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淑兰暗自盘算,上一世大儿子死在9月17号。支队书记跑断腿申请下来补贴加上生产队集资等手段给村里集中翻盖砖瓦房,所以临时成立了一支工程队,将村里手艺好的泥瓦匠全部集中起来进行房屋建设。
大儿子余孝荣十三岁就跟着村里的老瓦匠学艺,手艺漫说村里就是镇上的老手艺人也没有几个比他强的。况且又年轻,又肯干,自然成了工程队的主力。为了在冬天来临之前让大家都有房子住他更是没日没夜的干。
大儿子在世的时候,因为像极了丈夫,他恨了余不元一辈子,自然对着大儿子也没有过好脸色。官淑兰从未将他放在眼里,也从未疼爱过他。可余孝荣对她的爱从未因此减少半分。
小时候因为乖巧懂事偶尔得到村里婶子给的一块糖都会拿来给官淑兰吃;初中的时候家里负担三个孩子的学费已经捉襟见肘,二儿子余孝昌联考第一为了自己的前途执意去镇上的中学读书时,余孝荣选择辍学当学徒赚钱与父亲一起养家。
开始在生产队赚工分后就是生产队的拼命三郎,干活的时长永远是最长的,目的是多赚取工分粮,那时候每个人的份额都不够吃,更主要的他想为吃不下粗粮的官淑兰兑换些细粮回来。
第一年生产队年底结余的少量现金余孝荣悉数上交。官淑兰正眼都没有瞧他,将钱丢在桌子上。而即便官淑兰不屑一顾,余孝荣每年年底还是会乖乖将结余的现金上交。
到二儿子余孝昌师范毕业成为村里唯一的公办教师的那一年,看着余孝荣上交的钱,官淑兰出言讽刺:余孝昌每月工资都有这么多。可是余孝昌的工资直到官淑兰死的那天也没有交给过她。
大儿子死时只有二十七岁,正是年轻力壮。当年和遗体一起抬回来的还有米面油等物资。那是大儿子拼命上工了三个月,最长劳动工时的奖励。
......
七天,留给官淑兰的时间不多了,她想好了由头,身体软绵的躺回去,“余不元,我心口疼的厉害,你快......快将余孝荣叫回来,回来的路上顺便将陈识广陈大夫请来”。
余不元看着花一样的妻子说不舒服,心疼得不行。赶紧吩咐妻子躺下,顾不上一身的疲惫,连跑带颠地去找大儿子。等到丈夫跑出院门。官淑兰缓缓坐了起来,脑中飞速地旋转:
不说自己不舒服,余孝荣是绝不肯放弃今天的工分直接回家。他一向身强力壮,极少生病。
官淑兰多活了一世,自然知道很多疾病其实早有征兆。身体在大限之前,会发出很多次求救信号。
她一定要抓紧时间,找出大儿子的病症所在。
还有丈夫余不元,善良、勤劳,对自己好了一辈子,世事以自己为先。他拯救了自己在那个年代免遭破坏,用最大的力量保全她。可她因为许贾云一封信就认定丈夫是为了得到自己,陷害许贾云。因为这件事,她恨了丈夫一辈子,到死都没有原谅他。
其实后来知道许贾云身居高位,妻子还是和她一起长大的张春燕时就该想到事实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前世她心灰意冷没有深究。
回想一生,真正对自己好的只有被自己嫌弃的丈夫和没得到自己一点疼爱的大儿子。官淑兰糊涂了一辈子,老天既然给他重新来一次的机会,她要弥补自己的过错,给大儿子充足的母爱,与丈夫好好过一辈子。
......
等到天黑透了,大门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伴随着丈夫安抚的声音。
“陈老弟,对不住,大晚上让你跑一趟。”
“不元哥,跑一趟没什么要紧,嫂子......”陈识广没往下说。
“哐当”一声,松散的木门被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