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EQ的丰富内涵

情商并不是不能科学认识的。它主要由自我了解,自我觉知;自我激励,自我期待;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旦我们对它的丰富内涵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就会越发明了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对个体的教育、个人成长以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人们对情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情商的具体的、丰富的内涵作一简要的探讨。

1.自我了解,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个人某种情绪刚出现时便能察觉,这是情商的核心与基石。监控个人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与心理领悟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情感,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情感的摆布而成为其奴隶。而对自我的情绪情感有更大的把握性能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所谓认识自己的情绪即当自己的情绪产生之时即能觉知。乍一看,似乎我们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但有意识地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真正感受,我们其实并未留心,而往往是过后方知。而情绪的自我觉知既觉知到自我的情绪,又意识到自我对此情绪的看法,是对自我内在状态的不作反应也不加评价的注意。这种自我情绪的觉知作为内在注意力,既不会随情绪之波、逐情绪之流而迷失,也不会对所觉察的情绪夸大其词或过度反应,而是保持中立,哪怕身陷情绪骚乱暴动之中仍能自省,客观地反映自我。情绪的自我觉知是情绪能力的最根本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情绪的自我控制乃至其他能力的发展。

人们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自我觉知型

自己的情绪一出现便能察觉,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构成了其人格特点。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心理健康,自制自主,随心所欲不逾矩。一旦情绪低落,也决不辗转反侧,缠绵其中,而是努力跳出重围,很快恢复平静。总之,自我觉知型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脑健全。

②沉溺型

总是被卷入自己情绪狂潮之中,无力自拔,听凭情绪的主宰;情绪多变,反复无常,而又不自知;听任自我沉溺于恶劣的情绪之中,无力也无能摆脱,常常处于情绪的失控状态,自感被压倒击溃。

③认可型

对自我感受了解得清清楚楚,但对此接受认可,并不打算去改变。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乐天知命型,总是高高兴兴,自然不愿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其二是悲观绝望型,虽然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情绪状态,而且明知是不良情绪,但却采取认可态度,无论自己有多么烦恼与悲伤,就是无所作为。抑郁症患者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他们大都束手待毙于自己的绝望痛苦之中。

2.克己自律,管理自己的情绪

“先做好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能做别人的主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不简单,因为每个自我中都经常存在着感情与理智的斗争。而所谓的克己自律,就是要克服自己本能的好恶,根据理智思考结果做事。即使在情绪高涨时,也能够做应该、而非他想要做的事,当一个人感情胜过理智后,便成为感情的奴隶。但凡谨慎而有远见的人,在享受现在之时,都会考虑到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美国一位叫汤姆逊的心理学家一次外出归来时天色已晚,小街上寂无一人,他不免担心地、情不自禁地摸了摸旧大衣口袋里的2000美元。走不多久,发现身后几十米远处有个彪形大汉紧紧跟着他,无论怎么快走或慢走,怎么也甩不掉。眼看那家伙就要追上来,汤姆逊突然向后转朝那大汉走去,装出一副十分可怜的样子对那大汉说:“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个钱吧!我快饿昏了!”那家伙打量着他的旧大衣,见他一副寒酸相,没好气地说:“活见鬼!我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哩。”说完转身就走了。这位心理学家之所以能智退强盗的关键是他善于管理自我情绪的冷静。冷静使他快速想出合理的“退敌”之策。

与冷静相对应的是急躁。急躁使人心情不宁,处于惴惴不安的精神状态,其结果经常把本来十分简单容易办的事情,人为地变得复杂难以处理了。俗话说:“忙中出错。”导致人们的情绪由热情高涨一下子变成心灰意冷,从而降低人的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是心理韧性。所以,急躁不仅误事,有时还可能坏事。因此,一位作家这样说:“事业常毁于急躁。”而冷静则使人在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对所要做的事情的条件和实现的可能性有科学的认识和预测,进而深思熟虑、千方百计地确定完成目标的最佳方案和具体办法。

3.理性生活,克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能否把握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的得失成败以至人生命运。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我的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

克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美德,亦即要能抵挡因命运的冲击而产生的情绪波动,不可沦为激情的奴隶。人的任何一种情感反应都有其意义与价值。人生如果没有激情将成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丰富价值,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时适所。情感若太平淡,人的生命将枯燥无味;太极端又将成为一种病态,抑郁到了无生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等都是一种病态。

一个人善于克制不愉快的感受正是情感是否幸福的关键,极端的情绪(太强烈或持续太久)是情感不稳定的主因。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追求一种情绪,永远快乐的人生也未免太平淡。痛苦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成分,痛苦能使灵魂升华。

在所有不愉快的情绪中,愤怒似乎是最难摆脱的,是人类最不善控制的情绪,愤怒是最具诱惑性的负面情绪。因为愤怒与悲伤不同,愤怒能带给人以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一般人常说愤怒是无法控制的,或者说愤怒是健康的宣泄,根本不应加以克制。但大量研究的结果,证明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因为,愤怒时人们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这种高度激昂的反应会给人力量与勇气的错觉,激发侵略心理,若一时失去理智,便可能诉诸最原始的反应。

熄灭沸腾怒火的最好办法,一是谅解的心,谅解是最佳的灭火剂;二是独处让怒气冷却,如独自走一走,做深呼吸或放松肌肉,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使注意力从愤怒的原因中转移开来。

4.坦然处世,消除不良的情绪

人的各种不良情绪长期而重复,恶性循环,没来由地感到忧心、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久而久之,最终可能出现恐惧症、偏执、强迫行为、惊惶失措等症状。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先生认为:气愤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实验表明,人在盛怒时,呼出的气液化成水,是紫色沉淀状。把这种“生气水”注射到老鼠身上,几分钟后就会死亡。实验也表明,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人的生理反应剧烈,分泌物复杂且有毒性;经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因此,爱尔·马先生郑重告诫世人,尽量不要生气。“孔明三气周郎”虽为演义的传说,却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遭遇,都要坦然处之,不要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更不要过于悲伤。“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世界著名的成功心理学家美国的希尔博士说:“播下一个行为,就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