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五、并不迷惘的爱绪:情商与婚姻

1.情商与两性的情感差异

有一次笔者到一家餐厅吃饭,进门时看到一个年轻人气冲冲地走出去,僵硬的表情尚未消减。紧跟在他身后的一个少妇跟着出来,气急败坏地捶他的背部,一边喊道:“你这个杀千刀的!你为什么不能对我好一点?”她这前后矛盾的诅咒加以恳求,以及他的背对着她的姿态,象征着所有怨偶的关系:她要求对话,他不断退却。婚姻咨询专家早就发现,当一对怨偶走到寻求咨询或治疗的地步,通常都是陷入了这种一进一退的模式:常常是他抱怨她的要求与脾气不可理喻,她怨叹他对她的话毫不在意。

这个现象显示婚姻生活中两性的情感模式经常抵触,这种差异也许有生物的背景,但与两性成长过程中的教养也很有关系。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发现,造成两性情感差异的不仅是男女所玩的游戏不同,也因为小孩子总是害怕被嘲弄有异性朋友。一项研究发现,四岁大的孩子约有一半有异性朋友,六岁大的孩子只有20%,到八岁则几乎没有任何异性朋友。两性世界自此分道扬镳,要到开始结合后才又交叉在一起。

此外,在情感处理方面男女所受的教养也非常不同。一般而言,父母平常与女儿讨论情感的问题(除了愤怒之外)。女孩接收到的情感方面的信息远多于男孩,父母说故事给女儿听时使用较多富有情感的字眼,母亲与女婴玩耍时表现出多样的情感,母亲也常常与女儿详细讨论情感的本质,但却常与儿子谈论愤怒等情绪的因果关系(可能带有预防某事的教育意义)。

美国学者李丝鹿·布罗迪(Leslie Brody)与茱蒂丝·霍尔(Judity Hall)总结两性情感差异的研究指出,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成熟得早,因此较善于情感的表达,比男孩懂得运用语言探索情感,较少以暴力等方式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反之,我们不鼓励男孩把情感说出来,于是男孩对自身及别人的情感状态较不敏感。

2.情商与两性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般而言,女性踏入婚姻时已具备情绪管理的能力,男性则不太了解情绪处理对婚姻的重要。一项针对264对夫妇所做的研究发现,女性认为美满的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沟通”,男性则不做此想。德州大学心理学家泰德·哈森(Ted Hudson)对婚姻关系深入研究后发现:“妻子多认为谈心才是亲密的表现,尤其是讨论两性的关系。”丈夫则普遍不明白妻子到底需要什么,常听到男人说,我要和她一起做事情,她却只想说话。恋爱时男性较愿意配合女友的需求谈心,一旦结婚了,便愈来愈少和妻子交谈(尤其是传统式的夫妻),反而觉得一起做点事(如园艺)感觉较亲近。

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男性对婚姻较乐观,妻子则较常注意到婚姻的问题。一项研究显示:丈夫对婚姻的每个层面都比妻子乐观,包括性关系、财务状况、与姻亲的关系、夫妻是否倾听对方的心声、能否包容对方的缺点等。妻子一般比丈夫有抱怨,真正的怨偶更是如此。一方面男性较易对婚姻满意,一方面又不喜欢情感交流,无怪乎许多妻子抱怨丈夫总是逃避夫妇关系的讨论。

更糟糕的是男性很不善于从人脸表情阅读情感信息。比较两性判读异性脸上透露的悲伤情绪,女性显然高明许多。因此,女性要让男性注意到她的悲伤,脸上的表情必须更加强烈,如果要让他关切你为何悲伤,自然要更加戏剧化才行。

任何夫妻都不免会有不快或意见相左的时候,这时两性的情感处理差异自然会产生影响。事实上,影响婚姻存在的并不是做爱次数、子女教养方式、财务的处理等特定的争论,而是讨论这些问题的方式。对互持异议的层面达成共识是婚姻存在的关键,夫妻在面对婚姻的情感波涛时,都应努力克服根本的性别差异,否则不免因情感裂痕而愈离愈远。

第一阶段——缠绵炽热的钟情期,即完全受到肯定定势支配的时期。这时,爱人在她的心目中是最完美无缺的英雄,配偶独占了全部注意力,把对现实的感受染上种种美丽的色彩,甚至引起视觉和听觉上的幻影,无时不在脑际萦回。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一定的冷却。当心上人不在场时,他的印象浮现在眼前的时间逐渐减少,但只要他一出现在眼前,立即能激起对他的正面情感,爱恋和柔情的强烈冲动油然而生。

