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幽默当佐料
印度著名领导人甘地在坦白自己内心的忧郁和不安时曾说:“假如我没有陶醉于幽默的时光,也许会自杀的。”具有异乎寻常的毅力、钢铁般的个性的这位印度之父,总是偏爱幽默,愿与他人谈笑风生。
像他说的那样,幽默堪称人生的兴奋点,没有幽默的生活将枯燥乏味,犹如荒凉的沙漠。幽默是在自我之外观照自我的一种超自我形态。所以,它可成为沉浸在惰性中的人生的一帖清凉剂,滋润你我的生活。
“人悦悦己者。”这是五百多年前罗马诗人赛勒斯的一句名言。
无论何人,知道自己的存在能带给人快乐,而且别人都能津津有味地听他每一句饱含幽默和机智的话语,无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因为,这折射出你的魅力和人缘。
“我好喜欢你,你给大家带来了欢笑。”试想想,听着这样的恭维,谁会不高兴呢!
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指出:“看上去感情引发于行动之后,其实不然。行动和感情是同时生成的。”
依据詹姆斯教授的理论,感情受到了刺激,引发的行动。因此,听见别人说喜欢自己,势必会引起感情的冲动,那微笑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在脸上。
如果你的谈话对象缺乏幽默感,你不妨利用这一技巧,让人笑出来。
卡耐基的训练班里有个叫做杰西的女职员。她供职的广告公司的职员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业务,几乎见面都不说话。杰西深以办公室缺少幽默和欢笑为憾,想以号称“办公室老虎”的企划经理皮特为对象,展开自己的欢乐作战。
皮特不仅沉默寡言,还非常神经质,你有错处他能铁面无情地指责你,但你若有什么长处,休想见到他给你一个好脸色,真是一个铁石心肠的汉子。杰西小姐详细征求了卡耐基的意见,筹划好了作战方案。
第二天一上班,见到企划经理,她开口就说:“您今天怎么了?满面春风,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弄得经理摸不着头脑,露出羞涩的神色:“什么?是吗?”杰西小姐抓住这个机会,展开恭维战术:“是啊,看着您的脸,连我的心情都好起来了。”经理似有所悟,从此看见下属总是露出微笑,一改昔日冷冰冰的模样。
人们无不期盼得到别人的注目。只要不是坏事,总想处在人们舆论的中心。所以,有人若是赠他“微笑天使”的美誉,大概没有人会不感到由衷的高兴。被圈内人士公认为资深的推销员赛门,将自己待人接物的诀窍归纳为这样一句话:“以微笑开始,再以微笑结束。”他介绍说,你从头到尾朝着人微笑,对方就会觉得“看来我能使他高兴”,就会以愉快的心情接纳你。
这种技巧适用于任何性格的对象,具有打开人心扉的力量。有句俗语“笑能招福”,你有能够笑出来的心境,就不难引发别人的笑容。林肯曾称这样的现象为“幸福的生活存在于幸福的感觉中”。
对话中幽默的插入能预防争吵、消除隔膜,春风般温柔地化解对方的不满。特别在双方相互疏通受阻,争得面红耳赤,无法继续对话时,幽默的力量可谓是巨大的。
如果双方达不到共识,心生龃龉,你不妨露出笑容,以诚打破僵局。通常,引人发火的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一旦谈崩了,对方会心灰意冷,进而失去进一步对话的愿望。丧失对话的愿望,可是重大失败的征兆。因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疏通都要比沉默来得积极些。
幽默有着以机智渡过难关的力量。不管对方如何生气,一旦触到幽默,就会忘记不快的过去。笑是一种外在形式。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内容,那么幽默该是衬托内容的形式了。这一形式可弥补内容的缺点,并把内容引向深入。
卡尔拉尔曾经就“争论”有过精辟的观点:“真实的幽默与其说源自头脑,不如说发乎内心。切不要做言辞的奴隶。当你和别人争论时发火,那这争论就变成了你为自己辩解的无谓的争吵。”他指出,在发生争吵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笑的力量,弱化争吵的要素。
查理·卓别林在刚开始拍电影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有名的喜剧演员,结果他很失败,一直到他醒悟决定做自己时,才渐有成效。
鲍伯·霍伯也有相同的经历,他以前从事了多年的歌舞生涯,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独特的幽默、诙谐的才能发挥出来时,才受到众多观众们的喜爱和推崇。
你懂得运用幽默的技巧吗?
1.重复语句见幽默
有个年轻人尿急,闯进公厕,却没有看见门上的“女”字,连敲都不敲,一把拉开了门。不料,里面是位漂亮小姐。年轻人张皇失措,推开门就蹦了出来。一会,他觉得不妥,又重新拉开门,向那女郎鞠了一躬并说:“对不起了,小姐。”
这是一个幽默故事的情节。故事里的年轻人不是失误一次,而是接连失误,但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的第二次失误。女厕里的小姐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人不可理喻,感到很生气,但见到那个年轻人接连失误,也只好大声笑了起来。
仅一次失误,有时会毁了整个人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即使那个失误是非常细小,不值一提,但给人的刺激会是非常巨大的。可是,接连重复同样的失误,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难免会一笑。因为,一次失误也许是故意的,是出于恶意的。可同一个接连犯同样的错误,就会想到他或许是无意的,并无恶意的。
有两个同事。A因为儿子不成器,气呼呼地上了班,而B却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喜不自胜。B一上班,没看见A的脸多云转阴,自顾自叫了起来。
“喂,我儿子考上s大法律系了。”
要知道,s大可是全国数一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B不顾A的反应,还在唠叨着:“怎么样?你儿子可比我儿子强多了吧?”
A哭笑不得,只好应了一句,“恭喜你,我们还是不要谈了吧。”
A有些生硬地说出这句话,就埋头于自己的业务。他真想找点理由跟B吵一吵,可还是忍住了。
谁知B君还是不依不饶地说:“喂,我听说你儿子也是学法律的?我们赌一赌好吗?看谁的儿子先通过国家考核?”
听到这儿,A不禁哑然失笑。他觉得B这个人太好笑了,怎么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偏说别人的伤心事呢?
