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被定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雍正召见诸王、总理事务大臣及其他满汉文武要员,讲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宣布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原因与办法。

雍正说:“建立皇储这是一件大事,应该早点决定。去年十一月圣祖选择继位人,仓促之间,只凭一句话而定,全凭他神圣睿哲,但是我自己承认神圣不及圣祖。”

雍正言外之意是说,他也像先父康熙那样在仓促之间选择继位人,就难以这么英明了。因此,受圣祖重托,对于立储之事他不能不及早考虑,于是雍正就提出了“秘立皇储”的方法。

雍正帝征询诸王大臣意见。吏部尚书、步军统领、一等公、舅舅隆科多带头表态:“皇上考虑得周详,为国家大计才说出这种想法,臣下但知天经地义者,怎么能对您的决定有异议呢!只应该谨遵圣旨。”

既然卫戍京师、身居要职的隆科多已如此表态,诸王大臣对这个耳目一新的确立继位人办法也都没有异议,一个个都摘下顶戴,连连叩头,表示赞同。雍正帝对他们的表态很满意。

接着,雍正帝令总理事务大臣留下,其余大臣全部退下,将一个内装传位诏书的密封锦匣藏在高悬于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后面。于是,中国历史上崭新的确立继位人制度,那就是秘密建储办法诞生了。

雍正帝在阐述创立这项新继位人制度原因时,说了几层意思:第一层讲了重视继位人问题的必要性;第二层看似对先皇进行粉饰,但能看出这是巧妙的批评,实际上从接受先皇在最高权力移交问题上的教训的角度,讲了应当秘密确立皇太子的重要性;第三层意思则是假托之辞。皇子年龄固然不太大,但是,论他们的年纪,比祖父、太祖父登上皇位时要大得多。当年,世祖福临不满六周岁当了皇帝,圣祖玄烨当皇帝时不满8周岁。因此,皇子年龄太小,不是雍正帝革新继位人制度的关键出发点。

这位被秘密确定为继位人的皇子到底是谁,继位人本人不知道,诸王大臣不知道,只有雍正帝一个人知道。为保万无一失,雍正帝另写了一份相同内容的传位诏书,秘密藏于经常驻跸的圆明园。这份诏书藏得更玄,除皇帝本人外,没有任何人知晓。

雍正帝能够创立如此独特的建储制度,能够如此缜密、如此绝妙,除前面所述的缘由之外,他于雍正四年正月讲的一句话可以被视为深层注释。他说:“我当年在藩邸,阅历四十余年,人情世态无不周知。”为了不泄露天机,雍正帝对待各位皇子不分亲疏,基本做到一碗水端平。当然,弘时是个例外,健在的皇子中,弘时年龄最大。但他放纵不法,祖父康熙帝不喜欢他,雍正帝也不太喜欢他。雍正五年,他因不改放纵的性情,遭到雍正帝的严惩,不久就死了。

对待其他皇子,尤其是年龄较长的弘历、弘昼兄弟,雍正帝基本上给予了相同的待遇。他俩于雍正十一年二月初七同一天封王,一起参与苗疆事务,都获得过代父祭天、祭祖等重大政治活动的锻炼。不过,从一些细微的地方,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同之处。

雍正元年正月,胤禛当皇帝后首次从天坛祭天回来,把弘历叫到养心殿,给他一块祭过天的供肉吃,却没有给弘昼吃。弘历日后思忖,可能父皇祭天时,已将定自己为皇位继承人的心愿默告于上天,所以回来给他这块肉吃。如此非同寻常的肉,弘昼是不能分享的。

雍正帝将弘历封为和硕宝亲王,有的大臣认为这个封号蕴含特定含义,有“锡封鉴宝命之荷”的意思,“宝”就是“大宝”,也就是“玉玺”“践位”,预示将授皇印给弘历。

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弘历格外注意,也没有引起其他皇子和文武大臣格外注意。天长日久,雍正帝坚持与各位皇子保持相同关系,可谓用心良苦,实在很不容易。

雍正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自信。他在颁布建储诏书的时候说:“此诏或许将要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这正表明了雍正对自己寿数的乐观态度。按他当时的眼光来看,先皇康熙帝活了六十八周岁,他当时才四十四周岁,即便寿数与先皇差不多,还可再活二十余年。正是倚仗健康的身体,雍正帝不怕繁累,从早到晚,日理万机。他一般白天召见廷臣和官员,夜晚批阅本章,常常点完几根蜡烛直到子夜才休息。勤于政务,费神劳心,严重地影响了雍正帝的身体健康。

雍正七年冬,皇帝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冬天,雍正帝得了一场大病,此病持续了一年多,几乎摧垮了雍正自己曾沾沾自喜的身体健康。这时雍正似乎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性,觉得应当对继位人问题作出交代。

雍正八年六月,雍正紧急召见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皇子弘历、弘昼,以及大学士、内大臣数人,面谕遗诏大意。这年九月,雍正帝对自己的健康信心产生动摇,于是将存放于圆明园的亲笔传位密诏一事悄然告诉心腹大臣大学士张廷玉。由此可见,病中的雍正帝对圆明园中的这份密诏非常重视。

圆明园是康熙帝当年赐给雍正的,雍正帝非常喜欢住在那里,从雍正三年起,他时而住皇宫,时而住圆明园,两处都成了施政之所。雍正八年,他还下谕规定,春末至秋初、秋末至春初两个时令为官员到圆明园理政的时间,说明他到圆明园起居和处理政务已形成制度。

身患重病的雍正帝担心一旦自己倒下,别人若不知道圆明园中那份密诏所藏之处,不得不去取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的传位密诏,如此不仅太慢,而且两份密诏对合、用以防伪的高明设想定也难以实现。然而,令雍正帝欣喜的是,这场大病终于过去了。他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转危为安。不过,雍正帝遭遇这场大病之后,身体健康已经明显不如从前,他从此比以往更注意保养,身体状况渐渐好转。

雍正十一年六月,年近五十周岁的雍正帝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弘曕,这是他的第十个儿子。从雍正元年五月年贵妃为他生下儿子福沛,到此时谦妃刘氏为他生下弘曕,其间未生子女,时隔十年又添贵子,说明身体恢复得还不错。

雍正帝对自己身体能恢复到这种程度非常满意,喜不自禁之下,多次将有关喜讯告诉心腹大臣。雍正帝的婚配都在藩邸时完成,登上皇位后再没有纳妃嫔。

雍正共有后妃八人,生有十个儿子,依出生先后分别是:弘晖、弘盼、弘昀、弘时、弘历、弘昼、福宜、福惠、福沛、弘曕。其中除六人早逝外,弘时因“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于雍正五年,也就是他二十三岁那年,遭父皇严惩,被削除宗籍,不久死去。

当时活着的皇子有弘历、弘昼、弘曕三人。依出生前后排行,弘晖为皇长子,弘昀为皇二子,弘时为皇三子,弘历为皇四子,弘昼为皇五子,弘曕为皇六子,后面的就没有再排列进去。

雍正帝还生过四个女儿,其中三个早就夭折了,唯一长大成人的二女儿于康熙五十一年下嫁那拉氏星德。现在,弘历是健在的三位皇子中最年长的,二十四周岁;弘昼比弘历小三个月,二十三周岁;弘曕还未长大成人,年仅两周岁零两个月,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较小。

弘历、弘昼平时都为皇上所喜爱,似乎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只有雍正本人心里清楚,他依照父亲康熙临终前让马齐传达给自己的遗命,密立弘历为皇位继承人。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