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1. 净化演说的目的

我们都习惯于想像成功人士是在过一种财富富足且生活又休闲的生活,却不屑于去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你能够想像一个人是怎样在短短的23天内奔波全国17个城市演说的场景吗?先别说奔波的劳累,试问,他这么辛苦演说是为了什么?这位伟大的演说者该会是谁吗?他就是美国前总统布什。事后有记者就演说之事采访了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时问道:“作为一位成功人士,你如此频繁地奔波在各地演说,你演说的目的是什么?还有,这么劳累的奔波,你依然在舞台上激情四射,你保持激情的秘诀又是什么?”布什先生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无论哪一种标准都应该包含服务人群、贡献社会,我演说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同时,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的鼓舞,才让我演说时充满着激情。”

今年的布什先生依然充满激情和活力,前不久,他号召全美国几万人进行了一次马拉松赛跑运动,今年七十七岁的布什先生也热情参与了本次活动,你想知道布什先生跑马拉松的结果吗?我告诉你的是,他不仅跑完了全程,而且他跑马拉松的名次排在了第十九位!不可思议,真的是不可思议!

我们看到了布什先生演说的目的和动机有多么单纯,当然也包括他做事的风格。难怪乎他能如此地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接下来,且让我们继续从国内外的一些语言专家对演说的定义上来洞悉一下演说的目的性。

国内知名语言专家季世昌、朱净之在他们著的《演说学》中提到:“演说是以广大听众为对象,以发表主观思想感情为途径,以说服人、感染人、培养人、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为目的的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读语言学者郭海燕的《实用演说艺术》,书里面对演说的定义是这样的:“就一般意义来说,演说是演说者以诚实自然的态度,用辞句、声调、姿态、材料作工具,把思想输入听众脑海,使听众形成一种与演说者同样的情绪,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还有,国内知名语言专家张锐、朱家钰在他们合著的《说话训练》中也反复重申:“演说,也叫演讲、讲演,指就某些问题面对听众发表系统、成套的讲话。是一种高难度的谈话训练形式。”

我尊重也比较认同这些专家、学者们对演说的定义,同时,我更认同亚里士多德对演说定义的说法:演说是一种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即动作有机结合,以传情达意的技巧。它不仅仅讲究内容,而且更注重表达的方式、技巧。另外,亚里土多德说演说必须具备两种技巧,一种是声音控制的技巧;另一种是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肢体语言往往是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一般而言,是很难蒙蔽观众的。假如你说出来的内容与动作和语调所表现的含义不一致,那么是不会有人相信你的话的,而是更倾向于相信动作和语调所传递的信息。

“你是谁?我为什么要听你讲?”这是演说者首先要了解并且明确,的。亚洲著名演说家陈安之演说时不止一次提到,他21岁时听到了他的老师——世界潜能成功大师安东尼·罗宾的演说。这场演说帮助了他,也真的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短短6年间,他备受激励并不断付诸行动以求成功,27岁时,他就影响和教育了数十万人,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事业上的发展。事实上,最有价值的演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帮助别人,在教育传播感化别人的过程中并让别人采取行动,你一定要抱持这样的目的,否则,别人为什么要听你讲,凭什么要听你讲?用一颗帮助之心去演说,别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你的真诚,你才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行动。真诚的力量是无止境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