不断重复失误,会惹人发笑。再大的失误继续重复时也会被人视为幽默。
正在直播的电视播音员见到导播提示时间快到了,不禁脱口说出:“啊,时间快到了,让我打住吧,那……”一抬头又看到还剩15秒,就改口道:“啊,还有点时间,那我向大家介绍有趣的节目吧。”播音员竟然又向听众说起一场音乐会,导播急得直打手势,他就说:“啊……音乐会嘛……都差不多,再见。”
荧屏下的观众自然要笑得喘不过气来。
2.夸张手法显幽默
将司空见惯的事加以扩大或虚构就是夸张的语言的属性。所以,在正常的对话中,夸张往往会被视为伪善或浮夸,很难得到他人的信赖。但是,当对方关闭心扉时,不妨用夸张这一武器诱发大笑,沟通双方的情感。
夸张的手法可利用实际存在的东西,也可利用并不存在的无形的东西。
棒球解说员在评点投手的球技:“那位投手的球速慢得像老大爷的脚步呢。”可这点诙谐远远不能引人发笑。
“球慢腾腾地飞着,哎呀,我都看清楚了那球是哪家公司出的。”这当然是夸张,却可以引发大家开怀大笑。
有个人到茶座要了一杯咖啡。小姐麻利地端了上来,客人一品尝却觉得太甜了。亏得那人机智幽默,问小姐:“小姐,你们这里是往糖里兑咖啡吧?”小姐闻言,捧腹大笑不已。我们不禁为那位顾客的幽默拍手叫好,既批评了咖啡太甜,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语言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同样的内容,因所盛器皿不同,其味道会全然不同。表现得庄重一些,虽说让人感到真诚却有说教意味;表现得浮夸会让人觉得虚伪;但表现得幽默却能开启对方的心扉。
3.荒诞中的幽默
荒唐无稽、蛮不讲理的话题会激起人们哂笑。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惯了有条有理乃至天经地义的东西,一旦接触到荒唐无稽的东西自然会笑出声来。
世界上其实有许多不谐调之处。譬如,小偷和警察的共存是不谐调的,小说家和评论家的同在也是不谐调的。可是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所以,当有人指出这一点时,他们会突然联想起许多社会现象,并感到很可笑,直到笑出声来。
有一对夫妇,因邻家总招来小偷,战战兢兢过着不安的日子。妻子于是哀求丈夫每夜不睡觉,盯着小偷。这个丈夫本来就是胆小鬼,让他这么做,简直是要他的命。一天,他坐立不安了好久,不知想起什么,卷起袖子就走出房门。半晌,妻子见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就拉住他问:“你抓住小偷了?”“没有,可小偷绝不会来我们家,你放心好了。”
妇人不知道丈夫用了什么高招,推开房门走出去看了看。谁知,自家的大门不知叫谁踹烂了,胡乱堆在一旁。妇人哭笑不得,回家责问丈夫。且看丈夫怎么回答:“哎,我去邻居家都打听过了。他们说大门关得死死的,还是挡不住小偷。可我们家连大门都没有,再有能耐的小偷也进不来,你说是吗?”
这故事跟“酒是人类的大敌,我们要喝光它,进而消灭它”的笑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4.自嘲也是一种幽默
有一天卡耐基走在大街上,突然觉得前面一人很眼熟。定睛一看,竟是他久未谋面的好友戴维。卡耐基喜出望外地跑过去,用劲拍了拍他的肩膀。“戴维!”那人闻声回头,卡耐基这才发现他竟然是个陌生人。面对难堪,卡耐基决定用笑搪塞,随即“哈哈”地开怀大笑起来。对方一时感到茫然,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跟着卡耐基笑了起来。我们毫不见外地握了握手,一起喝了杯茶。
当时,卡耐基一直在想,自己在纽约不会遇见什么熟人呢,可就是碰见了这位酷似戴维的人,一时喜出望外就造次了。幸亏自己急中生智,大笑一通掩盖了尴尬。
这种事。我们在生活中不乏见到。在饭店就餐时,想往汤里放盐却放下了糖或味精之类的佐料,放错了的人会借助傻笑自我解嘲。
一天,林肯在总统官邸前拔草,有位州长来访。
州长面对正在拔草的林肯,居高临下地问:“喂,总统在吗?”林肯回答“在,请您稍等。”然后走回办公室,换了一件衣服出来。州长的慌张是可想而知的。试想一想。他把堂堂总统看成守门人,该是多么的窘迫。亏得那人还算机灵,他立即大笑起来,用笑声摆脱了难堪。
错觉和失误会诱发大笑。我们看见笑星的表演会开怀大笑,也是因为他们扮傻,超出常理的行动令人忍俊不禁之故。
看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表演,大概没有人会绷得住脸。
那个可怜的工人在工厂拧螺丝拧出了毛病,以至于乘大客车时看见乘客的纽扣就情不自禁地拧了起来。
这是因失误引人发笑的例子。
不管怎么样,这样那样的失误容易引发大笑,因为人们大都想用笑搪塞因失误产生的歉意。自嘲幽默法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幽默手法,也是最有效的幽默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人们在社交生活中,有时即使讲出了一些很惊人的妙语,很深刻的哲理,对方还是茫然木然,心不在焉。这就是说你如果不能缩短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打不破竖在你们之间的那堵透明的墙,你自己最终会丧失驾驭他们的信心,直至你在社交中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为止。
要打破这堵透明的心理隔阂,把对方的注意力提到相当高度,最具强烈效果的就是自嘲——一种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
自嘲无非两种:一是嘲笑自己的短处如自己的长相,还有一种就是嘲笑自己做过的蠢事。
在社交生活中,自信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要素,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猥猥琐琐、顾影自怜的人,怎么能以一种独立的人格面向社会。而且幽默本身就体现一种不为命运所羁绊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嘲。
自嘲,表现了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所处的环境有自知之明,这是一种可贵的自省精神,具有很强的内聚力,能够促使人们从相斥到相容到互补的转化。
自嘲幽默法不是故意贬低自己,哗众取宠,而是为了真实地再现自己的价值和高度。
喜玛拉雅山最高,也被登山运动员踩在脚下;烈士墓很低,人们反而投去敬仰的目光。
嘲笑自己的缺点比嘲笑他人的缺点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自己的珍爱和对自己的贬抑结合起来,以主动贬抑体现自己心灵的纯净,而对别人的调笑却没有这么强的珍爱和贬抑的反差、这么复杂的情感结构。
