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后的顺治,在母亲的教导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做君王的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顺治继承皇位之初,全国的形势并不十分有利于清王朝的统治。
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仍在陕西、山西、云南、四川等地抗击清军;江南又不断地涌现出一些明王朝的宗室子弟各自为政,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而北方又因清军入关后的圈地,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不断爆发小股的农民起义。
一些正统思想浓厚的文人不肯出任清朝官职,隐居山村讲学立说,宣传民族意识,唤起汉人的反清情绪,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对于这些问题,顺治帝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决断。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围剿农民起义军。农民军由于连续作战,军队得不到休息与补充,人员伤亡很大,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再能与清军抗衡,杀到最后李自成只剩下28骑,被围在湖北九宫山,全部壮烈牺牲。
顺治消灭农民起义军后,经10余年的围剿,先后灭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等南明小王朝,逼迫抗清力量较强的郑成功退守台湾。
顺治帝遵照太后的意见,加强了思想文化阵地的占领和统治。1652年8月27日孔子诞辰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祭孔大典在北京国子监隆重举行。祭前派人将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允植,接到北京参加祭典仪式,清军入关后封孔允植为衍圣公。
祭祀仪式完全按明制进行。顺治帝首先用香汤淋浴,换上祭孔衣服,然后带领文武大臣毕恭毕敬驾临国子监,走在最前面的16名太监抬着精制的祭品。
顺治帝在中午时分,到达国子监。祭祀大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开始。顺治帝面向国子监广场,躬迎孔夫子圣灵前来享受祭品,然后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孔夫子的神位献上一幅杏黄色的绢,披盖在神位上,再恭恭敬敬向孔夫子神位敬酒三次,行礼三次,祭酒高喊“礼成”,祭孔大典就圆满结束了。
典礼结束后,顺治帝接见了衍圣公孔允植及孔、孟、颜、曾四姓子孙及五经博士,勉励并赏赐一番,同时诏告天下:“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之赖以政治,下之资以事君,学官诸生共勉之。”
顺治帝祭孔的消息不胫而走,众多儒生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盛赞顺治帝是真龙天子。一些有识之才也不再隐居,出来展示才华了。
祭孔后,顺治帝又开始认真学习汉族文化,从历史文献、著名经典,到稗官小说传奇、野史无所不读,从中吸取不少治国安邦的道理。正当顺治帝为创造一个太平盛世大展宏图时,却不幸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23岁。
顺治帝:即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即孝庄文皇后。
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的纪念活动,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