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世居直隶大兴。在27岁时中了进士,被授西安府推官。30岁又升迁为户部主事。后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提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尽的消息在同年4月传到南京。明朝把南京叫作陪都,设有六部衙门。听说这一消息后,各部开始商量选择新皇帝,很快福王朱由崧登上了南明皇帝的宝座,年号为弘光。皇帝并派兵部尚书史可法去扬州督师。
1645年4月,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率清兵大举进犯淮北,淮安很快就被攻陷,清兵进逼扬州,形势非常危急。清军于5月10日兵临扬州城下。
史可法急忙召防河诸镇将领入城守卫,只有刘肇基领4000兵赶到。清兵派泗州降将李遇春劝降,史可法命人将他射跑。清军还不死心,又先后写了五次劝降信,史可法看都不看就付之一炬。
5月20日,多铎率军猛攻,扬州城西北角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悲痛欲绝。大家簇拥着他,试图从小东门突围出去,不幸碰到清军迎面而来,史可法见状大叫:“我就是史可法!”
清军将史可法押解到多铎面前,多铎劝他投降,他厉声说:“我,头可断,身不可屈!”
多铎又劝道:“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
史可法轻蔑地说:“我岂能仿效他的行为!我的决心早已下定:城亡我亡!”
清将又劝降了三天,他依然毫不屈服。1645年5月23日,史可法这位坚贞不屈的抗清英雄被杀害了。由于天气暴热,死尸太多,当家人来收敛时,已辨认不出他的遗体,只好将他生前的袍笏,埋葬在扬州梅花岭上。
扬州失守后几天,清军攻破南京。南明政权官员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权被消灭了。
清兵继续南下,还颁布了一道剃发令,强迫百姓在10天之内,改依清人习惯,一律剃掉前半部头发,留下一条辫子,违抗命令的处死,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来,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绪。
江阴军民在县衙小官典史阎应元的率领下,顶住20多万清兵的重重包围,坚守江阴城80多天。城里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投降。清军死伤惨重。
清 嘉定 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嘉定军民坚持抗清三个月,被清军屠城三次,牺牲两万多人。历史上把这次惨案称作“嘉定三屠”。
阎应元:字丽亨,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6万义民,孤城困守81天,使清军连折3王18将,死7.5万人。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著名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