如今社会中家庭里不和睦的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谁都想维护自尊,统治家庭。所以,夫妻的矛盾最为突出,如果矛盾得不到调解,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远,要缩短这种心理距离,就必须放弃指责对方的弱点,而主动表现自己的弱点,这种方式就是自我嘲弄。尽量摆脱自我,这样彼此的心灵就会接近。
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对面两匹马正拖着一车货沿路往山上爬。
“为什么我们俩不能像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
“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样一起拉,”妻子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
“那一定是我这头公驴子。”丈夫马上接口说。
当妻子说到“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妻子自己承认是“驴子”;另一种是说丈夫是“驴子”,而丈夫在这里为进一步消除与妻子的心理距离,就不让妻子说出第一种可能,抢先主动说自己是头“公驴子”,间接的说明是自己的脾气不好。这就是自嘲幽默之妙。
发挥赞赏的力量
这个人是一位园艺设计师,他叫麦克乌霍。麦克乌霍在听完“如何交友,如何增加你的个人影响”的演讲之后不久,就接了一个替法官设计园景的工作。这位法官还特意找到麦克乌霍,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出在什么地方该栽种些什么花。
麦克乌霍对他说:“先生,我看见你的狗了。它们真不错。我听说你曾得过多次赛狗大会的蓝丝带奖章呢。”
麦克乌霍的话果然有了效果,那位司法官闻言笑着说:“是的,我喜欢养狗。你要不要参观我的狗舍?”我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工夫,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他的狗舍,以及看了他得到的各种奖状。此外,他还拿出狗的血统证明书来,一一指给麦克乌霍看,并告诉他,这些狗之所以如此活泼、可爱,正是因为血统的关系。最后,他问麦克乌霍说:“你有没有孩子?”麦克乌霍回答他说有。司法官接着问道:“你孩子喜不喜欢小狗?”麦克乌霍肯定地回答道:“嗯,是的。我想他一定会喜欢的。”
司法官点头说:“那太好了,我送他一只。”接着,他详细地告诉麦克乌霍该如何饲养小狗,并说:“我只是讲,你听过就忘了。让我写下来给你吧。”那位司法官说完便走进屋里,将他打算送出去的小狗的血统谱系和喂养方法,用打字机打了出来。然后,他抱了一只价值数百美元的小狗送给了麦克乌霍。而这一切,都是麦克乌霍真挚赞赏获得的结果。
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说过:“人,骄傲的人,凭借一点微不足道的能力,便在上帝面前胡作妄为。这些人使得天使也为之落泪。”
卡耐基的训练班里有两个学员运用了这条原理,而获得了惊人的效果。第一个是康涅狄格州的律师,他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名字,这里用R先生来代替。
R先生来卡耐基的训练班没有多久,有一天,他驾着汽车陪太太去长岛拜访亲属,他太太留下他陪老姑妈闲谈,自己看别的亲属去了。R先生要把学习所得,做一次实地的应用,以便将来写篇报告,于是他想从这位老姑妈身上开始,所以他朝屋子四周看了看,有哪些是值得他赞赏的。他决定从姑妈本身开始实践,于是便四面张望,寻找值得赞赏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他走到姑妈身边,问她说:“这栋房子是1890年建造的,是吗?”
“是的,”姑妈回答,“正是那年造的。”
他又说道:“这使我想起自己出生时所住的房子,这两栋房子都一样的美丽,结实。现在的人们都不讲究这些了。”
“是的,”姑妈点点头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讲究房子的美观了,他们只需要一间小公寓,一台电冰箱,再买辆汽车就能过日子了。”姑妈怀着追忆的心情继续说道:“这是一栋理想的房子,它完全是用爱所建成的。我和丈夫曾梦想多年,一直到中年才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没有请建筑师,完全是自己一手设计。”姑妈边说边领着R先生,四处参观房子,并向R先生展示她这一生收藏的各种珍品,如法国式的床椅、古老的英国茶具、意大利的名画,甚至还有一幅曾经挂在法国宫廷里的帷幔。R先生满怀真诚,热情地赞美了这些藏品。
最后,姑妈带着R先生来到了车库,指着里面一辆保存得很好的卡迪拉克轿车,说:“这部车是我丈夫去世前不久买的,自从他去世后,我就再也没坐过。你很有品味,懂得欣赏美丽的东西,我要把这部车子送给你。”
R先生听了,颇感意外,赶忙辞谢说:“姑妈,我感谢你的好意,可我不能接受。我自己已经有了一辆崭新的车子。你有那么多亲戚,相信他们会喜欢你这部车子的。”
“亲戚?”姑妈提高了声音说:“是的,我有很多亲戚,他们都希望我能早点离开这个世界,这样他们就能得到这部车子了。很可惜,他们永远都得不到。”
R先生又说:“姑妈,你不愿意送给他们,还可以卖掉啊。”
“卖掉?!”姑妈叫了起来:“我怎么会卖掉这部车子?你认为我会忍心看一个陌生人驾着这部车子吗?这是我丈夫特地买给我的,我做梦也不会想要去卖掉它。我愿意把它交给你,是因为你懂得欣赏美丽的事物。”
R先生无法推托,他不能伤害了姑妈的感情,于是只好接受了这份礼物。
这位老太太独自一个人,住在这栋宽敞的房子里,面对满屋精致、珍贵的陈设,缅怀着以往的幸福时光。她希望能有个人,与她产生共鸣,理解她的想法,与她有同样的感受。她曾拥有过一段金色的年华,那时的她美丽动人,被众人追求。而她最终与自己的爱人建造了这栋蕴含着“爱”的房子,并且从欧洲各地搜集了很多珍品来装饰。
然而现在,这位姑妈,风烛残年,孤零零地一个人面对这过往的繁华,渴望着人间的一点温暖,渴望出于真心的理解。可是,长久的岁月里,却没人能给予她这些。于是,当她终于得到真诚的赞美时,就如同在沙漠中见到一泓清泉,让她激动且欣慰,甚至愿意以这辆豪华汽车相赠。
赞美,是最奇妙的东西。那么,你我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运用这种奇妙的情感试金石呢?为什么不由你自己的家庭开始呢?人总是最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事,忽略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妻子一定有她的长处,至少她曾经有过让你心动的地方,不然你不会娶她做妻子的。可是,你已经有多久没有赞赏过她的美丽了?有多久了呢?好好想想吧。
