫蛀、无发霉者为佳。已发霉变质者禁用。

§ 应注意与亚麻的种子,亦叫壁虱胡麻的种子相区别。亚麻种惯称“胡麻子”,功用与芝麻不同,应注意区别。

§ 白芝麻有润肠通便、滋阴血、增乳功效;黑芝麻有滋补肝肾、滋润五脏功效。

§ 腹泻者禁用。

7. 百合:安神祛病

在我国民间,素有喜食百合的习惯。随所配物品的不同,可将百合制作成不同的茶点、汤饮等。其实,百合不但作为一种食品素为人们所喜爱,而且作为一种中药,对人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因其药食两用,价廉物美,素为医家和病人喜用。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山丹、川百合等的肉质鳞茎。

百合的品种较多。古时入药用的百合源于百合属多种植物,其叶大,花白者,即为百合;细叶,花红者,即为山丹;花黄有黑斑,夜间有黑子者,即为卷丹。我国供药用和食用的百合即为卷丹。另外,还有川百合,其主要分布于四川等西南地区。

百合的名称,主要以其植物的形状命名。百合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因其鳞茎由鳞瓣数十片相合而成,故名百合。百合又有许多别名,如重箱、百合蒜、蒜脑暑、摩罗等。

每100g鲜品百合中含蛋白质4g,脂肪0.1g,糖类28.7g,粗纤维1g,磷91mg,钙9mg,尚含有各种维生素及多种生物碱。百合的地下鳞茎、种子及花均可药用。

百合甘寒滋润,质厚多液,有滋养润肺、止咳、养阴、清热、安神、利尿等功效,又是富有营养的食品,为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清利二便的食品和滋补品,多用于肺燥咳嗽、咯血和热病之后余热未消,以及气阴不足而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等症。咳嗽哮喘的老年人服后可润肺止咳,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服后可宁神镇静,并能利尿消肿,具有补脑健胃、抗衰老的功能,为老年人的滋补强壮和抗衰老、健身之品,是慢性支气管扩张、结核病、肺癌较为合适的食疗品,对低热、烦躁、失眠患者也甚适宜。

百合清蒸食用可治胃病、肝病、贫血等。实验表明,百合有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含有秋水仙碱,当溶液浓度为10mg/ml时进行体外组织培养,有明显抗癌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百合含磷量很高,磷是构成细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能促进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又是各种酶的主要组成成分,对维持血液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可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百合也常用于心火肺热引起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疮疖、痱毒和痤疮等。食用百合不但可起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可使皮肤变得细嫩,富有弹性,减少皱纹。对于因内热引起的大便秘结,小便赤热,服用百合有清内热、利二便的功效。

百合还可加冰糖、大米等煮成百合粥,有润肺、调中、镇静、止咳、养阴、清热的作用,对肺弱、肺痨、咳嗽、咯血、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妇女绝经期神经官能症、癔症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百合加杏仁制成百合杏仁粥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适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嗽;加杏仁、赤豆、白糖等熬成百合杏仁赤豆汤,有润肺止痰、除痰利湿作用,适用于痰多咳嗽、喘息、口干、小便不利等症;百合还可加糖熬成糖水百合,对病后余热未清所致的虚燥不眠有疗效,对肺燥干咳、痰中带血患者亦适宜。干百合200g研碎,另用大枣6枚煮烂,去核,加红糖后倒入百合粉中煮成糊状,添入糯米粉做成弹丸汤圆,有健脑、益智、扶衰、抗老、开胃醒脾的作用,是癌症患者的康复佳膳。

百合的服用视其不同的用途,而有不同的服用方法。

(1)做食品

多以鲜品为主,也可用其干品。先除去其须根,洗净,剥取鳞片,以水浸泡一些时间,其间多换几次水,以减轻其苦味。可以单独蒸食,每次10~30g;也可与米同煮,煮成粥食,或配其他药品、食品,煮成汤、羹等食用。此外,鲜百合也常常与其他蔬菜一起被烹饪为菜肴。

