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一章 棍术

第一节 劲猛而慈悲的少林棍术

作为武术器械的棍,是最早的原始工具,木棒、木矛是人类最早的武器。

棍棒虽不是战场上的主要兵器,但在某种场合,则更为方便,易被人使用。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不同了。棍术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

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巴子棍、俞大猷棍术等10多种棍术。后又演化出长梢子棍、三节棍、双节棍、五郎八卦棍、八极棍等。

少林功夫可称为我国武术之源,其他各门派武术均与少林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少林武术中,棍术为重要的一宗。少林棍的起源,相传与隋代在少林寺烧火做饭的火头僧有关。当时由于僧人众多,在少林寺烧火做饭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少林寺有一位火头僧在天天烧火中,悟出了一手烧火棍的好功夫。

隋炀帝大业年间,少林寺得到消息,不久会有1万多山贼入侵少林寺,在众僧都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这位火头僧挺身而出,在短时间内训练了100多名年轻僧人学会少林棍,保护了少林寺。

少林武僧为何崇尚和擅长用棍,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期少林武术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护寺院。在使用兵器时,由于少林寺为佛教寺院,“慈悲为怀”乃是僧人行动的准则。这样,僧人在反击时不能以杀人的冷兵器刀、枪、剑、戟作为武器,这有违教规。于是僧人便选择了平常并非是杀人武器的棍。因为棍不仅是日常最常使用的器具,作战时同样是具有杀伤力的兵器。

古代由铜铁等金属铸成的刀、枪、剑、戟,并非为百姓制造,它们是国家军队才准许使用的武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武器,百姓通常是不可以随手提刀携枪的。

古代朝廷对冷兵器的管理历来都是很严格的。秦灭六国,收六国之兵器而铸铜像,其目的就是不让百姓拥有兵器。既然金属铸造的兵戈不允许百姓拥有,少林武僧自然选择了不被官方认为是杀人兵器的棍。

武僧喜欢用棍与生存环境有关。少林寺处在嵩山深处,经常有狼虫虎豹等群兽出没,武僧生活在其间不断受到猛兽的袭击,为了防身便用棍作为武器,抵御猛兽的进攻。所以从立寺起,少林武僧就有出门带棍的习俗,这是武僧用棍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是棍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制作。

火头僧之后不久,又有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迹,是说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战争之时,不幸被捕获,少林寺上座僧善护,都维那僧惠玚,寺主僧志操,以及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凭着高超的棍术,将李世民救了出来。

为感谢少林众僧,李世民登基后,“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赐田40顷,水碾一座,即柏谷庄是也”。并且对13位战功突出少林和尚不但均有赏赐,而且封昙宗为大将军。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少林寺学艺,并留下了“太祖长拳”和“太祖棍术”。

金元时期,少林寺中还出了一位著名的火头棍僧名叫紧那罗。传说,当时一伙叛军包围了少林寺。少林寺护法神关羽出战迎敌,也被杀得大败。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蓬头垢面的火头僧紧那罗毛遂自荐要出外作战。护法神关羽看不起这位火头僧,说:“只要你能退敌,我甘愿把护法神的位子让给你。”没想紧那罗少林棍术十分了得,真把叛军打败了。第二天,僧人发现少林寺伽蓝殿里的关羽神像竟然自动移出殿外。大家把他抬回去,但神像又自动移出。如此三番五次之后,大家知道关羽绝不食言。于是就按照紧那罗的样子塑了一尊神像放入殿中,而手持烧火棍的火头僧紧那罗就成了少林寺的护法神。

明代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屡屡遭受日本倭寇的骚扰,这些倭寇以沿海岛屿为据点,时常上岸烧杀抢掠,倭寇使用的是倭刀,他们的刀术奇诈诡异,明军正规部队经常吃败仗,于是以武功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僧应征出战。

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坦然法师,他听说了倭寇的暴行,十分震惊,决定派武功高强的大弟子月空和尚为首领,带领月忠、自然、慧正、智囊等人在内的31名武僧前去抗倭。

