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志桥

枫桥距山门仅一牛呜地,自张继题诗,四方游士至吴,无不知有寒山寺者。寓贤羁客,临流抒啸,信手拈来,无非霜天钟籁。观唐时梵夹,即题“封桥常住”字,则是桥也,不啻为诞登之宝筏。树幢初地,敢告司津。《志桥》第一。

唐张继《枫桥夜泊》:【《吴都文粹》作“晚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右录张懿孙诗一首,桥与寺所由名,亦即此志所由托始也。振裘者,必挈其领,以此二十八字冠全书之首。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韦左司以下诸诗,别为一篇,不援为例。

枫桥,在闾门外九里,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吴郡志》。】

枫桥,在闾门西七里,地与长邑合治,为水陆孔道,贩贸所集,有豆市、米市,千总驻防。【乾隆《苏州府志》。】

胥塘北流闾门运河,曰彩云港。自彩云港北折,出洞泾之西,曰白莲泾。又西出江村桥,曰枫桥湾。【《姑苏志》、乾隆《府志》合纂。】

自胥塘北流,经南濠至闾门钓桥,与北濠山塘水会,曰沙盆潭。自潭西流,出渡僧桥,会枫桥诸水,北流与虎邱山塘水合,曰射渎。【同上】

明万历三十二年,浒墅钞关户部主事董汉儒筑枫桥堤,自枫桥至关二十里。【乾隆《府志》。】

国朝雍正九年,修筑长洲县运河塘,自枫桥起,至望亭通湖桥无锡县界止。【《长洲县志》。】

国初,释性能,号法华,寓寒山寺,修枫桥。适逢鼎革,方上龙门,大兵即过其下。【《吴门补乘》参《百城烟水》。】

枫桥,《豹隐纪谈》云:旧作“封桥”。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字,相承至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史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翁逢龙亦有诗,且云:寺有藏经,题“至和三年,曹文乃写,施封桥寺”。作“枫”者,非。熊尝见佛书,曹氏所写,益可信云。【卢熊《苏州府志》。按:封桥寺藏经,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国朝张燕昌《金粟笺说》亦载其事。】

据卢《志》所纪,唐以前皆作“封桥”。自王郇公书为“枫”字,而“封”字之名遂晦矣!

又按:枫桥与妙利普明塔院,皆不详经始岁月。《吴郡志》谓枫桥自古有名,红兰三百,见于白刺史诗,与“八门”、“六十坊”并称。吾郡通津之有桥,信乎其古矣!寒山子尚在隋、唐间,即云天监已有塔院,亦当在有桥后,无可疑也。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