(2)做药品

百合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主要入汤剂,每次10~30g。如用于润肺止咳则多蜜炙用,而用于清心安神则多生用。如用于疮痈、湿疹等则多用百合的鲜品,适量捣碎外敷。

百合无论是作为药品还是作为食品,并不是随意、随时、任何人都可以用的。有些人服用以后,不但无效,反而会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因此,百合的服用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百合为甘寒滑利之品,药性偏于寒凉,有一定的滑肠通便作用。因此,对于素来脾胃虚弱、肠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就不宜用百合,以免引起或加重腹泻。即使是本来肠胃功能正常之人,因各种原因而引起腹泻时,也应不用百合,所谓“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本经逢原》)

二是百合虽然能用于咳嗽人群,但主要用于阴虚之慢性咳嗽,而不能用于一般的风寒咳嗽。因风寒咳嗽的治疗宜散、疏、宣,而忌收、敛、润。而百合全无宣散之性,而具润养之功,用之反而会造成“闭门留寇”,而使咳嗽更难治疗,甚则加重咳嗽,变生他故,故《本草求真》指出百合“初咳不宜遽用”。

8. 莲子:滋补脾胃

莲子是一种以补为主,以收为辅,兼有一定清热作用的药物和食品,应用广泛,喜食者甚多,人们既可在家自己制作莲子食品,也可在饭店的餐桌上品尝由莲子做成的美味佳肴。可以说,莲子是一种价廉物美,集养生、抗病治病于一体的上等补品。

莲子系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果实,莲为多年水生草本。

莲子以莲之种子入药,因具花单生节上,果实生于花托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指出:“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故名莲子。以其形状和生长特性而命名莲子的别名很多。莲子异名有莲实、藕实、水芝丹、泽芝、莲蓬等。

莲子为食、药两用滋补品,其主要功用为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莲子去皮,生嚼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血,治心肾不安、心悸失眠、遗精等。莲子煮食可治脾泄久痢,调养肠胃,可强身明神,延年益寿。莲子可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加强药效,如莲子加酸枣仁、黄芪等制成枣仁汤,可治虚弱、心动而神不安等症。莲子加人参、茯苓、白术等制成参苓白术散,可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不止等症。莲子加麦冬、黄芩、地骨皮、人参等制成清心莲子饮,可治心肾不安、劳伤白浊、干渴溲少、心火上炎等症。莲子加猪苓、泽泻等制成莲米散,可治老人五更寒。莲子加巴戟、补骨脂、山茱萸等制成莲实丸,可治泄泻、滑精等症。莲子还可煮成各种药粥,对滋补身体甚有益处。如莲子加红枣煮成红枣莲子粥,能强心益脾、安神降压、补血通脉,常食可加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稳定血压,增加食欲,安神入睡。莲子加山药、葡萄干等制成山莲葡萄粥,可补脾益心,适用于面目黄白、乏力倦怠、瘦弱、腹胀便溏等。莲子加薏苡仁、冰糖、桂花等制成薏米莲子粥,能健脾祛湿,清热益心,适用于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女子带下过多、湿热上蒸而致心悸失眠等症。莲子加龙眼、红枣、糯米等制成龙眼莲子粥,能益心宁神,适用于心阴血亏、脾胃气虚而致心悸、健忘、面黄肌瘦、便溏等症。莲子加金银花、白糖等制成银花莲子粥,能清热解毒,健脾止泻,适用于热毒内扰、暴泻、痢疾、发热、肛灼、心烦等症。莲子加大米、冰糖等制成莲子粥,能益气力,除百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渴去热,补中养神,平静性欲,轻身延年。

莲子还可用于制作多种营养丰富味美的佳肴和点心,如莲子和百合、银耳、鹌鹑蛋等可制成益寿长春蛋,能益智安神,健脾开胃,补脑补心。莲子与芡实、茯苓、山药、薏苡仁、扁豆、党参、白术、大米等可制成八宝饭,营养丰富,色香味佳,有补脾胃、抗衰老的功用,适用于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莲子还可用于烧鸡、烧肉、烧甲鱼及做成冰糖莲子汤、桂花莲子汤、葡萄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美味菜肴和甜羹汤,均滋补可口。莲子还可做成糯米莲子卷、莲子桂花糕、莲子饼等食品,老幼皆喜爱。