这31位武僧都是由月空和尚一个一个仔细挑选出来的,为了确保他们确实能够“技压群僧”,月空沿用了少林寺“打出山门才出寺”的老规矩,即每名武僧都要闯过少林各项考核关。31人选定之后,寺里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根很重的铁棍,他们凭着少林棍术将倭寇打得闻风丧胆。自此,沿海一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

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抗倭好汉、民族英雄。最有名的是“俞龙戚虎”。俞是俞大猷,戚是戚继光。俞大猷的功夫得自少林,并回传少林棍术,成为了武林中的一段佳话。

俞大猷不仅回传了少林棍术真功,还把少年时学的少林棍,结合自己多年演练的体会和临阵克敌制胜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剑经》。

因为俞大猷是将棍当做长剑,《剑经》其实就是棍经。《剑经》一写出来,俞大猷的少林棍术就天下闻名,称为“俞公棍”,《剑经》也成为明代以来的武术经典。

经过历代武术家发展、融会,再创新,少林派棍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少林棍术“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术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阴阳棍是别具一格的少林棍术。传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所创。这套棍术是军队中骑军棍术与步军棍合二为一的综合套路,故称“阴阳棍”。

少林夜叉棍棍术多变,以扫、拨、云、架、撩、戳、劈、舞花、挑、点为主要技法,尤其挑点戳棍术较多,体现了少林棍谱中讲的“三分棍术七分枪术”的棍术要旨,是不可多得的精华套路。

少林六合棍也是少林武术中的精华,由6种棍术绝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棍”。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攻防对打。

少林六合棍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镇寺之宝,经过历代武术高僧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棍术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功夫棍是少林寺正宗传统器械之一,此棍是隋末十三棍僧救唐王流传的棍术之一,技击性强,步法稳健,动作刚劲有力,在少林传统器械中有独到之处。

少林疯魔棍是少林武术体系中长器械的一种,是一套风格独特的棍术套路。该套路舒展大方,走架灵活,身棍合一,主要以扫打点挂、抢劈拔架、舞花挡挑为主,其动作快慢相间,技击性强,是一套难得的棍术套路。

少林烧火棍是少林寺稀有棍术之一,被尊为“艺中之魁”。此棍又称“猿猴棍”和“猿猴棒”,动作简洁明快,质朴无华,颇具实用性,有“练好猿猴棒,走遍天下没人挡”之说。

少林烧火棍的主要动作特点是右脚提起、左脚蹬地跳起,然后右脚落地,左脚前落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持棍在体前向左向前向后绕拨一圆圈至身后棍端拄地,左手屈肘手心朝内由下向右上经脸部左格至左肩,小臂内旋成刁手。

少林镇山棍也是自古相传下来的,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久远与沧桑,终以“武道家学”的形式承袭保存,可谓尘封已久,实为珍贵。

少林齐眉棍是我国武术长器械一种。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齐为度,舞动时可大蹦大跳,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

第二节 变化多端的八卦棍术

八卦棍,全称“五郎八卦棍术”,相传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因此而得名。杨五郎随父征辽,后出家到五台山为僧,以枪化棍,棍术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六十四点棍术,符合内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数,故名“五郎八卦棍”。

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五郎遂五台山挂单出家。

当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杨五郎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术变化成棍术后创出闻名后世的“五郎八卦棍”。所以说五郎八卦棍完全是杨家枪术演变而来。

五郎八卦棍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兴化府莆田县竹林村高手林老宝传于屏南县南峭村林日炳,林日炳又传长桥镇官洋村、远坵村和路下村等地。

其中官洋村江呈槐为林日炳高足,尽得真传。他所使棍术特点是脚踩八卦,前后左右,变化多端,脚步紧凑,脚踩不过箩筛。至清代末期,大侠黄飞鸿从其父黄麒英那里学来五郎八卦棍术,后来他融入南派武学功法精华,并由高徒林世荣发扬光大。八卦棍术依照五行理论,《洪拳八卦棍谱》记载:

一身居中,二手二足,为之前后左右,有防有击,有立有踢,一体遍废,不能为也。唯五法具而一人,故起五之数。

一人之斗,身体手足,皆有屈伸之节,屈于后者,伸之于前,屈于右者,伸之于左,使皆屈而无伸,伸而无屈,僵人而已,一身四肢屈伸变化有无穷无尽之形,故前正而后奇,忽焉正后而奇前,犹五体之从心无不胜也!

