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相韩,辅佐五代韩王,也称“五世相韩”。
秦灭韩以后,年轻的张良为报国恨家仇,变卖了家产,征求刺客,准备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春天,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去巡游,张良埋伏在那里却只砸碎了秦始皇随行的车。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以后,便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了下邳,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就在下邳住了下来。
有一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身穿一件土黄色大衫,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回一缩,他的一只鞋子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了很生气,真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人,就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老头儿。谁料想这老头儿连接也不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了想,既然已经把鞋给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给老人穿上。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连声谢谢也没说,站起来走了。张良觉得这老头有点奇怪,便跟在老头儿身后,想看他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才转过身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口气,知道是个有学问的人,便连忙行了跪拜之礼,答应:“好,好!”
到了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起来赶到桥上去,谁知老头儿已经先到了。老头儿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儿来,怎么能叫我等你呢!”
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老头儿已站在桥上。老头儿看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个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呢!”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可以给国家出点力。”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兵法》。从那时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等待机会报仇。
下邳:名称还得从我国古代夏商时的下邳国去溯证。相传夏代薛人的祖光奚仲,曾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他被封在邳。
太公望:是我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