石莲子水煮后切开,去皮,晒干,加黄连、人参等可制成开噤散,对于虚弱久痢、呕逆不能食的患者是一副良药。

莲子的服用形式,主要以煎汤内服为主,常规剂量为6~15g,也有根据病情需要,将莲子制成丸剂或散剂使用的。

莲子在用法上有生用、熟用以及去皮去心的不同,因而在功能上也有所差异,因人、因病而异。

§ 莲子生用善于清心,除烦,且能止咳涩精;熟用则长于补脾,理肠胃,治疗泄泻、久痢。

§ 莲子去心,只用莲肉,则偏养脾胃,而补肾功能不足;同时,莲子去心,其清心宁神的作用明显降低。

§ 莲子去皮,则无涩味,其功能则专于补脾,而收敛作用显著减少。

因此,对于莲子的服用,必须视病症和身体状况,在药用部位的选择上有所侧重。

作为食品,莲子的使用主要以煮汤、作羹、烧粥等点心类为主,详见常用药膳一节。

莲子服用得当,长期坚持,确有很好的效果,但并非人人可长期服食。一般来讲,须注意以下四点:

§ 大便秘结患者不宜食用。莲子收涩作用较强,食后可使便秘加重。

§ 不宜生食。莲子性涩滞,影响脾胃消导,《本草拾遗》记载:“生则胀人腹。”故莲子不宜生食。

§ 血压过低者不宜食用。莲子心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血压过低的患者食用则会加重病情。

§ 淋症患者不宜食用。淋症患者小便涩滞不畅,忌食敛涩性的食物。莲子收敛固涩,食用后可加重淋症患者的病情,故不宜食用。

9. 猕猴桃:水果之王

猕猴桃兼有橘子、香蕉、草莓和西瓜的味道,营养丰富,清香可口,被誉为水果之王,可鲜用、加工及入药。

猕猴桃,又名藤梨、羊桃、猕猴梨、狐狸桃、刺梨、毛梨。我国秦岭以南都有栽培,主要品种有中华猕猴桃、罗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等。

猕猴桃性寒,味甘、酸,无毒,每100g果实含蛋白质1.6g,脂肪0.3g,糖类11g,抗坏血酸300mg,硫胺素0.007mg,磷42.2mg,氯26.1mg,钠3.3mg,钾320mg,钙56.1mg,铁1.6mg。

猕猴桃生长在深山野林,为猕猴所喜食,其得名也与此有关。猕猴桃长期被视为野果,其食用性鲜为人知,但可入药。我国古代医学文献早有记载,唐代名医陈藏器说,猕猴桃有“调中下气”的作用,可治疗“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但没有留下具体的制剂和配方。《开宝本草》记载,猕猴桃“止暴温,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其他如《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

猕猴桃具有止渴、解热、止痛、通淋下石、滋补强身、清热利尿、生津润燥、健脾止泻等功效。其果、花、叶、根均可入药,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燥热伤肺、脾胃气虚、消化不良、久痢泄泻、骨节风痛、咽喉肿痛、内痔出血、糖尿病、黄疸、淋症、痔疮、烦热口渴等病症。

现代医学认为,食用猕猴桃及其果汁制品,有防癌与杀伤某些癌细胞的作用。据报道,猕猴桃所含维生素C在人体中利用率高达94%。动物实验发现,亚硝基化合物能使怀孕动物的胚胎死亡及发生畸形,如果同时喂以猕猴桃汁,不但能保持胚胎不死、无畸形,并且发育良好。这一实验说明,猕猴桃汁能阻断体内外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防止这类物质所引起的肿瘤。

北京大学生物系陈德明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猕猴桃中存在可杀伤离体癌细胞的“多肽”,多肽对离体艾氏腹水癌细胞及宫颈鳞状上皮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他们认为,猕猴桃抗肿瘤、抗衰老作用是个很有希望的研究课题。不少学者认为,猕猴桃是一种有益的长寿果品,称它为“长生果”。

