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原名夏复,松江华亭县人,就是现今上海市人。他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也是作风豪迈的文人。
他曾是明朝末期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胆气过人,5岁就能与人谈论学问,7岁能诗作文,9岁时就写了一本《代乳集》的诗集。
夏完淳生活的年代,正值南明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抗清力量继续战斗的时期。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派出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个时候,在松江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就是夏允彝和陈子龙。夏复在他父亲夏允彝和老师的影响下,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夏完淳,15岁就参加了抗清斗争。他意气激昂,积极协助义军商订作战计划。
在父亲死后,夏完淳变卖了所有家产全部捐献给太湖长白荡吴易领导的义军,并在军中做了参谋。因叛徒告密,17岁的夏完淳被捕了。
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80天。他给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审讯开始时,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神童”,想用软化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温和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兵士以为夏完淳真不认识洪承畴,就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也不敢再审问下去,喝令士兵把夏完淳拉出去。
1647年9月,这位才17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墓旁。人们为了保护夏氏父子的墓,在墓前竖立一块石碑,碑的两旁写着:“永远禁止樵牧侵占”。直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墓。
吴易:南明抗清将领,吴江人。1646年6月在嘉善被俘,不屈而死。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他是明朝的重臣,后成为明末的叛臣之一,他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