卡耐基曾经说:“几年前,我独居在加拿大某森林里的一个帐篷中,我在那里每天只能读到当地镇上出版的报纸。或许是空闲时间太多了,我把这份报纸上刊登的每一个字,都仔细地读过。有一天,我从报上狄克斯主编的婚姻指导栏里,看到她所写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因此我把它剪下保存起来。她在那篇文章上这样指出,她说自己已经听厌了人们对新娘所要求的那些誓言。她认为应该把新郎拉到一边,给他一些贤明的建议。”
“她的建议是:‘不会甜言蜜语就不要结婚。对男人来说,婚前的赞美,是一种必需。可是在婚后,赞美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工作。婚姻不只应该讲究诚实,还应运用一定的外交手腕。’”
“如果你想每天过着愉快、美满的生活,就千万别指责你妻子在治家方面有不妥之处。或者是拿她和别的女人,做无聊的对比。”
“相反的,你应该赞美她治家有方。而且还应表示自己有多幸运,才得到了这位贤内助。如果她把饭菜做坏了,让你无法入口,也不要抱怨。不妨做这样的暗示:今天的饭菜,不像过去那样可口。理解了这种暗示,你的妻子一定会不辞辛苦,直到做出让你满意的饭菜为止。”
“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要突然就开始这样做,那会使你太太起疑心的。”
“不妨在今天,或是明天晚上,先给你妻子买一束鲜花,或是一盒糖果。不要只是嘴上说:‘是的,我应该这样做的。’你要用行动表达你的爱意和谢意——给她一个温柔的微笑,加上几句甜蜜的话。如果每个做丈夫的,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美国的离婚率,一定会下降六分之一。”
“要让别人喜欢你。同时也要让你的家人更爱你。”
“多数男子寻求自己的伴侣时,”洛杉矶家庭关系研究所主任鲍本诺说,“他们不是像在寻找高级职员,而是寻求一个对自己具有诱惑并情愿奉承他们的虚荣心,使他们感到优越的人。”如果一位女办公室主任应邀吃一次午餐,但她总是将大学时代的那些哲学思潮作为谈话的内容,甚至坚持自付餐费,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此以后独自午餐了。
“反过来说,即使一个未进过大学的打字员,应邀吃午餐的时候,她能温情地注视着她的男伴,仰慕地说‘再给我讲些有关你的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他会告诉别人:‘她不是十分美丽,但我从未遇见过比她更会说话的人。’”
男性对于女性追求美观及装束得体的努力应表示欣赏。所有的男人都忘了,如果他们曾有过觉察的话,将知道女性是如何注重自己的衣着。例如,如果一男子同一女子在街上遇见另一男子同一女子时,这女子很少看那男子,她会不时地留意看另一女子穿的衣服怎样。
卡耐基的祖母在98岁时死去。卡耐基回忆说:“她去世前不久,我们给她看一张她自己在30多年前所摄的相片。她的老花眼已看不清相片,但她问的唯一问题是:‘那时我穿着什么衣服?’试想一想!一位在她生命最后12月的老太太,年事已高,卧床不起,记忆力衰弱得几乎不能辨认她自己的女儿了,还注意自己30多年前穿的什么衣服!她问这问题时,我在她床边,这事在我脑中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象。”
对很多男人来讲,他们也许想不起自己5年前穿的什么衣服,什么衬衫,他们也丝毫没有意思去记住它们,但女人则不同。法国上等社会的男子都要接受训练,对女人的衣帽表示赞赏,而且一晚不止一次。5000万的法国人不会都错的!
有一位农家妇女,经过一天的辛苦以后,在她的男人面前放下一大堆草。当他恼怒地问她是否发狂了,她回答说:“啊,我怎么知道你注意了?我为你们男人做了20年的饭,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从未听见一句话使我知道你们吃的不是草!”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的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曾有很好的礼貌。上层人有一风俗,当他们享受过丰美的菜肴时,坚持将厨夫召入食堂,接受他们的恭贺。
为什么不同样体恤一下你的妻子?下次她烧鸡烧得很嫩,你就这样告诉她,使她知道你欣赏她的手艺——你不是只在吃草。或像格恩常说的:“好好地捧一捧这位小妇人。”因为她们都喜欢被人这样。
当你正要作出这样的表示时,不要怕她知道,她对你的快乐是如何的重要。狄斯瑞利这位英国伟大的政治家,正如我们所知,他就不羞于使世界都知道他对他的“小妇人沾光多少”。有一天,当我浏览一册杂志时,看见这么一段话,那是从埃第康德的访问中得来的:“我沾光于我夫人的多于世上其他任何人。我在儿童时,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帮助我勇往直前。在我们结婚以后,她节省每一镑钱,然后进行再投资,她为我储存了一个家当。我们有五个可爱的孩子。她一直为我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庭,如果我有成就应归功于她。”
你会赞美女性吗?
提起玛丽莲·梦露,人们就会用“美得炫目”、“极其性感”、“热情如火”、“优美动人”等词句形容她,极尽赞美之能事。梦露因她如梦的容貌和神秘的死因,至今仍引起人们的关注。
要知道,女人是个面对再华美、再恭维的赞辞也会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尤物。
因《恶之花》而名闻遐迩的法国诗入波德莱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女人的心充满着再多的悲伤,也会有容纳阿谀和爱情的角落。”
所以,称赞女人时,无须过分顾及气氛、时间及表现形式。几乎在任何情况下,夸张的称赞都是能够奏效的。
长相再丑陋的女人,听到“你有古典美”的赞辞,也会喜形于色的。也许她会脸红,嗔你嘲笑她,可她心底里还是暗暗自喜的。
有人说女人犹如蜜糖。同样的味道,同样的质地,包装漂亮的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华丽的包装就是称赞的语词。所以,对女人的赞辞,越是优美华丽,其效果越佳。
再聪明、再机智的女人,也抵挡不住赞辞的攻击。
大独裁者希特勒富有男性气质,成为许多女人恋慕的对象,可没有一个女人得到过他的称赞。也许,他把称赞女人当作侮辱吧。总之,每当他忠实的手下向他介绍漂亮的女人时,他都要借故回避。
就这样,他一辈子未能得到过女人的爱,成为孤独一世的独裁者。
有一个人很愚蠢。每逢聚会或朋友之约,他只会赞美女人的衣着或身上的饰物。起初,女人们见他欣赏自己的首饰,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但见他总是囿于饰物的话题,有时还从戒指的历史飞跃到戒指的价格,最后女人们见到他,躲避唯恐不及。
如果他换种方式,只要说上这么两句:“这漂亮的戒指跟您真相配”或“您这一身打扮真像高贵的女王。”肯定会受到虚荣的女人对待王子般的拥戴。
女人爱听恭维话,却有着称赞不指向自己就得不到满足的倾向。所以,夸张、渲染的赞辞不要以物对物,最后一定要指向受称赞的主体——女性本人,这样女人才会心满意足。
你会巧妙称赞人吗?