猕猴桃含丰富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维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g果肉含50~400mg,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解朊酶。

实验研究证明,猕猴桃鲜果及制品,可防止亚硝胺致癌物在人体内合成,并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猕猴桃能明显延长实验动物的缺氧存活时间,增强生物体的缺氧耐受力,说明对机体缺氧有保护作用。猕猴桃具有清热通淋功效,常用来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呕吐以及烦热、黄疸、消渴、石淋、疝气、偏堕、痔疮等症。猕猴桃对麻风病还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此外,猕猴桃又是滋养强壮之品,可用于体虚消瘦者及维生素缺乏的患者。猕猴桃的果肉里还含有一种酶,有助于肉类纤维蛋白质的分解,使肉质变得滑嫩。据介绍,常吃猕猴桃的人,皮肤特别细嫩光滑,富有弹性,故猕猴桃被誉为“青春果”。

猕猴桃的色、香、味俱佳。果皮鲜绿(有的是淡褐色),果肉青绿或嫩黄,果心乳白,切成片,晶莹透明,并有放射状的美丽花纹。除鲜食外,可以加工成许多产品,如糖水罐头、果汁、果酱、果酒、果干、果脯、蜜饯,也是制糖果、糖浆、饼干、汽水、冰淇淋、果馅、糕点的配料。

此外,猕猴桃还可以烹制食品,如“里脊桃汁”、“猕猴桃羹”和“奶油桃片”等。

猕猴桃既可食用,也可药用,但在服用过程中,每日食用量为2~4枚,一般来说,常用量为每日10~30g。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慢性肠炎患者不宜食用。猕猴桃味甘酸,可生痰助湿致满,性寒伤阳,《开宝本草》记载,猕猴桃“冷脾胃,动泄僻”,食后会加重慢性肠炎泄泻患者的病情,故慢性肠炎患者不宜食用。

§ 黄疸性肝炎属寒湿内盛者不宜食用。黄疸性肝炎寒湿内盛者应温中燥湿,忌食寒凉性的食物。本品性寒伤阳,且甘酸助湿,故黄疸性肝炎属寒湿内盛者不宜食用。

§ 不宜与动物肝脏、番茄、黄瓜等食物一起食用。动物肝脏可使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C氧化,番茄中的抗坏血酸酵酶、黄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均有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的作用。猕猴桃为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故不宜与动物肝脏、番茄、黄瓜等食物一起食用。

10. 灵芝:延年益寿

作为中国传统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抗衰防老的珍贵补品,灵芝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它药性平和,滋补作用缓和,适合老年人和病后康复者食用。

灵芝又名菌灵芝、木灵芝,为担子菌类多孔菌科植物,是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的蕈类。伞状,坚硬,木质,菌盖肾形或半圆形,紫褐色有漆状光泽。各地均有分布,近来有人工培养。培养品形态有变异,但其疗效相同。古人称五色灵芝,有青芝、赤芝、紫芝等,功用相似。

灵芝味甘,性平,无毒。紫灵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一般灵芝含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还含生物碱、内脂、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是传统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珍贵药物,古代流传灵芝是“治百病”的“仙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灵芝对机体有多种正向调节作用,能防止衰老和提高身体的抗病力。实验研究还表明,灵芝有抗癌、改善心肌代谢、降血脂、镇痛、抗惊厥、抑制多种细菌、升高白细胞和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并有明显的保肝作用,既是强身保健的佳品,又是抗癌、抗衰老、抗疲劳的要药。

灵芝用量一般是每天1.5~3.0g,研碎冲服,或浸酒服。目前服用灵芝制剂也很普通,灵芝制剂种类繁多,如灵芝孢子粉、灵芝片、灵芝注射液、灵芝强体片等。无论治疗何种疾病,可根据经济情况和具体病症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灵芝药性平和,补益作用和缓,长时间服用才起作用,另外,灵芝滋补作用很强,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宜多服。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