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思维的一般特征

对思维的论述研究者们表达尽管不尽相同,但主要都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能动性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即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

1. 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基础

思维的深刻性,又叫做抽象逻辑性。人类的思维是语言思维,是抽象理性的认识。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深刻性的差异,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中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

(1)思维形式的个性差异,即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的深度是有差异的。

(2)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即在如何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方法方面,诸如归纳和演绎推理如何统一,特殊和一般如何统一,具体和抽象如何统一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

(3)思维规律的个性差异,即在普通思维的规律上、在辩证思维的规律上,以及在思考不同学科知识时运用的具体法则上,其深刻性是有差异的。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的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即深刻性。

(4)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个性差异,即在周密的、精细的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一个具有广度和难度思维的人,能全面地、细致地考虑问题,照顾到和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关系。

2. 灵活性:思维活动的智力程度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种结果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我们所说的思维灵活性,强调多解和求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也可以叫做发散思维,就发散思维来说,它具有多端性、灵活性、精细性和新颖性四个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基础。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提出多种假设、途径,这对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从结论上看,众多的答案,能对创造产品作出验证。

由此可见,发散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前提,绝对不能忽视。

3. 独创性:智力的高级表现

我们认为思维活动的独创性、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或创造力可以看成同义语,只不过从不同角度分析罢了。我们如果分析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思维),所强调的是思维过程,这里谈的独创性(或创造性),则是强调思维个体差异的智力品质。也就是说,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不管是强调思维过程,还是强调思维品质,共同一点是突出“创造”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和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任何创造、发明、革新、发现等实践活动,都是与思维的独创性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独创性,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活动中,都发挥着或者都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青少年要善于从小培养思维独创性。在以往的心理学家研究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少数杰出的发明家和艺术家身上。但是,近一二十年来,研究者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每个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性思维或独创性。我们认为,就思维的独创性或创造性的程度来说,学习可能是重复性的或创造性的。重复性的学习,就是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

4. 批判性:思维过程的自我意识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

在国外心理学界,有一种与思维批判性品质相应的概念,叫做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意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就能考虑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能不断验证所拟定的假设,就能获得独特的问题解决的答案。因此,批判性思维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思维批判性品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自我意识以主体自身为意识的对象,是思维结构的监控系统。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所谓思维活动的自我调节,就是表现在主体根据活动的要求,及时地调节思维过程,修改思维的课题和解决课题的手段。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主体主动地进行自我反馈的过程。因而,思维活动的效率就得到提高,思维活动的分析性就得到发展,思维过程更带有主动性,减少那些盲目性和触发性,思维结果也具有正确性,减少那些狭隘性和不准确性。

5. 敏捷性:思维速度和准确度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有人说,思维的速度不包括正确的程度。但在事实上思维的轻率性绝不是思维的敏捷性品质。我们在培养儿童青少年思维的敏捷性时,必须克服他们思维的轻率性。

敏捷性这种思维品质,与上面的四种思维品质不同,它本身不像上述品质那样有一个思维过程。这是思维的敏捷性与上述思维品质的区别。然而,敏捷性与上述思维品质又有联系,它是以上述思维品质为必要的前提,又是这些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没有思维高度发达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就不可能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适应迫切情况的积极思维,并正确而迅速地作出结论。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概括,没有概括,就不会有“缩减”形式,更谈不上什么速度了。同时,高度发展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必须要以速度为指标,正确而迅速地表现出来。

6. 能动性:大脑处于积极、活跃期

思维是一种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它不像其他事物那样可以明显地表露出来,思维有时借助动作(双手捧头)、视觉凝神等分量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来,但大多数思维过程是外人所无法觉察的。

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已知的知识和体验中推理、演绎出新的知识和形象。

第二,思维一旦形成假设,就能正确指导人们的活动,减少盲目性,取得新的发明创造成果。

第三,思维虽然是大脑的产物,但思维在大脑中不是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而是起着积极的、主动的控制作用。这点在气功学中得到了充分注释。气功人在运气过程中,通过潜意识的思维的暗示,意念集中,经过呼吸的慢慢调节,意念慢慢地集中于丹田。

根据研究表明,人在思维时,大脑会出现“神经细胞聚会”的奇妙现象。我们知道,大脑虽然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活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的。当大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几个细胞和某个功能区是难以胜任的,要靠大脑皮层许多相关的细胞和功能区一起积极地活动起来,形成几千万、几亿个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开会沟通”,交换信息。这时,大脑神经系统的所有“通信网络”全部开通,使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记忆细胞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信息,这就是大脑思维的“神经细胞聚会”现象。

思维能动性强调大脑的兴奋期,在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或是睡眠刚醒的不活跃时期,思维的能动性很差。因此,在思考重大、复杂的问题时要选择有利于激发思维能动性的时机,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