你若是当面恭维对方,有时会直接难以奏效。所以,想要恭维对方,你不妨换换手法,称赞对方最器重的第三者,一定会使对方感到心满意足。
“要想了解一个人,先看看他跟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这句话也可表现为“想要称赞对方,先夸夸他的朋友。”
人皆有朋友,拥有朋友会比拥有财富更幸福。因此,有人侮辱其朋友,对方会同样感到不快。
异性朋友之间这种心理尤甚。
如果你对熟悉的朋友不假思索地说:“昨天跟你在一起的那个女人是谁?长相真不怎么样。”那你的朋友肯定会同你疏远的。
可你若是换一种说法,说:“昨天跟你在一起的那个女人真漂亮,又活泼又有魅力。”你的朋友一定会沾沾自喜的。
一位国会议员候选人有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他在野外进行讲演。当他正要跨上讲坛时,有个年轻人向他行礼致意。其实,年轻人的用意无非是想当众显示自己认识这么一位著名人士,可议员却亲切地回报他说:“噢,你来了?你父亲好吗,他可是非常好的人哪。”那位年轻人受宠若惊地回答说:“父亲去年不幸……”“故去了?身体那么好怎么……”就这样,议员跟那年轻人聊了几句。
谁知青年感念这位议员对自己父亲的美言,不仅热心聆听讲演,还帮助维持秩序,整理现场。
讲演结束后,助手问起议员:“您认识那年轻人吗?”议员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认识。”“那您怎么还知道他的父亲?”“你知道没有父亲的人吗?你看见过不喜欢父亲的儿子吗?大概不会有吧?所以,人们听见别人称赞自己的父亲,没有不高兴的。我那样做,只是想满足那位青年的这种心理。”
这位国会议员满足了那位从未谋面的年轻人的心理,不仅使那位年轻人热心为演讲会服务,还使他逢人便说这位议员如何如何平易近人,如何如何优秀,无意中找到了一位义务宣传员。
像这样,人类即使有着不称赞自己,而称赞自己最亲近或最看重的人也同样感念的心理。而这种称赞还能避免当面恭维的尴尬,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掌握说话的方法
面对面的沟通,主要通过语言。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最讲究的就是有效地表达,无论你出于怎样的目的,都不希望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说话的目的有四——不论说话者是否有意识,说话一定具有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引起听者行动的短语;提供知识或讯息;引起共鸣,感动与了解;让听众感到快乐。
说话的方法可以决定人们彼此间的评价,以及洽谈事情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可以说,不论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何种性质,与人说话的方法是促成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说话的内容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别人的评价好坏与否,我们给人的印象如何?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全靠说话的方法而定。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一件事情常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诸如它所影射的涵义,它的微妙差异,以及说话时我们应付出多少热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此,在说话之前,我们应该先仔细考虑说话时应具备的态度以及如何连贯自己的思想等问题,这并不是一件浪费时间而毫无意义的事情。
说话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决定我们是否能把该强调的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轻松自如地说话,也能把重点强调出来;或者心平气和地说话,也一样能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我们的态度近似保守和畏缩,却能充分地表达我们的意愿。这种种意料不到的结果,乃是因为我们说话时的心情毫无保留地表露在交谈之中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来与任何人交往,定能深受人们的好评。反之,如果是说话时喜欢装模作样、骄纵蛮横,别人一定认为你是自命不凡、优越感太强;如果说话时话中带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那么你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极端厌恶。
总之,一个善于与人和睦相处的人,工作成绩也一定是优异的。看一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几乎每一个都具有能与任何人融洽相处的优点。也就是说,他们不论和谁说话,都能使对方专心一意地聆听,以至完全被他的人品和思想所吸引,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有如下这些要点。
1.要尽量少插嘴
插嘴就是一种钩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最好不要用它。因为这种治病方法有时比疾病本身还更糟糕。
约翰·洛克说过:“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没礼貌的行为。”
假如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件事,听众们也像围着新娘的女宾一样兴高采烈,而这时你突然插上去一句:“喂,这是你到纽约去的那个礼拜发生的事吗?”
被你打断话的那个人肯定不会对你有好感的。其他的人大概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因此,请记住:
不要用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要用毫无意义地评断扰乱别人的谈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
不要为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断别人的正题(这尤其经常发生在夫妻之间)。
总而言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说话的时间明显地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了;他的话越来越令人不快,他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
这时,你要是打断他的话,大家一定反而认为你是做了一件好事。
2.要避免令人扫兴的话题
可能别人不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诸如自己的健康、食物和菜谱、足球以及你的家庭纠纷之类的话题。
你的健康问题可以跟医生去谈;你的食物和菜谱可以和你妻子谈;关于足球,你可以与球迷谈;至于家庭纠纷,最好不要外扬。
有一位模样精明的律师,在一次聚会中本来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谈谈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是,他却花了整整半个钟头给人们讲述他怎样找回了一条失踪的长毛狗。等他讲完之后,人们对他寻狗经过的地方路面有几条裂缝都了如指掌。但所有听众都被他弄得像只长毛狗一样无精打采,颓丧哀叹。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认为不宜总是把孩子的事挂在嘴上。
某次,一位大使对丘吉尔说:“首相,你知道,我一次都没有和你说起我的孩子呢。”
丘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应该好好感谢你!”
