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于1624年出生在日本,正是这一年,荷兰侵略者霸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清兵进入福建,福州沦陷,南明的隆武帝被杀,清兵在福州烧杀抢掠。23岁的郑成功,怀着万分悲愤的心情带领部下90多人,乘两只战船下海,在金门定盟,到南澳招兵。
到1653年,郑成功已经控制了整个东南海面,拥有士兵10万余人,战船几百只。不久,郑成功发动了几次北伐,于1659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攻打南京之役。结果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在南京城外吃了败伏,不得不撤回厦门。
1661年的春天,郑成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即挥师东征,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扩大抗清基地。
3月1日,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3月23日,郑成功率领的东征大军从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东挺进,第二天早晨,船队陆续到达澎湖群岛。
3月30日晚上,船队顶着狂风,离开澎湖冒险东征。海上狂风怒吼,将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终于跨过台湾海峡,于4月1日,到达台湾鹿耳门港外。
鹿耳门水浅礁多,航道非常危险。荷兰人凭鹿耳门是个“天险”,不加设防。郑成功事先派人探测到从鹿耳门到赤山坎城边,有条不为人知的港路,船只可以很顺利地驶进去。
上午,船队顺利地驶进了鹿耳门,直抵赤山坎城附近。英勇的中国将士们猛烈炮轰敌舰,击毙了500多人。荷兰在台湾的驻军共有2000多人,伤亡惨重,退入城堡龟缩不出。
登陆的郑成功部队,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援。郑成功将大军移扎在台湾城附近的鲲身山上,准备攻打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台湾城。但是,台湾城却非常坚固,并不容易攻克。
于是,郑成功决定长期围困台湾城,直至城中粮绝。到12月,已被围困了八个月的荷兰士兵死伤达1600多人,剩下的不满700人,弹药、粮草几乎用光,荷兰人陷入了绝境。
时机已经成熟,郑成功发动最后总攻击。战士们奋勇攻战,城墙上出现了缺口。荷兰总督揆一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1662年2月1日,西方殖民主义的代表——荷兰第一次在正义的中国人民面前低下头来,承认自己侵略的失败。被侵占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于收复台湾后不久患病去世。死时才39岁。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掌握台湾,还一直控制着福建沿海的岛屿。后来,康熙帝统治期间,台湾接受了清政府的统治,这样台湾与大陆归于统一。
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
一天,老师给11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11岁的小孩子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
可是,郑成功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这样的文章,令他老师惊讶,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郑成功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和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