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8 杨玄感造反李密献策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613年,隋炀帝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轻力壮的民夫和船工8000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轻人怨透了劳役,这次又让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们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愿意跟我一块起兵造反吗?”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杨玄感见状,深受鼓舞,很快同王仲伯和赵怀义一起商议将8000民夫编成队伍,并且发放武器,准备进攻隋军。

随后杨玄感又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当谋士。杨玄感向李密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呢?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的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10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

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进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然而杨玄感却认为李密说的下策是上策,以为攻下洛阳,可以动摇东征的军心。当即决定进兵洛阳。但是,洛阳守军听到消息,加强防守,杨玄感久攻不下,造成僵局。无奈之下杨玄感采取了李密的中策,放弃洛阳,去攻长安。

不久,杨玄感的队伍已发展到10万人。他率领10万人马,向长安进军,路过弘农时,弘农太守杨智积,杨智积站在城楼上大骂杨玄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拖住杨玄感,不让他攻占长安。

但是杨玄感不知道这是缓兵之计,命令兵士攻城,李密看出问题,说:“我军目的是西进长安,兵贵神速。追兵就在后面不远,怎能在此逗留?如果不能迅速占领潼关,追兵赶到时,退无可守,就非常危险了。”

杨玄感不听李密的劝阻仍下令攻城。追兵把杨玄感的队伍切割成小块包围,以多胜少,杨玄感大败。

这次杨玄感造反失败,战斗中死伤的和受株连被杀以及被流配的人数远远超过10万之众,损失惨重。

作为隋朝高官,杨玄感无论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还是国家的前途,他率领民众奋起反隋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此后,各地的起义军不断攻打隋军,隋王朝处于摇摇欲坠之中了。

知识链接

杨玄感: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弘农华阴人。父杨素,曾协助炀帝夺取皇位与平定汉王谅的叛乱,假楚公,位至司徒。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隋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出身贵族。杨玄感反,李密往投为谋主。后玄感败,李密逃亡。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