3.切忌不要伤害别人
今天的社会常常把良好的礼貌同虚伪混为一谈。如果这个等式能够成立,那么人们对虚伪有更多的话要说。真正的礼貌绝不是出自虚伪,而是出自于一种“体验”。这一点对演员来说最为重要。它是指你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一样。可以说,礼貌就是敏感,是一个人对他人表现出的崇高敬意。你应该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当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次都感觉正确。但是,你还是应该去试试。
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里,大家谈起一个城市,于是人们就议论起这城市的交通拥挤、卫生不佳等情况。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们才发现,在聚会的人群中有一位是那个城市市长的秘书。
你的话是否恰当,还要看当时的对象和气氛。
比如谈论时事、赛马、宗教,可能在某些团体中很受欢迎,而在另一些团体中可能就不受欢迎。大选前夕,人们可能普遍情绪激昂;在“代沟”流行的那些日子里,谈论某些年轻人的行为,就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应。
简·柯特说:“灵活优雅就是懂得恰如其分。”
除非是和那些喜欢争论的朋友在一起,否则最好还是避开会导致双方发火或争吵的话题。
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调查局也许能这么做,而你却不行。要避开那些有关私生活的事,以及个人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
人们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动不动就问别人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或者是问小姐、女士的年龄多大了?有一个老太太对上面后一个问题有一种绝妙的问答。“你能保密吗?”老太太反问对方。“当然!”对方回答。“那好,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回答。
如果你刚刚减轻了体重,或者刚戒掉烟瘾,那么对一个胖子或一个老烟枪谈起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但如果对方已经表现了明显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坚持把全部细节说完。
还有一点必须记住,不要使用伤害别人感情的字眼,尽管你可能并无恶意。
比如,不干净的语言应尽量避免。
人终归是人,人具有思想和语言。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只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是无知造成的。对于他人的体谅仍将是人们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这一点正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准绳。
4.不要背后诽谤他人
有许多人喜欢在人背后传播一些谣言,而谣言就像冰块一样很容易融化开来。
“说闲话”是指到处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隐私的谎言。换句话说,就是背后对他人品头论足。这里指的是那种会伤害他人的闲话,并不是指一般的闲谈。有时候闲聊倒是很有趣的,而且人们也很可能在背后谈起他人的长处。但是,有时在背后拍人一掌只是为了看准了哪里好下刀子。不论有意无意,伤害他人的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则是草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自觉”。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事情。
在人们的谈话中,有90%的闲聊,许多人闲聊的话题是议论和诽谤别人。多数人都觉得:谈话中如果少了品头论足,就会像掺了水的酒一样淡而无味。人们最大的兴趣除了自己就是别人,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此,并不是要求你做到闭口不提其他人。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建议你立刻默想下面的名言:
“你自己也厌恶的东西,不要把它用到别人身上。”
你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用这句名言。如果你对安妮提到莎丽的体重增加了,尽管这是事实,而且她确实应该节制饮食了,但你提及这件事无异于故意打了莎丽一记耳光,这还不如直接打她一记耳光更诚实一些。当然,如果你公开诋毁他人,很可能将自食恶果。
5.要争论而不要争吵
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话的大忌。
信念与偏执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通过争吵就能阐述清楚。
不能说凡是发怒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说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语调,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他说,他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了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会使人分离,而讨论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而讨论却是文明的。
有些时候,争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朋友或夫妻间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起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打破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一样。然而即使如此,争吵以及弥合也最后在私下中进行。
有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通常的情况是,某位成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时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就在下次聚餐时解决。
6.要能容纳他人
在谈话中,排斥冷落他人就像宴会中的女主人忘记给某位来宾上菜一样,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如果不注意,多数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里的沉默寡言的人,而只是对着自己感兴趣的听众和那些有吸引力的健谈者大谈特谈。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宴会中的重要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你是否愿意自己也体会一下被人冷落的滋味?而且说不定那个被人冷落的人其实正是你应该注意的目标呢?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和他们打交道,让自己的目光真诚友好地和每个人交流,注意大家对你言谈的反应。
有一位律师,他总是在一群人当中只对其中的一个人讲话,他谈笑风生,但仅仅对一个听众。而其他人实际上统统被他抛在脑后了。
在大多数社交场合中,总会有一些人,或至少有一位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他可能从外表到举止都像是一个局外人,因而也就常常被别人排斥在外,不管他看上去多么枯燥无味,你也不应该这样对待他。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期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因此应该设身处地地替那个受到冷落的人着想,要让他感到自在,要让他参加进来!
7.拓展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逼他自认失业,这对自尊心很重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8.始使对方话语滔滔不绝
你如具有一定的常识,那么即使你没有各种专长的学问,也足以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了。因为你虽然不能应答如流,但你总该能提出问题。
问话是使对方开口的良策。
假如对方是医生,你对医学虽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年感冒又开始流行了,贵院大概又要忙一阵子了吧?”一句和时令或新闻有关,同时又贴近对方工作的话题,是最得体的问题。这样一来,对方的金口就开了。由此可以打开话匣,从感冒的症状谈到气候,谈到药和补品……只要你不厌烦,你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
遇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哪些东西好卖?遇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的最好方法。
问话时要注意的是问对方在行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内行,那么就以不问为佳。譬如问一个警员“三年本市发生的车祸有多少起?”这是一般人不容易记清的事,要是对方回答“不太清楚”,这样就不但使回答者有失体面,而且双方都感到没趣,这样就不能一击而中,使对方话语滔滔如决堤。
其次,关于政治见解不宜问,除非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的政见有很大的差异,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问为佳。
9.适可而止的问话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事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6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之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而且你可以从中增益学问。
10.保持新颖的题材
你必须记住,话是说给对方听的,而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着想。
首先,你必须探出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应该能探出来),然后选其感兴趣的话题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是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话题或观点,或是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个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才愿意耐心地听你谈下去。你探出他兴趣的焦点,就可以围绕这一焦点一直谈下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否则会令人感到厌倦。说完一个题材之后若不能逗引对方发言,而又必须由你支撑局面时,你就要另找新鲜题材,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引导出来。
其次,就是在谈话中,虽然发言权为你所操纵,但你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说话。当说到某一个问题时,可征求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叙述他的经验,务使对方不至呆听,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再次,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没有将发言权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作主动发言的打算,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设法把这一谈话结束,使你感觉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了。
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你的谈话,或不管别人有无兴趣,你一个劲儿地说下去,那就违背了谈话艺术之道了。
11.开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艺术中开玩笑之事应列为禁例?