第三阶段——情感关系进一步淡薄。当他不在时,她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心理上的惆怅,感到不自在。各种阴暗的想法侵入脑海,只凭他的出现已经不能自然而然地萌生出柔情和爱恋。现在必须要他做出某种令人愉快的、表达爱情的行动,需要他的体贴入微和甜言蜜语,需要爱人送一些礼物,献一些殷勤,主动为对方周到地服务等等。这是相互习惯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最好是离开她去出差,日以继夜地埋头于工作,或是索性远走高飞。

倘若在这个阶段仍不减弱交往的强度,就会走到下一阶段(第四阶段),这时配偶的出现反而引起一种并非有意的反感。他的某些特点——外貌、举止、习性等方面的特点——都被她看成一种缺陷而成为口角的前提。她开始受到否定定势的影响。爱人在她的眼中成了百无一是的罪人。现在是用不友善的、敌意的态度去理解配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且都看做是蓄意的寻衅。她开始从他目前和以往的言行中寻求和发现破绽,希望离开他,离开这个讨厌的人。这时如果他在面前,她的勃勃生机会全部丧失,什么也不想做。但只要他“从眼前离开”,心绪就立即恢复平静。

第五阶段是完全处于否定定势的影响下。这时,配偶的印象又整天萦回在脑际,但他已不再像三个月以前那样,是天使的化身。按她的想法,如今他是在暴露出自己“卑鄙无耻和诡计多端的恶棍的真面目”。她以往的所有可爱之处都被忘得一干二净,而他的一切缺点却暴露无遗,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婚姻变成了一条束缚双方的无穷无尽的链条。在她看来,共同生活已经“丧失了任何意义”。这是个最危险的阶段,而且伴有相应的危险形式。这时不再是希望离开他,而是要走到他面前,大闹一场,竭力刺伤他、把对他的看法和他的亲属和朋友“当面说个明白”。这之后,接触暂时中断,夫妇双方都需“喘口气”。气头过去之后,怒火渐渐消除,两个人之间的鸿沟开始缩小,相互关系又回到第一阶段,至少能恢复到这对夫妇关系中的最高点。

当然,很难在同一个人所经历的两个相邻阶段之间划一条明确的分界线。更不能将不同的人在某一阶段的表现、状态、自我感觉和言行划到一起来。

3.情商与离婚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对门徒艾瑞克·艾瑞克生说,真正成熟的人必具备承受工作的能力。果真如此,成熟的人恐怕愈来愈稀有,依目前社会上结婚与离婚的趋势来看,情商显然是愈来愈不容忽视。

先来看离婚率,目前每年的离婚率的确有缓和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婚夫妇未来离婚的几率却有明显攀升的现象。整体的离婚率虽不再增加,离婚的风险其实是转移到新婚夫妇身上。

比较各年份结婚者的离婚率可以得到更清楚的印象,例如美国1890年结婚的人有十分之一以离婚收场,1920年结婚的人离婚率增加为18%,1950年结婚的离婚率更攀升到30%。1970年结婚的有一半最后劳燕分飞,1990年结婚的离婚率预估是准确的,表示新婚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可望白头偕老。

有人会说离婚率的提高不见得是因为情商降低,反倒比较可能是因为社会压力的日益腐蚀。过去即使是最不堪的怨偶,也可能因社会赋予离婚的禁忌标志,或妻子对丈夫的经济倚赖等因素而勉强相守,现在这些因素已逐渐瓦解。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压力既不足以支撑婚姻,那么夫妻要能长相厮守就更要倚赖情感的力量了。

夫妻和谐与失和的问题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最大的突破当属精密的生理测量,据此我们得以随时追踪夫妻相处过程的具体情感变化。丈夫吵架时的肾上腺素激增、血压急剧升高,或是妻子脸上转瞬即逝的细微情绪信号,都逃不过现代科学家的精密仪器。透过这些生理测量,我们可以找出隐藏在夫妻相处困境背后的生物因素(这些因素通常连当事人都很难察觉或视而不见),进而揭露婚姻生活的情感因缘。事实上很多问题可溯及早年的两性情感差异。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