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1 李自成征讨山海关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满洲,以畜牧渔猎为生,即今我国东北黑龙江一带。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馀势力,于是明朝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赫图阿拉。

明朝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色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

1583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13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地区的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

1618年,努尔哈赤公佈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

1643年皇太极病死,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1644年3月,农民起义领袖大顺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即将攻入北京时,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从此宣告灭亡。

起义军攻破北京后,大顺政权一面出榜安民,一面严惩明王朝的皇亲国戚和贪官污吏,少数民愤大的皇亲国戚被起义军抓起来杀头了。

有个大官僚吴襄,也被抄了家产,并被逮捕起来追赃。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是明朝山海关总兵,手下有几十万人马,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一带防守。

李自成就叫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吴三桂向起义军投降。收到劝降信后,吴三桂带兵到了滦州。在这里,他听说父亲被抓,家产被抄,又听说他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也被起义军抓走,立刻下令退回山海关,并要将士们换上白盔白甲,说要给崇祯帝报仇。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带了20多万大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出关,请求清朝帮助他镇压起义军。

清朝辅政的亲王多尔衮接到吴三桂求救信,觉得机会来了,立即回信同意。接着,他带着十几万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关进军。

清军到了山海关山下,吴三桂哀求多尔衮帮他报仇,多尔衮顺水推舟答应了。吴三桂把多尔衮请进关里,订立了同盟。

李自成20多万起义军来到山海关边,依山靠海,摆开一字阵。多尔衮从城头望见起义军阵容整齐,就让吴三桂打先锋,叫清军埋伏起来,自己和几名清将躲在后面的山头观战。

战斗开始了,李自成登上西山指挥作战。吴三桂带兵一出城,起义军的左右两翼合围包抄,把吴三桂的队伍团团围住。正在双方激战时候,不料海边一阵狂风,把地面上的尘沙刮起,一霎时,天昏地黑,对面见不到人。

多尔衮看准时机,命令埋伏的几万清兵一起出动,向起义军突然袭击。起义军毫无防备,阵势也就乱了。直到风定下来,才看清对手是留着辫子的清兵。

李自成发现清兵已经进关,想稳住阵脚,指挥抵抗,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传令后撤。多尔衮和吴三桂的队伍里外夹击,起义军惨遭失败。李自成带领将士边战边退。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官员的朝见。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领起义军,向西安撤退。

就在李自成离开北京后第三天,多尔衮带领清兵开进北京城。1644年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把北京作为清朝国都,顺治帝成为入关后的第一个清朝皇帝。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7年。1644年,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1671年到1829年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沈阳市旧城中心。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