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识的朋友面前连开玩笑的话都不能说,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极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只是怎样避免因开玩笑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开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狡黠聪明,第二类为敦厚诚实,第三类为介于上例两种之间。对第一类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让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第二类即敦厚诚实者,则无还手之功,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一起开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气。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应付时最要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人说说笑笑,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才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结果男则变为恼羞成怒,大家不欢;女则独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场,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前先了解对方,然后再去做最为妥当。
其次,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普通开开玩笑,一两句话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这样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专对一个人不停地大开玩笑,则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忍受的。
一般来说,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对方的尊严。但如果使对方太难堪了,那就失去了开玩笑的意义。你笑你的同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因上了别人的当而亏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一跤……本来这些都是应该抱以同情的,你却拿来取笑别人,不仅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你的冷酷无情。同样地,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题材,如对眼、麻子、跛足、驼背等等。属于一个人的不幸,你应该对其怜悯而不是取笑。
不可使开玩笑成为你的谈话习惯。除了开玩笑就不会说别的,这只能表示你的浅薄。故意在别人的苦恼上开玩笑的人,一定是个无情的人。
如果你怕不小心伤害别人的情感,而宁愿竭力避免开玩笑时,你可以把你的聪明才智移植在幽默上。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语句,能使人快乐,更会发人深思。这种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谈话中最上乘的,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地这样做,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更多人的钦佩,并将会获得更多的朋友。
我们正处于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抑或学业上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一本书中是这样说得,“忠实的朋友是人生的良药。”实际说来,朋友比良药还要好些。良药只用在已经生病的人;友谊则可使健康的人享受人生之乐——一种终生受用的乐趣。
这是一个合群的社会,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助他人的学识及力量方能完成任务。在这世上,有不少人并非很有才华,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因为这无形资产,使他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能平步青云。
英国的盖斯凯尔夫人在《玛丽·巴顿》一书中指出:“要是你有一个朋友,能把困难的问题分析得很清楚,知道应该怎样去对付;又能确定哪一个办法最聪明,最适当;一切的困难,到头来都迎刃而解,那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事。”
人与人交往要遵循一些准则。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特殊的遗传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生理条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等等,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只要个人的行为不妨碍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不能消除这种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得到每个人的首肯,不能与每一个人都成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轻视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也不要在与别人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中国有一句古语:“君子和而不同”,意思就是有差别才有和谐。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求和谐,但是并不是一味地投别人所好;小人的交往却是“同而不和”,凡事都说“好好好是是是”,但相互之间却难得和谐。“和而不同”应该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合作具有无限的潜力,因为它集结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竞争的所得是有限的,因为它激发的是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加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合作中双方的目标是共同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共享的。所谓竞争就是互相争胜,要有输与赢,一方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欢呼自己的胜利,一方则是失败者,在下面悄悄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一方的喜悦是建筑在另一方痛苦之上。而合作则是以寻求双方都赢为目标的。
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标呢?需要意见的交流,也就是沟通。
每天早上,你从梦中醒来时,便置身于舞台。不管你是在任何行业、身处任何位置、在任何时间,你都是参与者。就算你独处于荒岛,你也会跟心灵沟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可能跟其他人之间存在着冲突和不协调。这些人并非个个都是敌人,相反的,更多的是亲人和朋友。做老板,你要和手下的员工沟通;做父母,你要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做丈夫,你要和自己的妻子沟通;做生意,你要和你的对手沟通;谈恋爱,你要和自己的情人沟通;总之,你还要和同学、同事……沟通。有时还会跟一些赫赫有名、权力无边的组织机构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将决定你是否成功,是否会拥有完满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你需要沟通。
沟通不是说给人家听,也不是听人家说。沟通必须是双方意见的交流。如何去与人交流,那就取决于你沟通的水平了。
在实际沟通中,彼此认同是一种可以直达心灵的技巧,彼此认同又是沟通的动机之一。这样,在认同这个态度上,外在技巧和内在动机就结合得比较完美。认同经由同步而来,沟通关系都是从同步开始跨出第一步的。认同的目的几乎就是达到同步,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进程:同步、认同、同步。
毫无疑问,后一个同步是在认同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和一致行动,相比前一个同步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
同步是沟通第一步,应该首先理解。同步就是沟通双方彼此经过协调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目标时所采取的相互呼应、步调一致的态度。他意味着沟通在经过彼此的默许和暗示之后正走在朝向顺利的路上。
沟通双方相互以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时,同步就开始了。于是,彼此都寻找共同点。各种共同点综合起来,沟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说,要沟通就得寻求同步。
寻求同步的原则是平等。
它也许不是你内心对人和社会的真实看法,你也许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就是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鸿沟,就是有天才和蠢人的差别,圣人和小人的区分,伟人和凡人的不同,但你在与人交际时候,你首先要遵守的第一条:就是平等。平等地待人,平等地处事,要让人感觉你与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它不是一个真理,却是一个法则,一个不可违抗的命令。
如果你违抗它,你将受到撕心裂肺的惩罚,如果你自傲,你将收获人们对你的仇视和愤怒。如果你自卑,你将赢得人们对你的蔑视和轻慢。唯有平等,你才能与大家融合起来,获取人们的好感、喜爱和尊敬。
要使沟通双方都有同感。同感就是共同感觉。人其实也是感觉动物,每时每刻都被上千种信号所刺激。但是,这么多信号为什么不会使我们手忙脚乱呢?这是由于人脑的处理功能很卓越,它只挑选最重要的感觉供我们判断。
人的全部感觉被五种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其中,只有味觉是由内在器官舌头分享,其他几种是外在的。但是,嗅觉也可以说是内在的,因为鼻子总是端端正正摆在脸上,没什么动感。所以味觉和嗅觉是我们不容易观察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能够有同感。而视觉、听觉、触觉都是容易观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动感。每个人在感觉能力上都会有侧重点,其中总有一种感觉比较出色。
一般来说,视觉出色的喜欢看,听觉出色的喜欢听,触觉出色喜欢动。如此区分之后,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沟通。
学会共处
学会共处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学会共处,有着同样深刻的内涵。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和谐共处的基础。
显然,随着社会文明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开放与变革进程的加速,“快节奏”成了社会的显著特征,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怪异的两极现象:一方面是人们的人际交往合作空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平均持续期大大的缩短了,比如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邻居关系也因住房搬迁而改变,因为职业流动,同事关系也因变换岗位而改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变动的速度愈快,上述关系的持续期就往往愈加缩短,临时性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特点。
