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齐白石
经典故事
勤奋刻苦的童年生活
齐白石小时候,家景不好,所以当他的两个弟弟出生后,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忙。从1871年至1873年的3年时间里,小小年纪的齐白石,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抽空学习。
一天,齐白石在山上专心读书,忘了砍柴,粪也捡得不多,吃完晚饭又提笔写字时,他祖母就叹息着说:“伢儿,你投错了人家。”
此后,齐白石总是先将柴砍好,粪捡满后才坐下来学习,几年下来,他不但温习学馆中已学过的几本书,还自己读《论语》,把不懂的地方、不认识的字记下来,积累一段时间就去请教外公。这样一点点积累,竟然把《论语》读完了。
正因为齐白石勤奋刻苦,才最终从一个牧童而为木匠,由木匠而为雕匠、画匠,并成为了一个有名的画家。
成功戒烟传为佳话
齐白石年轻时吸烟,一度烟瘾还较大,后听从朋友劝告彻底戒了烟,成为烟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齐白石15岁时,在湖南湘潭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手艺,周师傅以手艺高明和烟瘾大而闻名。齐白石在学艺的同时,也跟师傅学会了吸烟,而且烟瘾越来越大,经常随身带着烟筒和烟盒。
1895年,31岁的齐白石参加了湘潭罗山诗社。在拟订章程的社务会上,大家提出“不赌博”“不饮酒”“不玩女人”和“不吸烟”的规定,对于“不吸烟”这一条,齐白石唯恐自己难以做到,于是沉默不言,没有表态,社员们体谅到齐白石烟瘾很大,就没有将“不吸烟”放进章程里。
过了几天,诗友们又组织登山,途中,一位诗友突然发问:孔老圣人最爱好什么?诗友们各抒己见,但说不出权威结论。这时,一位诗友突然语出惊人:“我看孔老圣人最爱吸烟!”
此语一出,众人迷惑,因为印第安人14世纪才发现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更迟,孔子时代还根本没有香烟,他怎么能爱上香烟呢,岂非天方夜谭?
看到众人不解,这位诗友慢慢道出了原委:“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见到他在孔夫子灵位上贴的一副对联:‘茶烟待人客,笔墨不当差’,据说请他作文写字的人实在太多,他贴出这一对联,意思是他常以茶烟待客和自用,希望求文求字的人能出些茶烟钱。王秀才是孔夫子门生,门生吸烟,作为老师的孔夫子当然喜爱香烟了。”
一席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了这位诗友讲的故事,齐白石深有感触地说:“不瞒诸位,我吸烟已有10多年历史,平时写诗和作画都喜欢吸几斗水烟,现在大家这样诚意劝我,我一定要把烟戒掉。”
齐白石一边说,一边从口袋中掏出精美的烟盒扔到山溪中,并口说一联:
烟人水上去,诗自腹中来。
众诗友为齐白石的举动拍手称好。
从此,齐白石果然不再吸烟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位艺术大师的毅力和决心。
坚忍不拔的学艺精神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
一次,他向一位老篆刻师虚心求教,老篆刻师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
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通通都“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技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凝练,独树一帜。渐渐地,他的篆刻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诚实的经商风格
齐白石生前的画卖得并不贵。1910年,吴昌硕给他定的收费标准为:4尺12元,5尺18元,6尺24元,8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
1922年,齐白石的画友陈师曾到日本去,带了他几幅画去卖,其中《杏花》等数幅每幅的价是100元,2尺纸的山水一幅卖得250元。
齐白石后来享有盛名,也从不把画价抬高。1949年以后,一直到他逝世那年,他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当代第一流画家,可是他的画价,始终还是按吴昌硕给他定的收费标准。
勤俭节约的个性
齐白石爱财,传说他家中值钱的东西都亲自锁起来,几串钥匙重1斤多,一天到晚挂在腰间荡来荡去也不嫌坠得慌;又说他的布腰带里面就藏着60个金锭;还说每天烧饭,他一定要亲自量米下锅,生怕佣人瞒天过海私带出去几粒。
还有一个画虾的故事:
齐白石画虾子,一只虾子要若干代价,照只计算。
一次,有人请他多画一只虾子,这只虾便走了样,毫无生气。那人有点奇怪,齐白石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子。”
齐白石虽说有些“抠门”,但对小辈却一点也不吝啬,他每月给曾孙齐作夫30块钱用于吃早餐、中餐,晚上在家里吃。家里人带来的客人住下,他也每月给30块餐钱。评剧演员新凤霞拜齐白石为师的时候,他打开储钱柜,里面一捆一捆的钱,让新凤霞随便拿。
在齐白石教学期间,他的学生要求教授为自己题字画画,齐白石也总是慷慨答应。
由此可见,齐白石并不是真小气,而只是根据生活需要,不做没有必要的浪费而已,这也是他勤俭节约的一种表现。
年谱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的一个农民家庭。
1866年,祖父用柴钳画灰写字,教他开始认字。
1870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后,在外祖父周雨若的蒙馆开始学习用毛笔描红。
1871年,辍学期间利用放牛干活的时间读书画画。
1874年农历一月二十一日,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春君为妻。
1877年农历五月,拜齐长龄为师学做木工活。
1878年,转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小器作。
1888年,拜地方画家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画。
1896年,开始钻研篆刻。
1897年,由朋友介绍,开始进湘潭县为人画像,几经往返,渐有名气。
1899年10月18日,正式拜王湘绮为师,并在同一年首次自拓《寄园印存》四本。
1902年,第一次赴西安教画,从这一年起,花鸟画改变画风,开始创作写意画。
1903年,到北京出游,之后开始创作《借山吟馆图》。
1904年,与王湘绮老师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向王湘绮学习古典文学。
1905年,赴广西,游览了桂林、阳朔等地。
1906年,到钦州,郭葆生留他教画,得以临摹八大山人、金冬心、徐青藤等人画迹。
1907年,画《绿天过客图》。
1910年,将远游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
1917年,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只身二次进北京,结识陈师曾,第二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开始改变绘画风格。
1920年,在北京收梅兰芳为徒。
1922年,陈师曾带着齐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办中国画展。从此齐白石名扬海外。
1927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被评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国家出版机构第一次出版了他的专集。
1953年,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4年,东北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别为他举办了“齐白石画展”。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与中国14位画家一起,集体创作巨幅画作《和平颂》。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1957年9月16日,逝世于北京,终年94岁。
名言
不让一日闲过。
一旦不学,胡混一天!
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挥扇可以消暑,着裘可以御寒;二者均需日日防,任世人笑我癫狂。
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一个人要是利欲熏心,见缝就钻,就算钻出了名堂,这个人的人品,也是不行的。
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
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
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