所谓八卦,以法内有太极、两仪、阴阳、四象等名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五郎八卦棍术有64点。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8点,即八八六十四点。此法比象八卦而生,故法内有揭法、大小、运星、麒麟步等架势,用来躲身进退、闭弹挑剔,以迷惑对手。

此六十四点棍术为全法中之经纬,法内有阴阳、平山、提拦、运星、标龙、揭法、两仪、四象、大小太极、左右太极、量天尺、侧手提拦、覆手、下马金钱、下马枪、大小运星、直枪、扣枪、左偏、右偏、捷打、弯弓、搭箭、撑舟、插地、脱取、麒麟步、天柱脚、十字身、尖身、卧身、金龙转尾、饿虎擒羊、羊冲饿虎、进身大取、退步撩阴、芙蓉滴露、青柳垂丝、金鸡独立、半月冲霄、避风、扑雨、青蛇扑面、毒蟒潜踪、垂柳提脚、举案齐眉、蟠龙、伏虎、连环枪、龙虎会、挑纵手、横冲、直取、应变偷弹、死里逢生、下马提拦等。

五郎八卦棍术长短兼施,双单并用,法门多而密,技法以圈、点、枪、割、抽、挑、拨、弹、掣、标、扫、压、敲、击14字为诀,变化多端。另外,在应用原则中也有“十四字诀”,即为长、短、刚、柔、偏、正、上、下、迎、休、闭、弹、挑、剔等。

长、短:即与敌方之距离及棍术在长与短距离时所用之对应手法。

刚、柔:“刚”是以硬碰硬,以刚制柔,有开山劈石的气势,刚在这里不是指身体发出的拙力,而是指把全身的劲力传达至攻击点之上,是要经过长时间训练而得到的结果。“柔”是顺敌之来势而不与硬碰,蓄劲、闪避、运气调息、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不用力斗、只用智取等,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再用刚劲把敌人制服。“六点半招式”中之圈棍所采用之阴阳互转手法,乃刚柔并制之上乘手法。

上、下:“六点半”招式中之挑棍是向上挑,而千字棍即割棍则向斜下杀或盖。此两招用于练习六劲中之上与下劲。

迎、休、闭:“迎”是用棍剪搭对方之来棍。“休”是避开对方之来势,不与硬碰之意。“闭”是把敌之来势封死或防手严密,敌人难以攻进之意。

弹:拳棍皆尚弹力,不尚直力,唯棍之阴阳互转乃能使有浪,敌触浪自然被击。

挑、剔:用直力由下直线向上提起为之挑,用于攻击对方先锋手、阴部、下颚咽喉等要害部位。用斜力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挑起为之剔。挑棍用直力,剔棍用斜力打上,两者之用法相若,但又不能混而为一,故称“半棍”,而“十四字诀”也称为“十三点半”。

偏、正:即正门与偏门,或称之大门与小门。大门与小门本是枪术之中一个术语,源于古时建筑结构。古时的宅子,院墙有一个正门,叫“大门”;大门两旁有两个偏门叫“小门”,也有一个小门的,一般进出都走小门,有重要亲朋、宾客时则开大门迎送。

八卦棍术防则密不透风,攻则贴进放针。熟练者能在黑灯瞎火中对练,只闻棍击声,不见人棍影。后世前辈以林载华、林载亮、江德春、江春节等人以此棍术扬名于江湖。

第三节 长短结合的三节棍术

三节棍属武术棍术中软器械之一。它由3条等长的短棍中间以铁环连接而成,最早叫作“铁链连棒”,又称“三节鞭”。据传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故又名“太祖棍”、“蟠龙棍”,与大棍、齐眉棍、双节棍并称为“棍中四大名器”。