这种特点更要求人际关系中不可少的沟通。因为,生活环境让我们有了更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下面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沟通情境。
1.在一个组织之中:
应聘、开会、打电话,在走道上和同事聊天、和同事合作案子、和同事吃饭、检讨工作计划、和老板谈加薪等等。
2.面对客户或观察:
销售产品、电子行销、顾客服务中心、服务台、电视发表会、电话访谈、接受媒体采访、打电话、推广产品、与人交涉等等。
3.在个人生活中:
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学校家长会、舞会、打电话、亲子交谈、婚事磋商等等。
这些沟通,给你的人际交往增添了很多内容。你切不可忽视这些机会。并且,你还得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般会有这么几种关系:
(1)亲戚关系——常来常往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亲戚之间大都是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保持好亲戚关系密切,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亲戚“不走不亲”,“常走常亲”,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的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有人说:“我不缺吃不少穿,亲戚间何必要常联系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挚密的亲戚关系是一种人情味较浓的人际关系,不能蒙上庸俗的面纱。只有建立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间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会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了。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彼特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现虽说没有千万,但至少也有百万家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数目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报纸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迹时,经常拜访他们,以致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性地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措;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有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我的公司里帮我的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在彼特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常“往”在亲戚关系中的重要性,但有一点,就是千万不可有贫富贵贱之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较高而不常“往”亲戚家。这样下去,亲戚就会对你冷眼相待,那再想搞好亲戚关系,就难上加难了。
亲戚与亲戚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要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那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也许,就是如此平常的“常来常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的一臂之力。所以,不要以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情、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个技巧。
(2)同学关系——常聚常新
俗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辈辈亲。还说:十年寒窗半生缘。可见,同窗之情,如果处得好,在某种程度上要胜过手足之情,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在这个世界中,也算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因为它纯洁、朴实,有可能日后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
现今,人际交往更注重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互相提拔的事情,经常可以见到。
同学关系有时的确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上自己一个大忙。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与同学保持联系的方式有很多。
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同学们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亲身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
而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朋友有困难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今天,人们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为了大家经常保持联络,加深合作,在一些大或小的城市里,“同学会”已成为一种时髦。一年一小会,五年一中会,十年一大会,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紧,彼此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老乡关系——爱屋及乌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相当执著的,如美酒般醇香,又如泥土般厚实。爱屋及乌,爱故乡,自然也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也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查尔威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查尔威一直为没回家乡而感到遗憾,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位老乡,他们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乡会,定期聚会,加深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可多加照应。
查尔威一接到邀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成为“家”中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规模,查尔威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人,这些老乡,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查尔威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随时帮老乡的忙……”
正是因为查尔威充分认识到了同乡会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老乡,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这于己、于他人又何止是些许的方便呢?
(4)邻里关系——好事同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若遇到个大事小情,邻里的帮助及时、便捷要胜过亲戚的帮助,因为亲戚离得远,远水难解近渴,远不如邻居来得迅速。这话道出了邻里关系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邻里关系若处得好,有时要胜过亲戚关系。它是我们在社会上成功办事可利用的重要关系,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得益过邻居帮助的。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托付邻居帮忙办事,比如,出远门了,告诉邻居帮着照看一下家;有人生病了,求邻居帮忙送到医院;有力气活,自己一个人干不动,求邻居给帮一下,等等,在很多时候都是离不开邻居的。很多处得好的邻里关系都变成了真诚的朋友关系。
邻里关系的重要,就在于它有时能解危难之急。
所以,要求得到邻里的帮助,我们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先去帮助邻居。例如询问身体状况,事业发展,家人情况等,或是记住对方曾经说过的话,然后向对方表示“您曾说过……”这样,邻居会感受到这种关心。
“好事同庆”,是维系和促进邻里关系友好的最佳时机。邻居办喜事,道一声祝贺,送一份礼;邻居的儿子考上大学,也不失时机地说两句祝福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当自己的家中有喜事,同样也可以请邻居小聚,让这乐融融的气氛融洽彼此的关系。
好事同庆就如催化剂,巧妙地起着作用,加快邻里关系的发展。
(5)上下级关系——相得益彰
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是我们为人处世关系网中一个重要的网结。在单位中,办理工作上的事,办理与工作有关的晋职、涨工资、评职称等涉及人生前途的事,都离不开上级领导。而且由于领导交际面广、关系多,很多我们难以办到的生活私事也要请领导帮忙。所以,保持好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对我们事业的发展、理想的实现、人生的幸福,有着比其他关系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欲处理好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必须要抓住一个根本,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努力,做好领导交给我们的一切工作。
作为一个真正的领导,所欣赏的、得意的是能为他创造业绩、能为他带来荣誉的下属,只要你为领导干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的利益他会满心欢喜答应的。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器重你的。
当然,与领导关系密切还有很多因素是来自私下方面的。也许领导是你的亲戚、朋友、老乡、世交,也许你真正“会来事”,对领导“情”到,“礼”到。尽管如此,一个真正的领导也决不会十分明显地拿工作上的利益来偏袒你的,但若你业绩上非常突出,这种情况下,领导则会优先考虑你。不过,以深厚的私交托领导为自己到社会上办点个人不违法的私事,多数情况下,领导是会尽心尽力的。诸如孩子转学,爱人调动,各类纠纷等,领导出面的确比我们自己更管用。
所以,上下级关系这条线,一定要用红颜色的丝绳突出出来,关键时刻,无论公私,领导出马对我们帮助都是很大的。
上列五种关系,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处于沟通状态的。当然,可供我们沟通的关系还有很多,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世交关系等。这些关系网形成了,你一旦有事,便可登门求助,相信对我们将有很大帮助。
朋友多了路好走,珍惜关系,培养关系,使朋友圈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牢固,是我们每个人与人沟通的一个重要步骤。当然,这些关系要建立在诚信和真诚的友谊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