峨眉派武术以三节棍闻名,综合了峨眉武术中赵门和六合门的三节棍,其风格特点:动作勇猛有劲,长短兼用,收放灵活。三节棍进枪是流传于成都、重庆、内江、达县等一带的传统的峨眉武术套路。

三节棍全长等于人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高度,而民间武师的三节棍有“伸开一丈”之说,因而放开使用如同长器械一般,可做远距离击打;折叠则是一短棍,约同臂长,携带十分方便,常作为为自卫防身的随身之物。

由于三节棍是三节相连,节节能用。而且三节互换,攻守兼备,可长可短,远近兼顾。棍术有劈、扫、抡、击、戳、绞、格以及各种舞花等,非常丰富。并具有伸缩自如、出入难防、软硬互具、变化多端之特点,深受习武者的喜爱。

三节棍的用法多变依赖于其握法的灵活多样。单手或双手持一梢节,就可用一游离节;两手分持两梢节,则三节皆能使用;单手或双手持中节,两游离节便可同使。可见,不同部位的握法,形成了三节棍丰富多彩的练法和用法。

几种持握的练习,都有其不同的功效和特点:

最常用的是持两梢节、用两梢节和中节法。这种持握法是两手分持两梢节,三节都能运用的方法。手持两梢节如同两短棍似两臂加长,使用时一攻一防相互配合;或左拨右打,或右格左戳;使用中节则以架、压、格、推等防守法为主,上下左右两手同时运行。三节互用,快速敏捷,方法多变。

练棍都要求手臂圆熟,脚手齐动,身随步转,身棍合一,力达棍尖。由于该握法使用安全,易于操作,常与翻腾跳跃、腿法等相结合,是三节棍套路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持握法。

其次是一手持梢节,另一手持中节,用游离节法。该方法多是左手持梢节作为为配合,右手持中节操作游离梢节。以右手臂发力,上下、左右、前后挥摆,配以身法的拧、转、翻,使游离梢节迅速完成点、劈、砸、扫、抢、绞等方法。

这种握法使用中有时是大臂抡转挥摆,有时是小臂或手腕的转转甩动。由于游离节是通过中节发力,铁环传动,故而方向多变,上下左右转换灵活,用法突然,连贯密集。练习中注重身体、手臂与手腕的协调配合,力贯游离节梢端,并利用好游离节的反弹和回摆,使其方法紧凑和顺,转换自如。

此法在三节棍中所占比例较大,应抓住运用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反复习之熟练。

第三种就是持中节用两梢节法。持中节时多是两手同持,有时也有单手持中节。此法以各种舞花为主,包括提撩花、立舞花、头顶花、背花、胸花、腿花以及地趟花等。

无论双手舞花还是单手舞花,方法皆与棍的舞花相似,但因三节棍硬中带软,故而难度较大。稍有不慎或方法不当则会触击自身。因此,练习三节棍的舞花除要胆大心细外,一定要做到:起花要顺,舞花要正,停花要对,方法合理得当,身械协调,两手配合自如,转换衔接自然。舞起来才能如直棍一般呼呼生风,密集不透,似有水泼不进,豆撒不入之势。

还有一种是持一梢节,用游离中节和梢节法。这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方法。以单手或双手持一梢节,将游离中节和梢节一齐放出,做远距离击打、抡扫、劈砸。完成该法必须充分发挥身体的翻转,上臂的挥摆、抡转,使力贯游离梢节。

三节棍的使用方法有劈、抡、摔、打、盖、扫、截等,常见动作有:点棍、劈棍、云棍、拦腰棍。要求演练时棍术、步法、手法、腿法及身法紧密协调配合。三节棍的特点是快速灵活,变幻多端,刚劲有力,招法奇特。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